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說明文字 |
婚姻是榮譽、責任和束縛,不是人權�
� 張森富/科大退休副教授、時事評論者
�
大法官近日召開憲法法庭,針對《民法.婚姻編》是否違憲一案開庭辯論直播,引發社會議論。挺同性婚者主張,相愛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民法.婚姻編》限制同志結婚,是侵犯同志的人權,因此違憲。而反同性婚者則主張,《民法.婚姻編》是我國人民數千年來所形成的社會規範和機制,立專法同樣可以保障同志的人權,因此並未違憲。雙方辯論的癥結點,在於對婚姻的認知不同。究竟什麼是婚姻?婚姻是不是基本人權?
所謂「人權」,是基於「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而主張:人與生俱來所享有的權利也應是平等的。但婚姻是約定俗成的社會制度,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禮記.婚義》記載:「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可知,古人制定婚姻制度是為了承擔「承先啟後」(生育後代)的責任。也因此,數千年來社會對於「婚姻」甚為尊崇。《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以「夫婦」為「五倫」的開端,予以肯定。
「男女」經由「婚姻」,成為「夫婦」,組成「家庭」,固然是榮譽(受到社會肯定),也是責任(生育後代);而為了更好地生育後代,男女雙方的自由都受到一些限制(現代社會更具體化為法律條文),所以,也是束縛。因為榮譽是隨責任之後而來,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所謂「人權」是指一種「自由」,但婚姻卻是對「自由」的限制;所以,婚姻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
然則,婚姻制度是否會侵犯同志伴侶的人權呢?婚姻制度原本就不是為了同志伴侶而設計,但也不妨害同志伴侶追求幸福的權利(婚姻制度並非追求幸福的唯一管道),何來「侵犯人權」之說?同志伴侶應該針對自己的需求,另外設計一套自己的制度,而不是把別人運作良好的婚姻制度改造得面目全非,硬要大家綁在一起,讓人不禁要問,到底所為何來?
�
婚姻是榮譽、責任和束縛,不是人權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4月05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堅韌的女兒與被養殘的兒子�
� 高子壹
�
近日來火紅的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賺人熱淚,鄭家三代人的家族風暴,也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這部戲之所以能引發如此迴響,也跟它喚醒了台灣人的共同經驗有關。很多人在這部電視劇裡,看到自己與奶奶,與父母的關係,也看到一個個不成材的兒子們,與辛苦哺育她們的台灣女性。比起不斷肖想遺產的兒子們,觀眾們似乎在奶奶繁星一姐,在小姑姑光好,在看護阿春的身上,看到一代又一代堅韌的台灣女性的縮影。
即使兒子女兒在民法上,早已享有同等的繼承權,台灣人的傳統觀念,仍傾向於將財產留給兒子,呂秋遠律師曾在臉書發言:「父母病重都是女兒在照顧,遺產卻只留給兒子」,引起廣大迴響,足見這樣的想法直到今天仍然普遍存在。根據研究,傳統客家女性一般會被要求拋棄繼承,而傳統的閩南家庭則多是兒子分不動產,女兒分現金,而外省女性相對而言,更有機會分到遺產。
這樣的「傳統」下,許多兒子在父母還沒有離世以前,已經把父母的財產當作自己「未來的」財產,而女兒們則有著要在出嫁前「回饋」原生家庭的壓力。這樣的回饋,通常要到出嫁才終止,原因卻也令人鼻酸:「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後就是別人家的了。如果再大量回饋金錢給原生家庭,會被認為是挖婆家的牆角。」
在這樣的情形下,陳樹菊女士為了撫養弟弟長大而錯過姻緣的故事聽起來一點也不遙遠。我朋友的媽媽考上高中卻不能去就讀,因為舅舅覺得妹妹讀高中的學費是從「他未來的」財產裡支出的,於是朋友的媽媽只好在國中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作,每個月的薪水「整包」交給奶奶。由於爺爺已過世,奶奶會把女兒的薪水整袋交給兒子,而他竟只給妹妹足夠坐一趟公車的零用錢。
因為上班時搭車上班,回家時可以走一個小時回家,平時都在家吃飯,當然也不需要餐費。這樣的生活,朋友的媽媽過了好幾年,直到出嫁才解脫。但其實出嫁也不是解脫,只是把薪水從交給媽媽(然後再被轉交給哥哥或弟弟)改成交給丈夫而已。一代一代善於付出的台灣女兒,就這樣養育、幫助或輔佐了一代一代的哥哥、弟弟、丈夫。
另一個朋友定居日本前把自己打拼下的台灣房產交給媽媽託管,回台探親時才發現,媽媽為了幫助弟弟的公司貸款,把房產轉移到弟弟名下。無獨有偶,助教課的學生也繪聲繪影地說著媽媽如何私底下苦勸她「未來房子是要留給弟弟的,你不要去跟弟弟爭」,她又如何轉換心態地說:「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他們要留給誰是他們的自由,我有拿到很好,沒有拿到也沒有關係,因為那本來就不是我的。」
因為那本來就不是我的,台灣的女兒們,就這樣體貼而懂事地長大。等到父母年邁,需要照顧,離不開的永遠是像鄭光好一樣的姑姑,如果兄弟事業失敗,需要幫忙,拿出錢來的也是像鄭光好一樣的姊妹,不敢動用家裡的資源,因為那本來就不是我的,對原生家庭的栽培永遠感恩感念,然後在家庭需要她的時候大器地說一句:「能為家庭付出我覺得很開心。」我也有這樣的一個姑姑。小時候給我送便當,考上大學塞給我獎學金,考上碩士給我買電腦。如果問她為什麼要對我那麼好,她總是這麼一句話:能為家人付出,我很開心!
台灣傳統家庭常常教養出善於奉獻的女兒,以及不斷挖取原生家庭資源的兒子,就像知名作家廖輝英在《油麻菜籽》裡描繪的一個場景,當她考上北一女,換來的只有媽媽一句:「豬沒肥,肥到狗。」會不會,就是這些被教養地貼心而懂得「塞奶」的女兒們,不斷付出教養出一個個只懂得討奶的兒子們,若想斷開鎖鏈,不想再把男孩養殘,這種重男輕女的傳統教養文化,是值得好好反省與思考的了。
�
父母病重女兒照顧,遺產卻只給兒子,妳看到堅韌的女兒與「被養殘的兒子」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商周~2017年07月25日
☆ ☆ ☆
☆ ☆ ☆
☆ ☆ ☆
☆ ☆ ☆
❀待整理❀ |
老夫老妻很難繼續愛嗎�
� 賴芳玉/律師
�
日本有個流行名詞「夫源病」、「妻源病」,也就是夫妻「看另外一半怎麼都不順眼」,因而衍生身體不適及其他疾病,尤其老夫老妻中晚年,更面臨這類身心疾病的糾纏。台灣尚無這方面的研究,但我認為這似乎源於老夫老妻關係困境與壓力造成的身心症,因此我回顧自己經手離婚案件,列出老夫老妻的婚姻困境排行榜前三名,一併就教於呂嘉惠心理諮商師,她也是授證的性諮商師。
� 第一名、老夫老妻的無性婚姻。
許多老夫老妻性生活銳減,漸成無性婚姻。每次我遇到在沒有任何事證,妻子卻長期懷疑丈夫外遇的案件,總會多問一句:「你們是否很久沒有性關係了?」通常會賓果。有些女性朋友很憤怒地說,丈夫對於牽手、擁抱親暱的動作都會排斥,若非外遇,實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呂心理師說:夫妻倆長年身體習慣不碰觸,或性慾早因各種可能潛在原因耗盡,因此期待兩人自然發生性是困難的事,而這也說明伴侶間欠缺經營性關係的需要能力,例如溝通性的能力、親密與情慾引發的能力及性行為與享受彼此身體的技巧等。
她建議求助專長性諮商的心理師,引導伴侶重新學習親密的性關係,並調整那些無益甚至有害的互動關係。但倘若一方不願前來,自己也可以透過專家找到性關係受阻的原因,並找出緩解對方焦慮或雙方在性關係的僵局。通常性諮商師會協助個案在僵局中學習接受與面對真相,重新思考生命方向或慾望自我積極照顧與安頓的可能。
� 第二名、老夫老妻的無話可說。
原先佔滿生活重心的子女、婆媳問題,突然隨著孩子長大及婆婆離世,失去共同話題,尤其在退休後,更因大量的相處時間,使得雙方歧異無處可逃,陷入婚姻危機。呂心理師分析:夫妻在壯年發展歷程中,或因原本經營伴侶關係遇到瓶頸,所以將焦點轉移到孩子、姻親、或工作上,以致雙方除了事務上的交談外,忽略了彼此心理的連結,也或許因關係經營的困難或照顧他人責任與壓力,讓兩人心中累積許多說出口會讓彼此更疲憊或痛苦的情緒,也因無法處理這種感受,就漸漸放棄關係的經營。
因此當老夫老妻面對空巢期、退休或長輩離世,生活重擔放下時,重心就必須重新安頓,此時便會回頭關照自己多年被壓抑的內在需求或渴望,而這就藉由焦慮、衝突或是相處不適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通常心理師會協助雙方釐清生命發展脈絡與兩人共有的能力及資源,讓雙方理解這一段承擔責任的歷程所各自承受的情緒及無法照顧到彼此的遺憾,在這過程中協助夫妻重新連結,並將視野轉向如何重建對共同經營生命的期盼與共有的未來。
� 第三名、老夫老妻的照顧議題。
不可避免地,老夫老妻必然會面對照顧對方生病議題。女性照顧男性,比較不是問題,除非有難以忍受的因素,否則女性多能不離不棄,反之,男性照顧女性就困難多了,除因照顧議題造成離婚外,家總曾在2015年研究報告指出男性照顧者是高風險照顧者指標第一名,也就是從照顧悲劇中發現男性照顧者比率相當高。呂心理師認為在照顧上女性雖較為勝任,但並不代表女性就比較快樂,女性只是被社會期待及過往教養規訓而已;面對男性擔任照顧者的困難,在於心態的轉變與低頭學習。
也就是男性必須學習從壯年時期就被期待「金錢照顧」者的角色,轉變為事務性的照顧,接受這不只是愛的表達,也是自己生命中必須接受的轉變,若能從轉變中低頭學習,就能減少抗拒所帶來的困境。以上最常見的老夫老妻面臨的婚姻困境,不知朋友是否正在經歷?如果理解心理師的提醒,我認為「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但如果依然忽略,那最悲慘的事,也會是和你一起慢慢糾纏到老。
�
賴芳玉專欄:老夫老妻很難繼續愛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賴芳玉~2017年06月27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國三女顧癌父不喊苦,姑姑:原是棄嬰,是來報恩的�
� 仲芝蓉/綜合報導 ◆ 基金會編號 A4258
�
【暖流】14歲讀國三的小茹細述,爸爸6月發現罹患胃癌第二期,「爸爸每次住院,我放學就趕公車下山,晚上睡醫院照顧他,隔天早上5點半再起床搭車上學,希望爸爸一定要平安無事,趕快好起來」。小茹58歲的爸爸夏明春氣若游絲,忍著全胃切除術後不適說,小茹自幼貼心懂事,「我們家住偏遠深山,原靠我做農雜零工日薪1500元,我得再撐幾年,至少到小茹高中畢業能獨立,我才放心,偏偏她國中都還沒讀完,家裡還有我56歲的殘障大弟阿安,三餐都靠小茹料理照顧,真的很心疼她」。
� 「好不容易遇到好爸爸」
夏明春嫁到外地的大妹說,其實小茹是棄嬰,當初大哥40多歲仍打光棍,才勸他收養至少有個孩子,「他們父女倆相依為命,原想平安度日就好」。大妹紅了眼眶繼續說,大哥術後感染一度病危,那時小茹吐露心聲說親生爸媽不要她,好不容易遇到這麼好的爸爸,為什麼老天要跟她搶,「這孩子似乎就是來報恩的,不但乖巧又聰明,怎料大哥突罹重病,8手足他排行老大,么妹過世、二哥殘障,剩下5手足都各有家計負擔,我們湊幾萬塊幫忙,希望大哥早日康復」。
� 自小五便打工分擔家計
小茹的導師說,其實學校有宿舍,但她說要照顧爸爸和叔叔,不能住校,真的很孝順顧家,去年她爸爸血壓控制不好常跑醫院,小茹就不辭辛勞親自照料,而且一問才知她小五就跟親戚去餐廳打工,薪水全給爸爸分擔家計,「她與同學相處和氣,擔任學藝股長表現認真負責,交辦事項從不遲到,懂事得令人心疼,且她早早立定志向,將來要讀高職考取專業證照,盼有一技之長找穩定工作,學校正協助申請『學產基金』,並幫忙減輕就學負擔,祝她家安度難關」。
� 切除全胃靠補助7256元
醫院社工說,全胃切除屬大手術,醫囑需休養一年無法工作,夏明春兄弟倆僅領補助7256元3口生活,社會處正協助申請急難金及低收等補助,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困。大弟阿安說,自己早年意外壓斷雙腿,才回鄉跟大哥同住,這次大哥胃不適,體重都掉20幾公斤,直到無法吞嚥才就醫發現罹癌。
「兄弟已各自分家,父母臨終前交代大哥照顧我,我才能活到今天,長兄如父恩情無以為報,我願折壽幾年換大哥安康」。夏明春么弟說,自己和大哥同在山上做農雜工,幫人種生薑、劈草等等,下大雨或遇天災沒收成就沒工可做,「我們都只有小學畢業,從小就跟人下田、種菜,大哥菜園裡種10幾種蔬菜,生活基本上可自給自足,但就怕生病,下山一趟包車得1000元,都得借錢看醫生」。
� 感恩爸爸支持音樂喜好
記者至夏家訪視時,見小茹曾參加小提琴比賽的獎盃,小茹說,小學二年級時學校有企業贊助,只要家長同意就可以學小提琴,「我跟爸爸說想學,爸爸馬上就答應,但我們買不起小提琴,現在用的是小六畢業時,老師每學期申請獎學金存在學校儲金簿買的」。小茹吐了吐舌頭繼續說,很感恩爸爸很支持自己,其實每天都應該練習,但自己實在沒辦法,「不能繼續深造覺得有點可惜,但背譜也訓練我背誦功力,將來我想讀幼保科,相信音樂專長應該會有幫助」。
�
國三女顧癌父不喊苦,姑姑:「原是棄嬰,是來報恩的」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05日
☆ ☆ ☆
☆ ☆ ☆
80歲老母親獨養兩個孫!生活夠難了,我沒有辦法
風傳媒/謝孟穎~2020年01月16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相愛是為了吵架的嗎?�
� 陳雪/小說家
�
我曾經是個高自尊低自信的人,在戀愛關係裡總是感到挫折,戀人有意無意的一些話語,時常讓我受傷,我發現自己每次受傷時,就會揚起全身的尖刺,想要反擊,那些傷人的話我一句也不想說,但卻不由自主說出口了,我們也曾吵得好絕望,鬧到幾乎要分手,戀人語重心長對我說:「你太愛面子了,我發現爭吵的時候你覺得受傷都是因為感覺被指責,但實際上我沒有在指責你,你會把對方指出事實都當作是批評。戀人之間如果無法跟對方指出事實,要如何進一步相互理解,互相幫助?」難道我愛面子勝過於愛對方?他點醒了我。
後來我與我戀人之間建立了許多默契,我們相約倘若有一天要提出分手,也絕不在爭吵、憤怒、傷心或有誤會的時候,因為在那樣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因為情緒,甚至是為了面子。這些默契其實也是在考驗我們如何面對衝突。當兩人僵持不下,或情緒暴躁時,我們約定好有一方可以選擇離開現場,無論是到外面去走走,或去朋友家,或者自由選定要去什麼地方,但不要失去聯絡,也不要超過兩天,我們約定了很多處理危機的方式,這些默契都是在感情好、情緒穩定的時候談好的,並且在往後的相處、真正面臨爭執的時候親自驗證過的。
「我們相愛是為了來吵架的嗎?」這句話往往是我們的安全閥,爭個誰輸誰贏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我們為何爭吵,這些爭執如何轉變成對關係有益的理解。不要收拾一個隨時可以安全離開的行李,不要去說些「沒有你我也可以過得很好」、「不然就分手啊」賭氣的話,以為這樣就很安全。在戀人面前,就像照妖鏡,你會在親密關係裡看見自己的脆弱、柔軟、尖銳、不安,但那不是對方的錯,也無須去躲藏、遮掩、逃避。
相愛的關係本就是人跟人之間一次珍貴的歷練,不管對方能夠接受你多少缺陷,你得先去接受那些不堪的自己,知道那是在最親密的人面前無意間暴露出的自我,這些暴露是為了讓我們理解自己,從而可以修復、完善自己。放下那個隨時要走的行李,放下那份「想要全身而退」的心理,愛情是一場冒險,也是最珍貴的學習,唯有真心誠意投入,才有可能真實地進入愛情。
�
【名采】陳雪專欄:相愛是為了吵架的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25日
☆ ☆ ☆
☆ ☆ ☆
陳樂融專欄:九十九歲的死前和解�
� 陳樂融/作家、作詞家、主持人
�
朋友母親高齡九十九歲,無預警善終。最後一兩個月雖大部分時間闔眼昏沉,但當天上午還能笑能反應,到午餐餵食時吃一口便吐出來,隨即叫不醒,再測呼吸量脈搏血壓才知溘逝。朋友雖驚嚇悲痛,但母親高齡善終畢竟是福,而我看更大的福氣是,她們母女最後一兩個月的無聲和解。老太太散發強烈負能量逾六十年,即便最後跌倒臥床兩年也瞋恨不斷,身體動不了,卻仍常高聲詛咒女兒。
但這樣一位老者,最後兩個月天真如嬰兒,順從外籍看護和女兒一切照顧指示,讓我朋友都說:「我媽變得好可愛!」~這是她從沒想過形容母親的詞。而也就在這階段永別。朋友說或是迴光返照,也猜是失智。常聽失智老人是由脾氣溫和理智轉急躁癲狂,甚至對家人出現暴力傾向;沒想到這位老太太失智卻反璞歸真,重新找回生命的起點~那還真是老子說的「絕聖去智」。
當日有出家師父無酬來為亡者做法事,告知我朋友這是他遇過極少數走得極祥和的死者,他也獲得許多功德,要謝謝這位老菩薩!若出家人不打誆語,而非對多數家屬都這麼說,那真的太讓我朋友開心了。我沒有見過這位長輩,諸般行事為人都只聽朋友單方描述,但這臨終一幕應該不假。雖沒有戲劇中常搬演的母女談心,但一番無言教化,足以為大半生糾葛畫下圓滿句點。當然好奇,撇掉未經證實的失智說,是什麼因緣讓一個滿身是刺的能量體,在生命末期轉為和諧溫順?
絕非有人勵志奏效,也不會是看了哪本書哪個節目受啟發,更沒有某位心靈導師前來開示。轉變之前,家人關係照舊,主僕關係照舊,天地悠悠照舊,兩年臥病不起的老人,究竟因何靈台浮動?這可能永遠是個謎。當我分享這個案例時,有聽者感嘆:現在要好好動腦,以防失智。我笑稱,連博學傲世的大才子都腦瘤過世,多少聰明人臨老失智,就算你我四五十歲時保持身心健康活躍,誰能保證不會在七八十歲時失智?這真的不是盤算可以控制。隨喜這對母女,也祝福自己,祝福大家。
�
【名采】陳樂融專欄:九十九歲的死前和解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25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專業小三的告白!「這三招」讓男人爬上床�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
這個「專業小三」的告白,其實也有許多值得「正宮們」深思地方,嚴格來說,也算是篇「勸世文」啊!有女網友在《Dcard》分享,寫道:「女孩們,小三不一定都是正或身材好,有種小三是因為比妳懂男人想要的,或是給他的溫柔比你更多,我就是!」她看來絲毫不怕得罪正宮們繼續喊話,「我長的普通,但是我看到你們的縫隙,知道如何鑽進去,知道他想要什麼,我要的不是跟他在一起也不是跟他結婚,而是成就感,成功抓住他的心讓我滿足,然後我就會離開。」
她更揭密,讓「非單男」上鉤的幾個關鍵步驟。第一個就是先和對方聊天,如果對方回應算快就代表有機會繼續,接著再聊到女友或老婆,「只要他抱怨一定要站在他那邊,而且要常常說他辛苦了,她有你真好,你累了吧!…讓他相信他真的很好」在這樣的攻勢之下,對方感情就容易出現危機,第二步「於是他們吵架時他會比平常更不能吞忍」。再來才是最後一招,「最後,就是展現溫柔,讓他覺得我替他不捨,讓他覺得只有我懂他,讓他覺得我能讓他依靠,就直接進西施版了…任務達成我就會離開。」
有不少網友們紛紛以難聽字眼開罵,還有人留言「我到底看了什麼」、「傻眼」、「看妳打這個我也蠻有成就感的,幸好我有學好做人的道理,妳這輩子大概也只能跟那種水準的在一起啦哈哈…」但原PO也回嗆「其實也沒什麼好遮掩的 我承認我這個興趣的確是有病 不過我是真的要提醒你們對男友溫柔點,男生並不是下半身思考動物,他們喜歡溫暖的地方,並不是先有小三,而是你們先有問題,男生才會分心到別的女生身上」。
�
專業小三的告白!「這三招」讓男人爬上床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07日
☆ ☆ ☆
☆ ☆ ☆
名人接連離婚,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2月17日
佛系女生賴雅妍透露理想對象條件,分享凍齡與體態秘訣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1年07月15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家長心聲:「誰的」親子車廂�
� 張淑惠、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秘書長
�
台鐵6月27日舉辦親子車廂發表會,並且突然宣佈票價將調漲,讓大人小孩的歡笑聲瞬間凍結在空氣中。早在車廂規劃之初,我們就料到台鐵可能有此舉動,沒想到兩年後台鐵仍然違背會議時票價不調漲承諾,迅雷不及掩耳的宣佈營運後票價將調漲三成,這個結果是一連串的錯誤思維造成的。首先,以營利考量,親子車廂座位數比較少,但那是源自於媽爸孩童的特殊需求,不是他們的錯,這些照顧不是非份之求,要他們付出更高的票價,形同懲罰他們的特殊性,任何對於老弱婦孺的照顧措施,如果要用錢才能買到,都是一種歧視。
要在搖晃的車廂上廁所,孩子們需要馬桶座;大人如廁時,幼兒需要固定式安全座椅;過去推車沒有擺放處,大人就算能把物品卸下,火速收推車扛上去也沒地方放,同時還要抱著或牽著幼兒。為陪伴孩子度過枯燥時光,也免受敵意眼光所傷,因此才需要小小的閱讀互動區,來體恤兒童無時無刻的探索需要,以上需求以親子車廂裡的設施來滿足,在兒童長成後都將自然的不再需要,在他們幼年時得以享有這些協助不過是一種過渡,為什麼給孩子的照顧要被當作施捨恩惠?
再來,我們主張親子優先購票使用親子車廂,但不是獨佔車廂,座位在時限內沒售出時其它乘客可以購票,擁擠時也得以過來以站票使用,必要時再以博愛精神禮讓親子運用,沒買到座位的孩子也可以過來,如此彈性、共融、互助、包容,才符合爭取親子車廂「看見人的需求」的精神,互動多了,也許大家也更能欣賞兒童,就算爭執也是學習,台鐵以作業麻煩為由,座位沒賣給親子的話也不賣給其它人,製造需求對立,再以調高票價這種廣被接受的使用者付費做法來堵人之嘴,一切金錢解決,失去人性化的角度,也失去兒童人權的高度,這本身就不是我們希望提供給孩子的教育。
最後,票價調漲後如購票意願低落,一切為兒童所做的努力都將白費,親子車廂將成為蚊子車廂,台鐵改建該車廂已經失敗過幾次,還要再失敗一次嗎?以台北到台中為例,全票375,半票188,一個大人帶兩小孩搭乘親子車廂要多出225元,成人權衡下放棄的機率大,真實的不便又造成搭火車意願低落,事情又將回歸起點,不如撥出預算,率先照顧兒童福祉也促進火車搭乘率。
尤其最令人擔憂的是漲價舉動最可能排除經濟弱勢的家庭,一樣都是孩子卻硬生生被劃分了階級,親子車廂的存在反傷了孩子。賀陳旦部長說做得好不好要看孩子開不開心?部長,難道基本權利只限於某些孩子能獲得?請讓它跟一般車廂無異,票價不調漲,也不要禁止人站立流通而讓它成為隔離車廂,親子車廂是屬於全體孩子的,也是屬於全民的。
�
家長心聲:「誰的」親子車廂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6月30日
☆ ☆ ☆
☆ ☆ ☆
老後的尊嚴(四)超高齡社會是危機?從「不老電競」看見老後尊嚴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2月30日
老後的尊嚴(三)癌細胞纏身也不怕,「最高齡」電競選手還去日本打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1年12月30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曖昧期的五個地雷,小心錯踩戀情爆成灰�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中心
�
常常有人說,戀愛中最美好的一段就是「曖昧時期」,兩人有點黏又不太黏,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但又總牽掛著他/她。雖然因為不完全了解對方想法,只能憑空猜測讓人頗為難受,但有些愛情小試探,卻不可嘗試!這些試探會讓感情惡化,走向無法挽回的失敗,《巴士的報》網站整理了5種,小心不要碰觸地雷啊。
1、 經常「消失」。
即使你想欲擒故縱或故作矜持,若經常不接電話或不回訊息,會讓對方以為你對他沒興趣,會在心裡默默打退堂鼓,慢慢退回朋友關係,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2、 喜歡透露多人追。
如果你經常有意無意透露自己有多少人喜歡,甚至說一堆別人怎樣追求你的故事,會讓對方心裡感到不安,並覺得他對你來說不是「特別的」,只是其中1個追求者,認為你也會跟其他人追求者這樣提起他。最後,他可能覺得累了,不想加入這場「多角戀戰役」之中!
3、 跟男性友人親密合照。
跟男性朋友合照時太過親密,總會引起曖昧對象醋意大發,可能認為你是一個隨便的人,甚至認為妳到處搞曖昧,或許他會因此決定,不再那麼重視你們之間的關係了。
4、 假裝對他一視同仁。
在曖昧的過程中,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驚濤駭浪的蝴蝶效應!如果你明明展現了跟他「友達以上」的曖昧,卻又故意保留矜持,講出「一視同仁論」,表示妳對每個朋友都一樣,那麼他可能會瞬間覺得自己「被玩了」,你們的曖昧大概快走到盡頭了。
5、 狂問前女友的事。
戀愛中的人是好奇寶寶,總有「十萬個為甚麼」。不過,若過於積極地詢問關於他的前女友的事情,只會讓男生覺得,還沒開始你就管東管西了。天下男人都害怕被束縛,如果你不斷探尋他上一段感情的隱私,他只會在心裡默默對你打上問號,一旦心裡有根刺,彼此關係或熱情,就會慢慢冷卻喔。
�
曖昧期的五個地雷,小心錯踩戀情爆成灰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4月10日
☆ ☆ ☆
☆ ☆ ☆
☆ ☆ ☆
家庭親情1110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