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

時事論評1083輯

民主多元社會,要尊重不同意見的表達權利
☆ ☆ ☆
富人的金錢遊戲?
◎ 蘋果日報 社論

《蘋果》昨天獨家揭露王永慶家族社福基金左手捐右手的報導,王家幾個基金會相互操作捐贈,結果是錢大部分都從左口袋流到右口袋,在自家人基金會流轉,社會弱勢團體真正受惠於這些慈善基金會的公益捐款相當有限,顯示目前《信託法》的漏洞很大,「公益信託」是否成為富人的金錢遊戲場域,值得相關單位正視。從《蘋果》獨家報導,5年來王長庚社福基金從2014年到2018年來自台塑四寶的股息就有35億元,慈善支出則只有13億元,其中12億元交叉捐贈流向王家成員所成立的9大財團法人基金會,違反捐贈應符合普遍性、公平性原則,錢只在王家基金會流轉;這樣的作法,慈善公益是否變成私益利己?
更何況,這些基金會都是以股票形式保留,省下鉅額的遺產稅,增報年度支出以達免稅門檻可能成為租稅漏洞外,大比例的存股在家族基金會中,除了控股、穩定公司所有權外,鉅額股票和股息還可用來投資併購其他公司、買賣不動產等方式,擴張公司影響力版圖,如王雪紅的主愛基金轉投資的投資公司2016年被爆買下TVBS股權,公益信託的林堉璘基金去年底買下中嘉,都是明顯的例子。
■ 公益信託避稅工具
公益信託被質疑「掛羊頭賣狗肉」,公益信託控股化,變成大型的控股公司。這不只出現在王永慶家族,前幾年張榮發家族內訌時,外界才發現大部分長榮航空的股票早就轉到張榮發基金會。台灣的有錢人都是這麼操作避稅。《信託法》原應有監督機制,但是無論是信託監察人或是信託諮詢委員會成員,多是家族成員或親信出任,自律機能形同虛設,信託基金成為企業家族的避稅金庫,造成「假信託,實控制」。
《信託法》已實施20年,實務上也顯露許多弊病,已到必須要大幅翻修的地步,譬如:明確定義慈善支出內容,避免灰色地帶過大,讓信託基金從左手轉右手。公益信託慈善應規定每年年度支出應超過信託資產的5%或年收入的一定比例,確保公益信託用諸慈善支出。增加信託的他律機制,公益信託年度報告除由信託監察人監督外,並應上網公告,透過透明化讓社會他律共同監督。
受託人除了銀行外,應開放至社會團體,讓受託人除了管理基金的能力外,也能有專業執行信託目的,達成信託的目標。此外,諸多信託脫法行為應加重罰則,以堵違法行為,強化《信託法》法遵的精神。法務部也發現《信託法》的條文漏洞,8月公布《信託法》修正草案,打算修改公益信託的條文,但是法務部草案規定卻不溯及既往,亦即現有的公益基金會的游走法律灰色地帶的不當行為,恐將就地合法,這是不妥的處理方式,應該要求訂立落日條款,限期改善,讓所有的公益信託能在同一個基準點運作,才是公平合宜的做法。
■ 修法規範用於慈善
慈善公益應該扮演補強政府能力不及之處的重要社會角色,如今公益信託卻成為有錢人避稅工具,這是令人遺憾的發展。試想,如果每年1200億元公益信託基金能投入60億元真正用於慈善公益,那會為台灣社會帶來多大的貢獻!尤其,正值中國台商資金回流之際,許多資金除了投資,也可能投入公益信託,回饋台灣社會。《信託法》的亡羊補牢,此其時矣!

蘋論:富人的金錢遊戲?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9月24日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 蕭富元

世界前三大新聞通訊社路透社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傳送給全球新聞界使用的兩張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個十三歲的芬蘭中學生拆穿。 今年八月,路透社轉用俄羅斯電台影片,刊登兩張俄羅斯潛艇在北極海底下插國旗的照片,住在芬蘭北方小鎮的少年塞羅丁看到報紙後,覺得怪怪的,於是動手找資料,確認這張潛艇照片是翻拍自電影「鐵達尼」裡面的一個片段,路透社被迫認錯道歉。
這就是芬蘭教育為什麼能連年驚豔全球的原因:小孩會主動想、主動問、主動找答案。 教育已然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近幾年,這個僻處北歐邊界的極地國度,訪客絡繹於途。美國、韓國、日本、英國、南非等各國教育機構與領導,遠走天涯海角到此,為的就是汲取「芬蘭第一」的經驗。《經濟學人》更在去年為文建議,歐洲領導人應暫時放下所有活動,「回芬蘭的學校上課。」
★ OECD評比,芬蘭兩屆稱霸
自西元兩千年開始,經合組織(OECD)每三年舉辦十五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芬蘭青少年連續兩屆在閱讀與科學兩項評比稱霸,解決問題和數學則位居第二。 「芬蘭能,為什麼瑞典不能?」書櫃上兀自擺著教育部長杜正勝九月前來拜訪時所送的關公像,談到芬蘭的優異表現,瑞典教育部次長歐斯柏格(Bertil Ostberg)不無感慨。儘管瑞典中學生在PISA的表現仍高於平均水準,瑞典民眾顯然不夠滿意,畢竟,芬蘭三十年前啟動教育改革時,還是向瑞典取的經。
不光是瑞典,北歐在教育投注最多經費的丹麥和挪威,也跨海特聘芬蘭教育專家,為他們的教育體系把脈、抓藥方。 教育,讓芬蘭學生成為新的「北海小英雄」。過去二十年,世界各國前仆後繼,挹注龐大資源推動教育改革,小小一個芬蘭憑什麼摘下桂冠? 擬定長期策略、堅持核心價值、改革師資,是芬蘭教育成功的三大支柱。
★ 九年義務教育,經費政府出
綠蔭盎然,這棟原本是工廠的白色建築物,還維持乾淨樸實的樣貌。掌舵基礎教育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以下簡稱教委會),就隱身在首都赫爾辛基市區這片幽靜的社區裡。七○年代初期,教委會扛下芬蘭獨立建國後最大規模的改革重擔,他們的使命是提供高品質的九年一貫義務教育,訓練出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下一代。
教委會決定採用「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的模式,讓七歲到十五歲的中小學生,不分年級,都待在同一所學校學習。在九年一貫教育中,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經費則由中央政府出資五七%,地方政府分攤四三%。這個決策延續三十年至今,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 堅持平等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貫穿改革脈絡、促使政策成功的教育核心價值,是「一個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當其他國家還在施行菁英教育時,芬蘭卻反其道而行,絕不標榜菁英,堅持每一個小孩公平受教。 從制度設計到資源分配,芬蘭教育從平等出發。六十萬中小學學生,分布在四千所綜合學校,平均每校約一百五十人,班級人數不超過二十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於「無一人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沒有貴族和平民學校之分。
翻開芬蘭各種教育文宣,從不高調快樂學習,對他們來說,有了公平,快樂就不是問題。只是,北歐國家都強調平等,芬蘭能以黑馬之姿脫穎而出,關鍵就在於用了對的策略。芬蘭不是砸更多錢辦教育,而是選擇專注策略,把資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級中學(相當於台灣國中階段)和學習遲緩者身上。在OECD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
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費最多;反觀芬蘭,投資在初級中學生的經費,每人平均達八千二百美元,在所有就學年齡中最高。說話慢條斯理的教委會資深顧問勞卡南(Reijo Laukkanen),拿出去年在瑞士洛桑大學演講芬蘭教改策略的講稿剖析,之所以做這個策略選擇,是因為「這階段的小孩正發展自己的學習方法,需要最多的資源。」勞卡南表示,從PISA成果看出,芬蘭在這群初中生的投資報酬率很高。
★ 絕不放棄學習慢的孩子
提升學習遲緩者的學習能力,是芬蘭專注策略的另一個重點。專門負責特殊教育的教委會顧問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會的目的是讓「每個」小孩都具備基本能力,當學生出現短暫學習困難時,老師會立即提出矯正計劃,在課堂上或是放學後進行個別輔導,費用由政府負擔。 芬蘭有將近20%中小學生接受額外學習輔導,OECD國家平均只有6%。
曾經當過特教老師的寇依薇拉邊看數據邊說,在老師早期介入輔導後,有輕微學習障礙的小孩都進步很快,一兩個月之後,就不再需要「補救」。採用資源專注的策略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並沒有明顯城鄉差距。在PISA測驗中,芬蘭校際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差距最小的是人口僅三十萬的冰島)。不論是首都赫爾辛基,或是偏遠北極圈的中學,測驗成績相差不大。
★ 「排名」、「資優」犯大忌
「芬蘭沒有壞學生,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很好,」以培育師資聞名的約瓦斯其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長瓦里亞維(Jouni Valijarvi)直言,芬蘭十五歲以下人口逐年減少,將資源導入需要輔導的小孩身上,可以創造最大的國家利益,「我們承擔不起放棄任何一個人。」 且慢!學得快的人要怎麼辦?會不會是另外一種不公平?芬蘭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對此,五年前嫁到芬蘭、目前正攻讀教育博士的張家倩感受頗深。她曾到芬蘭的中小學實習,芬蘭學校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甚至有點沈悶;但是,看得愈多她就愈體會到,這就是芬蘭教育「平凡中見實力」的特質,老師上課總是花最多時間在「把慢的人教會」。「寧可讓學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讓不會的人繼續不會,」張家倩觀察,芬蘭老師沒有趕進度的壓力,即使她在大學學芬蘭語,講師也總是要等全部人都學會,才繼續教新的課程。
芬蘭反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分類」或「排名」,說「資優」和「菁英」是犯大忌,更沒有能力分班這回事。二十八歲、在赫爾辛基大學任職的海蒂回憶,她念中小學時數學很好,但老師從來不會公開說她功課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幾本進階數學讓她自己看。 最能展現教育平等價值的,是芬蘭政府對移民子女一視同仁的態度。
不論是否有芬蘭國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費上學,政府還額外撥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每週上兩堂,為期四年。一位住在首都近郊的台灣媽媽就說,學校原本聘請一位大陸籍教師教她兩個小孩中文,但她堅持要讓小孩學繁體字,地方政府同意她自己找台灣老師來教,老師的鐘點費和交通費由政府支付。 在專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價值外,芬蘭教改能夠一路順暢無阻至今,還必須歸功於一群高素質的專業教師。
★ 全球最嚴格的師資標準
回首來時路,三十年前主導教改的教委會前任主委阿侯(Erkki Aho)也不諱言,如果不是老師大力支持,配合師資改革決策,芬蘭教育絕不會有今天成果。 自一九七九年開始,教委會就定調,中小學老師屬「研究型」,必須具備碩士學歷,這幾乎是全球最嚴苛的規定。師資教育從原本的三年,延長為五年,高中生畢業申請師範學校時,除了要看在校成績,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新思維,才能擠進錄取率僅一○%的師範窄門。
專研師資培育的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坎薩寧(Pertti Kansanen)指出,芬蘭師範體系的唯一任務,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師,並發展必要的專業品質,以確保教師生涯能夠持續進步。換句話說,在芬蘭,老師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意願。「有能力學習,才有能力創新教學,教育才會不斷提升,」作育無數教師的瓦里亞維比喻,在芬蘭,老師是一種「最愛學習的動物」。 芬蘭老師愛學習出了名,大學暑期班開課,座中最多的是中小學老師。
芬蘭教育部長現在最頭痛的是缺老師,好學的老師都跑去繼續念博士;芬蘭企業也喜歡雇用老師,跟政府搶人。據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郵報》調查,芬蘭年輕人最嚮往的行業就是當老師;中小學教師受民眾敬重的程度,甚至超過總統和大學教授。在芬蘭駐台灣商務辦事處代表史亞睿(Jari Seilonen)的眼中,芬蘭老師教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怎麼學習」。
史亞睿的母親就是幼教老師,他從小跟著其他小孩一起聽母親念書、閱讀;小孩問問題,老師不會直接講出正確答案,而是給他一個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學。 挑高的天花板下,淡色木地板上,穿著各色襪子的腳丫子跑來跳去。赫爾辛基郊區小學教室裡十幾個小孩,華裔的Tina趴在桌上自己看書,對面的Sarka在畫畫,有的玩玩具、有的寫作業,教英文的老師拿著顏色圖卡,蹲在兩個小孩前面繼續比劃。沒有吵鬧,也沒有不耐煩,老師不必時時刻刻盯著,每個小朋友都有老師為他們量身訂作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
儘管門檻高,又受歡迎,教師在芬蘭並非高薪工作。在OECD的調查中,不論是新進或資深者,芬蘭教師平均薪資都比先進國家和歐盟平均要低,甚至比不上國民所得較芬蘭低的南韓與西班牙。 留著一把大鬍子,在中學教物理已二十四年的史亞力屈指計算,他每月收入扣稅之後,大約有兩千歐元(約台幣八萬多元),跟大學畢業生差不多。 他笑說,家裡兩個小孩的育嬰假都是他在休的,因為太太賺得錢比他多很多。
「做老師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份工作對芬蘭很重要,」史亞力深信不疑,師資即國力,老師愈好,國家就愈強大。嚴格要求師資品質,芬蘭政府也相對給老師和學校最大的教學自主權。教委會和教育部每四年制定並公布核心課程綱要,其他如徵聘師資、經營管理則由各校自治,舉凡班級大小、課程內容、學生課表,甚至是每年上課幾學期都由學校全權負責;至於要教什麼、怎麼教、用什麼教科書,則由老師自由選擇。
芬蘭中小學並沒有全國一致的聯合評量,學校也很少有考試;芬蘭官方也不進行教師評鑑。 被問到是否要考核教師表現,任職教委會長達三十年的資深顧問勞卡南幾乎動了氣,反問:「為什麼要評鑑老師?」他驕傲地說,芬蘭根本沒有不好的老師,每個老師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績。 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並不實施學校評鑑制度,對學校有絕對信任,再小的學校,也擁有絕對行政自主權。
赫爾辛基市內的拉托卡塔諾(Latokartano) 小學,決定在校內推行不分年級上課,一百八十個學生,每個人有自己的課表,有的人八點半上學,有的則是九點或九點半,大家放學的時間也不一樣。 學校事務的決策機關是董事會,七位董事中,有一位教師代表、一位職員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長與當地社區選出。董事會決定學校課程方針和預算使用,及聘用教師。
擁有法學和教育雙碩士學位的校長亨卡拉透露,每學期初,班級老師會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坐下來討論小孩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評量不是根據和其他人的比較,而是看是否達成最初設定的目標。他們沒有成績單,只有學習報告。「我們強調的是學習,不是競爭,芬蘭絕對不會用競爭來刺激品質。」說得一口流利英文,亨卡拉再三強調,在芬蘭,教育的目的是學習,而非競爭。
全世界最愛看書的國民更重要的是,芬蘭教育還有一筆他國難望其項背的幸運資產,那就是他們有一群熱愛閱讀的國民。芬蘭人在家閱讀的傳統已傳承四百多年,是全世界最愛跟圖書館借書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十七本書。根據調查,四一%的芬蘭中學生,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就是閱讀。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有對的策略,用了對的人,芬蘭教育怎麼可能不好?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天下雜誌 384 期~2011年05月0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國安機制須「全面進化」
◎ 蘋論 蘋果日報

美國正在調查2016年大選時,俄國是否通過網路左右美國大選的結果,如果屬實,不但希拉蕊的敗選難以善後,將成為美國憲政危機,俄國及其他對美國民主價值存有敵意的國家,像是伊朗、北韓和中國,都將對以後民主國家的選舉複製俄國的做法,徹底顛覆民主國家政治穩定的關鍵因素:人民對民主機制的信任。這對俄、中一類威權專制的國家而言是甜蜜的復仇,畢竟美國從未停止對專制獨裁政體的顛覆活動,老天讓人類發明網路這個利器,可以在境外輕易用假名進行破壞民主國家政治制度以及竊取情報的行為。
這是場嶄新的無硝煙戰爭,將改變人類戰爭的面貌。美國已經警覺到民主開放社會對這種戰爭的脆弱性。聯邦調查局(FBI)助理局長何思(Amy Hess)近日坦言,鑑於國內或國際犯罪本質已隨科技發展產生改變,所有調查已和網路無法脫鉤,「我們必須思考,敵人如何看待網路」,並且把FBI的工作重點從18年前反制恐怖攻擊,大幅轉型為網路安全,除了下一個財政年度的網路安全預算增加7.6%,達7.32億美元外,所有探員必須學習、培養偵辦網路犯罪案件的能力。
《華爾街日報》引述智庫的研究稱,FBI確實須「全面進化」,因既有的執法行動只有不到1%的資源投入網路犯罪調查,僅4、5間分局具備處理高度複雜網路案件的資源和知識,而FBI整體對網路熟識的程度相當落後。 遭川普總統罷黜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康梅(James Comey)在其《更高的效忠》(A Higher Loyalty 台譯《向誰效忠》)的回憶中說,情報單位發現有力證據顯示,俄國政府正打算從3方面介入美國大選:
① 拉低民主的可信度,弄髒美國的選舉,讓全世界對美國的選舉制度幻滅。
② 讓希拉蕊處境難堪狼狽。因為普丁認為2011年12月莫斯科的反普丁大遊行是當時的國務卿希拉蕊煽動的。
③ 幫助川普勝選。川普多次盛讚俄國;普丁也一向喜歡純談生意的大老闆,而非滿口大談理念的人。於是俄國從美國民主黨那裡偷竊很多對美國不利的電郵,而公開這些郵件,就是俄國干預美國大選的主要手段。
美國政府向人民坦白承認美國在對抗敵國的網戰中處於不利的劣勢,並且提出如何補救與回擊的方案,但台灣的國安單位從來對中國的對台網戰諱莫如深,更不提台灣政府如何對抗這項威脅,讓人們覺得好像台灣從來就沒有敵人正在運用網路滲透、破壞、偷竊台灣的各種情報和體制,尤其中共透過龐大的網軍、五毛黨生產並散布假消息以分化、離間、破壞、動搖台灣的認同和安全機制。
可怕的還不是對岸的卑鄙動作,而是台灣政府內部對這些敵意動作的放任、縱容、裝傻甚至有意無意的配合,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以獨立機關當藉口對假消息現象裝死,還推諉給「媒體自律失能」,成為蘇貞昌院長所說:「誰都管它不到,它也什麼都不管」的荒唐現象。
蔡總統闇弱無能的心態只能發表一些「七項行動準則」等話術,可是因為沒有認真執行,以致流於色厲內荏、只說不練的譏諷,也讓中共和台灣促統派看穿小英的手腳而更加氣焰囂張、侵門踏戶。台灣當下應該做到的是:強化網軍的作戰能力、將中國對台的種種手段予以透明化、讓台灣的對抗機制也對民間透明化,立法強化國安機制以堵住對方利用台灣的民主機制來破壞我們的民主生活方式。如果任由滲透繼續存在,任何自由都將萎縮消失,乃至後悔莫及。

蘋論:國安機制須「全面進化」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4月01日


教育強國,芬蘭啟動新教改

★ 吳怡靜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北郊的斯特馬其小學,學生們正在上英文課。但是教室的白板上,卻掛了一幅歐洲大陸的地圖,孩子們必須用英語描述出不同國家的天氣狀況,例如,今天在芬蘭是晴天(sunny),而丹麥則有霧氣(foggy)。這是結合了英語和地理的學習。同樣在首都近郊的巨岩中小學,五年級的手工藝課,學生們拿著三角板和圓規,在一塊木板上,仔細測量著打洞、釘釘子的位置,練習什麼是直角、平行或對稱。這是結合工藝和幾何的學習。全世界都緊盯這些小孩在上些什麼課,因為「教育強國」即將再度啟動革命。
芬蘭的教育制度遠近馳名,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教育專家、政治人物前來取經。「向芬蘭學習吧,他們擁有最具成效的學校,」幾年前,知名的哈佛大學教育學者加德納(Howard Gardner)大力推崇。「我看到了未來學校!」來自美國的訪問學者道爾,去年將自己的七歲小孩送入芬蘭當地的學校,實際感受跟美式教育有什麼不同,結果也是讚不絕口,「我會建議任何想要改善小孩教育的人,都去芬蘭看看。」
儘管如此,讓人驚訝的是,這個走在最前端的全球教育典範,還在繼續求新求變。今年八月,芬蘭即將全面推出新的中小學課綱,大幅調整七至十六歲學生的學習重點和教授方式。未來,各地學校將會把教學的重心,從數學、歷史等傳統科目,轉移到更廣泛的、跨領域主題上面。「常常有人問我們,這套教育制度已經被公認世界第一,為什麼還要調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課綱發展計劃主席哈樂寧(Irmeli Halinen)解釋,「因為世界正在快速變動,我們必須不斷檢視、反思跟學校有關的每件事情。」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世界愈來愈科技化、全球化,而且面臨了永續發展的挑戰,「社會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已經不一樣,而且還在快速改變中。」單單精通一種科目,已無法跟上不斷變動的世界,她強調,「如果你的數學或音樂很厲害,當然很好,但這是不夠的,無論在今天或明天的世界都是不足以因應挑戰。」因此,新課綱的總目標,是培養孩子跨領域的七種橫向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s,見表)。簡單來說,這套課綱至少有三大特色:
① 新課綱核心:主題式學習。
去年,芬蘭要推新課綱的消息一傳出,很多人嚇了一跳,以為他們就要放棄傳統的學科教學。沒這回事,芬蘭著名教育家薩爾博格(Pasi Sahlberg)澄清,學校會繼續教授數學、語文、歷史、藝術、音樂與其他傳統科目。改變在於,未來的課程將會導入「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讓學生探索真實世界的各種現象,思考因應社會挑戰的可行辦法,從中學到從容面對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能力。所有的中小學學生,每年至少要挑選一個主題或現象,進行跨領域的專題學習。例如,研究「歐盟」的主題,就會涉及經濟、歷史、語言、地理等多個學科。同樣,「氣候變遷」、「芬蘭獨立一百年」,也都是跨學科的專題。
② 新課程由學校自主發展。
芬蘭的教育體系高度分權化,讓全國三百多個自治市得以依照當地狀況,自由規劃課程。中央頒布的國家課綱只提供寬鬆的指導架構和共同標準,留給各地方學校和老師很大的空間。所以,各校的做法除了因地制宜,也會因為不同的狀況和需求而有所差異。舉例來說,新課綱只要求學校,每年在課程中至少安排一段時間(通常是幾個星期),進行主題教學,實際的時間長短則由學校自行決定。赫爾辛基市已經要求學區內所有學校,每年進行兩次跨學科的主題學習。以巨岩中小學為例,「地球起源」的主題裡,就融入了大爆炸、宗教和芬蘭詩歌的學習。
③ 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設計。
教育專家認為,主題式學習的精神,就在於它是由學生主導的探索(a student-led investigation):由學生帶頭說出,自己在哪些領域的知識不足,想要了解更多。所以,新課綱明定,學生必須參與主題式學習課程的設計規劃,還要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做出評估,希望激發學生積極學習,也增加他們與老師的互動。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合作,未來的教室也會改變設計,不再是排排坐著聽課,而是讓學生三、四人坐在一起,形成小組,協力解決問題,並提升溝通能力。
★ 老師面臨最大挑戰
「新的課綱是建立在正面情感體驗、合作與互動,以及創意活動可以增進學習的觀念上,」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指出,新的教學方法也會特別強調「學習的樂趣」。不過,改革難免會有阻力。並非所有的學校和老師都歡迎改變,因為他們即將面臨最大衝擊~在新課綱的要求下,老師必須改變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和心態。資歷愈久的老師,改變起來愈是困難。
為了實施新課綱,老師們必須接受訓練。從2013年開始,芬蘭就要求每個老師都要設計主題式教學的專案;原本只專注某個科目的老師,現在必須跟其他科目的老師合作,共同設計跨學科的教學計劃。就像每個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都是師資培訓,芬蘭教育當局的眼前之急,是找出最有效、適合的方法來訓練全國的老師。最近幾年,芬蘭學生的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分數下滑,國內有人開始擔心學生的競爭力大不如前。更有人不解,為什麼芬蘭教育當局依舊堅持,所有學校必須實施新課綱、新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 培養能力,而不是搶救分數
「因為他們相信,學校應該教下一代學會生活必需的能力,而不是把焦點放在搶救下滑的國際評比分數,」薩爾博格強調,考試分數不能、也不該被當作一個國家、地區、學校或一間教室是否成功的決定關鍵,跨領域的學習,才能讓學生更加貼近現實世界的挑戰,幫助他們做好未來上大學、進入職場的準備。

教育強國,芬蘭啟動新教改
天下雜誌 598 期~2016年05月2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柯P談美中台關係,諷政府像搶銀行只看到錢沒看到警察
◎ 陳思豪、許稚佳/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接受台視專訪,暢談台美中關係,他形容目前的情況就是強盜去搶銀行,但強盜眼中只有看到錢,沒有看到警察,也大酸美國要台灣拿扁鑽向前衝,還要台灣自己花錢買扁鑽;柯今天受訪未解釋這段曝光的內容,也不願表示自己的立場,只暗示目前的台灣的軍購需要重新思考,不過這番搶銀行的比喻,已遭學者批「不倫不類」,尤其中國變成警察,實在是莫名其妙。柯文哲日前接受台視專訪,今晚將播出完整內容。
根據預先曝光的節目預告,柯暗示,蔡英文政府的親美立場有如強盜搶銀行,法官問強盜說,難道沒看到旁邊一堆警察,強盜說我只看到錢,忘記旁邊還有警察;他認為,蔡英文一開始就兇巴巴,但中國人是很愛面子的,要知道這個道理,一開始就讓人面子掛不住,後面就很難談了。柯還指出,美中對抗,美國對台灣的要求不一樣,美國會認為自己是老大,「我現在跟對面(指大陸)吵架,台灣至少需要表態」;節目主持人問柯,如果美國要台灣拿著扁鑽往前衝?柯回應,「現在我們還要自己花錢買那支扁鑽」。
由於這段預告沒有完整內容,現場媒體下午在聯訪時追問柯相關細節,但柯不願多談,僅說「晚上看了就知道」;現場媒體詢問柯是否暗示蔡政府過於親美?柯說「不是啦,只是說 …...  反正在兩邊當中要怎麼求一個平衡,所以兩邊都要看一下」。柯也坦言,中國底線就是台灣不能搞獨立,認為兩岸關係,比8年前馬英九時代還難做,認為在馬英九時期,只要台灣不要惹事,美國就不會管,「但現在美中對抗,美國對台灣的要求就不一樣了,不是只是不惹事而已,是要硬起來。」
而中國和台灣關係也有所改變,柯表示:「以前台灣只要沒被中國統治就好,但現在講兩岸一家我就被k的滿頭包。」由於柯文哲對國際局勢相當有意見,媒體也追問他該怎麼找到出路?怎麼讓三方有一個舒緩的空間?但柯沒有答案,只說「一樣啊,只是再想而已,這就是難題嘛!就是一個滿難的題目,就慢慢想怎麼處理、怎麼突圍」。至於「台灣自己花錢買扁鑽」這句話是指什麼?柯坦言,自己所指的就是軍購,「軍購的問題也是要思考一下」,因為後來他才發現,軍購採購、維護費用是1比3,也就是如果要花4千億元買飛機,將來整個維護費用大概要1.2兆元。
是否會覺得這樣的情況不平衡?柯說「永遠不會平衡啊,我們(台灣)永遠在動態裡面找一個平衡點,那個叫動態平衡,因為整個環境一直在變」。由於柯文哲今年三月準備訪問美國,媒體也追問柯這套理論會不會過關?柯笑笑說「不會過關」,但「軍購這個問題就是大家談談看嘛,台灣的國防真的很花錢」,「坦白講這個實在是...… 不花又不行,怎麼花才適當,這是很專業的題目」。北市府副發言人陳冠廷稍晚在媒體群組中補充,柯文哲意指台灣在不到130公里的海峽旁,面臨世界的政經軍事強國,這是台灣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除了感謝美國的善意之外,也必須正視其巨大挑戰、謹慎處理、多方觀察,做出對台灣最有利的決斷。而節目中,主持人問到蔡柯會遭形容兩人互動比天氣還冷,蔡英文傳紙條說他「都不笑」,柯表示,剛下車其實有笑容,但笑容不能撐2個鐘頭,那時攝影機好多,覺得好煩,甚至覺得人活在這世界上這麼痛苦,都要配合人家,強調蔡柯會依舊是公事公辦,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而蔡柯眼神始終未有交流,柯認為只要自然就好,「太刻意怪怪的,要做什麼就講,不用特別安排」,自己很隨意,對這種官場不習慣。
至於外界所說的蔡柯闢室密談,柯則認為當時一大堆人都在,沒那麼嚴重,是媒體解讀太多。回顧2018大選,柯文哲表示,自己其實在選前1至2周民調就輸了,但沒有很緊張,反而很淡然,「贏有贏的方法,輸有輸的方法」,早就準備好2份選後講稿;柯更形容民進黨在2018年「狗搖尾巴,尾巴搖狗,尾巴掉在地上自己搖」,認為世大運結束後,有組織煽動媒體抹紅他,甚至說當時國民黨很弱,認為民進黨認為只要再把柯文哲殲滅就沒事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至於柯文哲的出現是否推翻藍綠,柯說,沒有這麼裡害,但他出現前藍綠是6:4,現在就是4:4:2,確實打亂藍綠陣勢,「如果沒有柯文哲,台灣依舊是藍綠邏輯思維」,認為台灣都在藍綠間也不是辦法,有一個新的選擇。柯也說,自己在全台灣民調支持度最低是台北市,認為這是距離的美感,柯說在選前募款有70%的筆數和金額都來自台北市外,就連專業粉絲也只有30%在台北市。在去年5月,民進黨選對會曾在木柵農會密會柯文哲,雙方談及合作,但最後沒了下文,主持人問柯,是否覺得被翻桌?
柯表示,自己從不是政治人物,只是學者,常搞不清楚他們想幹嘛,「我只是想說大家方便就好,本來想說後續會再談,結果就沒了」,坦言自己的缺點就是都不知道別人想幹嘛。
節目中也對柯文哲夫人陳佩琪於臉書砲轟總統蔡英文是「選前痛毆,選後沒事」,柯文哲笑說,自己是還好,對這些不是很在意,「她(陳)是正常人,我就比較隨性,恨(蔡)幹嘛,恨也沒用,環境不一樣,人都會改變,我覺得都很正常」。
至於2020年柯是否被蔡英文當成對手,柯認為,想太多了,就像《武狀元蘇乞兒》那部電影,「皇上神武英明,國泰民安,鬼才要當乞丐,最大的敵人都是我們自己」。被問及現在社會氛圍是否就是要柯文哲出來選總統,柯則直言:「那就是不正常,誰當總統後王子公主就過幸福快樂日子?」這是期望太高,不是誰當總統,就能天下太平,台灣現在是制度出現問題。
提到雙首長制度,「18年半換了15個行政首長」,甚至比喻「老是出車禍,能是駕駛不好,也可能是車不好,但連續3個駕駛都出車禍,可能就是車子(指制度)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師大政治所教授范世平認為,柯文哲所說的「強盜論」比喻非常不倫不類,范分析,柯是把強盜說成是台灣、銀行是美國、警察是中國,意思就是台灣蔡英文政府看到美國提供的台旅法、國防授權法,和亞洲再保證法案等利益,見獵心喜,卻忽略了還有中國,「什麼時候中國成了世界警察?」直指這說法實在是莫名其妙。
范世平指出,柯文哲這番言論可能與日前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葛來儀否認邀請柯文哲訪美一事有關,「柯前陣子在雙城論壇的許多說法,感覺都是想走親美路線,但現在被葛來儀打臉,不知道是不是就不爽美國」;范世平也認為,柯這番強盜說帶有情緒,預測此言論可能讓美國對他產生更多質疑,「是不是還有機會去訪美,恐怕都會是個問號」。專訪原始脈絡如下:
😂 主持人:市長我可以跟你借一下白板嗎,因為我覺得市長你講得沒錯就是我們的空間有被限縮?但是就是我發現,現在藍綠兩邊也是不斷的想說,可不可以把這個限縮的線就是再往外拉?例如說我舉個例子,像是比較親美派的,可能是像綠營,他們就會覺得說,那我們跟美國的關係好一點,親密一點,然後像我們看到美國在去年,也通過三個很重要的法案,像國防授權法,還有台旅法,跟就是年初的這個,亞洲再保證法案,就是說美國給我們更多的支援?好像看起來有機會再把這個空間拉大?
▶ 柯文哲:這條我可以馬上回答妳。有一個強盜去搶銀行,那當然就被逮捕,送到法院去,那個法官就問那個強盜說,你搶錢的時候沒看到旁邊一大堆警察嗎?那個強盜怎麼回答?他說,我有看到錢,沒有看到警察。是這樣,妳這個理論是對,可是妳忘記還有一個中國。

柯P談美中台關係,諷政府像搶銀行「只看到錢沒看到警察」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1月18日


是危機處理不當?還是轉移焦點的詭計?

◎ 陳朝平/資深媒體人

總統真假論文之謎,府方昨天終於開箱釋疑。不過,塵封已久的潘朵拉盒子一打開,卻飄出了更多的疑雲。
▶ 疑雲一,既然真跡就在台灣,為何不早早「開示眾人」,卻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了一本複印本寄交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對此,府方完全沒有說明解釋。
▶ 疑雲二,根據徐永泰博士現場查訪,複印本存放的是LSE的婦女圖書館,而LSE畢業的博士生論文都不是存放在婦女圖書館。(府方也沒有說明解釋)
▶ 疑雲三,LSE畢業生的博士論文必須登錄所屬的科系,但蔡英文的送交婦女圖書館的拷貝,論文的登記格式並沒有登錄註記蔡所屬的科系。這點,蠻奇怪的。
▶ 疑雲四,正本真跡上,簽名的副校長是1984當時的副校長,何以LSE複印本上簽名的副校長卻是2012年的副校長?(府方沒有解釋,難道是複印時漏了,倫敦大學2012年的副校長自作聰明加上去的?即便如此,為什麼補簽名的不是2019年現任的副校長?)
▶ 疑雲五,蔡英文在2019年6月送交LSE存放的論文拷貝,有種種借閱的限制。但是,根據LSE的規定,凡是經過考官認證的程序,有正式的登錄,和主考官口試過,做過考評的,才是倫敦大學擁有版權的正本。如果LSE圖書館有蔡總統1983年繳納的論文版,那就是公共財產,版權屬於倫敦大學,是可以借閱、可以引述的、沒有閱讀限制的。(府方將責任推給LSE,但徐永泰博士和林環牆博士都指證,拷貝本上有註明,借閱限制係應作者要求。)
▶ 疑雲六,關於拷貝本疑似使用了90年以後的Word排版軟件,所以,絕大多數的頁面,行文左右對齊。府方則說全本論文都是用打字機打字完成,排版有些整齊,有些不整齊。但大部分都有左右對齊。(府方展示的正本真跡,均已泛黃,顯有相當時日,全本用打字機完成應屬可信,但絕大多數頁面左右對齊應該是出於專業打字者之手,一般留學生應無此等功力。)
▶ 疑雲七,開箱示眾的論文沒有裝訂,府方說是為了翻印方便。網路上多人質疑從未見散裝的博士論文,長見識了!1984年,蔡英文既然可以很專業地將全本論文左右對齊的打字(或是聘請專業打字者為之?),應該也了解,當時,打字完成的論文應該已經可以照相排版存檔了,哪裡需要散裝論文以備日後複印?莫非,蔡英文早有先見之明,能預見未來她會丟失論文,他人會拿此做文章?
上述的幾朵疑雲,還可以繼續飄,不過,「全案」最啟人疑竇的,還是明明正本真跡就在台灣,為什麼要故佈疑陣,拖了三個月,不願公布論文不說,還要弄上一本破綻百出的複印本,寄交給一個根本不負責收藏博士論文的婦女圖書館?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是,如果這僅僅是蔡英文團隊危機處理不當,那麼,觀微知著,危機處理表現如此荒腔走板,國家遇到重大危機時,又該怎麼安定人心?如果,這是蔡英文引蛇出洞的計謀,那麼,這樣的領袖心思,幾近於專制時代的帝王心術,深沉地讓人畏懼。
或者,這根本是蔡英文轉移媒體焦點的「詭計」?因為,多數的選民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夾纏不休又說不清楚的論文門!如此一來,不論是總統專機走私洋菸、陳明文高鐵遺留300萬、外交無能、治國無方、專砍軍公教的年金、一例一休惡整心中最柔軟的一塊、搭乘雲豹裝甲車微笑巡視水災、違憲建東廠、假借假新聞打壓言論自由、先射箭再畫靶的8800億前瞻計畫….這許多讓人髮指的政績,都在選民心中,煙消雲散了。

陳朝平觀點:是危機處理不當?還是轉移焦點的詭計?
風傳媒~2019年09月2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高雄登革熱疫情加劇,藍委轟:800萬防疫預算杯水車薪
◎ 周彥妤/台北報導

高雄市登革熱疫情加劇,國民黨立委陳宜民等人今批評民進黨,當初國民黨主政時代,防疫不分藍綠,疫情拉警報時是哀矜勿喜,現在行政院長蘇貞昌則是見獵心喜,也不見半個綠委出來說話,留給高雄市長韓國瑜獨自承擔。他們呼籲,目前支應高市800萬的防疫預算,杯水車薪,盼能增加補助,共同保障民眾健康,以免端午連假後,南來北往人群移動,造成疫情擴大。立委陳宜民、曾銘宗及陳學聖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蚊子叮咬人不分藍綠,防疫作戰朝野一起來」。
陳宜民說,近來高雄登革熱疫情備受關注,蘇貞昌提及疫情比之前嚴重,「但是有點言過其實,還是謝謝他提醒」。陳宜民指出,2014年第一型登革熱疫情,因暖冬加上四年一次大流行的關係,疫情難以控制,病例數為12年新高,據疾管署統計,台灣當年就有1萬5732例,光是高雄市就佔1萬5043例,是自2002年破5000例以來最高紀錄。到了2015年,則換成台南市疫情最多,當年第二型登革熱疫情累計43784例,其中高雄市佔1萬9784例、台南市2萬2777例。
陳宜民說,截至昨日,目前這波疫情累計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均居住高雄市,其中三民區15例(鼎金里14例、鼎西里1例)、前鎮區1例,「三民區是李昆澤,前鎮區是賴瑞榮,這兩個民進黨立委,到現在都沒出來說話」。陳宜民喊話,打擊疫情不分藍綠,往年行政院針對登革熱軍動用到第二預備金因應,希望今年也應提撥給需要縣市,現在給高雄作為登革熱預算僅800萬,「這是不夠的,杯水車薪,拜託蘇貞昌行行好,多補助一點」。
陳宜民表示,綠委管碧玲在2015年9月22日,替高雄爭取防疫經費,「這次管碧玲沒出來講,民進黨也沒有半個委員出來說」。他呼籲,請中央挹注防治登革熱相關經費,且須在疫情初始期投入,尤其此次驗出的是第四型登革熱病毒,務必謹慎再三。曾銘宗也喊話,請行政院全力協助高市處理登革熱疫情,朝野一起防疫,盼行政院、衛福部及環保署全力協助,最好的案例是2015年9月毛治國院長時代,中央政府強力協助當時台南市政府處理登革熱疫情,9月間介入處理,於5周內快速減少感染個案,績效非常明顯。
此外,至於高市府申請行政院補助4千萬元經費一事,鑑於中央特別統籌分配稅款部分,截至今年5月底止尚有180餘億元可資運用,請行政院儘速依法予以補助,保障民眾健康。陳學聖則說,蚊子咬人不分藍綠,重溫歷史會覺得感慨,之前國民黨主政時代,不分藍綠全力支持防疫,但是現在「蘇貞昌像撿到槍一樣,全面打擊韓國瑜」。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5月29日對外發布首例疫情後,一直督導高市府防疫工作;至於經費問題,過去動支第二預備金,都是在地方政府有疫情,就會協助市政府申請,今年也不例外,疾管署除了已著手協助高市申請,端午節也不休假全力協助防疫。

高雄登革熱疫情加劇,藍委轟:800萬防疫預算杯水車薪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6月06日


高市府指中央卡登革熱補助,衛福部:今批准經費補助需求
◎ 黃仲丘/台北報導

登革熱疫情爭取補助經費變成政治議題,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王淺秋日前表示,「前三年都一樣,只要在例行性會議裡面提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拿到地方所需要的經費。」意指中央刻意卡關;衛福部今表示這是誤解,因為依規定需先提交防治計畫書,核定後才可撥款,中央沒有拒絕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曾在2月19日及5月21日於跨部會防蚊會議中提出5300萬及4600餘萬的經費補助需求,衛福部於14日才收到高雄市政府的計畫書,現已特別加班審查,今由部長陳時中今親自批准,將向行政院申請動用第二預備金,待行政院同意後即可支援高雄市防疫。
高雄市登革熱防疫變成政治問題,市長韓國瑜最近在臉書上表示「一場登革熱防治兩個世界」、王淺秋日前也表示「前三年都一樣,只要在例行性會議裡面提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拿到地方所需要的經費,那為什麼我們要到院會上去爭取才有。」質疑中央卡高雄,衛福部今特別發稿澄清絕無此事,該筆預算也已加速審核。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登革熱防治經費應由地方政府自行編列,中央則適時提供必要協助,因此每年均會核定補助縣市政府辦理登記登革熱等病媒防治計畫,高雄市今年度的傳染病防治補助款1523萬9千元已全數撥付完畢,當中有861萬元則是登革熱防治的補助費,已高於去年核定的補助金額,且為全國最多。
而有關高雄市政府日前表示「例行性會議裡面提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拿到地方所需要的經費」,衛福部今也特別發文澄清這其實是誤解,依照在去年頒布的現行的財政紀律及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的補助辦法,相關的經費申請需先提報防治計畫,再由中央依該計畫審查後才可撥款;莊人祥表示,高雄市曾在2月19日及5月21日於跨部會防蚊會議中提出5300萬及4600餘萬的經費補助需求,但由於衛福部在6月14日傍晚,2天前才收到高雄市所提交的登革熱防治計畫書,因此該筆經費補助才尚未給予高雄。
莊人祥表示,陳時中對此十分重視,今下午也到疾病管制署就登革熱防治與預算部分進行督導,今也親自簽核高雄市所要求的5300萬及4600餘萬的經費補助需求,向行政院申請動用第二預備金,目前公文已送往政院,待行政院同意後即可支援高雄市防疫;衛福部也表示,防疫不分地方、中央,將持續協助高雄市政府做好登革熱防治。

高市府指中央卡登革熱補助,衛福部:今批准經費補助需求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6月16日


補助東補助西,真那麼有錢?
◎ 張國輝/曾任台中市議員、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

報載,繼「暖冬」後,交通部又祭出「春遊」方案,兩項補助國內旅遊方案,足足花上近卅億。再者,以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為名,又要花掉八十億。為了選舉,政府不斷的在打開小確幸的門窗。以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過後各地方政府的財政為例,很多新科縣市長在當家後才知道,他們的縣市庫已經面臨無米可炊,致他/她的選舉支票立刻面臨跳票,或者如彰化縣不敢接辦明年台灣燈會的保守心態,而遭網友議論。
其實,財政困難是歷史的共業,尤其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執政者太強調小確幸,如從老人福利到生育的津貼紛紛出籠,甚至不斷加碼,以台中市來說,原本設有落日期限的免費公車,因選舉因素不僅煞不住,還加碼蠶食有限的財政資源;又如花博免費,更擴及全市市民。開源節流永遠是各級政府財政的不二法則,中央尚有獨佔的國營事業挹注,而地方政府長久以來只見舉債、賣地或中央補助款來施政及建設。
可以依法「開源」的政策,在民代要求下逐一取消,福利不排富,使用者付費徒具虛名,最明顯的例子是,殯葬的火化及場所的使用費,從回饋嫌惡地區(即殯儀館所在地),竟被議員拿去做全面性的免費,有些縣市光這方面每年就減少上億的收入。二十年來全國性的財政會議,地方爭的是財政收支劃分法的分配比率及公債法的舉債空間,但如果認真的檢視地方自治法規,幾乎沒有幾項是關係開源或節流的法規,於是在開源不易,而小確幸的支出又不斷加碼情況下,縣市庫怎麼不會乾枯呢?

自由廣場》補助東補助西,真那麼有錢?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9年03月0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蔡政府三年開11次臨時會,破歷任總統紀錄
◎ 周彥妤/台北報導

2016年民進黨在總統蔡英文的帶領下成為執政黨,民進黨也在國會取得多數席次,原本以為完全執政,國會和政府運作會更有效率,但第九屆立法院,卻連6會期召開臨時會,不但在第3會期召開3次臨時會,打破單一會期最多紀錄,若加上本會期擬6月再召開臨時會,蔡政府執政3年,已召開11次臨時會,破了歷任總統紀錄。在野黨批評民進黨浮濫召開臨時會,是挾著多數優勢,淪為解決重大爭議法案的通關巧門;綠委則指黨內改革多,在野杯葛也多,要做的事在會期內受到延宕,只好加開。
立法院第一屆到第四屆,總共只開過3次臨時會,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第五屆與第六屆立法院合計開了5次臨時會,到了前總統馬英九時代,第七屆與第八屆立法院各開了6次臨時會,合計12次臨時會。但總統蔡英文若加上今年六月的臨時會,執政才3年,竟然已經開了11次臨時會,快追上馬英九8年任期。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管碧玲表示,召開臨時會與在野黨杯葛脫不了關係,況且自家委員面對要召開臨時會,多半也是叫苦連天。管碧玲強調,民進黨執政時期,改革多,在野黨隨之而來的杯葛也特別多,以致召開臨時會的次數增加不少,但臨時會也不是胡亂開,而是真的有在做事。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鄭運鵬說,臨時會不是執政黨拿來處理事情所用,原因很簡單,國會會期就是訂好的,時間到了結束,沒處理完的就只能放在臨時會,這才是有效率作法,且是尊重在野黨的議事杯葛手段。鄭運鵬也說,過去民進黨在國會是少數時候,再怎麼杯葛,該做的還是會讓國民黨在會期內通過,不過民進黨在國會是多數時,國民黨杯葛多,因此臨時會需求相對比較多。鄭運鵬也提到,就個人觀點而言,他認為立院不需要休會,畢竟台灣當今交通方便,會議規則可以考量改變,如此一來就沒有臨時會。
不過,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總召徐永明說,臨時會操作在執政黨手上,可以控制議程,又透過表決解決議案,小黨幾乎沒有影響空間,意見嚴重遭限縮,白話說是「大黨的遊戲」。徐永明說,在野黨杯葛,固然是召開臨時會的其中原因,但相對其他會期或屆期,這個會期的杯葛強度沒那麼大,頂多就是處理前瞻建設、一例一休議案,不過執政黨認為自己是多數,有臨時會可運用,他們與其他黨的妥協意願就較低,因為直接動用人數優勢,訴諸表決是最快方法。
徐永明分析,他不清楚民進黨是否因取得國會多數,突然發現臨時會很好用,不過曾在一年暑假召開三次臨時會,可說是「食髓知味」。他說,絕對多數不是拿來表決,若只想單靠表決解決問題,不僅立法正當性地外,執政黨也會因認為「要什麼可以拿什麼」,繼而忽略審議過程中,採納不同意見修正,愈是有這樣心態,愈想要貫徹自己意志,臨時會就會常態化。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吳志揚也表示,民進黨成為國會多數後,召開臨時會變成慣例,拿來處理「自己覺得」緊急的法案,但臨時會用意在於,處理性質真正緊急的事務,絕非當成想要通過特定法案的巧門。吳志揚說,常態召開臨時會,靠著多數的優勢表決,舉凡前瞻、年改、勞基法等重大議案,均放在臨時會處理,擺明是「蠻橫的表現」。

蔡政府三年開11次臨時會,破歷任總統紀錄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6月02日


登革熱疫情被叮滿頭包,韓國瑜再嗆中央給錢就是大爺?
◎ 曾珮瑛/高雄報導

高雄市府昨早集合民政局、衛生局、環保局等7個局處及13個區清潔隊,舉行登革熱防疫動員大會,民進黨籍市議員康裕成在臉書批韓國瑜到場19分鐘就快閃走人;同時行政院中央也回擊高雄市府爭取登革熱防治經費,但卻根本「未送上公文」,以致行政原無法核撥經費,對此高市新聞局與韓國瑜先後跳出來喊話,希望不要再無端「黑韓」,做好登革熱防疫工作為首要任務。
高市新聞局長王淺秋針對市長韓國瑜因登革熱防疫工作挨批,跳出來回應表示,民進黨從行政院到議員,「基本上就是一個(黑韓)供應鏈的概念」。韓國瑜也因不滿被黑又被當草包,今天凌晨在臉書發文3問「為什麼」,嗆行政院以「表格簡陋」卡登革熱經費。韓國瑜上午參加完陸軍官校校慶活動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再度表示,中央說沒有收到高市申請登革熱防疫補助款的公文,所以沒辦法發補助款,但「我們在二月跟五月都已經提出來了,然後在行政院會提報,根據行政倫理,我們一定要跟長官報告完畢之後,我身為市長, 我親自到行政院會,公文已經在6/14就提出了。」
韓國瑜不滿地說:「我覺得這個太多的口水戰,對高雄防治登革熱並沒有正面的幫助。我再一次誠懇呼籲中央,趕快核發我們高雄市申請的補助款,大概在5千3百萬元左右,我們能夠把登革熱壓下來,然後把登革熱消滅,我想這是高雄市現在首當其衝的主要工作,也要拜託行政院。為什麼那天幫行政院院長鼓掌,我只是列席,我都幫他鼓掌,他說要大力來支持高雄,我非常感謝,也很感動,所以才會鼓掌。那後續網路上這些打我、批判等等,我覺得這些動作都沒有必要,還是要趕快回歸防治登革熱,我覺得這才是重中之重。」
相隔17小時,韓國瑜再度於臉書粉專針對登革熱補助款發文,還分享高市新聞局長王淺秋回嗆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的臉書內文,文末直言「如果中央抱持著『給錢就是大爺』的心態,那麼我韓國瑜誠懇請求中央高抬貴手,促請行政院儘速如數撥款防疫。」
韓國瑜在發文中指出,高雄市新聞局在6月15日的新聞稿已經講得很清楚,我們市府在前後兩次行政院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會議上,都有提案申請補助,但兩次都遭到拒絕。最後,終於在蘇院長公開錄影的那次院會(6月13日)中得到共識和承諾後,我們相關局處隨即在次日(6月14日)就立刻行文中央。
韓國瑜怒批,中央硬要將例行性「專款」和「補助款」混為一談,硬要把「行政倫理」當成武器來對付高雄,「作為高雄市長,我好聲好氣在院會中提出需求,會後卻硬要來個抹黑弄臭、混淆視聽再羞辱一番。」韓國瑜重申,防疫視同作戰,中央把防疫工作當成政治武器,「我很難過,我也非常感謝、更深感抱歉讓我們高雄市政府同仁假日加班,只為求第一時間提供有關防疫補助款事件的正確訊息以矯正大眾視聽。」
《韓國瑜臉書發文如下:中央政府要搞你、防疫補助在哪裡?》
政院反擊我們高雄市說,公文沒來怎麼補助?我實在要說,整個中央政府看我韓國瑜一個是草包沒關係,現在是看扁我們整個高雄市所有市民都是不懂公務行政運作體系的草包是嗎?某報不知道訪問了哪位據說知道很多事情的「行政院知情官員」說,高雄市政府從頭到尾都不曾以公文正式提出補助款的申請。很好,這位知識豐富的「行政院知情官員」知道這麼多事情、居然不知道在公務單位內,尤其是下級對上級單位請求補助款時,基於行政倫理,通常在獲得主管機關同意達成基本共識後,才函送計畫要求補助,否則是一定拿不到任何一毛錢的。(這官員沒考過國家考試?)
我們市府年初就預判今年登革熱疫情可能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及早因應擴大防疫強度,因此在2月19日以及 5月21日兩次的行政院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治會議上都有提出疫情分析及需求請求補助,但是,中央都不同意、不同意!因此我才會特別在出席行政院會時提出需求,希望經院長同意支持,衛生局隔日才能立即函送計畫爭取補助款。
這邊,我也想請各方有識之士評評理,過去三年,市政府只需透過管道取得共識,行政院就年年都同意高雄市政府提列核撥補助,為什麼唯獨今年跟我們要東要西就是不肯同意?甚至,事後才來說我們「表格簡陋」?(為什麼?為什麼?到底為什麼?因為今年登革熱疫情不嚴重?!)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主政者心態?然後,又要汙衊我們高雄市政府,「前兩年陳菊都獲得1500多萬的補助 …,韓國瑜一開口就要了5300萬?」為什麼韓國瑜這麼貪心?十萬個為什麼的答案就是我給大家看一個「簡陋的表格」:
《年度 公文申請時間☆申請金額☆核定時間☆補助金額》
105 4/20  ☆    73,510,000   ☆☆  105/4/27  ☆    7,000,000
105 6/08  ☆  189,611,801   ☆☆  105/9/07  ☆  45,000,000
106 3/24  ☆    73,808,800   ☆☆  106/5/23  ☆  16,141,000
107 3/26  ☆    52,997,848   ☆☆  107/8/15  ☆  15,243,000
我們就是依循前例申請補助,申請金額並沒有比前三年多,請問行政院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卡我們?我認為,防疫視同作戰,我懇請中央不要再因人設事,必須以高雄市民健康福祉為至要,即刻撥款,不要再玩這些行政關卡、文字遊戲。

登革熱疫情被叮滿頭包,韓國瑜再嗆中央「給錢就是大爺?」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6月1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他列出台灣統獨八大派,來看看你是哪一種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問中國推銷農漁產品,引發綠營人士質疑「賣台」,連出訪友邦的總統蔡英文也向韓國瑜喊話,使得統獨議題再次延燒,球評、警察石明謹昨天在臉書發文,羅列出了目前對於台灣前途定位的8個統獨立場,引發網友們討論。石明謹列出目前對台灣前途想像分類:
① 建國派:歷史上從來沒有「台灣」這個國家,必須宣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② 獨立派:台灣必須宣布從中華民國「獨立」,成為一個全新的國家。
③ 制憲正名派:要把中華民國《憲法》改掉,變成一部新的《憲法》,把國家正名為台灣。
④ 華獨派:台灣已經是事實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不用另行宣布獨立。
⑤ 華統派: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的治權目前僅及於台灣,長久的未來是與中國統一。
⑥ 急統派:中華民國事實上是個獨立政體,鼓吹盡速與中國統一,實施一國兩制。
⑦ 投降派:台灣啥都不是,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趕快回歸祖國就對了。
除了上述7派性質較為明確外,石明謹還列出了第⑧種「矯情派」,他形容就是「這個厚,我是覺得啦,不要那麼無聊,你要去看逐字稿」的人。他也認為,無論認不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如果要選台灣的領導人,就應該對於台灣的前途定位有方向性的宣示。

他列出台灣統獨八大派,來看看你是哪一種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3月27日


美承認戈蘭高地屬以國,再度挑動中東敏感神經
◎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繼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後,前天再度不顧國際的反對聲浪,宣布戈蘭高地為以色列的領土,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的國家。與以色列爭奪戈蘭高地主權的敘利亞痛批,美國此舉是對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美國盟邦土耳其、加拿大也都紛紛表示,不會跟進美國的作法。川普在前天簽署的總統宣言中表示,「以色列於1967年控制戈蘭高地,以捍衛其免於外部的威脅。今天,伊朗和包括真主黨在內的恐怖團體持續以戈蘭高地作為攻擊以色列的可能發動地點, ……基於這些獨特的情況,承認以色列的主權涵蓋戈蘭高地是適當的。」
訪美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atanyahu)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幕,興奮地對川普說:「以色列從未有像你這麼好的朋友。」以色列1967年與敘利亞交戰時,從敘利亞手中奪取戈蘭高地,但在川普前天簽署總統宣言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聯合國安理會甚至在1981年12月通過決議,認定以色列併吞戈蘭高地沒有國際法上的效力。不過,川普前天卻向媒體表示,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的想法在他心中「醞釀已久」,而且「數十年前就該這麼做了」。
敘利亞外交部前天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美國的舉動,認為這是對敘利亞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黎巴嫩外交部也強調,「戈蘭高地是敘利亞阿拉伯人的土地,沒有任何決定能夠改變,也沒有國家能夠透過將土地所有權從一國轉到另一國,來重新審視歷史。」敘利亞外交部一名人士直指,川普的舉動只會讓美國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敵人,「使得這個地區,以及全世界,很容易陷在危險之中。」
川普上台後,不斷挑動中東區域穩定的敏感神經,他在2017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改美國長達70年的立場,為本就緊張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係火上加油。去年5月,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基地」恐怖組織當時透過影片表示,川普此舉揭開「當代十字軍的真實面貌」,籲穆斯林對美國發動聖戰。外界懷疑,川普選在此時再對以色列示好,可能意在拉抬納坦雅胡的選情,讓深陷貪腐醜聞的他贏得下月9日的艱困選舉。

美承認戈蘭高地屬以國,再度挑動中東敏感神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3月27日


美國利用委內瑞拉搞選舉
◎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如同台灣,美國政界也已經摩拳擦掌,要為2020年的總統大選,開始準備。另一個相同、但很讓人詫異的地方是,在台灣與美國即將到來的選戰,委內瑞拉居然也扮演了一個角色。在台灣,有一家報紙的社論赫然出現這樣的標題:「委內瑞拉告訴台灣的故事」, 該文諷刺行政院政績不彰,只會「喊口號」。美國總統川普更是語出驚人,他在上周發表國情咨文,表示美國絕對不採行社會主義,他同時將「亂成一片的委內瑞拉與社會主義連結」。
委內瑞拉確實有草根力量試圖推進社會主義,但是,出於歷史的局限,也因為美國的虎視眈眈與破壞,該國至今仍然是資本主義當道,經濟產值8、9成來自私有部門。那麼,川普為何豎立稻草人?主要原因就在他主政2年以來,美國民主黨當中的進步派,聲勢確實增漲。去年的蓋勒普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人對社會主義的正面觀感高於資本主義,達57%,即便這不是搞革命、也不是要蘇維埃,而只是要跟進北歐模式,一方面運用自由市場,他方面則課徵比較高的稅率,重新分配所得以支應社會福利。
到了今年,這股民意趨勢似乎得到強化,表現在民主黨3個重量級的總統參選人先後宣布,作為富裕國家卻沒有全民健保的唯一國家,實在是美利堅之恥,政府因此理當更為積極地介入,必須讓所有人得到健康保險的醫護權利;其中,已經有一位參選人主張對美國個人年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的所得,課徵2%特別捐,對超過10億美元的部分取3%,預定1年藉此增加2100億美元的政府預算。
上個月宣布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的第4位, 也就是歐巴馬執政期間的溫和派閣員卡斯楚(Julian Castro)先前僅說大學免學費2年,現在改口,要延長至4年。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來,現在是美國進步派力量的另一個高潮。面對這個局勢,川普總統既有繼承,也有「創新」。前者是干涉拉美國家的老毛病復發,有人計算,這次在委內瑞拉搞的政變,是二戰以後美國在全球的第68次圖謀;後者是縱火再作態救火,搞壞委內瑞拉的經濟,再挪用並將委國「號稱」社會主義的名號予以染黑。
前年入夏以來,因川普擴大「制裁」委國經濟,其石油收入銳減以10億美元計算。上個月底美國更凍結該國石油公司在美國的收入,委國進口民生物資更見困難,美國接著假惺惺大肆宣傳百萬美元「援助」品項遭到委國「軍方阻止入境」。 有很多美國人與世人無法知道箇中真相,遂以為美加與歐洲力挺「制裁」的國家是正義之師,但委內瑞拉人心知肚明,他們當中有高達81%反對川普的經濟「制裁」, 如果社會主義在委國尚有前途,無疑是因為還有洞若觀火的這些民眾,川普,小心了。

馮建三:美國利用委內瑞拉搞選舉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3日
李禎祥:台灣人權運動的大迷航(三)
民報 新聞~2018年12月31日
李禎祥:台灣人權運動的大迷航(二)
民報 新聞~2018年12月30日
李禎祥:台灣人權運動的大迷航(一)
民報 新聞~2018年12月29日
◎ 李禎祥 民報專欄/文史工作者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內湖新館五月6日啟用,AIT首度證實:原就有派駐陸戰隊

◎ 陳培煌、陳建瑜/台北報導

施工近十年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址在去年6月中舉行落成典禮,之後卻一直沒有正式搬遷訊息,AIT仍持續在信義路原址辦公。不過,AIT傍晚發新聞稿證實「終於」要搬家了,新館5月6日將在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100號正式服務。針對外界關注新館是否會派駐美陸戰隊?AIT發言人孟雨荷回覆《蘋果新聞網》詢問時表示,從2005年開始,美國政府相關人員派駐就已經包括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等現役軍人。這是AIT首度證實陸戰隊官員早已進駐。
孟雨荷指出,維安政策不變,就像目前AIT信義路辦公室,AIT維安人員是一群人數比較少的美國籍人員與本地僱員維護安全,這樣維安措施搬到新館後會持續下去。從2005年開始,美國政府相關人員派駐就已經包括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等現役軍人。知情人士指出,早年派駐AIT的官員與軍人赴任前都須先辦理解職或退伍,後來美對台政策經檢討後做法已改變,可以派現任官員與現役軍人來台。這些陸海空與陸戰隊現役軍人隸屬AIT事務協調組,負責就美方相關政策與台灣政府機關各對應窗口保持密切聯繫。
若有雙邊合作需求,就會與我方進行交涉,以便後續在戰略與安全上的操作執行。因此派駐AIT陸戰隊並非外界刻板印象負責第一線維安工作,比較像是在扮演執行台美政策的聯繫與溝通角色,類似武官性質。PTT八卦版中午流出一段影片,內容是AIT發布一段影片,由AIT處長酈英傑、副處長谷立言、孟雨荷,宣布AIT「終於」要搬家了內容,但影片隨後遭撤除,直到傍晚AIT正式發稿宣布後,影片才再度上架。
有趣的是,先前酈英傑曾首度到外交部與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吳釗燮一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美合作事項,吳釗燮這次也在AIT宣布要搬家的影片中客串,一同宣布這個好消息。AIT表示,AIT信義路原址台北辦事處及領事組、國貿大樓的商務組及美國中心、安和路農業貿易辦事處都在5月1日中午過後不對外開放。已預約在5月1日當日或之前辦理簽證、護照,或其他領事服務的民眾,請至信義路原址台北辦事處辦理;已預約5月6日當日或之後辦理簽證、護照,或其他領事服務,請至內湖AIT新館辦理。
AIT新館工程總預算2.556億美元,大樓設計表達美國的民主價值,並彰顯對台灣的敬重。大樓面積為4517坪,建材來自台灣和美國,建築人員則來自美國、台灣和其他國家,工程期間有超過150名美國人員參與,台灣人員共約6千名左右,占總工程人數9成以上。去年舉行落成典禮時,美國務院主管教育文化助卿羅伊斯(Marie Royce)來台與會,總統蔡英文也受邀出席致詞。
我國總統府在晚間表示,有關美國在台協會館處安全部署,屬於在台協會內部事務,「我們尊重美方安排沒有評論」。外交部表示,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新館安全維護事宜,係屬該處內部事務,我方一向尊重美方相關規劃與安排,並將持續協助美方與地方相關主管機關保持密切合作

內湖新館五月6日啟用,AIT首度證實:原就有派駐陸戰隊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4月03日


以巴難民生活窘迫,旅以港人:巴國只會花錢買武器
◎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去年是以色列立國70周年,同時亦代表以巴之爭已糾纏70年。中東局勢總離不開以巴衝突,烽煙四起的背景前,是否只有受害者與加害者?主流傳媒上出現的畫面,又是否只有拋擲著燃燒車胎、荷槍勇武的小孩,或正在驅逐示威者的軍人?香港《蘋果》的記者,跟著專營以巴政治旅行團的猶太人導遊 Fred Schlomka,實地了解以巴問題背後種種因素,體會以巴邊界人民的生活不便。Fred 在英國長大,20年前回以色列成立 Green Olive Tour,帶遊客深入認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希望為以巴和平出力。
但此舉卻被高舉復興故土旗幟的以色列人視為叛國,「如果你是猶太人,但不是復國主義者,大部份以色列人都會對你反感。我決定回來的原因,是覺得自己有責任,讓世界各地的人看到真正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有旅以港人認為,主流媒體醜化了以色列政府,因為加薩走廊會攻擊以色列,甚至有人認為:「巴勒斯坦接受了很多捐款,早就可以建國了,只是都把錢拿去買武器,沒有建設。」然而對於被以色列官方視為敵對的巴勒斯坦人來說,很多人其實只能感受到,兩國隔離的諸多不便和困苦,他們只想無拘無束的生活,期望著和平的到來。
2002年起,以色列開始沿1967年「六日戰爭」前以巴邊界修建700公里的隔離牆,把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區與耶路撒冷完全區隔開。我們走到屬於東耶路撒冷的 Anata 邊境,第一次親眼看見這道8米高牆。「沒有圍牆,人們可自由進出 Anata,城牆外的 Anata 村莊是巴勒斯坦自治區,阿拉伯人偶爾會到隔離牆抗議,或襲擊以色列士兵。」約4年前,以色列在這邊境設了永久哨站,Fred說以色列可能會把它作為商業貨物中轉站。
東耶路撒冷景象跟耶路撒冷舊城是天淵之別,這邊肅靜如死城,偶爾有沉默的阿拉伯人低頭走過。「你能想像忽然把牆建在一個社區中間有多可怕嗎?城牆把許多家庭分隔,以前這邊有間學校,牆另一邊的孩子在這上學,現在不行了, 因為他們拿的是巴勒斯坦身份證,不能再踏入這區,只能轉校。」圍牆把生活社區瓦解,也活生生地把人與人的聯繫截斷。境內城牆一片狼藉,跟境外西岸伯利恒城牆塗鴉斑斕的牆面不同,牆內的人能享有自由,牆外的人卻一無所有,巴勒斯坦人只能把卑微心聲畫在隔離牆上。
以色列主要有三種證件,除了可享有國籍的以色列身份證,更有藍卡和綠卡。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佔領東耶路撒冷,讓原本住在當地的阿拉伯人選擇,如想待在東耶路撒冷,就可申請以色列居留證,即是藍卡;不接受以色列管治的就搬去西岸區,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綠卡。Fred解釋:「城牆內居住的阿拉伯人,只要沒參與過暴力活動,都可以取得國民身份證,有以色列國籍。在東耶路撒冷,大部份阿拉伯人因為政治原因而不申請,只取居民藍卡也能工作、交稅、有醫療保障、治安等福利。」
此外,住隔離牆外入來工作的阿拉伯人,則只能以工作證明申請入境許可證,每早就需要3至4時起床,經過重重以色列軍事哨站才能返工。為擴大耶路撒冷的領土,以色列自六日戰爭後一直興建猶太殖民區,「以色列控制了西岸60%土地興建殖民區,他們搶奪了巴勒斯坦住的村莊農地,建立屯墾區讓以色列人遷入,巴勒斯坦人被趕走,禁止在佔領地耕作。」
我們跟 Fred 來到西岸最大的殖民點 Ma'ale Adumim,恍如走進高尚住宅區,區中住了37,000人,住屋、商場、公園、停車場等一應俱全,四周種滿花草樹木,而且坐擁美麗山景。耶路撒冷樓價高企,以色列政府故意以殖民區房屋優惠政策吸引以色列人遷入,資助他們買樓,大部份殖民社區也有公路連接耶路撒冷,只需15分鐘便開車返回城市。「這就是過去50年一直在發生的事,以色列不停搶奪土地,阿拉伯人越來越少。」
以色列政府規定以色列人不能進入巴勒斯坦,翌日由巴勒斯坦導遊Yamen帶我們到以巴衝突地標希伯侖(Hebron)。考古學家認為希伯侖有5,000年歷史,是巴勒斯坦第二古老城市,巴勒斯坦人已住了幾個世紀。因為諸教先知亞伯拉罕及其後人的墓地,因此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也視它為繼耶路撒冷後的聖城。「舊城中易卜拉欣清真寺(Ibrahim Mosque)是世界上第四個重要的清真寺,因為亞伯拉罕在寺下的麥比拉洞,安葬了妻子撒拉,後人以撒、利百加、雅各和利亞也埋葬於此。」
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佔領希伯侖,本來1993年簽訂的《奧斯陸和平協定》把西岸分成A、B及C三區,希伯侖原則上屬於A區巴勒斯坦管治,但以色列繼續佔領舊城區。1994年,一名以色列猶太人在清真寺內亂槍掃射,29名巴勒斯坦人當場死亡,事後以色列政府把清真寺一分為二,猶太人及巴勒斯坦人各佔一半,並於1997年將希伯侖分為H1和H2兩部份,設立猶太人定居點及多個士兵哨站。穿過死城般的舊市集,抵達進入舊城中心的關卡,所有巴勒斯坦人也要排隊,逐一推過鐵閘接受安檢,再由士兵查看證件。
沒有想像中的戰火畫面,步行進城也不見特別抑壓凝重,直至跟當地人一起排隊過關,每通過一個人,鐵閘上也發出那種安檢有問題才會出現的巨響,上面打了紅色交叉,通過後拿出證件給軍人檢查。這就是他們每天的日常,每次回家也得經過重重障礙,那刻我只覺荒唐。Yamen 一臉無奈說:「舊城有1,500名軍人,只為保護550猶太定居者,每三米就有一名士兵。」
易卜拉欣清真寺就在關卡的左方,通過大路後有另一軍事哨站,哨站前不足十米是一家紀念品店,便是店主、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的家,土生土長的他,生在軍事佔領的世界,27年來每天也對著眼前的哨站生活。穆罕默德細述他們佔領生活之苦,更曾有澳洲籍猶太人出價100萬美金,買下他們的店和住宅,希望他們離開希伯侖。世人都認為他們都有足夠理由互相仇恨,穆罕默德卻說:「我不會因膚色、宗教、種族而憎恨任何人,我痛恨他們做的事,但我不恨他們。暴力會令問題更複雜,爭取和平要利用腦袋,不是拿著AK47亂槍掃射。我們只想和平共存。」

以巴難民生活窘迫,旅以港人:巴國只會花錢買武器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2日


美國對委內瑞拉宣布新制裁,還計畫用軍機運物資
◎ 林宜萱/綜合外電報導

據《美聯社》周四報導,委內瑞拉獨裁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宣稱,該國外交部長已和美國特使私下密談,並補充說自己也想見美國總統川普。周五,美國宣布新一波委內瑞拉制裁令,委國石油部長和幾位重要情報官員都在名單內。美國也特地選用軍機運送新一批援助物資,以對委國施壓。馬杜洛稱,委國外長阿雷亞薩(Jorge Arreaza)曾兩度和美國國務院特使亞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在紐約見面,並邀請亞布拉姆斯造訪委內瑞拉,無論是私人、公開或秘密行程,只要亞布拉姆斯願意到委國和他見面,他都會出席。
美國國務院回應,國務院官員和國外對話窗口負責人交流,不足為奇。美國上月宣布制裁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要求交易資金必須存在馬杜洛無法取得的第三方機構。周五,川普政府批准新一波制裁,財政部長馬鈕金(Steven Mnuchin)表示,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奎維多(Manuel Quevedo)將軍,在支持獨裁的非法政權發揮重大作用,還有委國國家情報局4名高官和一支特種警察部隊,這些人該為委國貪腐和打壓民主負責,皆入制裁名單。
此外,《美聯社》取得一封國務院郵件顯示,美國正運送另一大批人道援助物資至委國和哥倫比亞邊境。為增加馬杜洛壓力,美國這次使用軍機運輸,周六將送250噸重的物資至哥倫比亞城市庫庫塔(Cucuta),可能使用空投方式。馬杜洛早前曾下令軍方封鎖相鄰庫庫塔的道路橋梁,阻止美援物資進入委國。委內瑞拉經濟崩潰,自2015年以來,已有230萬人逃出。國內貨幣嚴重貶值、民生物資缺乏,人民無法獲得食物和醫藥,馬杜洛仍堅持拒絕支持對手瓜伊多(Juan Guaidó)的國家提供援助,並表示能從中國和古巴收到933噸「健康產品」,相較之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援助根本只是麵包屑。

美國對委內瑞拉宣布新制裁,還計畫用軍機運物資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2月16日
☆ ☆ ☆
時事論評1086輯
時事論評1085輯
時事論評1084輯
時事論評1083輯
時事論評1082輯
時事論評108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