2017/7/10

中華民國1061輯❀

Ilha Formosa 台灣
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對台灣的盤算
◎ 施正鋒

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對台灣的考量主要站在軍事戰略,特別是究竟要直接攻下、還是跳過;既然要中國牽制日本,羅斯福總統在『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 1943)同意將台灣歸還中國,當時並沒有想到台灣人的意願。只不過,由於面對共產黨挑戰的蔣介石政權並不十分穩固,國務院開始思考是否暫時進行軍事接管,再伺機看如何交還中國政府。
日本在1941年跟美國翻臉,國民黨慫恿半山在重慶成立台灣臨時政府、並表達取回台灣的意思,美國政府在1942年開始認真面對台灣前途的課題。國務院在1943年成立「國家及地區委員會」(Country and Area Committee, CAC),著手研究戰後如何進行軍事佔領,負責規劃台灣的是下轄的「跨部遠東地區委員會」(Interdivisional Area Committee on the Far East),政策建議則上呈由國務卿、次卿、助卿組成的「戰後規劃委員會」(Postwar Programs Committee, PWC)評估。
遠東小組在1944年中針對戰爭部、及海軍部提出來的28個「有關福爾摩沙文人事務計畫政治及政策問題」,整理前一年已完成的14份報告,向PWC提出三份備忘錄(主要草擬者是 Hugh Borton),分別是〈有關福爾摩沙軍事政府報告〉(Papers Concerning Military Government in Formosa,編號PWC-184a)(Formosa (Taiwan): Occupations and Military Government Composition of Forces,編號PWC-190a、CAC-161a)、〈福爾摩沙(台灣)~佔領及軍事政府兵力組成〉、以及〈福爾摩沙~軍事政府;與福爾摩沙軍事政府合作〉(Formosa: Military Government: Cooperation with the Formosan Government,編號PWC-300、CAC-292)。
國務院的基本假設是台灣歸還中國毋庸置疑,由於中國無力驅逐島上日軍,美國勢必進攻、佔領台灣,進而實施軍事管理,直到中國收復台灣主權。在國務院任職過的歷史學者高理寧(Leonard Gordon)指出,美國海軍為了因應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管理遠東解放地區的需要,在19 42年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成立「軍事政府及管理學院」,次年就有首批軍官畢業。當時,海軍被賦予未來在台灣佔領期間的規劃及管理責任、而陸軍則提供人員,特別在普林斯頓大學為台灣設計了一套為期9天的訓練,在1944年10月上路。
在1944年7月,中國或許聞風相關的軍事政府消息,外交部長宋子文要求跟美國、及英國進行三強會議,討論共同派軍前往滿州、及台灣。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訓令駐中國大使高思(Clarence E. Gauss)加以婉拒,同時說明軍事管理只是暫時的措施、不會影響該地的未來地位,只要軍事情勢允許,一定會儘快歸還中國管轄。其實,當美國在年底決定進軍菲律賓、跳過台灣直攻日本本土,已經沒有在台灣設置軍事政府的必要。
國務院、戰爭部、及海軍部助理國務卿在1944年12月聯合組成跨部委員會(State-War-Navy Coordination Committee, SWNCC),協調戰後佔領區政治及軍事事務的規劃;SWNCC在1945年1月設立遠東小組(Subcommittee on the Far East),準備背景資料,台灣也是負責的範圍。我們知道,杜魯門在1945年4月接任總統、8月大戰結束,而SWNCC在7-9月間還有討論軍事佔領台灣,可見美國政府內部的腳步混亂。
比較有趣的是,連國務院內部對於台灣主權的看法也是南轅北轍。高理寧指出,CAC原本的建議文字是「福爾摩沙的主權將歸屬日本,直到以法律方式轉移給中國為止」(the sovereignty of Formosa will remain with Japan until such time as it is transferred to China by legal mean.),顯然語帶玄機。不過,國際法顧問Green H. Hackworth認為,盟邦間的一紙宣言就可以把台灣移交給中國,主張避免讓人有台灣主權暫且歸屬日本的感覺。
海軍則認為不管局部、或全部將台灣主權轉移中國,有違先前由美國全權負責佔領的決議。遠東事務處(Division of Far Eastern Affairs)的布拉克斯理(George H. Blakeslee)、及包蘭亭(Joseph W. Ballantine)的定稿採取折衷、刻意含糊其詞:「預計我們在台灣平民事務的軍事管理將維續,直到中國在台灣的主權恢復為止」(It is envisioned that our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ffairs in Taiwan will continue until such time as Chinese sovereignty in Taiwan is restored.)。
Hackworth 還是不滿意,認為這種過渡主權的說法難免引起爭議,也就是到底台灣的主權屬於日本、聯合國、美國、還是未定。不管如何,規劃、決策、以及執行分屬部會、總統、以及前線指揮官的權限。顯然,在1945年8月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統帥的麥克阿瑟將軍有相當大的主導權,不希望國務院插手。因此,當他把『波茨坦公告』(Potsdam Proclamation, 1845)當作條約看待,國務院無可奈何。
終究,台灣雖然僥倖躲過了美軍「堤道作戰計畫」(Operation CAUSEWAY)的肆虐,卻無法避免美國幫助了國民黨軍隊登陸「接收」。對於當時的美國人來說,台灣人經過日本殖民統治半世紀,並未顯示與中國人有何不同。對於國務院的官員而言,美國跟日本的和平條約只是技術問題,畢竟,『開羅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似乎已經決定台灣的命運,沒有必要再問台灣人。當然,軍方也考慮是否在台灣租用軍港,以利東南亞、以及西太平洋的軍事行動,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對台灣的盤算
民報 新聞 施正鋒 ~ 2017年02月27日
民報 施正鋒 專欄


美國除蔣計畫和「兩個中國」
◎ 洪博學

川普當選後,中國網軍開始發動「棄台論」,擾亂台灣民心,並以川普商人性格,大作文章,不停連續翻牆,轉貼2011年哈佛甘迺迪學院保羅肯恩在「紐約時報」的舊文,此文建議美國應該賣掉台灣,換取中國持有的兩兆美國國債,藉以呼應川普的「新孤立主義」。其實,二戰後,美國肖想把台灣列為美國海外基地,就像關島,沖繩一般,卻不可得。美國兩黨政府心裡都很清楚:丟掉台灣,是美國不可承受的重,因為台灣一丟,中日戰爭必起,韓戰也會接著發生。
北韓飛彈拋射能力就算不及美國本土,但是,攻擊關島基地,有足夠能力,美國若以薩德飛彈反擊,針對北韓設於鴨綠江邊核武設施,輻射塵涵蓋範圍,勢必波及中國東北地區,中國能不吭聲嗎?一旦,亞洲周邊國家捲入戰火,美國更不可能置身事外,美國想要搞孤立,獨善其身的條件,不是沒有,而是中國徹底民主化,和北韓政權倒台,而這兩個條件,都被台灣問題牽動著。美國愛台灣,大過於愛夏威夷,目的是保護美國,中國愛台灣,目的是作為軍事島,稱霸全球,動機不同,而且美國愛台灣是有歷史遠因的,只是不能明著講。
■ 老蔣吵著反攻大陸,老美早想扶植親美領導人
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韓戰爆發」救了台灣,其實也救了老蔣,但是,1950年6月25日這一天,卻充滿命運的安排,因為前一天是美國計畫除掉蔣介石,接管台灣的發動日,美國當時在杜魯門政府中,反對蔣介石的幕僚一大堆。原因之一:杜魯門對蔣介石獨裁政權很感冒,之二:蔣介石不是一個聽話的人。
內戰敗北後,老蔣不怪自己,先怪罪美國沒有幫忙,老美啞巴吃黃蓮,心裡苦啊。老美已經痛失對國民黨幾十億美金的投資,不敢哭出聲,老蔣卻還天天吵著:要美國協助反攻大陸,不然就是威脅要向老共投降,這一點令老美很生氣。在那樣的美國國內恐共時代氛圍下,美國企圖除掉蔣介石,然後扶持一位親美的將領主政的念頭,就孕育而生。
當時最熱心的就是主管遠東區事務助理國務卿魯斯克,根據美國國會解密文件所披露:預定政變發動日設在1950年6月24日,韓戰爆發前一天,結果政變流產,但是,隔一天,卻等到韓戰爆發,美國政策大轉彎,不得不進行所謂「扶蔣保台」,也因為這一天,造成孫立人5年後被蔣介石以莫須有兵變罪名羅織,軟禁在台灣台中33年,1988年,小蔣走下神壇後,李登輝繼任,孫立人才解除軟禁,1990年,孫立人病逝。
其實,老美不爽老蔣很久了,從戰爭時候,老美派在老蔣身邊的史迪威顧問,傳回華府報告:內容幾乎以大罵老蔣,假抗日居多,就可以知道:美國和蔣介石之間,心結很深,老美給錢,希望國府軍隊牽制亞洲日軍,老蔣卻一心打共匪。等到1945年,國共翻臉,老美居中幾次調停失敗,對老蔣抱怨更多,這段往事是老美的心病,老美防止共產國際化,花大錢在老蔣身上,卻一路打敗仗,這一點更讓美國政府承受很大壓力。
■ 美國有意拱孫立人政變,架空蔣介石
1949年1月,老蔣被迫下野,退守台灣,這一年六月23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計畫室主任肯楠,向國務院提出一份報告,報告中說:美國政府應該聯合亞洲反共國家,派出多國軍隊,進入台灣,進行託管,而台灣方面的軍政參與,改由孫立人將軍控制的部隊,先架空蔣介石,接下來把蔣介石部隊逐出到海南島,以免台灣被中國佔領,肯楠就是美國圍堵共產政策的創立者。
當時,美國政府已經對蔣介石的領導,失望到極點,所以故意扣住援助國民黨的軍火,這也是除蔣計畫的第一步,除掉老蔣,建立台灣被託管的現狀,阻止老共侵入台灣,這是美國處理台灣問題的最早構想,魯斯克就是執行者。但是政變失敗後,美國政府卻把責任推給孫立人,此案成為一件羅生門無頭公案。幫魯斯克居中的傳信者,就是柯克將軍,魯斯克也在華府面會胡適,詢問由胡適和民主人士如吳國楨等人,主持台灣民主政府的可能。
1949年6月,柯克將軍到台北見老蔣,並且以紐約「國際商務公司」的名稱,販售軍火給老蔣。柯克將軍在1945年到1948年間,曾經擔任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以賣軍火,寒冬送暖手段,贏得老蔣信任,但是附帶條件是要求老蔣提拔孫立人將軍,老蔣也依承諾,讓孫立人幹上陸軍總司令。
1950年2月,柯克再度來台,帶來一件國務院的密函,交給孫立人,並且得到孫立人同意政變的回函,這封致命關鍵的信件,後來卻消失了,根據魯斯克後來在國會聽證會上說:「由於事關重大,所以這一封回函,可以證明孫立人願意配合政變的信件,閱讀後燒毀了」,於是孫案變成死無對證的無頭公案,到底誰說謊?
根據王豐所寫「刺殺蔣介石」一書中所載:1988年,孫立人解除軟禁後,接受中央研究院張玉法教授口訴歷史訪談中證實:這一段時間,美方傳遞政變訊息給孫將軍的人很多,但是,孫立人並未答應,其中關鍵證人還有一位,當時美國駐華領事館代辦史特郎,史特郎在1950年5月,傳回華府的消息,仍然對政變可否進行,表示懷疑。
史特郎甚至懷疑:孫立人根本沒有能力,可以控制圍繞老蔣周邊的江浙系將領,如此對照柯克所稱的:孫立人同意政變的密函,肯定有一方說謊,魯斯克在1950年五月還建議華府,不需搞政變,華府直接派人到台灣,解除老蔣軍權,並且以老蔣不下台,美國不協防台灣作要脅,證明了:魯斯克前後說詞矛盾。
2001年,監察院平反孫案,原因就是找不到可以證明孫立人在美國游說下,同意配合政變的文件。而1955 年,懷恨在心的老蔣,泡製的郭延亮匪諜案,用來攀涉孫立人,作為軟禁理由,更是荒唐,最終還了孫老將軍清白,也讓人見證當年白色恐怖的可怕。
美國找到孫立人,企圖除蔣代之,不只是因為孫立人是美國普渡大學學生和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另一個原因是:孫立人是唯一敢去觸老蔣眉頭的將領,國府退守台灣後,老蔣念茲在茲就是反攻大陸,但是,孫立人卻告訴他:「整修軍備,努力搞好內政,比較優先」,這一點令老蔣不悅。
■ 韓戰爆發,老美除蔣計畫胎死腹中
1950年6月24日,預定政變發動日沒有進行,還有另一種說法:假設孫立人密函是真的,1950年2月,柯克傳回華府,但是3月間,台灣發生了孫立人兩位英文秘書:黃正和黃鈺被捕消息,證明老蔣派在孫立人周邊特務,已經知道並監控此事,所以老蔣先發制人,以致孫立人不敢發動政變。這種假設也有可能,沒料到,只隔一天,韓戰爆發了,老美除蔣計畫,胎死腹中。如果計畫成功執行,台灣勢必成為聯合國託管地,甚至已經公投成為獨立國家了。回顧60年前這段歷史,只能說:一切是時也,命也。
二戰後,老美不願意被中國戰場綁住,是除蔣主因,既然老蔣扶不起,計畫由聯合國託管台灣,製造台灣脫離中國的事實,結束內戰,美國以便脫困。結果韓戰來了,美國必須以台灣為圍堵紅色中國基地,台灣地位才轉變成美國第一島鏈前哨警衛。1953年,韓戰停戰,1955年1月,中國發起清剿周邊島嶼戰爭,包括大陳島,一江山,陷入砲火中,小蔣負責撤退,不久,「台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老蔣終於放下心,逮到機會對孫立人整肅,泡製屏東機場兵變案件,軟禁孫立人,本案有三百多人被株連,包括郭延亮。
■ 蔣揚棄美「兩個中國」構想,我遭聯合國除名
1958年823砲戰爆發,美國再度被捲入,可以說是脫身不得,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台灣問題,「兩個中國」構想政策,開始出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康隆報告」,美國康隆學社在1959年9月受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託,作出一份美國對華政策白皮書,其中共有八項:
一, 取消對中國大陸禁運。二,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三,設置台灣共和國,台灣國是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應由本地人民公投決定。四,建議中國,日本,印度,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台灣為普通會員國。五,重申美國協防台灣義務不變。六,台灣軍隊退出金門,馬祖,居民去留自擇。七,台灣共和國成立後,美國會協助願意回中國居住的居民。八,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之通商。
康隆報告出檯後,老蔣很生氣,因為文裡沒提到一次「中華民國」,老蔣開始指責美國背叛中華民國。一直到1960年,美國希望安排七個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交換蘇聯所提的外蒙古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希望台灣不要提出否決,老蔣不同意外蒙入聯合國,美國就威脅老蔣,如果不同意這樣安排,美國將在聯合國提出「兩個中國」政策,讓老共進入聯合國,老蔣才同意讓外蒙古入聯。
但是,世局如棋局,假「山寨中國」還是不能仿冒真中國一輩子,當「山寨中國」處於國際優勢時候,白白不利用,十年後,中國再度闖關聯合國,阿爾巴尼亞提出「排我納匪案」,老蔣知道世界大勢已經轉變,終於同意美國所安排的「兩個中國」,只是為時已晚。十年前放棄頭等艙不坐,十年後,連末班列車普通座也沒有,1971年,台灣被聯合國掃地出門。
■ 拒絕台灣被中國併吞,是美國不變國策
回顧這段歷史,現在台灣還在到處求人,四處拉標語,卻不得聯合國其門而入,多麼辛苦,谁令致之,豈不悲哀,一個國家最怕的:就是遇到固執,不知變通,像豬一樣的領導人,不是嗎?希望蔡英文總統以史為鑑啊。不必擔心川普出賣台灣,因為歷史證明:美國一路走來,拒絕台灣被中國併吞,是不變國策,問題在於:台灣人是否有保衛台灣的決心而已。
1961年雙十節,老蔣在國慶演說中說:「我們只有戰,才有生路,不戰,死路一條,與其死在台灣,不如死在大陸,與其被美國人出賣而死,不如戰死在戰場」,這一句話成為最經典笑話,現在證明了:美國沒有出賣台灣,老蔣也沒有戰死沙場,出賣台灣者,都是蔣總裁自己訓練出來的徒子徒孫,高坐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讓人摸頭取笑。
民報 新聞 洪博學 ~ 2016年11月26日
民報 洪博學 專欄


中華民國在兩岸的出路何在?
◎ 郭寶勝/美國華人教會牧師

臺灣朋友們,大家好。我剛從美國來臺灣。每一次來臺灣,感覺到上前綫打仗一樣。因爲在美國生活比較安逸,沒有感受到中共對美國的切實威脅;但在臺灣,中共强權的威脅、滲透、擴張,已經兵臨城下,已經是切膚之疼,所以我在這裏,向在抵抗中共暴政威脅第一綫的臺灣人民,致以深深的敬意。我跟袁紅冰先生,都是在八九之後進行北京高校校園學生運動和民主運動的同道,當時他是高校老師中的重點人物,而我則是學生中的重點人物。
我們可以說是同戰鬥、共患難,他在一九九四年被抓捕的幾乎同時,我也被抓捕,後來被判了三年零六個月的徒刑。出獄之後,我不久就成爲中國家庭教會的傳道人。《中華民國祭》這本書,袁紅冰老師很早就給我發過來,我看後感到很值得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麽呢?它在這個時候出版,要宣告什麽呢? 《中華民國祭》講的是隨著二○一六年大選的落幕,蔡英文、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時代就要到來。而隨著綠營全面執政時代的到來,將會宣告中華民國在臺灣地區的終結。臺灣的命運,將由臺灣人來决定。
臺灣由臺灣人自决,那麽中華民國怎麽辦呢? 袁紅冰先生爲此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口號,那就是「中華民國重返東亞大陸」。「重返東亞大陸」跟「光復大陸」、「光復中國」等口號有什麽不一樣呢?美國已經有一個中華民國「光復大陸委員會」,袁先生的「中華民國重返東亞大陸」與它有什麽不一樣呢?其實「光復」的意思是「統一中國」,就是臺灣跟中國大陸一塊統一起來,叫中華民國。而「重返」跟「光復」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裏呢? 「重返」的意思是說「臺灣由臺灣人來自决,臺灣應該成立臺灣共和國;而中華民國要重新返回去東亞大陸,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我先簡要介紹下中華民國目前在兩岸的現狀。首先在臺灣方面,對中華民國實際上也是「一中各表」── 「一個中華民國,兩種表述」。蔡英文的「中華民國」,跟馬英九、朱立倫的「中華民國」,是完全不一樣的。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就是「台澎金馬,是一個事實獨立的主權國家」,它的國號叫「中華民國」。馬英九的「中華民國」,它指的是一個大中國,包括西藏、新疆,包括臺灣,這樣一個「中華民國」;而且馬英九的「中華民國」隨著「九二共識」不斷地推進,這個「中華民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侵蝕和消亡了。「一中各表」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獨表」,「九二共識」已經促成中華民國事實上的瓦解。
國民黨是掛「九二共識」的羊頭,賣「一國兩制」的狗肉,臺灣的新黨就主張「一國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國下的兩岸統一,但國民黨元老郝柏村就認爲新黨才是國民黨真正的正統,所以國民黨實際上要進行的是「一國兩制」。而且「一國兩制」根本就是「一國一制」,最近香港銅鑼灣書店的幾個股東在泰國、香港被中共公安直接綁架,就說明中共直接把香港當作廣東省的一個小城市。如果臺灣套用了新黨所說的「一國兩制」,實現了馬英九、朱立倫的「九二共識」,那麽臺灣變香港、中華民國被中共吞幷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這一黑暗的前景不是我們追求自由的人,追求自由的臺灣人,所能接受的。
而蔡英文所理解的「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在臺灣」,她是兩國論的很堅定的信奉者~兩岸之間是國與國的關係,對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澎金馬地區是一個主權國家,目前的國號是中華民國。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實際上在捍衛中華民國的國家尊嚴。因爲「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但蔡英文恰恰强調兩岸之間是國與國的關係,這是民進黨及蔡英文的底綫。
兩岸兩國、一邊一國,但這邊的這個「國」目前的國號還是叫「中華民國」,從真正的臺灣本土意識出發,這個中華民國的國號也屬於過渡階段的産物。隨著綠營的全面執政,其內部堅守臺灣獨立的這批人,也許會在臺灣的法理台獨歷程上慢慢地有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情勢。共産黨不是對臺灣進行統戰采取溫水煮青蛙的模式嗎?謀求台獨的人也可以溫水煮青蛙~今年把陸委會撤了,明年再把國旗改了,後年再把國歌改了,然後慢慢地生米煮成熟飯。可見,「中華民國」對目前臺灣來說是件不得不穿的外套、一件衣服,爲了照顧中國,爲了照顧美國,這件衣服因爲天氣冷還要穿;之後隨著島內外局勢變化、天氣轉暖,這件衣服可能說脫就脫了。但這件衣服脫下後擱哪裏呢?這件衣服遞給誰啊? 袁紅冰先生就很想接收這件衣服。
在大陸政府方面,共産黨從來不承認「中華民國」,一些「民國粉」在大陸一些城市舉中華民國國旗,就被抓起來拘留,中華民國國旗在海外出現,也被中共强力打壓。但大陸的人民對「中華民國」還是很有感情的。政治學者認爲人類歷史有兩種烏托邦:一種是「向前的烏托邦」,馬克思搞了個共産主義,大家都沒見過,描述得非常美好,這是「向前的烏托邦」;還有一個是「向後的烏托邦」,它就是在人類歷史上的某段時間,存在過一個社會,非常美好,人們在嚮往那個社會。就像那些在埃及受奴役的猶太人追求迦南美地一樣,在中國人的記憶裏邊,「中華民國」是一個值得追求的「向後的烏托邦」~那裏有一個算比較好的憲法,那裏對西方的文化比較尊重,那裏還有一些民主自由的成份,那裏有真正抗日的悲壯歷史等等。
袁紅冰先生的《中華民國祭》裏面也提到這個歷史上的中華民國,這是由追求自由民主憲政的辛亥革命先烈的鮮血鑄就的共和國,跟後來在臺灣進行二二八鎮壓的那個中華民國有天壤之別。《中華民國祭》裏也提到在目前的中國大陸有很多「民國粉」、「民國憲政派」,包括在海外也有很多拿著「中華民國」旗號來作民主運動的。他們有他們的理由,因爲中華民國有現成的憲法,中國如果發生改變要成爲一個憲政新國家,那麽中華民國憲法會减少建立新中國的成本。
還有更深層的一些因素,中華民國未來可以成爲一個新中國的重要選項之一。所以中華民國在目前的大陸,還是有它回歸和實現的可行性。總之,在臺灣經過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在臺灣」過渡階段後,中華民國在臺灣地區最終還是要被第三勢力、法理台獨勢力所取代,而中華民國真正的歸宿,就是回歸大陸、在大陸地區重建民主共和國。
而且那些謀求臺灣真正獨立的臺灣朋友,他們已經切實意識到只有把中共專制徹底粉碎、瓦解,臺灣才能真正地從事實獨立走向法理的獨立。臺灣已經是一個事實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毋庸置疑,這次大選更加證明了是一個獨立國家。但臺灣要獲得國際法上的認可、國內憲法上的確證,却還面臨很大阻力,尤其來自中國的阻力。而臺灣人意識到,只有中共專制被摧毀,臺灣人的自决權,臺灣的民主自由才能得到一個徹底的保障。
因此「中華民國重返東亞大陸」這樣一個運動,在二○一六年大選後,可能由臺灣和中國內部有識之士共同來推動,使中國真正成爲民主憲政的一個國家,使臺灣真正地實現它的自决。每個地方都有它的自决權,聯合國憲章第一條、臺灣的歷史都說明臺灣人應該有她自决的權利,東亞大陸地區的人民,也應該推翻暴政、履行公民權利,在東亞大陸地區締造民主憲政共和國。讓我們來共同努力,實現兩岸民衆各自的自由、人權和國家的主權。謝謝大家。

中華民國在兩岸的出路何在?
民報 新聞 郭寶勝 ~ 2016年01月27日


韓戰珍貴史照曝光,竟有青天白日旗飄揚
◎ 余浚安/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國防部曝光一系列韓戰照片,1950至1953年代金日成領軍南下,美軍投入朝鮮半島戰場,犧牲超過3.6萬名美軍與2百多萬平民性命。當時在大回歸任務中,有上萬名中國與北韓共產囚犯以背叛黨來獲得自由,一張在首爾機場拍攝照片見到,大批前共產黨獲釋,在飛往台灣之前揮舞中華民國國旗。

韓戰珍貴史照曝光,竟有青天白日旗飄揚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4月29日
☆ ☆ ☆
新竹市城隍廟~2017年柯文哲
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關係
◎ 施正鋒

川普一選上美國總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立即飛往紐約祝賀。川普正式入主白宮,安倍拔得頭籌,雙方熱情擁抱、握手十九秒,尤其是川普左手還拍安倍的右手背,讓安倍受寵若驚,更不用說川普還邀請安倍一起搭空軍一號到佛州豪宅作客、打高爾夫球。回顧歷史,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突襲珍珠港,終究,在兩顆原子彈的震撼下投降,淪為美國的佔領地。戰後,美、日軍事同盟,近年,日本希望國家正常化,現在,日本似乎終於得以跟美國平起平坐。
儘管美國在十九世紀中葉以黑船強迫日本開放鎖國,內部自顧不暇,在東亞的活動以傳教為主,避免介入強權的爭鬥;日本在甲午戰爭打敗中國,美國只是隔岸觀火。雙方首度出現齟齬是為了夏威夷,日本視之為和平擴張太平洋的檢驗,而美國則感受到日本的潛在威脅;雙方在1897年翻臉,日本抗議美國併吞之舉破壞太平洋的現狀無效。美國在美西戰爭(1898)後取得菲律賓,預見把太平洋當作地中海;日本無力瓜分中國,因此支持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1899)。
進入二十世紀,英國與日本結盟對抗俄國在遠東的擴張,美國為了固守太平洋,鼓勵日本前往大陸發展,包括承認日本在韓國的特殊利益。日本在1904年對俄國發動戰爭,美國在戰後同意日本要求俄國割讓遼東半島、及將南滿納為勢力範圍。然而,由於加州爆發反日事件(1906),特別是舊金山市政府隔離日本學童,日本最後同意自我約束、和平移民構想受挫。雙方在1908年簽訂『高平-魯特協定』,同意在太平洋合作。
一次大戰爆發,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點要求』,特別是接收德國在膠州灣的特權,威爾遜總統強烈反彈、虎頭蛇尾。日本在1917年跟美國簽訂『藍辛-石井協定』,尊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而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的「特殊的利益」。戰後,美國對於日本佔領德國在赤道以北的島嶼相當焦慮,決心遏阻日本在東亞的霸權,華盛頓會議(1921-22)、以及倫敦海軍會議(1930)終究只是緩兵之計,而日本也已經覺悟與美國為了西太平洋終需一戰。
蔣介石北伐成功,日本擔心在滿州的利益恐將不保,決定先下手為強,陸續發動九一八事變(1931)、一二八事變(1932)、以及七七盧溝橋事變(1937),美國李伯大夢,軍方認為尚且無力對抗。日本內部看法不一,一派主張聯手美國對抗共產蘇聯,另一派則力主南進印支半島以圍堵中國、不惜與美國開戰。在1941年9月6日,日本天皇昭和在御前會議吟詠祖父明治天皇御製和歌「四海之內、本皆兄弟、胡為擾攘、致此汹汹」(1904),可見不願意與美國為敵。
三度拜相的近衞文麿親王希望能跟羅斯福總在夏威夷舉行高峰會議,央求東久邇宮稔彥王(姪女是昭和天皇的皇后)向軍方說項,軍事大臣東條英機應允。不過,這位在巴黎習武(1920-26)的親王說,當年貝當元帥、以及克里蒙梭告訴自己,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眼中釘、因此在一次大戰中被幹掉,日本是美國在東方的眼中釘,在下一場世界大戰就會被作掉;既然美國瞧不起日本的外交能力,認為可以玩弄於鼓掌,還是不要招惹。
其實,當天皇跟首相還在試圖力挽狂瀾之際,換到阿拉斯加會面也好,美國國務卿赫爾卻是虛與委蛇、甚至於頤指氣使,盤算如何以時間換取空間。羅斯福總統跟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紐芬蘭哥倆好,大言不慚說:「我還可以把他們當嬰兒、騙個三個月!」。美國國會早先立法設限日本移民,認為會錯亂美國的民族認同,大家心知肚明。其實,日本同意退出華北,只要能守住滿州、擋下蘇聯就好;可惜,美國國務卿赫爾苦苦相逼,日本只好發動奇襲。
戰後,美國歷史學者約翰·諾蘭到鴨巢監獄訪談,東條對於美國的咄咄相逼仍然耿耿於懷,因為日本原本對於蔣介石還是有一點期待,只要大家能聯手對抗蘇聯。蔣介石在1927年下野,私下訪日,更不用說,張群、何應欽在日本還有很多學長、學弟;坦誠而言,與其說中共師承蘇共、倒不如說與日共有更早的淵源。坦承而言,美國從夏威夷、遼東半島、到華盛頓會議,認定日本虛張聲勢,沒想到日本人還是有武士道精神。只不過,此番,安倍還是被當作小漢仔!

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關係
民報 新聞 施正鋒 ~ 2017年02月25日


蔣介石的台獨夢
◎ 洪博學

台灣人普遍罹患精神醫學上的「被出賣妄想症」,這種病是由被害妄想轉換到政治上的疾病,於是,只要是美國和中國談到台灣問題的時候,台灣人就有一種擔心被美國出賣的反射症狀出現,從媒體到網路,恐懼蔓延,無法自拔,甚至影響到股匯市表現,這種症狀最容易出現的季節,就是美國更換總統的時候,只要新總統冒出頭,台灣派往華府的政客或者是當地聘用的智庫遊說團體,不絕於途。
所打聽的主題,不外乎:這一位某黨新總統,親中或親台?會不會出賣台灣?於是具有商人性格的川普剛剛當選,台灣就充滿被出賣的疑慮,甚至選舉火熱時,民主黨智庫十年前所提「出賣台灣換取中國美債」的文章,也被舊聞重炒,可見,被出賣是一種傳染病,俗話說「一朝被蛇咬,見繩也心驚」。最近,川習會在美國吹鑼打鼓上演,台灣更是擔心被出賣,華府則再三保證,最後發現:川習會原來是一場吃牛排比賽而已,台灣虛驚一場。
分析台灣這種症頭,當然和台灣被出賣的歷史有關,台灣第一次被出賣是甲午戰爭,中國打敗仗,卻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人一夕間變成日本人。第二次被出賣則是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根據喬治柯爾所寫的《被出賣的台灣》一書中所載,台灣應該擁有的自決權利,被美國和中華民國勾結葬送,但是,這次被出賣的過錯台灣人也應該承擔一半責任。喬治柯爾當年是美國海軍情報部的先遣部隊,比國府軍隊早一步抵達台灣。
根據柯爾所述,美國情報單位曾經針對台灣社會顯達士紳,進行非正式的民意探查,多數人並不反對接受國民政府治理,只有少部分獨派和託管派的聲音,例如廖文毅反對國民黨統治,後來柯爾把這項探查結果送交美國國務院,台灣則被強迫和國民黨政府送作堆,台灣人對國民黨的拒絕和反抗,卻在1947年的228事件後才爆發出來,但已經無法挽回被出賣命運。但是,真正被美國出賣,因此憂憤而死的卻是蔣介石,這裡面還涉及一件不為人知的蔣介石台獨夢。
1969年8月3日,中國陷入文革運動最高峰,整個中國進入動亂狀態,美國擔心老蔣趁機反攻大陸,特地派了國務卿羅吉斯到台北訪問,面見蔣介石探口風,羅吉斯當面問蔣:「是否準備反攻大陸」?老蔣回答:「拿甚麼反攻大陸,台灣目前的戰力,阻擋中國來犯,大約只能撐二到三日」。老蔣在會談中,多次表達台灣國防上空軍軍力已經不及中國,希望可以得到美國援助一個中隊最先進的F-4D幽靈式戰機,取代老舊F-104 ,羅吉斯並未當場答應。
隨後,老蔣命令孔令侃到美國進行遊說工作,果然,11月20日美國眾議院以176對169票多數,通過支援台灣5450萬美元,購買F-4D戰機,編制為一個中隊,老蔣對這消息並不高興,因為還需參議院通過。老蔣擔心成真,12月25日傳來,總統府反對支援台灣幽靈戰機,老蔣非常生氣;12月30日在日記中寫下:「尼醜改變對中國策略,出賣我政府」,因為弄不到幽靈戰機,老蔣怪罪孔令侃在美國遊說不力,孔令侃也因此當不上行政院長。事實上,台灣派在美國活動的特務很多,早已經把美國打算「聯中制俄」的訊息傳到老蔣耳中,而且美國將利用聯合國大會,啟動接納中國的政策。
1970年1月27日,美國參議院正式否決支援台灣幽靈式戰機的提案,老蔣感覺情勢不妙,在當時美國駐台北大使馬康衛安排下,蔣經國在四月啟程,到美國訪問,馬康衛是CIA晉身外交官的身分,全世界稱他為顛覆大使,只要是馬康衛派駐國,一定出現政治人物暗殺事件,南韓李承晚就是最著名例子,安排蔣經國訪美,卻發生黃文雄刺蔣案。事後,台灣情治人員也懷疑老蔣在陽明山車禍,也和馬康衛有關,但是隨著時光飛逝,這件事也成了羅生門,蔣經國在白宮見了尼克森,尼克森也當面向小蔣說了三次:「美國絕對不會出賣台灣」。
這一年10月,聯合國排我納匪案,因為沒有三分之二多數,暫時被擱置。但是,老蔣已經知道,尼克森出賣台灣的陰謀勢必進行,老蔣日記曾經寫上他對尼克森的痛恨,用詞遣字很直白:「尼克森玩耍於我,顯見其自身人格卑劣而已」,罵歸罵,老蔣知道外交戰爭必須放在聯合國席位上,後代史家認為,台灣失去國際空間,老蔣應負最大責任,不能洞察局勢,搖擺不定的個性,加上對美談判前姿態很高,後來又姿態太軟,當時,中國政府表面上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一中一台的可能,造成美國無法協助。1971年10月,台灣終於被掃出聯合國。
史家認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如今這樣的國不國狀態,是一種意外造成,這種說法相當貼切,老蔣當然深切知道,沒有國際空間,國家勢必會窒息,所以,1971年10月25日以後發生何事就相當重要。搜索老蔣日記,卻找不到11月分活動任何記載,但是,美國國務院解密電文,卻找到一則電文,《台北5869號》。這則電文從台北發往美國國務院,發文者是當時駐台大使馬康衛,馬康衛於1966年派在台灣,1974離台,這個電文發文時間是1971年11月30號,所記載是外交次長楊西崑和馬康衛密談內容。
根據作業研判,兩人密談時間應該是11月29日,密談內容顯示,楊西崑奉命向美國傳達台灣獨立的訊號,台灣願意改國號,自立為一個新國家,詢問美國是否支持,楊西崑所提的內容是經過老蔣及黨國大老開會後共識,從楊西崑告訴馬康衛的內容看來,台灣退出聯合國後,11月間,老蔣應該在官邸召開一次不列入紀錄的秘密會議,會議名稱是【挽救台灣策略】,當時與會者有蔣經國,葉公超,張寶樹,張群,蔣彥士,黃少谷,嚴家淦,楊西崑。
根據電文內容有五個:一、向國際宣布台灣的政府和中國政府沒有任何關係;二、中華民國改國號為中華台灣共和國;三、所稱中華沒有政治意涵,如同阿拉伯一樣,只表示屬於華人社會;四、凍結憲法解散國會,實施一元國會制度,三分之二議員台灣人擔任;五、全民公投決定台灣未來。電文中顯示,這項救亡圖存策略,當場有葉公超,蔣彥士同意,其他人未置可否,估計老蔣和小蔣是同意者之一,否則不可能讓楊西崑傳達訊息給美方。
很弔詭的是,老蔣取的台獨國名居然是「中華台灣共和國」,而這個國名就是當時《自由中國》雜誌,雷震在救亡圖存一文中的建議,雷震建議老蔣放棄反攻大陸,改國號自己治理台灣,卻被老蔣關進黑牢十年。雷震1970年出獄,台灣就面臨被踢出聯合國的命運,看起來雷震,殷海光等人是先知,而後知的蔣介石,想要救亡圖存自立國號,卻已經來不及,馬康衛把電文發到美國國務院,1972年一月,馬康衛也回美述職,當面和尼克森詢問。
結果令人失望,因為尼克森已敲定二月訪問中國,進行「聯中制俄」計畫,尼克森不希望老蔣的「一中一台」出來攪局,所以也不給老蔣回音,老蔣心裡知道,缺少美國支持,他的台獨美夢不可能成功,這一年年初,美國宣布尼克森即將訪美消息,台灣社會震動,老蔣雖然早已知道木已成舟,只能喊出莊敬自強口號,卻也深受打擊,心臟病突發,尼克森在上海和老毛握手,老蔣卻倒臥病榻,嘆息不已,從此以後老蔣不提台獨,只能死抱中華民國到底了。
國民黨人以為老蔣是統一派,民族主義派,其實大錯特錯,說穿了,老蔣是典型務實派,只要可以持續掌權活下去,任何道路皆可以嘗試,不論搞華獨或搞台獨,只有老蔣可以當領頭羊,別人搞台獨,就是犯法,如國當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硬起來,支持中華台灣共和國,今天的歷史必定不同,亞洲不但和平,台灣也發展更好,不地擔心老共三不五時恐嚇,細讀老蔣日記,被老蔣罵得最慘就是尼克森,老蔣認定老尼出賣他,現在46年過去,老故事再度上台,川習會上,川普已經為「一中一台」留下空間,如果民進黨政府還想不開,硬是要穿「一個中國」小鞋,到時候就不要怪美國人再一次出賣台灣了。

蔣介石的台獨夢
民報 新聞 洪博學 ~ 2017年04月12日


紀念鄭成功開台355年~南市辦特展
辛啟松/台南報導

紀念鄭成功祭典暨開台355周年,內政部長陳威仁、台南市長賴清德今天上午在延平郡王祠參與中樞祭典,各地的鄭氏宗親會,日本平戶市代表也連續26年參加。賴清德說,台南與許多其他國家都市因鄭成功而成為親朋好友,大家感情愈來愈好,他允諾下回要組團到平戶市參加鄭成功紀念活動。2016年鄭成功祭典暨開台355周年系列活動,今天上午在延平郡王祠舉行中樞祭典,由陳威仁擔任主祭,賴清德與金門縣政府秘書長黃景舜陪祭。祭典完成後,陳威仁等人於鄭成功文物館主持「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開幕剪綵。
陳威仁致詞表示,鄭成功355年前來台,開墾荒地、建立政府體制,為台灣的繁榮進步打下基礎。鄭成功留下來的歷史文化,每年也為台南吸引很多觀光客,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來到台南,認識古都文化。賴清德說,除了來自各縣市的鄭氏宗親會之外,包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許多地方的鄭氏宗親,也都派代表來到台南參與系列活動。另外,相傳是鄭成功出生地的日本平戶市,已第26次派代表參加,今年由市長黑田成彥帶隊前來,顯示相當重視鄭成功文化。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6年04月29日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6年04月30日

鄭成功在熱蘭遮城勸降不成後處死牧師
◎ 劉相君/康寧大學台江文史研究中心主任

鄭成功殘酷無情的殺荷蘭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或任一家人?還娶亨布魯克女兒為妾?似乎都是沒有證據。很多文章都說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進去熱蘭遮城勸降不成,回來就被鄭成功殘忍的處死。維基百科中寫:回至軍營後,當鄭成功得知熱蘭遮城不投降消息後,即以亨布魯克教唆原住民叛變為由,將被俘男性人質一律斬頭處死,其中牧師部分,除了亨布魯克外,尚有兩位同樣被俘虜的傳教牧師。
然而這可能是根據荷蘭悲劇史詩戲劇《Antonious Hambroek, of de belegering Van Formosa》, 是 Joannes Nomsz's play 所撰,1775年刊於阿姆斯特丹.,是以鄭成功攻圍熱蘭遮(安平)城時荷人范堡牧師(Antonius Hamnbroek)的活動為主材而寫出的戲劇。可能與史實出入有點大。把亨布魯克女兒作為鄭成功的妾,在 Joannes Nomsz 的戲劇中演出,並在歐洲聞名於世,這與事實恐大有出入。
教會史話044 被處死的荷蘭宣教師:國姓爺得知熱蘭遮城不欲投降之消息後,不久以俘虜們教唆原住民叛變為理由,令將被俘的男人一律刎頭處死,其中包括范堡牧師,牟士牧師(Petrus Mus,駐諸羅山)、溫世繆牧師(Aronldus Winsmius,駐新港、赤崁)等。惟徐文援用 Valentyn《新舊東印度誌》甘為霖譯文(見Formosa under the Dutch. p.84),被處死單包括安信紐牧師(Jacobus Ampzingius)及甘比宇牧師(Joannes Campius);然據《荷蘭海外宣教史料類纂》,甘比宇於1655年來台赴任 Tackaijs,於同年12月17日病死;1656年安信紐來台,接替甘比宇駐 Tachaijs,於翌年1657年11月24日死去(可參見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p.300 316),二人顯然不該在名單。
但是根據江樹生譯註的《熱蘭遮城日誌.第四冊》p468-p475(編按:以下援用之《熱蘭遮城日誌》版本皆為江樹生譯註),1661年5月24日下午5點半,連同亨布魯克等5人,攜鄭成功函件進入熱蘭遮城後,即將鄭成功招降文件給總督揆一。亨布魯克牧師先前被承諾可取回自己的物品,鄭成功甚至同意他舉行宗教活動。
此勸降之行根據《熱蘭遮城日誌.第四冊》p468-p475,亨布魯克透露了:鄭成功缺糧徵糧,導致原住民忠誠度下降,還透露了鄭成功的大砲數量約100門,亨布魯克也透漏了親眼看過荷蘭官兵被斬首,因為散播壞消息不利鄭軍。也記錄了在四草海堡與陳澤將軍交戰的荷蘭拔鬼仔 Thomas Pedel 上尉被埋葬在普羅民西亞 Provintia。揆一知情後,寫回信給鄭成功,由亨布魯克帶回。信中表示決與城共存亡。而此時,亨布魯克亦鼓勵荷蘭守軍繼續與鄭成功對抗。
隔天,回到赤崁地區,根據江樹生譯註的《梅氏日記》(編按:以下援用之《梅氏日記》版本皆為江樹生譯註),1661年5月25日鄭軍對大員猛烈攻擊,鄭軍死亡超過千人,受傷達7、800人。在這狀況下,一個荷蘭翻譯員 Jan Druijvendael、一個學校儲備教師 Frans Cleen 被檢舉有威脅及散播不利言論。活活被釘在木板上等死。該晚,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是被允許大聲用神的話為那兩位大聲禱告,安慰那可憐的人。
府尹楊朝棟顯然有落實鄭成功先前對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的承諾,也可見得不是因勸降不成,就怒殺亨布魯克牧師或任一家人。荷文悲劇史詩有戲劇的成份。《梅氏日記》內似乎沒有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或 Aronldus Winsmius 牧師被殺害的紀錄。隔日翻譯員 Jan Druijvendael 死了,學校教師 Cleen 則於一日前,從新港去蕭壟的途中就死了。我方的人把他們埋葬在新港。
根據《梅氏日記》1661年9月16日海戰當天的紀錄:同一天晚上(可能是9月16日或9月19日),中國人還帶走11、2個跟我們在一起,一向都在幫忙醫生的人,說是將官要他們去,他要供應他們米和其他需用品,要他們立刻去他那裡,政務員 Lconart Vcrhagcn 和一個看護他的士兵立刻被舢舨載去新港,因為他病得很厲害。隔日晚間,生病的土地測量師 Jan Vrijaltenhoven 還換了床,因為病得很厲害,被一輛車子帶走。
在熱蘭遮市鎮後方的戰役發生的前幾天,秘書 Osseweijer 和牧師 Arnoldus van Winshem 被本府(府尹楊朝棟)叫來赤崁,一直留在這裡,都沒事情做,到地方官離開的前一天,他們已經請求很多次,讓他們回去新港妻子們那裡,卻仍然被拒絕。牧師 Arnoldus van Winshem 沒有去新港。過了幾天,我在街上遇見一個新港來的原住民,問他被帶去那裡的朋友們的狀況。
他告訴我說,那兩個人和政務員 Vcrhagcn,以及荷蘭人都很可憐地被中國人斬首了。我也問過一個葡萄牙人(他是澳門的混血兒,已為一官和國姓工作18年),關於那11、2個被帶走的人,以及 Jan Vrijaltenhoven 的情況,他告訴我,他們都已在小溪的對岸斬首了,迄今死屍還在那裡。因此這幾天的紀錄內似乎沒有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或 Aronldus Winsmius 牧師被殺害的直接紀錄。
又根據《熱蘭遮城日誌》p674,1661年10月24日記載,再審訊10月21日黑人少年俘虜得知,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是在新港被斬首,但何時何因不知道。英文版的 Wiki 說 Antonius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 (1607 – 21 July 1661) 死於7月21日,我就不知根據什麼文獻這麼說?似乎這些都是源自於 Joannes Nomsz's play 戲劇?反倒是根據《梅氏日記》1661年7月底說,Joan Leonardus 牧師被原住民投訴,煽動原住民反抗國姓爺及其軍隊,因此牧師被立即被關在監牢,因地方官與他的妻子保證,第二天才被釋放改在家軟禁,等候調查。最後證實無辜,法官宣判無罪。
又根據《熱蘭遮城日誌》p799,1662年2月6日記載,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的妻子、女兒回到熱蘭遮城堡。註記中也提到有4個女兒,兩個原本就在熱蘭遮城堡內,另兩個與父母在赤崁。又提到有兩個於1659年1月、5月分別結婚。但似乎也沒有被鄭成功強取為妾的紀錄,更沒有任一妻女被殺的紀錄。但這一天似乎也呼應證實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是已經死亡。根據《熱蘭遮城日誌》p804,亨布魯克牧師的妻子昨晚病逝。應該是1662年2月9日晚病逝,因揆一簽名2月10日。之後《熱蘭遮城日誌》就都沒有 Hambroek 亨布魯克牧師相關的紀錄了。

鄭成功在熱蘭遮城勸降不成後處死牧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3月10日
☆ ☆ ☆
仿鄭成功登陸鹿耳門溪~2016年台南市
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
◎ 自由電子報 社論
數十年來,困擾台灣政治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台灣(或中華民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自1996年總統直選之後,人民、領土、政府、主權,四項國家構成要件愈來愈完備,前述爭論卻繼續是政治熱中者不滅的訴求。事實上,檢測一個群體究竟是不是一個國家的集體,除了國家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具備多少國家意識。
國家意識,取決於共同體的認知,既是生命共同體,也是利益共同體,這才是最堅實的國家概念。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探討人類政治秩序的演進,也就是從親族、過渡到部落、再到國家的過程,特別批判了現代化理論僅以歐洲為取樣的侷限性,其中特別點名台灣人的宗族關係,藉以說明前述三個階段在當今世界的各種政治制度中,並不是割裂或不可逆的。
福山的觀察,對照台灣的真實樣貌,確實如此。許多台灣的在地研究都認為,台灣人在私領域,偏向集體主義,習慣以血緣出發,崇尚家族主義;但是在公領域,卻偏向個人主義,因此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相對缺乏熱情與奉獻。說的俚俗一點,就是有那麼一點為了個人或親族的利害,勇於私鬥,對於國家與整體的福祉,則怯於公戰的味道。
這樣的國民性格是怎麼逐漸形塑的?恐怕與台灣人的國家概念嚴重不足有關。從歷史記載來看,1593年底,日本的豐臣秀吉為了要求台灣(當時被稱為高山國)對豐臣政權來朝納貢,曾經派遣使者帶著《招諭計畫書》渡海來到北台灣登陸,但是上岸後,只遇到原住民的部落社會,遍尋不著可以帶信的人,只好無功而返。
1684年之後所謂清治二百多年,同樣是地處邊陲的化外之地。至於1895後的日治與1949起的國民黨政府接收,更有「狗去豬來」的俗民定義。因此,國家是什麼?台灣人對於這個問題的思索,是直到非常晚近才有的事情。即使開始產生對建立國家的認識與需求,台灣人爭取與抗爭的標的,多半在族群的層次;稍有提升,似乎也只到國家名稱與圖騰的相互堅持;真正確知國家意識才是國家能夠鞏固的根基,速度仍非常緩慢。
國家意識的尋常表現,就是大我與公共利益,超越小我與一己私利;當大我與小我衝突時,願意捨棄一點個人好處來成就更大的共同未來。此等不願犧牲的自私自利,在當今台灣到處可見。例如,大家都知道為了年金永續,改革勢在必行,台灣檢討的幅度,遠比OECD國家寬鬆,但是「能撈則撈」、「拖垮政府」的聲量竟如此刺耳。再如,以台灣的經濟發展程度,大家都憤怒於我們的城市竟如此醜陋,然都市更新的進度,卻遠遠落後於國民的教育水準,再多的住戶共識,也解決不了釘子戶成為「模式化」的困境。
又如,全球罕見的全民健保制度,是非常珍貴的公共財,大家在使用時,有多少資源有限、務求節約的反省,走一趟醫療機構,多少會為這個社會的文明進展憂慮。如果大家以為這是世代的落差,當年輕的進步公民不斷加入後,台灣的國家意識必然會改觀,那麼一旦看到這些年兵役制度迫於民意而促使政客樂於改變,保家衛國的基本義務備受動搖的現象,恐怕不免也會心生重大的懷疑。
到底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這個問題應該要由台灣人從好幾個層面來回答。國民集體性格對於成立現代國家是正數或負數,遠比國家認同與外在的主權承認,更排在優先順位上。台灣人如果無法從這個階段共同蛻變轉型,即使空有國家的形體,也是一群沒有國家靈魂的稻草人。大家都關心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都要建設發展,其實,一切的主導權都在台灣人自己。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7年03月25日


中華民國和台灣
◎ 李宗穎

■ 台灣不屬中華民國,是被佔領而造成既成事實
聖美多普林西比(位於非洲,人口約20萬)在12月21日和台灣(中華民國)斷交,消息從中國外交部網站首先曝光,令人第一時間就懷疑這是中國對12月2日川蔡熱線的回應。中國外交部說歡迎認同「一個中國」,台灣外交部則聲稱是因為聖美多普林西比獅子大開口,要求我國提供二億美元金援被拒絕,才會轉而跟台灣斷交。若是一通熱線電話可以省二億美元,何樂而不為?
中國國民黨的反應一如往常,只會指責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才引發中國報復,副主席陳鎮湘更率領退將訪問中國,無視中國對台灣的打壓。中華民國在1911年成立時,領土並不包括台灣;中華民國憲法的固有領土是秋海棠,沒有蕃薯。而憲法規定變更領土需國民大會通過,卻不見有開會將台灣納入中國的記錄,也難怪蔣介石沒有將台灣當成家,一心一意想要反攻大陸回家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軍託管台灣,由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暫時軍事接管。中華民國在1949年輸掉中國內戰後,變成在台灣的流亡政府,蔣介石的「漢賊不兩立」政策使中華民國被國際社會孤立;後來蔣經國革新保台,到李登輝以降的中華民國本土化三部曲: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到台灣是中華民國,這種說法也延續到蔡英文和民進黨,某個程度也反映國際政治的現實與台灣處境的無奈。
1972年元月,已經坐完10年政治獄的雷震,寫了幾萬字的〈救亡圖存獻議〉給蔣介石,提出10項政治興革方案。其中第一項就是:從速宣布將國號改為「中華台灣民主國」。雷震是外省人,也曾待過國民黨的權力核心,都知道光靠「中華民國」這個招牌,在國際上是行不通、走不遠的。44年後,聖多美斷交事件,只不過再一次提醒這個事實。
■ 真正的問題是中國問題,不是台灣問題
1971年是中華民國的「蔣介石代表」被踢出聯合國,不是台灣被踢出聯合國,因為在現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才代表中國,不是中華民國,更不是台灣。1979年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被說成「台美斷交」也有問題,因為拜蔣介石「漢賊不兩立」之賜,美國只能承認「一個中國」,也僅能務實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都是中國問題,不是台灣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怕消滅中華民國後,就像輕易拿下金門、馬祖,從此中國和台灣就沒有瓜葛,台灣自動轉變成台灣共和國。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中華民國剔光頭,台灣自然就出頭了。但是中國也不能承認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憲法裡的固有領土包含中國,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最大的爭議在中國,不在台灣!而對於川普號稱要檢討「一中政策」中國也束手無策,在南海無端扣留美國海軍的無人海底探測機更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要傳達什麼訊息,也只能等1月20日川普就職後才見招拆招。
其實現在大部分台灣人只要確保台灣主權獨立、不被中國併吞再行獨裁統治,不會太在意國名是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事實上,台灣的現狀是: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少數法統派的深藍仍舊堅持中華民國是中國,堅決反共;另外也有少數的深藍假裝中華民國是中國,卻絡繹不絕去北京朝貢,也不敢秀中華民國國旗;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台灣人接受「中華民國是台灣、不是中國」的講法。
不過現狀並不是不能改變,雖然美國和中國的北京密約和最近歐巴馬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也有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作為恐怖平衡。台灣的前途最終還是要回到《舊金山和約》的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以及聯合國的住民自決原則,因為理論上國際和約位階高於密約和公報,而住民自決則根據天賦人權。所以最近討論的補正公投法對於台灣前途更顯得重要,不應該自我設限,將鳥籠擴大成狗籠而沾沾自喜,未來是繼續中華民國抑或是台灣共和國應該讓台灣人民決定。

中華民國和台灣
民報 新聞 李宗穎 ~ 2016年12月25日



歷經4位總統、犧牲6萬美軍的越戰終於結束
◎ 民報:那一年的這一天

■ 打的是越戰,但美國則受傷慘重
42年前、1975年的4月29日,美國以直升機緊急將最後一批1400位僑民撤離駐越南大使館後,第二天,4月30日,北越攻下西貢,自此,長達20年(1955-1975)的越戰正式結束,總共歷經了甘迺迪、詹森、尼克森和福特四位美國總統。南、北越是從1955年就開始打起。1962年美國派兵介入越戰,一直到1973年簽下《巴黎和平協議》後美軍撤離越南為止,總計美國派兵介入越戰,頭尾共長達12年,而最後得到的代價除了打了一場史上最淒慘的敗仗,還有:美軍陣亡5萬8209人,受傷30萬4000人,以及2000多人失蹤,總計直接軍事花費150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7000多億美元)。
■ 一場超過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的戰爭悲劇
越戰可以說是一場背景複雜、過程混亂的戰爭,甚至是第一場被「現場直播」的現代戰爭,但由於愈打愈不知為何而戰,加上犯下了太多錯誤,導致美國國內反戰聲浪愈大。早從詹森總統任期後期開始,美國骨子裡便根本已經不想打贏這場仗,只是一心想儘快結束這場夢魘,至少可以把越共逼回北邊,然後美國就至少能以當成打個平手,趕緊離開越南。
可是,北越卻毫不讓步,步步進逼,一直往南前進,逼得美國在1972年耶誕節期間,決定以B-52轟炸機投下不計其數的高爆彈,希望把越共轟個稀巴爛,以戰逼和。沒想到,不狂轟濫炸還好,這麼一轟,連美國輿論都對自家人這種殘虐行為至表不滿,甚至認為這樣的暴行應被視為「國際恥辱」,應該在紐倫堡接受大審,「(這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施加前所未見的野蠻與無理的戰爭行為」,當時的《華盛頓郵報》如此強烈批判。
這個結果,或許加快了《巴黎和平協議》的簽訂。因為,北越當然也受不了美國這樣的持續轟炸,但美國本身承受的壓力更大,因此索性不管南越政府仍然拒絕簽署停火協議,美國仍在1973年1月23日,也就是轟炸行動過後才三個禮拜左右,決定和北越簽訂《巴黎和平協議》,美國終於得以把軍隊撤出這個已經深陷了十幾年的戰場泥淖中。
■ 巴黎協議有和平?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場掩護美國撤軍的戲
可笑的是,根據美國作家尼格爾漢彌爾頓(Nigel Hamilton)在《美國十二總統傳》中,在有關於尼克森這章中,他認為:「包括簽訂協定的越共,都知道《巴黎和平協議》其實只是文字遊戲。季辛吉(國務卿)向一位記者吐露,北越『或許在(1973)年2月1日就會重啟戰事』。」簽完協議一週就會再開打?也就是說,巴黎和平協議根本只是美國為了脫離越戰保住顏面,所設計的一場戲而已。
拿著這張盼了好久的撤軍「證書」後,美國其實留下了價值6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不過,卻也很快就切斷了對南越的援助。到1974年下半年,當時的南越總統阮文紹不得不號召打一場「窮人的戰爭」,進行嚴格的彈藥定量供給,南越士兵平均每人每天只有一枚手榴彈,85發子彈,每門砲每天4發砲彈。當1975年決戰時刻到來,白宮緊急要求美國國會批准給南越提供7.72億美元軍事援助,但國會否決了這一提案。而北越同期接受了軍事和經濟援助合計達30億美元。
最終,在蘇聯提供的T-55式坦克、130毫米遠程加農砲、薩姆地空飛彈的援助下,北越正規軍推過了軍事分界線。1975年3月10日,北越再次對南越發動進攻。當戰略要點邦美蜀被攻占後,南越實質上就已被切斷為南北兩段了,但美國此時仍然沒有出兵干預的跡象。3月25日,河內的政治局決議將原定的1976年「解放」全國的計劃提前實施。1975年4月30日,那一年的這一天,西貢「解放」了。
■ 季辛吉做得有多絕?越戰對美國影響有多大?
此後,亡國的南越總統阮文紹逃來台灣,簡居於天母,至少,台灣還以一國元首的禮遇相待。但季辛吉則做得有多絕呢?當流亡的南越副總統阮高祺和第一軍區司令吳光長等大員搭乘美國軍機在夏威夷落地,驚魂未定,還以為會有美國軍政要員前來迎接,誰知只來了一個態度冷漠的下級軍官,以對待偷渡者的口氣命令他們脫下綴有將星的軍裝,換上便裝~失去了國家後,美國認為他們是身份待定的難民,翻臉不認人了。
據說季辛吉這樣做,是為了不讓記者注意到這群特殊人物,特意下令夏威夷方面去掉這批人的制服,將他們從公眾視線隔離開,遠離新聞界,以免發生讓白宮難堪的輿論事件。可是,眼看著代表共黨的紅藍底金星旗插上南越總統府,自由世界再被赤化一大塊,最難堪的,不還是自由世界的老大哥美國?越戰結束後,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以題為「美國~無望的巨人」社論評價美國,而同時期《經濟學人》雜誌則用「美國的衰微」看待這個世界第一強國。

【那一年的這一天】1975.4.30歷經4位總統、犧牲6萬美軍的越戰終於結束
民報 新聞 ~ 2017年04月30日
牡丹社事件背後的美國因素
◎ 施正鋒
明治維新(1868)之後,日本對外躍躍欲試,在1874年以54名琉球宮古島船難漂民在1871年被台灣原住民族殺害為由出兵台灣,也就是「牡丹社事件」。事後,日本與中國簽訂『北京專約』取得琉球的主權,進而在1879年逕自將琉球納為沖繩縣。一般的解釋是日本打算以領土擴張來擠身強權之列,台灣只是牛刀小試,另外,政府也有轉移內部異議的用意,與其大張旗鼓攻打韓國、不如藉口膺懲中國的邊陲。美國外交官在幕後火上加油,色厲內荏的政府則相當曖昧。
中國在鴉片戰爭(1839-42)後被迫開放通商口岸,西方國家船隻頻繁穿梭台灣海峽,偶有觸礁擱淺沉船,不免貨物遭受打劫、甚至於人員被劫持勒索。美國在1844年跟中國簽訂『望廈條約』,取得五口通商口岸。在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沈沒、船員上岸幾乎全數遇難,無能的中國官府消極以待,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無功,後由駐廈門領事李仙德(Charles W. LeGendre)與瑯嶠(恆春)十八社大頭目卓杞篤簽訂『親善盟約』(1869),約定不再攻擊西方人。
由培理(Matthew C. Perry)將軍強迫日本開國(1853)、到簽訂通商條約(1858),美國軟硬兼施、循循善誘;終究,美國對於遙遠的東亞鞭長莫及,不願意付出太多的心力,頂多以和事佬自居。在1871年,日本與中國簽訂『修好條規』,美國駐日公使德隆(Charles E. DeLong)擔心雙方進一步結盟,鼓吹日本擴張韓國、及中國,希望能將日本拉向美國、以及西方陣營;不久,琉球宮古島漂民在瑯嶠登陸遇害,他鼓勵日本出兵台灣、甚至不惜與中國開戰。
李仙德在1866年被派到廈門,羅發號事件後四次前來台灣勘查,寫了一本小冊子《原住民族福爾摩沙是中華帝國一部分嗎?》(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因為老是越級報告而惹惱駐中國公使鏤斐迪(Frederick F. Low),回華府過境日本,德隆說服擔任顧問,日本人甚至於不排除任命為總督。李仙德告訴外務大臣副島種臣,中國自知台灣不保,不如由日本出面接手統治;他判斷只要兩千兵力就足以攻下台灣,副島則表示可以輕易地出兵一萬。
當美國政府獲悉日本即將興師問罪,禁止國人介入日本軍事行動,李仙德乾脆辭職投效日本,在1873年隨副島前往中國交涉修訂『修好條規』,中國視之為眼中釘。副島因為征韓論政爭而下野,李仙德繼續向内務大臣大隈重信提供建言,主張日本為了抗拒英國及俄羅斯必須擴張。李仙德為了安排運兵船隻前往廈門,被美國領事 J. J. Henderson 逮捕,因為無法可罰,他很快獲得釋放,立即跟隨大久保利通前往中國談判,遊說英國駐北京公使威妥瑪(Thomas F. Wade)調停。
中、日雙方無意擴大事端,簽訂『北京專約』(1874)。談判後,李仙德跟大隈重信分析,儘管賠款金額不足,日本陸軍跟海軍在遠征獲得寶貴的經驗。英國駐日公使巴夏禮(Harry S. Parkes)大惑不解,為何「中國願意花錢讓人家侵門踏戶」(China’s willingness to pay to be invaded)?總之,日本透過牡丹社事件,攻打台灣,雖然並未如願在東南隅建立軍事殖民地、卻取得琉球,應該是伐得來;二十年後,日本在甲午戰爭打敗中國,這回不再客氣,大方開口需索台灣。
在1909年,已經離開政壇擔任早稻田校長的大隈重信提及:「李仙德主張日本應該併吞韓國、台灣、以及滿州,半包圍中國、威脅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成為亞洲的領導者」。大隈重信還有印象,西鄉隆盛、以及副島種臣過去時常找李仙德聊天,就不知他對於征韓武斷派的思想有多大影響。李仙德究竟是煽風點火,還是宛如《法櫃奇兵》中的印第安那·瓊斯,只是追逐名利的冒險家?此番,美國隔岸觀火、維持中立,只不過未來,雙方為了稱霸太平洋不免一戰。

牡丹社事件背後的美國因素
民報 新聞 施正鋒 ~ 2017年02月26日
☆ ☆ ☆
八卦山的故事~抗清、反日,三百年來多少英雄塚
是甚麼阻擋蔣介石的台獨路?
◎ 洪博學

台灣為了進入聯合國所屬世衛組織,努力拉布條,想進一切辦法進場抗議的時候,終於體會這個會員制的國際俱樂部,雖然有點腐敗,但是,如果不是個國家,想要擠進去,也不簡單,因為世衛組織已經挑明:獲得邀請門票前提,與會者必須是個國家,才能成為會員,而這個國家,絕非台灣自以為是的國家認定。過去八年,台灣寧願穿小鞋,被中國帶進場,坐小板凳,尊嚴盡失,證明了很多事情,政府在得失之間的衡量,值得台灣人民進一步深思,並認清殘酷的國際現實。
但是,更令人生氣的是,聯合國每年所需經費,中國才出了百分之二,美國和日本總共出了40%,若加上歐盟的英德法,超過80 %,但是,出80%經費的國家所支持的台灣無法進場,出2%經費的國家卻可以挾持非洲小國排擠台灣,霸氣十足,也難怪川普顧問葉望輝說:「聯合國很腐敗」。1971年,中華民國已經喪失俱樂部會員資格,於是有人會大罵老蔣的「漢賊不兩立」,害了台灣,但是,隨著蔣介石的日記檔案解密,世人對老蔣當年心境,有進一步更客觀的理解。
■ 蔣介石是務實派,也接受過兩個中國的建議
我曾經在「蔣介石的台獨夢」一文中,嘗試為當年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翻案,我認為馬康衛的「台北5869號電文」中,希望美國支持台灣獨立的想法,絕不只是楊西崑的個人看法,而是蔣介石授權的風向球。因為老蔣絕對是政治上務實派,而非民族主義者,但是多數的歷史學者認為老蔣至死反對台獨,這件改國號,凍結憲法,人民公投,向世界宣告台北和北京無關的保台行動,完全是楊西崑自作主張,自己提出救亡圖存的策略,並且私下和馬康衛密會,以致最後失去官位。
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在1971年10月25日聯大投票前,老蔣對中華民國可能失去中國代表權,早已心知肚明,有了應變方案,甚至也接受了美國「兩個中國」的安排,兩個中國所指就是中華民國不退出聯合國,只是改國名,問題是陰差陽錯,計畫跟不上實際上的變化。1970年10月,聯大的中國入聯案,被美國以「重大議題案」必須三分之二多數擋了下來,老蔣就知道明年必有硬戰。
所以,1971年春天,美國特使就開始在中台之間穿梭,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外交上承認中國,美國當然知道這個客觀趨勢難以阻擋,1971年四月,美國特使莫菲到台灣面會老蔣,提出雙重代表權問題,老蔣提出三要求;第一,希望老美再一次以「重大議題案」阻擋中國入聯;第二,國府可以接受「雙重代表」,但是希望由美國其他盟邦提出;第三,美國須確保國府安理會席次,必要時動用否決權。
可見,老蔣對「兩個中國」並不反對,意思是也可以改國號,只要能夠留在聯合國。但是,到了七月情況有變,美國國務卿羅吉斯在華府接見沈劍虹大使說,美國提出重大議提案,沒有問題,雙重代表權也沒問題,唯獨安理會席位可能無法確保,這個消息傳回台北,老蔣就知道情況不妙,10月20日,大會前五天,季辛吉飛抵北京,見了周恩來和毛澤東,兩人對季辛吉談話極為強勢。
老毛說:「只要是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中國都不會入聯,季辛吉只能啞巴吃黃蓮,季辛吉摸摸鼻子離開後,周恩來和老毛私下談話,老毛對周恩來說:「老美是算好的,但是,老美提出雙重代表權,還好應付,只要老美一提出,我們就走人,我們就是今年不入聯,我倒是擔心阿爾巴尼亞老案重提,這個案子只是同意人民共和國回復地位,取代國府代表中國,但是,卻對台灣主權地位一字不提,未來肯定會麻煩」。
■ 2758號決議文,並沒有對台灣主權做出任何決定
老毛的預料果然成真,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並沒有對台灣主權做出任何決定,這也是為何老共不斷在聯合國用文宣攻勢,把「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掛在嘴巴,並且多次行文聯合國,要求聯合國企圖以表決方式,把台灣主權偷渡給中國。但是多次提案並沒有得逞,連前副總統呂秀蓮也錯誤理解2758號文的內容,實在可悲。過去,我在文章中多次建議;台灣若要建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最好改國號,不一定要用台灣,「福爾摩沙共和國」也可以。
你用台灣,就如同2007年,阿扁寫信給聯合國,希望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和所屬機構,聯合國祕書處接信的第一反應卻是「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立即把信駁回,進不了大會議程,更何況中國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台灣的名字已經被老共搞爛,更何況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英文不就是中國嗎?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上,美國先提出重大議題案,卻沒有通過,接著是阿案的「排我納匪」案。
美國要求把此案的回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地位,和排除中華民國分開成兩案表決,企圖促成兩個中國,可惜沒有成功,意思就是「排我納匪案」是一件事,不能先納匪,然後再討論讓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國府代表一看大勢已去,決定退場,拂袖離去,從此中華民國成了國際孤兒,一晃已經46年。老蔣既然有心接納以任何名稱留在聯合國,簡單說就是認可台獨,所以,楊西崑的「革新保台」事件,老蔣當然知情,問題是,老美當時擱置此案,沒有表態。
■ 老蔣晚年沒提台獨,除了身體因素,也在等待中國政變
1972年,尼克森訪中,老蔣自覺被出賣,一氣之下,從此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從1972年到1975年死亡,三年中,老蔣幾乎在病床度過,這段時間日記時斷時續,為何老蔣沒有再提出台獨,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老美不表態,以致老蔣對台獨沒信心;第二,這時候是中國文革運動晚期,老蔣正在等待一個中國政變的信號,這個信號就是老毛被推翻。
根據前軍情局退役中將翁衍慶去年受訪時指出,所謂文革時代的四人幫,就是國民黨埋伏在共產黨內的特務,江青1934年被國民黨吸收,1938年進入延安,姚文元是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局局長徐恩曾的乾兒子,1938年進入延安,張春橋1933年被軍統局戴笠吸收,1938年進入延安,很巧,這三人都在1938年進入延安,王洪文則在江青奪權後加入,這些人在共黨內潛伏夠久。
可惜,老蔣等不到奪權成功,就在1975年死亡,這一年年底,四人幫的勢力已經控制中南海,但是,還沒有掌控軍隊,主要原因是情報頭目康生向老毛密告,引起老毛警覺,1976年,老毛在壽終正寢之前,下令華國鋒逮捕四人幫,結束這場文革浩劫。有關中國文革時代的文件,可以參考「中發197710號文件」,文革與潛伏事件。
老蔣從奪權到清黨,一路走來就是一個務實主義政客,他生命最後一刻,曾經為台灣國家的國際地位著想過,但是卻又在大中國的版圖中矛盾著,錯過了台灣可以獨立的時間,造成今天台灣統獨兩難困頓的局面,這位獨裁者若九泉之下有知;現在台灣人民每天活在老共恐嚇下,不知他做如何感想?這是我對他的評價。
是甚麼阻擋蔣介石的台獨路?
民報 新聞 洪博學 ~ 2017年05月29日


評有關台灣國家定位的論述
◎ 陳少廷 1932~2012 /曾任《大學雜誌》社長

「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是台灣當前最根本的政治議題。造成台灣內部族群與不同政治團體對國家定位及認同的紛爭,固然應歸咎於台灣特殊的政治權力結構,然倘國人對台灣的國家定位無法達成共識,則台灣前途將陷入極度不確定的狀態,台灣何去何從,值得國人共同深入探討。
以外省族群為主體的政治團體,包括新黨、新同盟會、和統會等,均堅決反對台灣獨立,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個行省,不應該脫離中國而獨立。這些右翼統派分子是蔣家法西斯外來政權的殘存勢力,他們自稱是中國人,而以祖國中國的統一為其政治活動的目標。這股反動的保守勢力將因台灣人自主意識的提升,而被時代所淘汰。
■ 國民黨內部對台灣的認同並非一致
國民黨是台灣最大的政治勢力,但其內部對台灣的認同並非一致。以外省族群為主體的非主流派。俗稱「中國國民黨」,他們的意識形態,其實與前述統派相同。雖然今日他們自稱是「新台灣人」,但他們又稱是真正的「中國人」。他們在選舉時「拚命」講台語,目的在騙選票。他們一旦失勢,就回歸中國統派,因之這些「新台灣人」,其實是「假台灣人」。
以李登輝為核心的國民黨主流派被稱為「台灣國民黨」。李登輝把中華民國台灣化,所以他說「台灣是主權國家,其國名為中華民國」。他把中華民國改稱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最近更進一步直稱「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等同台灣。這種說法充滿矛盾,因為「中華民國」法律上的領土還包括中國大陸與外蒙古,「中華民國」如何一下子變成「台灣」呢?
李登輝拋不開「一個中國」的包袱,企圖以「一個分治的中國」的新提法,來詮釋「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的現實存在,並以「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為兩岸統一的目標,則等於又將台灣推回到中國的一部分。因之。只要李登輝不敢放棄「一個中國」或堅持「中華民國」的存在,則台灣就不可能成為獨立的國家。這說明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台灣化」是走不通的。
■ 民進黨對台灣國家定位愈來愈模糊
民進黨對台灣的國家定位也愈來愈模糊。民進黨的黨綱明稱要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但曾任黨主席的施明德、許信良卻稱「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不會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因為台灣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呂秀蓮還明白的說「台灣早已獨立,目前國名為中華民國」。李登輝把中華民國「台灣化」,而民進黨則把台灣「中華民國化」,其黨名可以改稱為民主「退步黨」矣。
所謂「台灣早已獨立」實是一項政治迷思。請問:台灣什麼時候獨立?台灣人民至今未曾行使自決權,哪來台灣獨立?如果台灣的國名是中華民國,那麼中華民國在1912年建國時,當時的台灣明明是日本的殖民地。誠然,中華民國自戰後(1945年10月)則統治台灣迄今,現在中華民國除台澎外,還統治著屬於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其軍隊還佔領著屬於海南省的太平島。
請問:金門馬祖太平島也是「早已獨立」了嗎?這說明,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一天,台灣就不是獨立國家。從上述分析,我們可發現,李登輝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台灣」是「假統派」,故被稱為「獨台」;而民進黨的「台灣中華民國」則是「假獨派」。兩者的共同點是維持現狀。而維持現狀就是不統不獨,但這並不是台灣人民的願景。
■ 台灣人應以公投方式決定台灣前途
民進黨是台灣人的長孫(呂秀蓮語),但這個長孫似乎漸漸偏離早年的創黨精神。倘民進黨要繼續領導台灣的獨立建國運動,則必須恢復其創黨理想,肩負起開國建國的歷史使命。最近民進黨有召開台灣人國是會議的提案,而海內外台灣人也有舉行全球台灣人大團結國是會議的呼聲。在即將邁向廿一世紀的新時代,台灣人最殷切的期待是台灣獨立建國的早日成功。
因之,如何經由民主和平的途徑,落實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允為全體台灣人共同關切的問題。而釐清台灣的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乃是最核心的課題。吾人認為台灣主權屬於全體台灣人民,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台灣前途,是台灣人民應有的天賦人權。台灣人民應善用這個權利,制定新憲法,正式終結虛擬的「中華民國體制」,進而建立新而獨立的新國家,凝聚以台灣為唯一祖國的國民意識,這才是台灣人長期以來努力奮鬥所追求的目標。
本文原刊於1999年1月22日《民眾日報》

【專文】評有關台灣國家定位的論述
民報 新聞 陳少廷 ~ 2017年04月08日


為中華民國繼續奮鬥
◎ 吳展良

如果還認同中華民國,就不可倒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既然倒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要再領中華民國的錢,在中華民國統治的境內繼續說三道四,這是最低要求。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百五十週年誕辰,可以有各種方式。執政黨不積極,可由國民黨主辦,也可由個人乃至政黨組團赴中山陵。不走這條路,卻由中華民國眾多的退役將領與政壇人物,集體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舉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150年誕辰紀念大會」,實極為不當。
當大會要求全體與會者「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請問各位若還認同中華民國,將如何自處?不要告訴我如果是在美國,大會主辦者要求唱「美國國歌」,你也會起立,因為那並不涉及國家認同問題。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宣示繼承孫中山正統的大會,又全體肅立於「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之時刻,表示你們倒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就請各位不要再以中華民國的國民自居,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中華民國今天還在,國旗乃至國父遺像都還掛在各政府機關,我們還在為中華民國而奮鬥,怎可提早宣告他的死亡?固然確實如退伍後從未去過大陸的退役海軍中將蘭寧利所指出:「『退將們』為何如今願意參加對岸的活動?是不是因為執政當局雖然不敢喊台獨,名義上說要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實際上心口不一,所有的作為愈來愈向『去中國化』前進?就以國父誕辰來說,對於中華民國的創建者,官方卻不舉辦任何紀念,加上執政團隊與支持者的作為,更常以打擊國軍為能事,這些現象看在老兵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然而執政當局即使有上述的問題,民主政治本來就是輪流執政,今天的執政當局未必是明天的執政當局。中華民國還在,老百姓一般既務實、愛和平又很認同中華民國,當局至少名義上也還遵循中華民國憲法,這些都是我們奮鬥的基礎。未來如何,沒有人敢說。然而中華民國的存在,對於台灣以及整個中國大陸與香港,都有莫大的意義。許多藍營人物心存悲觀思想,認為台灣未來一定是獨派的勢力,這是長人志氣。他們倒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滅了自己在政治上仍可奮鬥的目標與基礎~中華民國。我們就是應該在台灣堅持中華民國體制,既照顧保護好台灣,也大有助於整個中國走向更自由平等仁愛的未來。

吳展良:為中華民國繼續奮鬥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6年11月18日


亞洲二戰歷史和解問題的虛與實
◎ 賴怡忠

日相安倍針對終戰七十週年發表普受矚目的聲明,中韓兩國依舊批評安倍沒有真切面對二戰歷史,但美國對安倍的聲明高度肯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甚至在五月香格里拉會談時,就提到希望中韓兩國不要對歷史問題斤斤計較。菲律賓不批安倍,印尼讚賞 (appreciate) 安倍的聲明,澳大利亞總理甚至在第一時間就對安倍聲明表達歡迎之意 (welcome) 。常聽到所謂亞洲「各國」對日本的二戰反省都存在疑慮,但目前看來,主要就是中韓兩國有疑慮 ( 或三國,如果加上北朝鮮 ) 。更仔細觀之,可以發現亞洲與歐美國家反應不同,東北亞與東南亞的反應也不一樣。
要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呢?歐美與亞洲國家的差別其實還相對容易理解。日本與歐美國家的戰爭是強權之間的爭奪戰,畢竟亞洲當時主要是歐美的殖民地,對歐美國家來說,敗給日本意味著失去某塊殖民地,不是失去自己的國家。英國丟掉馬來半島與新加坡,荷蘭丟掉荷屬東印度群島 ( 印尼 ) ,已經被德國打敗的法國之後將越南「讓送」給德國盟友日本。至於澳洲,雖與日本開戰,但未被佔領。因此歐美與日本的二戰經歷比較是強權競爭。只要打輸者認栽,問題大半解決了。
但東北亞與東南亞的反應十分不同,可能與這兩個地區不一樣的二戰經歷所致。日本雖實質佔領菲律賓、印度支那、馬來半島、印尼、緬甸等,且在菲律賓有相當血腥的戰鬥,但日本事前為了建構大東亞共榮圈有積極經營與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反歐美殖民的民族主義者關係,因此一開始日本的入侵會被這些人認為是擊潰西方殖民勢力的幫手,只是之後日本食言而肥,沒有給予這些國家獨立,反而變成西方殖民政權的替代品,導致原先與日本合作的民族主義者開始調轉槍頭反抗日本。
即便如此,由於日本在這些地區的佔領時間沒有太長,因此對日本的怨念沒累積那麼深。而日本在二戰結束後投入大量資源協助東南亞發展,也有助於降低此地區對日本的負面印象。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就曾認為日本已為了二戰道歉夠多次了,沒必要再對馬來西亞道歉。至於對東北亞的中韓兩國,彼此的日本經驗又很不一樣。
對中國而言,八年抗戰起始於 1937 年,但被日本搞得苦大仇深是從 1931 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而這也是一般認為日本步向軍國主義的起始時刻。因軍國主義被歸因為導致了日本與西方勢力全面對決,最後帶來太平洋戰爭。因此對中侵略即便與嚴格意義的二戰 ( 始自 1941 年 ) 起始時間不同,但日本是不會否認兩者的關係。反省二戰,也都會從反省對中國的侵略開始。但日本是在 1910 年透過所謂的「日韓併合」併吞韓國。不是因為二戰關係對韓國開戰所致。
日韓併合發生在明治時代最後一年,也是日本擊敗俄羅斯之後五年,被日本認為是明治維新的歷史遺產之一。雖然日本不認同之後的軍國主義發展,但包括左翼進步派在內,多不會把併吞韓國與導致二戰的軍國主義連在一起。兩個事件有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差,一個發生在明治時代,一個是在昭和時期。也因此當韓國有人要日本反省「二戰」的歷史教訓並對侵略韓國道歉,往往使日方不知所措,因為如何向在二戰前已經變成自己領土的人民,為了二戰的侵略而道歉呢?在二戰時,甚至從 1937 年起算,日本是在侵略韓國嗎?
就因為韓國在二戰前 ( 不管當時是如何違反韓國人的意願 ) 已是日本一部份,因此日本在看待日治時代的韓國與台灣,往往是追問當時殖民地政策、行政管理的問題等,基本上是與日本放在一起看待的 ( 當然日本人還是較受優惠的 ) ,與戰爭時期對侵略地區的戰管不一樣,兩者處於不同的理解脈絡。日本是無法理解要日本人為二戰的侵略向台灣、韓國道歉,因日本二戰侵略的地方不是台韓。日本可以為二戰期間對殖民地台灣與韓國所帶來的痛苦表達歉意,也會想要知道在戰爭期間,日本有無對殖民地出現特別的掠奪與迫害,例如是否強制徵兵拉伕、強擄民女為慰安婦等。但要日本向台灣、韓國為其二戰的侵略道歉,可能東京還真不知道要向誰道歉起。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自己本國人在二戰期間所受的不當待遇,其處理也往往不盡人意,對殖民地人民遭遇的處理自然就更馬虎了。日治時代的舊馬克券與戰爭公債問題,到今天依然無解。對國民政府來說,這些是戰前台灣人的問題,中華民國是在戰後才接手,因此也不太管,或認為自己沒有義務協助這些戰前台籍日本人處理其發生在日本時代的權益受損問題。但是除了國民政府態度消極外,這些問題也被國民黨要日本為其二戰侵略向台灣「道歉」的荒謬戲碼淹沒,而更不見天日了。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當要日本為其併韓與領台的「侵略行為道歉」時 ( 不是為二戰道歉 ) ,形同要日本承認其領台與併韓是與大東亞戰爭的侵略同一等級,光這點恐怕就引起爭議。進一步看,要日本承認併韓是侵略,可能比要日本承認領台是侵略更容易一些,畢竟日韓併合的過程十分暴力,且伴隨對韓國皇室的凌辱。但日本領台不是日本主動侵略台灣的結果,而是大清帝國拒讓日本領有遼東半島,以送台灣方式意圖堵掉日本的其他要求。
由於領台十年後日本又打敗了俄羅斯。日俄戰爭正面驗收了四十餘年明治維新的成果,也被不少亞洲民族主義者視此為強力反證了「白種人負擔」而歡喜異常,「領台」往往被視為是明治維新的成功果實,是日本從亞洲小二奮鬥成世界強權過程的眾多成果之一。日本學界不會將領台與「侵略」產生聯繫,進一步說,否定領台的正面意義,就會開始直指明治維新存在了根本問題,這等於為否定日本至今一百五十年的國家方向與建國價值開了大門。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作為殖民地問題的台灣,對日本國家想像所給予的挑戰是本質性的!但現在馬政府以及坊間的討論,卻不是根據台灣的歷史經驗,而是根據自己的大中國史觀,或是想當然爾的反殖民道德控訴。台灣對日本近代化國家發展價值所具有的嚴肅質問,就被這些低俗至極的肥皂劇戲碼淹沒。
韓國要日本向其反省二戰侵略,或是台灣宣稱要監督日本是否對二戰侵略有真誠悔罪,都是十分奇怪的說法。還不如先反省台灣在日治時代的真實景況,挖掘台灣人是如何參與大東亞戰爭的,又是如何在這個戰爭動員體制生活的。先讓真實發生的歷史出土,讓當時真正的不公平重見天日,才是對歷史負責。夸夸其談要日本「反省二戰侵略」,要日本向不是二戰侵略對象為其二戰侵略行為道歉,這種在台灣上演了七十年的荒謬劇也該停止了吧!

亞洲二戰歷史和解問題的虛與實
民報 新聞 賴怡忠 ~ 2015年08月18日
賴怡忠 專欄 ~ 民報 新聞
自由廣場》傑出演說,談安倍的終戰紀念文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雲程~2015年08月18日
☆ ☆ ☆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5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4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3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2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殘暴日本軍團,開啟屠殺反日大戰
國格蕩然
◎ 彭明敏

「尊嚴」「自尊」「面子」是神祕的動機。有國家為此宣戰,有人為之殺人(連自己子女也難免)。每一社會能忍受其尊嚴之受害,有一定的程度,超過此程度,則國不成國,無法做人。台灣最近發生一連串的醜聞,有的已超過應該忍受的程度。
▶ 一、將軍失節
中國數十年來佈置數千飛彈瞄準台灣,公然威嚇,不聽話即以武力征服,甚至警告用武的日期。不論用什麼標準都算「敵國」,我國防部也如是定位。台灣軍人宣誓捐軀護國,但高層將軍,頻頻赴中與敵國軍人聯誼。最近我方退役大、中、少將結夥前往聆聽敵國主席訓示,對敵國國歌肅立致敬,國防部發言人淡然說這種行為「不妥,但非非法」,舉國嘩然。相信蔣介石地下有知,不跳起來把這些將軍包括那個發言人統統就地槍斃才怪。
▶ 二、無恥獻媚
李新凱先生一介平民,是退休國小老師,最近逝去。有人透露他是習近平的舅舅,一傳出不得了,台灣朝野上下大騷動。據郭寶勝先生描寫,李氏告別式在嘉義,招來了台灣各黨派政要爭先恐後殷勤關懷,隆重捧場。國民黨主席,民進黨和親民黨秘書長、市長、議長、小英之友會代表十名都來祭拜,總統贈花籃,簽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一介平民過世居然成為政要爭相拍馬屁舔菊的機會,如此極盡獻媚奉承之醜態,看了令人起雞皮疙瘩,也引起中國老百姓萬分驚訝和厭惡。反觀中國,連一個底層官僚或黨官都沒有派來,只有幾位親友當天趕到,匆匆祭拜即離開,低調之至。此醜劇後面,清楚看出國安高層不顧國格,黑手操縱的痕跡。
▶ 三、拜見神主
總統特使參加 APEC,回來一下飛機,就說「打了滿壘打」、「使命完成一百分」。以其智慧和經驗,遂未想到如此急於自誇,連非心理專家也會懷疑他在會中是否受了不可告人之虧,才有如此異常表現。他又說「與習主席暢談十分間」,國台辦立刻打臉澄清,兩人只有一分鐘的寒暄,於此,到底兩人會面多久,爭議頓起。在一分與十分之間,三分、五分、七分,莫衷一是。外交部也參戰,謂「比一分多些,比十分少些」(完美外交辭令,值得喝采)。
特使一氣之下,大聲「我們見了八小時」(大概是指全體代表參加大會,一起坐了幾小時。不知,特使有無發言,發言內容如何?)神主賜見,一分千金,十分萬金,加上面子之大,終身好用,當然分秒必爭,大官光天白日之下,為了芝麻事,小孩般爭吵,滑稽之至。最後有人放播神主完全不理特使的洩氣影片,爭論遏然消音。醜劇彼止此起,國格不斷失色,真叫老百姓如何對憨囝憨囡,教育「愛國」。

國格蕩然
民報 新聞 ~ 2016年12月06日



台獨的轉型
◎ 陳茂雄

成員包括美國《環球郵報》特派員卡森(Benjamin Carlson)、丹麥《玉蘭郵報》特派員尼爾森(Jes Randrup Nielsen)及瑞典《產業日報》特派員奈蘭德(Johan Nylander)的歐美媒體駐亞洲特派員訪華團,由外交部次長史亞平陪同,到總統府晉見馬英九,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及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大同也在座。馬英九表示,「30多年前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台灣獨立運動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今天主張台灣獨立的人變少了,有時候反而變成票房毒藥。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台灣實施民主,不需要再主張不切實際的政治理想」。
馬英九不知是「笨」或是「白賊」,主張台獨的人何時變少了?目前主張「統一」的人才是寥寥無幾,連「統派」要角馬英九都不敢公開主張「統一」,因為「統一」才是票房毒藥。目前在台灣的選舉,公開主張「台獨」者有很多人當選,馬英九可以點出有哪些人公開主張「統一」而當選的?有關「統獨」問題,目前的情況與以前完全改觀,三十年前主張「統一」是公開的,而「台獨」運動則是秘密進行,記得當年有很多同事不敢公開與筆者來往,因為筆者從事「台獨」運動,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卻出現了軍訓教官公開表態是筆者的好友,反而看不到主張「統一」的人,他們都轉為地下。
早期的中國國民黨是標準的外來政權,在台灣實施殖民統治,與日本政府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時候的「台獨」運動就是要推翻在台灣實施殖民統治的外來政權,馬英九所說的「台獨」就是那階段的產物。政治民主化之後,台灣擺脫殖民統治,各族群平等參政,中國國民黨保守勢力立刻由「反共」的態度轉為「親共」。在殖民統治年代,他們嘴巴說「反攻大陸」,事實上是以「三不」來切割北京政權,而且是老死不相往來,也就是推動「實質性」的「獨立」。政治民主化之後,他們推翻當年訂定的「三不」政策,推動「實質性」的「統一」。
中國國民黨保守勢力對兩岸的觀點所以會出現一百八十度轉變,是因為他們不認同台灣,在他們的心目中,台灣人雖然溫和,卻是「外人」;中國共產黨雖然兇惡,卻是「同胞」。早期當他們殖民統治「外人」時,積極切割兇惡的「同胞」,因為中國共產黨是與他們爭主導權的政敵。可是當「外人」要與他們平等參政時,他們立刻結合兇惡的「同胞」對付溫和的「外人」。
台灣人當然不會任由外來勢力擺佈,投入「台獨」運動的人乃越來越多。所差別的是以前的「台獨」要推翻在台灣殖民統治的「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至於中國共產黨方面,因為資訊封閉,台灣人沒有什麼印象。政治民主化之後,由於中國國民黨的保守勢力與昔日敵人的中國共產黨結盟,意圖併吞台灣,「台獨」運動就是對抗要併吞台灣的「國共聯盟」,投入「台獨」運動的人當然遠比以前多。
政治民主化之後,「台獨」運動人士遠比以前多,所差的是以前的「台獨」運動主要的目標是要推翻外來的中國國民黨政權,這階段的「台獨」運動可稱之為「絕對台獨」。政治民主化之後,要併吞台灣的主角是與中國國民黨保守勢力結盟的北京政權,這階段的「台獨」運動是要抗拒北京政權的併吞,可稱之為「相對台獨」。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投入「相對台獨」的民眾遠比以前推動「絕對台獨」的人多。

台獨的轉型
民報 新聞 ~ 2014年11月06日


歷史與現狀
◎ 陳茂雄

全世界要併吞台灣的只有北京政權,所以中國是台灣唯一的敵人。針對國防武力而言,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太遠,要抗拒中國的併吞,必須要有良好的國際關係,而國際關係的靈魂在於美國。只是國際上不談情感或道義,只講究互惠,雖然台灣的存在有利於美國,然而針對美國的整體利益而言,它未必願意為維護台灣而得罪中國,可是日本就不一樣,它是美國在亞洲勢力的重鎮,美國不能沒有日本。顯然的,只要台灣對日關係良好,就容易與美日結盟。
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很特殊,除了民間有深厚的感情外,兩國都是中國要打擊的對象,雙方結盟有利於台日的利益,所以台派人士相當重視對日關係,只要對日關係良好,對美關係就會有正面的影響,因而期待與美日結盟以對抗中國的併吞。統派人士當然也了解箇中道理,因而積極挑起對日的衝突,如針對釣魚台事件的糾葛,他們就聯中對抗美日,他們更想盡辦法促使台灣人仇日,以切割台灣與美日關係的進展。
馬英九於18日南下屏東參加六堆忠義亭的揭牌儀式,之後前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參觀「義起雲湧」乙未戰爭二甲子紀念特展,再轉往佳冬蕭家古厝。他重提台灣人抗日歷史,他表示,有人說台灣人沒有抗日是「完全錯誤的」,1895年的乙未戰爭就是台灣人抗日的證明,而且還比中國大陸抗日早了數十年。馬英九指出,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後,日本人為接收台灣引發的乙未戰爭就是台灣人最早的抗日行動,當時的死傷比例比後來中國大陸的8年抗戰還要大。
馬英九說「日本人為接收台灣引發的乙未戰爭就是台灣人最早的抗日行動,當時的死傷比例比後來中國大陸的8年抗戰還要大」,不知根據甚麼史料?馬英九想盡辦法讓台灣人仇日,這是妄想,要促使台灣人仇日,除非當年中國國民黨沒有來台灣。日治時代台灣人的確不喜歡日本政府,可是中國國民黨政權來台灣之後,卻促使台灣人懷念日本,因為中國國民黨政權遠比日本政府可惡。
歷史未必能全面左右現狀,否則美國與日本就要變成世仇,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在日本丟了兩顆原子彈,若是歷史的記憶永遠存在,美國必定與中國結盟打擊日本,事實正好相反,美國與日本結盟抑制中國的蠢動,因為如此對兩國有利。對台灣也一樣,與美日結盟,可幫助台灣不被併吞。馬英九等統派人士就是要離間台灣人與日本的感情,切割台灣的外援以利中國的併吞。乙未戰爭距今已隔好幾個世代,這種「舊恨」台灣人早就遺忘。
中國國民黨政權佔領台灣初期,挑起二二八事件,並持續剷除台灣菁英,它是「新仇」,由於時間太短,台灣人當然還未遺忘。最讓台灣人受不了的是當中國國民黨實施殖民統治時,要台灣人與他們一起反共,可是在台灣的政治民主化之後,台灣人可以平等參政,他們立刻由「反共」的立場變成「親共」,所以會如此,是他們要台灣人一直扮演「被統治者」的角色。從最近中國國民黨內鬥,大家體會到統派勢力還是排擠台灣人,因為如此,造成太多台灣人唾棄該黨,才會促使中國國民黨瀕臨崩盤。很奇怪,扮演「新仇」腳色的馬英九竟想挑起台灣人的「舊恨」,真是異想天開。

歷史與現狀
民報 專欄 陳茂雄~2015年10月20日


宗教信仰最大的悲哀是被政客所操弄
◎ 盧俊義

基督教會最醜陋的一面,就是把自己對聖經的認知和解釋出來的信息,當作絕對真理,也用此在看待世上事與物,結果往往經不起時代的演變而受到嚴厲的質疑,更慘的是一再被狡猾的政客所操弄卻還不知道醒悟,這是因為甚少傳道者會從歷史慘案學習教訓而知所警惕,且還往往以自己領有教會組織之位階,就誤以為可以影響政治人物的心思意念,卻不知道政治人物往往靈巧勝過蛇,結果往往使教會受傷更重,這種歷史一再重演,也是今天基督教會傳道者和幹部需要嚴加知警醒的信仰功課。
如果有閱讀美國衛理公會在1965年差派到台灣來服務的宣教師唐培禮牧師(Rev. Milo Thornberry)所寫回憶錄「撲火飛蛾」一書,就會發現當他受差派出發要來台灣當宣教師之前,美國衛理台灣主事者就是告訴他說,來台灣一定要全力支持國民黨,因為蔣介石夫婦都信耶穌,只要國民黨反攻中國大陸成功,就可以幫助中國人民都信耶穌,這種認知若不是真的愚蠢至極,就是被政客所蒙蔽還自以為真。
當唐培禮牧師來到台灣,所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他看見並且聽到的是在戒嚴之下,統治者是用非常惡劣手段在控制著人民的思想與言論,並且以極殘酷的手段在對待異議人士,因此,他決定秉持著信仰良知採取行動而參與救助政治犯,結果在被發覺之後,不但自己,也牽連多位外宣教師因而被強制驅逐出境。
但最為悲哀的莫過於是在那戒嚴時代,竟然有許多教會傳道者、幹部是公然挺執政者,不但對國民黨當局對異議人士性命的殘害不加以譴責,還認為他們都罪有應得,甚至有的長老對關心人權傳道者還加以要脅,而對那些政治犯家庭的性命和家族生存機會是棄而不顧。這些往事就不用在此多加贅述,只要隨手買幾本張炎憲教授帶領學生所做的受難者或家屬的「口述歷史」之書看看就會清楚。
或是去買幾本「國家人權博物館」所出版有關「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書,就會清楚知道實際情況,而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解嚴之後的李登輝當總統時,都還持續發生,天主教馬赫俊神父被強制驅離的事件就是個例子。當希特勒取得德國政權後喊出要建立一個純日耳曼民族大帝國的口號,要替德國雪恥並廢除第一次大戰戰敗後被法國和英國歧視而訂定的不平等條約,這種口號對於正陷入年輕人失業率創新高,經濟呈獻至谷底的德國人民來說,確實是很大的鼓舞,讓全國人民幾乎都對他帶領下的納粹德國產生極大的信心和希望。
他也要求當時的基督教會必須明確表態支持出兵歐洲鄰近國家的政策,而當時就有數以千計的基督教會簽署表示全力支持,還說要為此禱告上帝,僅有少數到173間教會代表聚集在一個名叫「巴門」(Barmen)之小村鎮召開為期一星期的神學會議,並且發表了一篇迄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巴門宣言」(Barmen Declaration)。
這份宣言至少表達兩點基本信仰態度:1.教會的頭是耶穌基督,我們只順服他;2.教會有義務和責任宣揚聖經的信息,沒有義務和責任替政府宣揚政策。也因為這篇宣言,當年參加此會議和簽署這份宣言的教會代表,不是被逮捕送入集中營,就是被捕凌虐、槍殺,要不就是逃亡他國去避難。
再以比較近代的美國為例,兩次出兵攻打中東,特別是最後出兵攻打伊拉克的決策更是錯誤連連,因為那是特別設計以假情報當作真實,為這事件,好萊塢公司後來還拍成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綠色地帶」(Green Zone)影片,該片由出名的影星「麥特‧戴蒙」(Mertt Damon)所主演。如今已經確知的就是這些假情報就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編造出來的,而背後支持最力的,竟然是美國靈恩派教會,他們當中有人喊出最響亮的口號是:伊斯蘭教信徒、人民,都是不信耶穌的邪惡之徒,出兵就是在替上帝除掉世上的罪惡。
其實,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生產美國軍火工業的大咖。這些人大賺「邪惡基金」的錢,對用軍事武力殘害他國人民性命的事都自認是在替天行道,卻不知道製造的是更多殺戮滅絕命性的慘案。他們雖然看起來是很「屬靈」的信徒,其實他們心中並不怕上帝,只怕錢賺太少。很像當年那些猶太宗教領袖,是恨耶穌到咬牙切齒,一再想要緝拿耶穌將之入罪殺害,其實他們的內心並不怕上帝,因為連審問耶穌時都可以造假見證,但卻怕群眾反抗他們而不敢下手(參考馬可福音十一:18、十二:12)。
人類歷史上在宗教信仰最為忌諱和悲哀的一點,就是想要統一信仰思想,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往往會把不同想法、看法的人當作比邪惡的魔鬼還要惡劣的仇敵看待,這是非常要不得的作為,這點可從伊斯蘭教國家彼此之間的鬥爭、殘殺看得出來;從穆罕默德去世之後,就分裂迄今,不論是什葉派或是遜尼派,兩邊打來打去,就是要打到你死我活才甘願。但絕大多數的人民都不是自己選邊站,而是一出生就已經被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等代代相傳下來的決定選定了邊,不准年輕的一代有任何其他想法,否則就會被用殘酷的手段對付。
基督教也一樣不會好到哪裡去,十字軍東征就是歷史上最醜陋的一面,除了第一次比較像是有理想外,其他接連東征的理由都是假借宗教名義,行欺騙信徒之實。還好,經過了宗教改革之後,解放了基督徒可以自己閱讀聖經,並且依據自己的文化、生長環境、教育程度來了解聖經。沒有人可以再像過那樣把聖經解釋權當作是傳道者的專利,也因此,好的傳道者必須更加需要謙卑地下來,好好聆聽信徒對經文的了解和詮釋,甚至對傳道者傳講、解釋的信息提出質疑,即使有所不同,也需要用欣賞和分享的態度回應,只有這樣,才不會再持續發生錯誤的慘痛教訓。

宗教信仰最大的悲哀是被政客所操弄
民報 新聞 盧俊義 ~ 2016年12月12日
☆ ☆ ☆
中華民國~台灣主權1062輯
中華民國~台灣主權1061輯
中華民國~2017年難民國旗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開羅宣言~中華民國代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