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隊儀隊~2017年海軍聯合婚禮 |
◎ 自由電子報 社論
※
川普首度訪問中國,參觀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寶蘊樓茶敘,暢音閣賞京劇。習近平親自導覽,晚宴設在建福宮,晚宴後兩人還在三希堂茶敘。美中貿易、朝鮮半島,都是川習的焦點。有學者說:習近平對川普如同皇帝般招待。但,習近平以帝王之姿接待川普,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恐怕更接近他想暗示的政治象徵。不論如何,紫禁城成為政治劇場,至少透露出近來的國際氣氛,那就是,西方已不得不接受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崛起,不像過去企圖以普世價值和平演變中國,雖然在地緣政治上也產生圍堵中國的新一輪合縱連橫。
其實,川普並不是第一個西方領袖,停止在中國領袖面前強調民主、自由、人權。今年七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遭中國監禁致死,當時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高峰會,西方領袖無人在習近平面前對此表達關切。美國「時代雜誌(Time)」亞洲版最新一期封面,以英文及簡體中文下標題「中國贏了(China won)」。中國贏了甚麼?許多人視之為全球經濟引擎固是明顯的面向,更深層來看中國還贏得了一黨專政、開發獨裁的價值格鬥。
可以想像,十九大定於一尊的習近平,未來將更無視於普世價值的雄辯,而事實上也早已沒有西方領袖願意為普世價值犧牲本國的經貿利益。上個月,川普的前首席策士巴農公開演講說:自己不主張將美國價值強加於其他國家,美國有自己信仰的普世價值,但美國無法強迫他國。從普世價值退縮到美國價值,不要求其他國家接受美國價值乃至普世價值,儼然成了國際政治的新主流。
如此國際氣氛,對習近平的大國崛起,當然是有利的環境。這樣的價值翻轉,也難免會讓習近平更加肆無忌憚地加強對內鎮壓。劉曉波、彭明、楊天水,一個個中國的良心被摧殘其身體以摧殘其精神,如果從來沒有進入他國與中國的領袖會談議程,那就意味著西方國家已經沒甚麼籌碼攔阻中國的「再專制」了。如此這般,台灣人民尤其是民主統派就要有心理準備,在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的民主化難以指望。
如何力抗專制中國壓力,包括窮台與統戰之雙管齊下,以及克服台灣內部民主不能當飯吃的短視近利,為台灣的核心價值打一場持久戰,幾乎成了我們的必修課。假使缺乏維持現狀的軍經硬實力,那麼維持現狀恐怕只是一廂情願。昨天的「中美元首共見記者」,川習皆未提及台灣議題。台灣,看來不是主題,但中美兩大國關係,從兩個國家的力量對比到領導特質,都在為台灣形塑一個不同以往的國際力場。
夾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台灣對中國,不論是推崇其經濟進步或厭惡其文明退步;台灣對美國,不論是期待它基於美國利益協防台灣,還是擔心它與中國交易而採模糊策略,最關鍵的憂患意識仍在於,要警惕台灣的脆弱性與被動性,不必拿風吹草動來自己嚇自己,但一定要自助人助、自己護自己。民主、自由、人權,如果是核心價值,台灣人民就不能幻想,幾乎沒觸及這些核心價值的川習,會將民主、自由、人權當作中美台三角互動的基石。
中國的官媒「環球時報」,在「中國公眾大多喜歡特朗普(川普)的什麼」社評中,特別突出一點:川普的「美國優先」情結很重,但他同時似乎是對華政策方面的務實派,對外交意識形態化不感興趣,迄今沒怎麼拿「人權」等亂七八糟的事情糾纏中國,這讓中美關係可以集中於實質問題的合作處理。
於是乎,川習幾番互動營造的大國關係,在哪些方面比較可能獲得進展,在哪些方面可能發生壓抑作用,大家也不難想像。國際理想主義潮去,國際現實主義潮來,台灣要維持民主、自由、人權現狀,追求正常國家願景,需要貼近現實感的智略與行動。朝野與國人也要體認到,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之外,台灣之於美國,「想要的」與「該給的」,操作應該務實而非民粹。
※
社論》台美關係 「想要的」與「該給的」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7年11月10日
美學者:美國目前不會為台灣開戰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15日
獵雷艦案和慶富解約,美商戰系輸出許可使用歸政府,2年內開標造艦不受影響
風傳媒 STORM MEDIA~2017年11月28日
※
※
可憐!75% 國高中生,「對台灣未來茫然」
◎ 王嘉慶/綜合報導
※
《蘋果》報導,家扶基金會昨公布「2017台灣兒少公民參與情況調查」,逾37%受訪兒少認為「未來10年生活會變糟」;近75%對未來表達負面看法。這項調查針對全台1728名國、高中生進行線上問卷,其中42.8%受訪者認為「國家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僅25%認為「國家往正確方向發展」。
兒少最關注的公民議題前3名,分別是婚姻平權、課綱審查、一例一休,顯示兒少對熱門議題多少有所涉獵;詭異的是,曾實際參與公共議題的兒少比率不高,僅18.3%。家扶執行長何素秋強調,台灣兒少並非對社會毫無關注,只是缺少發聲管道和鼓勵機制,才會漸失信心。
※
可憐!75% 國高中生,「對台灣未來茫然」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9日
胡,怎麼說》台灣,不是北韓翹翹板另一邊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胡文輝~2017年11月05日
※
※
中國夢 vs 華禍,國際情勢越來越有利台灣
◎ 黃天麟/國策顧問
※
世界巨輪會往哪裡走?它必定受全球七十五億人類集體意志所指使,是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人民的意向總和,非一國一人所能決定,更不是十九大。地球自轉一次,七十五億人口就活動一日,推動世界巨輪前進一天。台灣是這世界之一份子,隨著中國之崛起,迎合北京之論調亦日益囂張,叫喊「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者大有人在。這些人是真正坐井觀天,昧於事實。事實是,這一年多來世界巨輪一步一步向台灣有利的方向在前進。以下僅供國人共勉。
一、北韓危機:
親中學媒常以「美國可能為北韓危機而出賣台灣」,如第四公報等。這是完全背離常識的「一廂情願」。試問,台灣重要或北韓重要?稍具常識的都知道,從美國言,保衛台灣遠比解決北韓問題重要。北韓最壞的情況是,如中、俄、印、巴只多一家核武國,但失去了台灣,等於美國勢力從東亞全面撤離。
二、十九大閉幕,一人專制體制成型:
習近平在大會報告中提到四十多次的「中國特色」及「中國夢」,清楚表示「中國要以自己的方式,改變遊戲規則」。十九大鋪陳的「強國之路」,雖然在台灣獲幾位「非賤民」雀躍式的回應,在西方世界卻是一片死寂、憂慮,「華禍」的恐懼正迅速蔓延。
三、安倍十月廿二日再次取得逾三分之二席次:
有人說,北韓是安倍勝選的功臣,其實不然,習近平、十九大才是厥功至偉,當日本人看到那震慄式的十九大「偉大排場」時,還能把票投給反對黨嗎?安倍任期到二○二二年,對台灣絕對是加項。
四、歐洲右傾:
捷克大選,素有「捷克川普」雅號的巴比斯獲七十八席成為最大黨,之前,德國大選梅克爾雖能贏得第四個任期,但民族主義的右翼AFO黨得九十多席成為聯邦議會的第三大黨;奧地利國會大選,右傾的庫爾茨以卅一之年齡率人民黨拿下卅一%選票,成第一大黨。他們有一共同特點:「排華」。
五、印度轉舵:
總理莫迪,於二○一四年當選後即致力於印度的「偉大」復興,「中國威脅論」亦逐漸成為菁英意見主流,親日至為明顯,今年九月發表由日本承造印度第一條高鐵。與美國關係亦大為改善,近日來,以美日同盟為主軸聯合印度和澳洲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甚囂塵上,以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霸權計畫。
顯然,世界七十五億人類的巨輪並未朝中國十九大的「中國夢」行駛,反而是由一股「憎華」的潮流所驅動。川普已於四日起動東亞之旅,結果亦將證明這一巨輪的方向越來越有利於台灣。
※
自由廣場》中國夢 vs 華禍,國際情勢越來越有利台灣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黃天麟~2017年11月07日
美國會報告呼籲,邀請台灣參與軍事演習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16日
☆ ☆ ☆
李登輝:日本是外來政權,做日本人奴隸很悲哀
民報 新聞 編輯部 ~ 2015年09月13日
汪浩觀點:蔣介石為什麼接受「臺灣地位未定」?
風傳媒 STORM MEDIA 汪浩~2017年12月10日
汪浩觀點:中華民國為什麼被迫退出聯合國?
風傳媒 STORM MEDIA 汪浩~2017年07月09日
汪浩的文章 ~ 風傳媒 STORM MEDIA
星期專論》串起遺落的台灣人故事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王美琇~2017年12月10日 二二八
【專文】1938—1945年間 西川滿筆下的鄭成功
賀迪/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文學所研究生
民報 新聞 賀迪 ~ 2017年12月10日
中共買不走的天然獨/確立了台灣未來政治走向
民報 新聞 許銘洲 ~ 2017年11月23日
【專文】台灣建國方法論
★ 民報 新聞 蔡明法 ~ 2017年11月23日
【林正修專欄】「一」的裂解與變革
新新聞 專欄評論~2017年11月23日
社論:中國國民黨衰弱的原因在於結構性出問題
★ 臺灣時報 社論~2017年11月21日
☆ ☆ ☆
2017年國慶日 |
◎ 李御群/銘傳大學企管研究生
※
近年中共解放軍軍機近期多次靠近我國防空識別區,進行環台飛行訓練,而美國智庫「2049計劃室」研究員易思安,所著新書《中國侵略威脅》指出,中國將在2020年武力犯台,引起台灣各界關切中共對台政策的動向及兩岸關係的未來。日前總統蔡英文28日過境美國夏威夷,也對區域安全情勢、台美關係等進行交流,蔡英文也特別對莫健說明台灣國防政策的發展,美方關切中國這些年在國防預算投資,都維持在兩位數字成長,也希望台灣能注意台海軍力失衡問題。
蔡英文回應,未來台灣的國防預算會隨著GDP等比成長,至少每年會成長2%,若另有軍購案,就會成長3%,而若有更重大的對外軍購案,會依照自己戰略需要來針對短期需求及長期規劃,將動用特別預算來支應相關的需要,建立台灣成為一支有「可恃戰力」的部隊。筆者認為,應加以推動全民國防促使國人正確認同國防,從而建全國防的重要觀念,如以色列的國防整備固然值得我國效法,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是否能體認到國防對國家的重要性。
一旦國家人民凝聚全民國防共識,再加上投入國防預算購置武力裝備,有效提升有形戰力。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只要台灣內部不自我崩潰,繼續強化我們的國防和心防、強化國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我深信,中共想要拿下台灣,絕對做不到。台灣人一定會展現最堅強的意志和決心,為守護我們的國家和民主自由奮戰到底!
※
止戰而不拒戰,備戰而不求戰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3日
胡偉良:不要讓台灣步入菲律賓的後塵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5日
※
※
川普繞了地球半圈,可能根本什麼都沒發生過
◎ 樂克凜/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
當「川習會」最精彩的部分大概都已經落幕,既沒有許多人懼怕或期待,發生的「棄台」戲碼;亦沒有驚天動地的巨大轉變或「歷史時刻」。甚至,在也許若干年以後你再回顧這一切時,可能會發現:這次,根本幾乎什麼也沒發生過。有人被中美這兩日號稱達成的鉅額商業協定所迷,認定川普此次「中國行」收穫滿滿,即將以凱旋之姿傲然歸國,恭喜了,這大概就是川普想要你相信的版本,甚至也是中國想要就這麼「忽悠」過去的劇本。
等等,不是「川習會」前還喊地有風有水的「聚焦北韓問題與中美經貿關係」嗎?結果,沒結論、沒承諾、沒具體政策改變,甚至連一場事先號稱的「聯合聲明」到最後還只是兩個領導人地各說各話,連媒體提問都省了。你覺得,這算是有「收穫」可言嗎?如果居然還能回答「有」,那,當初雙方外交團隊的戰略目標又何在呢?亞洲國家尤其是日韓等美國盟友,在近日中更顯得充滿不安,擔憂著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與安全承諾是否將生變。
川普來了,以「打倒惡魔」之名,卻不是以「天使之姿」,反趁機在雙邊貿易關係與軍事武器出售方面狠狠地「削」了一筆。外媒說的中肯:比起總統,他更像個軍火商。也許,他從來就沒有什麼「偉大」的亞太、或「印太」新戰略構想。但是他夠敢講也夠狂,讓其他國家都不知道他想做什麼,也都害怕著他可能會做些什麼,但這種虛張聲勢的態勢,或只在悄悄轉移著自己國內民眾的注意力。如果沒有著自己該有的戰略高度與目標設定,那,你的注意力也就這麼被他牽著走了。
而「川習會」沒提台灣,是好事。沒有特別提及就代表過去的原則與政策不變:美國的就是那樣,和蔡政府的「維持現狀」高度重疊;而中國的,也沒人期待會變得更好。繞了地球半圈,「商人」川普賣出了許多商品與承諾,中國大概仍陷在「他這次到底想幹嘛?」、「到底想搞哪門子外交?」的霧水之中。台灣該思考的是自己的下一步:該如何在兩大強權之間保持著平衡與穩定,並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路?
※
川普繞了地球半圈,可能根本什麼都沒發生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10日
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看懂匹茲堡、新加坡轉型成功的啟示了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8日
※
※
積極處理高等教育的危機
自由電子報 社論
※
紛擾十多年的文化大學董事會內鬥,昨天又傳出董事長以校產遭掏空為由,控告執行董事背信,為私立大專院校紛爭再增添一例。文大董事會一案,發生在各界關注私立高校亂象和問題之際,校產通私產只是其中的一環,行政院上週四通過「私立大專院校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尤凸顯高教危機已現,必須嚴肅看待、積極處理。在我國一百五十七所大專院校中,私立高校不論學校數或學生數都居多數。
不過,就辦學品質與績效而言,私校較諸公立或國立院校都瞠乎其後;這與美國的私校為高等教育名校主流,大異其趣。不僅如此,我國私校主要由於興辦者把學校當私產,以致問題叢生,紛爭不斷。家族化最常見。知名私校連續三代掌握經營權者,所在多有;由此還衍生出校產通私產、董事會不當干預校務、董事不當支薪、採購營繕圖利特定關係人等利害衝突問題。主其事者既把學校當私產,巧立名目違規收費、詐領學雜費補助、資金調度及財務帳目不清等現象經常可見。
私立高校雖不無正派經營的辦學者,但淪為「學店」的不當或違法行徑,更常令社會痛心、學子受害。在此不甚理想的現況,不僅較小型的技職院校狀況頻傳,知名的私校也不能免於弊案紛爭。除了辦學經營的亂象叢生,私立高校還面臨更嚴厲的挑戰,亦即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不但其負面效應明顯,且已釀成危機。少子化絕非短期間形成,但教育政策規劃當年卻輕忽少子化要素,在青少年人口欲增不易的情況,反而大量擴充高等教育。
教育是百年大計,短視的教育政策導致如今的困境,大專院校缺額現今已六.三萬,其中私校達五.三萬。高等教育供過於求的狀況極其明顯,既造成重量勝於重質,技職教育機構大量升格,學用落差卻反而擴大;學歷貶值、大學生滿街走、流浪博士劇增,是其必然結果。另一方面,高校招生搶破頭,出現以「人頭學生」虛飾註冊率、土木系搶招餐旅科學生等怪誕現象。少子化對高教的衝擊有其普遍性,私校因過度擴張而導致的困境及亂象卻更顯著。
在高教供需失衡的情況,有些學校尋求向外招生,這原不失為應變的好辦法,但今春出現世新大學與中國方面私簽「一中承諾書」事件,凸顯了國際化不足的大專院校,為搶學生而把中國化當國際化,不惜屈從中國政治需索的自我作踐。相形之下,教育部近日提出新措施,打算經由技職學校與海外台商合作,鼓勵技職院校招收新南向國家的學位生,或培育新住民第二代半工半讀上大學,寒暑假在台灣實習,學成到新南向國家台商企業當幹部。如能務實推進,不失為緩解技職及高等教育失衡的對策之一。
然而,高教供過於求的問題來得又快又猛,行政院通過的私校轉型及退場機制顯有必要。必須強調,少子化效應衝擊對象不分公私立高校,公立院校即或較無退場的迫切問題,但整併調整的挑戰也不能免,且其間的難度同樣不能輕忽,須有適當的規劃、配套及溝通,方足以成事。私校無疑衝擊更迫切、問題更複雜、困難及阻力也更大,行政院從私校著手,須有改革的意志與決心,才可能達標。
去年六月送進立法院審議的私立學校法修正案,就是前車之鑑。修法旨在透過增設公益董事、補強公益監察人、限制董事長及董事任期、釐清董監之間關係,以避免家族化。但修正案至今尚未進入二讀,通過仍遙遙無期。這一案例顯示,私校牽扯利益甚大,應為全民利益把關的立委,很容易淪為「利委」。 強化監督私校已非易事,要其轉型、退場,牽涉利益更大。然而,私校問題絕難逃避,這是為過去教育政策輕忽少子化及管理失當在收拾爛攤子,失敗的後患無窮,教育部、行政院與執政團隊既為教育、也為台灣整體,都只有把變革做成功這一結果。
※
社論》積極處理高等教育的危機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7年11月28日
精神科醫師劉潤謙:你的偏見,我的污名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8日
☆ ☆ ☆
☆ ☆ ☆2017年國慶煙火~修休羞 |
◎ 邱世長/教師
※
日本《NHK》近日報導關於「台獨」的議題,發現青年「天然獨」 的比例高得嚇人!這也讓「國族認同」的「世代差異」問題,再度被凸顯出來。國內許多媒體早就做過「國族認同」的問卷調查,幾次民調顯示,結 果大約都有七成民眾自認是「台灣人」,四成多的民眾支持「維持現狀」,也就是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即使中國大陸遼寧艦和轟六戰機,近幾個月經常「繞台閒晃」,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族認同民調,仍是有72%自認為是台灣人,只有10.6%自認為是中國人!
比較值得住意的是20-29歲年輕族群的「國族認同」,自認「台灣人」比率高達85%,這與其他年齡層的民調,呈現極大的「世代差異」,令人關注!何以致此?筆者有幾點看法。首先,老一輩的台灣人,曾活在被日本統治過的年代,他可能在「自我認同」上,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當年的「日治時期」,雖然有「皇民化」的爭議,但是日本當年在治安、衛生、交通,以及教育等各方面,都算是傲視全球。
就以教育來說,日治時期推動「 兒童義務教育」,1895年台灣總督府還在台北市芝山岩設置第一所西式教育學堂(今日台北市士林國小),到1943年,全台灣小學共1099所,小學生93萬人,台灣人民的義務教育普及率高達71%,全亞洲只低於日本,接近先進國家。日治時期還設有公學校 、小學校,對於教育普及,不遺餘力。難怪有一位政壇大老一談到日本,就喜上眉梢,還努力把日本和牛在台復育成功。其次,台灣約有5%到10%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不僅是商人 ,近日學界也有幾位是台灣土生土長、在台受教育,但是今日卻在大陸謀生,自稱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最後,20~29歲年輕族群的「國族認同」,高達八、九成是「天然獨」,自己就是「台灣人」,比率高得嚇人,而且會越來越高!筆者認為台灣內部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身分,是由幾個重大事件所影響。首先,是李登輝在1996年改變「國大選舉總統」的制度, 改由台灣人「直選總統」,這是重大的「政治改革」;其次是2000年的「政黨輪替」,讓台灣的政治制度與大陸越差越遠;最後是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這群1980年後出生的台灣人, 用行動告訴眾人,我就是「台灣人」!
台灣的「國族認同」,呈現「世代差異」,有其歷史文化的背景因素 !自認是「日本人」的老年人,將隨歲月逐漸凋零,無須擔心。 比較大的衝突,來自台灣青年,從小就呼吸「自由的空氣」,又看到台灣「直選」與「民選總統」,從民國85年( 西元1996年)至今都二十年了,他自己若不是「台灣人」,難不成是「外星人」?面對中國的施壓,他們要如何因應?依舊用「親美日」以「抗中國」嗎?台灣的下一步,何者才是最佳策略?值得深思!
※
台灣青年天然獨不意外,如何「抗中」才是重點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5日
還要繼續在台灣叛亂嗎?
許慶雄 專欄
民報 新聞 許慶雄 ~ 2017年11月30日
【專文】對大學倒閉潮將來臨的省思
鄧鴻源/大學教授
民報 新聞 鄧鴻源 ~ 2017年11月30日
※
※
我對蔡總統執政表現的觀察
◎ 吳豐山/1945年生,台灣台南人
※
■ 一、《民報月刊》陳安迪社長在9月初,希望本人寫一篇短稿,談談對蔡英文總統執政表現的觀察,本人允諾照辦。稍後,胡忠信先生堅邀本人上他在民視新開的節目「新聞大解讀」談蔡英文總統的執政表現,且已先於9月19日播出。我徵得陳社長同意,把我在民視的談話整理為文稿,供該刊採用。
■ 二、本人10年前曾與蔡英文在行政院共事1年多時間,對蔡小姐的人品和能力頗為敬佩。因此,本人樂見她高票當選總統。對她執政成功,也樂觀其成。不過,蔡總統上台之後,民調支持度和信任度卻見一路滑落,一直到行政院長林下賴上,才見止跌回升。對這個現象,本人至為納悶,所以便很用心的觀察,很冷靜的研析,看到以下幾個面向:
蔡總統由於對自己能力有高度自信,又由於得到超高選票勝出,所以給了她「一肩承擔」的使命感。可是,獨木難撐大廈,國家之大非一人可以獨治,因此執政團隊的通力合作就變成很重要的事體。但我看到的是,蔡總統對網羅天下英才似乎不是很用心。台灣人優秀,而且教育發達,因此人才濟濟。以最嚴格的標準「萬中選一」,2,350萬同胞之中必可揀出至少2,350位高手。這些人分佈各角落、各行業,甚至於海外各國。蔡總統卻把眼界限縮在短半徑範圍,實在可惜。
總統一任4年,蔡總統求治心切,所以難免心急,但國政千頭萬緒,無法凡百施政齊頭併進;此時分別輕重緩急就變成一大工程。治國之難,難在該輕的重不得、該重的輕不得、該緩的急不得、該急的緩不得;蔡政府在這個工程上顯然掌握不好。蔡總統有「擇善固執」的個性,但「從善如流」與「擇善固執」同等重要。以「一例一休」為案例,當勞資兩方以及專業學界都已出現反彈聲浪,就應叫停,另謀周延改弦更張,而不是讓民怨一直發酵。好在賴清德院長上台後已言明修法,雖然亡羊補牢,總是比不動如山要好。
■ 三、所謂「蔡政府」,依現行憲法,至少包含府院。林全院長人品沒有問題,但做為閣揆,霸氣、才氣、人氣、地氣至少要有其一。賴清德上台只有幾個禮拜,但穩健厚重、有板有眼,頗為難能可貴。不過,賴院長前路遙遠,挑戰也多。本人對他有幾句誠摯建言:
▶ 要絕對尊重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的尊嚴為憲法所保障。行政院長不管是不是我國最高行政首長,他是總統任命的,這點很清楚;江山是總統打來的,這點也很清楚;台灣近百年歷史諸多公共人物不斷內鬥,為天下笑,這點也很清楚。好像不少人擔心蔡賴磨合,依本人對賴院長的瞭解,他必能進退有節。本人只是提醒而已。
▶ 兩岸關係是一大麻煩
前不久,賴清德提出「親中愛台」,各方好像有不少批評。其實「親」就是「親善和平」。現在一百多萬同胞在中國大陸工作,執政者有義務保護這些同胞的安全;兩岸經貿交流二十幾年下來,台灣對對岸的經貿依存度已快近半,執政者有義務維持台灣長遠經貿發展;那麼這就牽涉到一大堆決策,不可不慎。關於兩岸關係,本人有兩個比較不同的見解。
其一是兩岸親善和平與台灣主權獨立、台灣人民當家作主,並無衝突。其二是,兩岸、外交、軍事,說是總統職權,其實陸委會、外交部、國防部都在行政院,說行政院長可以事不關己,並不正確。因此,我才說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也是賴院長的大考驗。
▶ 「賴內閣」尚未組成
在未來一段時間,賴院長允宜與蔡總統好好協商,重整團隊。坦白說,現在內閣成員,亮眼者太少,大臣缺貨。如果能夠求賢若渴、高手入列,才可望做出大成績。
■ 四、本人從1968年開始寫評論時政的文章,近半個世紀歷經7位總統、20幾位行政院長,每一位總統或行政院長對外界建言的態度很不一樣;如果是諫言,通常扮演的是烏鴉的角色。
好像一般人都喜歡話說古中國的魏徵,說他常犯顏直諫,所以才有貞觀之治。可是很少人注意到魏徵最後也沒有榮耀的下場,可見評論時政是一件苦差事。要確實做到中正公允很難很難,要批判到連被批判者也接受更是難上加難。允諾替《民報月刊》寫這篇短稿,是感佩陳安迪社長執著理想的唐吉訶德精神。其實本人已決定逐步封筆。
※
【專論】我對蔡總統執政表現的觀察
民報 新聞 ~ 2017年11月10日
※
※
黨產會前兼任委員:轉型正義,不能忘記的資料開放
◎ 林雨蒼/黨產會前兼任委員
※
《促轉條例》通過了,政府即將組成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根據《促轉條例》的內文,「促進轉型正義乃攸關台灣民主鞏固,建立長期社會和平穩定及實現公平正義之當務之急」,《促轉條例》要促進的轉型正義,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鞏固台灣的民主法治,以及其中的人權意識。事實上,在黨國教育潛移默化之下,許多人心中並不清楚民主法治是什麼,常常把轉型正義當成清算。不過,轉型正義的核心價值是建立民主法治的國家,以國家的角度反省威權時代所犯下的錯誤,讓人權價值深入人心,使威權永遠不會再回來。
因此,轉型正義的基礎不能是「空想」,必須翔實的調查證據,並依照證據做出判斷,也要節制政府權力的濫用。《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作者林育立曾說過,轉型正義的重點從來都不是政府調查到哪裡,而是人民的認知到哪裡。因此,轉型正義最大的重點,應該是透過過往資料的挖掘與開放,讓人民清楚認識威權政府所犯下的種種錯誤,釐清威權時代的歷史。
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歷史人耙梳資料與脈絡,也要在考量個人隱私之後,將這些屬於全民的相關資料以開放的格式與授權釋出,供大眾應用、研究,讓全民能看見轉型正義的價值,認清過往的歷史。把民主、人權與法治的觀念深植人心,反省獨裁時期的錯誤,並透過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威權所犯下的錯誤,讓未來的台灣不會走回獨裁的老路。轉型正義,就是誠實面對國家犯過的錯誤,不只是透過政策或作為的修補,更需要透過資料的開放,讓大家一起反省。如此,才能鞏固我們的民主,確保我們不再走上獨裁政權的老路。
※
黨產會前兼任委員:轉型正義,不能忘記的資料開放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06日
曾為結婚設下台獨前提,林哲夫盼台灣獨立建國「剃鬍子」
民報 新聞 唐詩 ~ 2017年12月06日
☆ ☆ ☆
☆ ☆ ☆
※
日本《NHK》近日報導關於「台獨」的議題,發現青年「天然獨」 的比例高得嚇人!這也讓「國族認同」的「世代差異」問題,再度被凸顯出來。國內許多媒體早就做過「國族認同」的問卷調查,幾次民調顯示,結 果大約都有七成民眾自認是「台灣人」,四成多的民眾支持「維持現狀」,也就是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即使中國大陸遼寧艦和轟六戰機,近幾個月經常「繞台閒晃」,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族認同民調,仍是有72%自認為是台灣人,只有10.6%自認為是中國人!
比較值得住意的是20-29歲年輕族群的「國族認同」,自認「台灣人」比率高達85%,這與其他年齡層的民調,呈現極大的「世代差異」,令人關注!何以致此?筆者有幾點看法。首先,老一輩的台灣人,曾活在被日本統治過的年代,他可能在「自我認同」上,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當年的「日治時期」,雖然有「皇民化」的爭議,但是日本當年在治安、衛生、交通,以及教育等各方面,都算是傲視全球。
就以教育來說,日治時期推動「 兒童義務教育」,1895年台灣總督府還在台北市芝山岩設置第一所西式教育學堂(今日台北市士林國小),到1943年,全台灣小學共1099所,小學生93萬人,台灣人民的義務教育普及率高達71%,全亞洲只低於日本,接近先進國家。日治時期還設有公學校 、小學校,對於教育普及,不遺餘力。難怪有一位政壇大老一談到日本,就喜上眉梢,還努力把日本和牛在台復育成功。其次,台灣約有5%到10%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不僅是商人 ,近日學界也有幾位是台灣土生土長、在台受教育,但是今日卻在大陸謀生,自稱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最後,20~29歲年輕族群的「國族認同」,高達八、九成是「天然獨」,自己就是「台灣人」,比率高得嚇人,而且會越來越高!筆者認為台灣內部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身分,是由幾個重大事件所影響。首先,是李登輝在1996年改變「國大選舉總統」的制度, 改由台灣人「直選總統」,這是重大的「政治改革」;其次是2000年的「政黨輪替」,讓台灣的政治制度與大陸越差越遠;最後是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這群1980年後出生的台灣人, 用行動告訴眾人,我就是「台灣人」!
台灣的「國族認同」,呈現「世代差異」,有其歷史文化的背景因素 !自認是「日本人」的老年人,將隨歲月逐漸凋零,無須擔心。 比較大的衝突,來自台灣青年,從小就呼吸「自由的空氣」,又看到台灣「直選」與「民選總統」,從民國85年( 西元1996年)至今都二十年了,他自己若不是「台灣人」,難不成是「外星人」?面對中國的施壓,他們要如何因應?依舊用「親美日」以「抗中國」嗎?台灣的下一步,何者才是最佳策略?值得深思!
※
台灣青年天然獨不意外,如何「抗中」才是重點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25日
還要繼續在台灣叛亂嗎?
許慶雄 專欄
民報 新聞 許慶雄 ~ 2017年11月30日
【專文】對大學倒閉潮將來臨的省思
鄧鴻源/大學教授
民報 新聞 鄧鴻源 ~ 2017年11月30日
※
※
我對蔡總統執政表現的觀察
◎ 吳豐山/1945年生,台灣台南人
※
■ 一、《民報月刊》陳安迪社長在9月初,希望本人寫一篇短稿,談談對蔡英文總統執政表現的觀察,本人允諾照辦。稍後,胡忠信先生堅邀本人上他在民視新開的節目「新聞大解讀」談蔡英文總統的執政表現,且已先於9月19日播出。我徵得陳社長同意,把我在民視的談話整理為文稿,供該刊採用。
■ 二、本人10年前曾與蔡英文在行政院共事1年多時間,對蔡小姐的人品和能力頗為敬佩。因此,本人樂見她高票當選總統。對她執政成功,也樂觀其成。不過,蔡總統上台之後,民調支持度和信任度卻見一路滑落,一直到行政院長林下賴上,才見止跌回升。對這個現象,本人至為納悶,所以便很用心的觀察,很冷靜的研析,看到以下幾個面向:
蔡總統由於對自己能力有高度自信,又由於得到超高選票勝出,所以給了她「一肩承擔」的使命感。可是,獨木難撐大廈,國家之大非一人可以獨治,因此執政團隊的通力合作就變成很重要的事體。但我看到的是,蔡總統對網羅天下英才似乎不是很用心。台灣人優秀,而且教育發達,因此人才濟濟。以最嚴格的標準「萬中選一」,2,350萬同胞之中必可揀出至少2,350位高手。這些人分佈各角落、各行業,甚至於海外各國。蔡總統卻把眼界限縮在短半徑範圍,實在可惜。
總統一任4年,蔡總統求治心切,所以難免心急,但國政千頭萬緒,無法凡百施政齊頭併進;此時分別輕重緩急就變成一大工程。治國之難,難在該輕的重不得、該重的輕不得、該緩的急不得、該急的緩不得;蔡政府在這個工程上顯然掌握不好。蔡總統有「擇善固執」的個性,但「從善如流」與「擇善固執」同等重要。以「一例一休」為案例,當勞資兩方以及專業學界都已出現反彈聲浪,就應叫停,另謀周延改弦更張,而不是讓民怨一直發酵。好在賴清德院長上台後已言明修法,雖然亡羊補牢,總是比不動如山要好。
■ 三、所謂「蔡政府」,依現行憲法,至少包含府院。林全院長人品沒有問題,但做為閣揆,霸氣、才氣、人氣、地氣至少要有其一。賴清德上台只有幾個禮拜,但穩健厚重、有板有眼,頗為難能可貴。不過,賴院長前路遙遠,挑戰也多。本人對他有幾句誠摯建言:
▶ 要絕對尊重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的尊嚴為憲法所保障。行政院長不管是不是我國最高行政首長,他是總統任命的,這點很清楚;江山是總統打來的,這點也很清楚;台灣近百年歷史諸多公共人物不斷內鬥,為天下笑,這點也很清楚。好像不少人擔心蔡賴磨合,依本人對賴院長的瞭解,他必能進退有節。本人只是提醒而已。
▶ 兩岸關係是一大麻煩
前不久,賴清德提出「親中愛台」,各方好像有不少批評。其實「親」就是「親善和平」。現在一百多萬同胞在中國大陸工作,執政者有義務保護這些同胞的安全;兩岸經貿交流二十幾年下來,台灣對對岸的經貿依存度已快近半,執政者有義務維持台灣長遠經貿發展;那麼這就牽涉到一大堆決策,不可不慎。關於兩岸關係,本人有兩個比較不同的見解。
其一是兩岸親善和平與台灣主權獨立、台灣人民當家作主,並無衝突。其二是,兩岸、外交、軍事,說是總統職權,其實陸委會、外交部、國防部都在行政院,說行政院長可以事不關己,並不正確。因此,我才說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也是賴院長的大考驗。
▶ 「賴內閣」尚未組成
在未來一段時間,賴院長允宜與蔡總統好好協商,重整團隊。坦白說,現在內閣成員,亮眼者太少,大臣缺貨。如果能夠求賢若渴、高手入列,才可望做出大成績。
■ 四、本人從1968年開始寫評論時政的文章,近半個世紀歷經7位總統、20幾位行政院長,每一位總統或行政院長對外界建言的態度很不一樣;如果是諫言,通常扮演的是烏鴉的角色。
好像一般人都喜歡話說古中國的魏徵,說他常犯顏直諫,所以才有貞觀之治。可是很少人注意到魏徵最後也沒有榮耀的下場,可見評論時政是一件苦差事。要確實做到中正公允很難很難,要批判到連被批判者也接受更是難上加難。允諾替《民報月刊》寫這篇短稿,是感佩陳安迪社長執著理想的唐吉訶德精神。其實本人已決定逐步封筆。
※
【專論】我對蔡總統執政表現的觀察
民報 新聞 ~ 2017年11月10日
※
※
黨產會前兼任委員:轉型正義,不能忘記的資料開放
◎ 林雨蒼/黨產會前兼任委員
※
《促轉條例》通過了,政府即將組成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根據《促轉條例》的內文,「促進轉型正義乃攸關台灣民主鞏固,建立長期社會和平穩定及實現公平正義之當務之急」,《促轉條例》要促進的轉型正義,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鞏固台灣的民主法治,以及其中的人權意識。事實上,在黨國教育潛移默化之下,許多人心中並不清楚民主法治是什麼,常常把轉型正義當成清算。不過,轉型正義的核心價值是建立民主法治的國家,以國家的角度反省威權時代所犯下的錯誤,讓人權價值深入人心,使威權永遠不會再回來。
因此,轉型正義的基礎不能是「空想」,必須翔實的調查證據,並依照證據做出判斷,也要節制政府權力的濫用。《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作者林育立曾說過,轉型正義的重點從來都不是政府調查到哪裡,而是人民的認知到哪裡。因此,轉型正義最大的重點,應該是透過過往資料的挖掘與開放,讓人民清楚認識威權政府所犯下的種種錯誤,釐清威權時代的歷史。
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歷史人耙梳資料與脈絡,也要在考量個人隱私之後,將這些屬於全民的相關資料以開放的格式與授權釋出,供大眾應用、研究,讓全民能看見轉型正義的價值,認清過往的歷史。把民主、人權與法治的觀念深植人心,反省獨裁時期的錯誤,並透過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威權所犯下的錯誤,讓未來的台灣不會走回獨裁的老路。轉型正義,就是誠實面對國家犯過的錯誤,不只是透過政策或作為的修補,更需要透過資料的開放,讓大家一起反省。如此,才能鞏固我們的民主,確保我們不再走上獨裁政權的老路。
※
黨產會前兼任委員:轉型正義,不能忘記的資料開放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06日
曾為結婚設下台獨前提,林哲夫盼台灣獨立建國「剃鬍子」
民報 新聞 唐詩 ~ 2017年12月06日
☆ ☆ ☆
☆ ☆ ☆
前瞻水環境建設 |
◎ 許銘洲/綜合報導
※
前衛出版社9月間剛推出增新版的《林媽利醫師回憶錄》,其簡介內容指出:「她鑽研台灣人血液,試圖以科學證據解開台灣各族群的血緣、基因之謎,即使身陷政治鬥爭,她仍勇敢堅持,不做任何無謂辯解。」一些同事、友人上週六藉新書發表會,特地為這位素有「台灣血液之母」美譽的林媽利(Marie Lin)慶祝今年80大壽及獲得醫療奉獻獎。台灣英文媒體《台北時報》發表一篇關於林媽利博士的介紹文章,名為「台灣人、中國漢人不同種族」(Taiwanese, Han Chinese ethnically distinct: expert)。
數10年來林媽利運用分子技術( molecular technology),來分析台灣人的DNA,以及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透過血液的長期研究結果讓她深信,絕大多數台灣子民,基因裡面擁有平埔以及高地原住民族的「混血類型」(mixed blood types,),此完全不同於中國北方,以及南方漢人。林醫師因其開創性基因圖譜建構,以及台灣種族人口學等研究成果,享譽國際;她曾在國際期刊發表150篇以上的相關論文。所謂基因圖譜(gene mapping)是一種遺傳學記錄圖,用來定位染色體裡面的特定DNA片段。
她向《台北時報》表示,傳統上稱之為漢人的台灣河洛、客家族群,其祖先皆有平埔、高地原住民的血統基因,因為通婚關係所帶來。透過分析台灣人的DNA,以及遺傳標記(genetic marker),得以發現台灣人跟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以及太平洋島嶼居民,有著相近的血緣關係。血液學家暨醫療人類學者林媽利認為,透過「人種-文化」層面的演化,台灣人與中國大陸的漢人版塊,已經呈現隔絕;有朝一日將形成一支「台灣民族社群」(Taiwanese people group);有別於中國漢人。
林醫師指出,台灣人與平埔,以及高地原住民族的血統融合,總體上讓台灣人在性格上,敢於冒險,對外來者開放和善,也較具陽光特質。在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輸血醫學暨分子人類學中心,擔任主任的林媽利,對台灣族群的血液與基因研究貢獻頗豐;卻也因而引來非議,有人認為她的研究結論太過政治性,也有一些人提出質疑非難,認為台灣河洛、客家族群的「漢人血緣」比率相當高,林媽利卻對此故意忽略不提,只強調絕大部份台灣人血液裡面,擁有原住民基因。批評者認為,她拿「台灣人的原住民血緣」大做文章。
※
林媽利:台灣人、中國漢人逐漸成為不同民族
民報 新聞 ~ 2017年11月03日
※
※
【專論】我看自由時報
◎ 莊萬壽
※
作為讀者,也是媒體圈外人,談談自由時報的問題。自由穩坐全台報量的第一,其主因:笫一,台灣認同已逐漸攀高至七、八成,而本土平面媒體只有一家壟斷。第二,則是聯合、中時,名如其實充當中國的喉舌,沒有市場。至於蘋果是八卦新聞,屈居老二。我的一位好友,師大社會學權威的前輩教授,他說不要講立場,講張數。就報纸的專業性,自由不如聯合、中國。自由取向是位階較低的大眾新聞,很欠缺國際政經的新聞與其論述。台灣不是迫切要走入國際嗎?
國民黨佔據台灣,改造台灣社會的成功,是從教育、文化、語言著手。國民黨的聯合報、中國時報也一向如此,而且其有許多專業的論述,能集中文章的火力攻擊或者支持某個論點。
這兩報雖已是處強弩之末的今天,仍然具有這樣的特色。每天有兩個版面,評論時事,文章都很長。自由時報除了社論時見鞭辟入裡的好文章外,鮮少專欄的專業論述。星期論壇是有關係論壇,應該每天都有不同專業的高手來寫專欄。平常只有一版的〈自由廣場〉。
大約10年前左右,我聽說報社高層對自由廣場文章取捨有定見:專家學者的文章不要太多,民眾學生要多些,大概認為可以促進銷路,當然有職位有頭銜的官員稿子,始终優先。而且可能投稿者的版面有限,只好限制字數。這樣字數400或600字,我早就說這形同報紙的電話 Call In,只能表達支持或反的簡單意見。有深度的作者,幾乎沒有辦法比較詳細的論述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且投稿文章都被刪減、題目亂改。作者沒有尊嚴,也降低投稿的意願。大概十年前,我與自由逐漸的相看兩厭,而成了互相拒絕的往來戶。
很可惜《自立》、《台日》倒閉,我們希望同時至少有兩家的本土報社。只剩下唯一台灣本土的自由時報,其實背後是一個房地產的大財團,也肯支持特定的政治人物。雖然支持本土政黨,本土理念。但是缺乏遠大的視野與理想。不能大事鼓吹政治理念、尤其是台灣最欠缺的文化意識的風潮。既不願網羅台灣各界各個學門最傑出的知識人,來創述有系統的專欄;對培養有學養的年輕人的論述能力,也乏善可陳。
自由時報應積極就台灣文化、歷史和宗教、民間信仰等等的批判,並有創造新議題的力道,引導和鼓勵社會大眾對這些重要面向的關懷和參與。具體的說,站在自由的立場,是商業取向,必須與整個家族企業是共榮共存的。他不必為台灣前途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我們的苛求也是不切實際的。也不得不肯定自由時報台灣有所貢獻。台灣人已經忘記林榮三的過去轉而對林氏推崇,愛護自由時報。是由於台灣處境的困厄,熱情的擁抱本土的媒體。然而長期筆耕,誓死為台的知識份子,還是要直言不諱。
特別要說的是聯合、中國兩報能設立基金會,舉辦各種文化歷史科技的大型活動展覽。而自由時報呢?我幻想自由時報能用1千萬在現在中正廟後的歷史現場草地上,來辦一個〈台北刑務所〉百年展(台北監獄),來介紹百餘年來台灣被未來政權統治的血淚史。同時,像中國時報的時報,聯合報的聯经一樣,要成立出版社,出版大部頭的台灣人文的叢書。設立出版獎,資助沒有錢出版的優秀作品。
非常可惜林榮三先生逝世後所成立的林榮三基金,規模 不够大,林家的大財團 1、200億應該不成問題,可以來辦理以上我陳述的各種工作, 並擴大推動台灣文化的研究與發展與活動,將為台灣做千秋的文化事業 ,讓後人永遠懷念。這才是紀念林榮三先生最有意義的做法,而不只是林榮三文學獎 ,文學獎可以繼續辦,是不是可以改名為〈自由文學獎〉呢?
今天紙本新聞的論述隨電子報的興起而更加的沒落。整體而言媒體論述的萎縮,影響不能建構台灣人的主體意思。有志之士,能文之才,卻無處可以暢所欲言,我主觀的感覺,今天媒體論述的功夫遠不如解嚴,解報禁後,本土報多元出現,能文之士得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今本土媒體,消失了活力,知識份子失去了舞台。唯自由時報唯我獨尊天下無雙。媒體的霸權,損害到知識的尊嚴。李筱峰教授终於離開了自由的專欄。
最後,我補充一段歷史。有一天,我在師大人文中心主任辦公室,突然接到自由時報的一通電話,是林榮三董事長本人的。他說要積極推薦我做開南大學的首任校長,我委婉拒絕,也感謝他。我們同是開南的董事,但從來沒有講過話說真的我心裡有疙瘩,可以說是不認識。這次電話,是唯一講話。過去長期在自由撰文,唯一互知的就是筱峯教授所講的劉永昌先生。
※
【專論】我看自由時報
民報 新聞 莊萬壽 ~ 2017年11月13日
社論》賴清德這面鏡子
民報 新聞 社論 ~ 2017年11月13日
※
※
《時代》雜誌1950年~年度風雲人物
◎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
美國《時代》雜誌自1927年評選年度風雲人物以來,大多是選一個或兩個人物,但不過也選群體甚至沒生命的東西。本月6日,《時代》就選出「打破沉默者」(The Silence Breakers)為年度風雲人物。1950年,《時代》編輯部談論是否有單一人物在當年發揮超乎所有人的影響力,但最後沒有結論,最終他們選取了參與韓戰的「美國戰士」為年度風雲人物。而在該年之前,《時代》年度風雲人物只曾一次並非單一人物,那就是1937年的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
當此先例一開,《時代》就為「年度風雲人物」賦予更多元的內涵。1956年匈牙利革命後,有讀者去信《時代》表示,「匈牙利的男女和小孩都在為自由而戰,很具象徵意義」,深獲編輯認同,結果「匈牙利自由鬥士」獲選。自此,《時代》經常選出某個特定具象徵意義者,作為風雲人物,例如1966年的「25歲以下世代」,象徵戰後嬰兒潮對美國的巨大影響;1982年「個人電腦」當選,是首次有非人類入選;2006年選出的「你」,代表資訊時代下使用網路的每一個人;2011年「示威者」獲選,表揚多場大型示威的參與者。
※
《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1950年首度出現一群人獲選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2月07日
☆ ☆ ☆
自由廣場》我對台獨人士有意見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莊勝榮~2017年12月12日
社論》台灣共識的無聲擴散
轉型正義與道歉沒有時空限制
民報 新聞 施正鋒 ~ 2017年07月25日
中日戰爭,台灣遭殃
民報 新聞 陳茂雄 ~ 2017年07月11日
李登輝的日本祖國論爭議
馬英九是送台,不是賣台
民報 新聞 陳茂雄 ~ 2017年12月06日
汪浩觀點:中華民國為什麼被迫退出聯合國?
風傳媒 STORM MEDIA 汪浩~2017年07月09日
民族自決權的發展
施正鋒/東華大學教授
民報 新聞 ~ 2017年12月06日
崔男:愛臺灣,就勿用幫派性格治理臺灣
風傳媒 STORM MEDIA 崔男~2017年05月05日
【觀察站】阿扁與網紅
民報 新聞 費邊社 ~ 2017年12月06日
☆ ☆ ☆
2017年國慶煙火~徐佳銘 |
◎ 自由電子報 社論
※
教育部課審大會日前選出高中國文課綱十五篇推薦選文,「台灣通史序」內容涉及歧視原住民族,決議換成「鹿港乘桴記」。高中國文刪除「台灣通史序」,有人批評這是去中國化。其實,「台灣通史序」的重點,並不是將台灣中國化,而是將台灣殖民地化。按其意旨,既然「台灣固無史也」,那麼,外來政權就有合理性殖民台灣,「開山撫番」乃是文明進步。是以,批判這種思想狀態,重點是去殖民化,不要劃錯重點。如果存有所謂的去中國化,那也不是唯一,而是並存著去鄭成功化、去西班牙化、去荷蘭化、去清國化、去日本化。
歷史敘述,難免夾雜其時代背景,許多敘述者習以為常的觀點,從後人來看,往往不無值得批判之處。連氏「台灣通史」獲日本殖民當局認可,其總體精神當然不會是頌揚台灣人民的主體性。而其對原住民的有色眼光,其實是長期以來台灣社會的通病,不論是外來政權或本地社會皆在檢討範圍之內。因此,同情者不必忿忿不平,批判者也沒有必要把三、四百年的歷史共業全部歸咎於一個敘述者。
更重要的借鏡作用在於,大家在當下的時空都能夠以台灣主體來省察我們的歷史過程,致力滌除暗藏在我們思想角落的前現代意識,同時用發揚光明面和自省黑暗面來照明我們的未來路徑。此外,目前國高中歷史教科書大多敘述日本根據「開羅宣言」把台灣歸還中華民國,但學者質疑是誤用「開羅宣言」,變相為中國北京提供「一中原則」的法律基礎。因此,台南市教育局擬出一份修正的課文文稿,將以公文方式發給市轄高中做補充教材。
「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1940年代以來,被當作「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的國際依據,這種論述成為政治正確列入教科書,不斷洗腦台灣人民。事實上,二次大戰終結,決定台灣命運的國際條約是參戰國雙方合意締結的「舊金山和約」,而不是未締結為條約的參戰國單方之領袖意見。而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只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沒有規定台灣歸屬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可見,此後只有台灣人民擁有台灣主權,沒有與任何國家同屬一國的問題。
至於,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確實可以「準國家」看待台灣;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則對台灣「同一國」無能為力;這種明顯對比,比任何的政治論述都要有力。然而,國共兩個中國黨的敘述,仍圍繞「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對「舊金山和約」則置若罔聞,遺毒至今。基於捍衛台灣主權,追求台灣國家正常化,台灣人民對台灣主權狀態的正確認識,從政府官方說法到各級教科書都應該撥亂反正。否則,上一代洗腦下一代,台灣人民自己把台灣都賣掉,就太冤枉了。
台南市政府的補充公文做法,凸顯出即使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國家論述依舊不敢言所當言、為所當為,彷彿台灣主權的話語權,還在國共兩個中國黨及其教育附隨者手上。有道是,「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去其史」就是以征服者的史觀來重寫被征服者的歷史。「台灣通史序」,「中華民國光復台灣」,乃是不同時期在台灣「去其史」的行動。如今,「台灣通史序」可以解構,「舊金山和約」為何不可以重構?
「台灣通史」出版於1920年,「舊金山和約」生效於1952年,至今台灣的主體復原尚未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卻想在舊外來政權的聯手下,成為外部統治台灣的新外來政權,建立新的「內地—外島」統治關係。聯共促統,入共促統,少數人好好的主人不做,徘徊於命運被擺佈的迷途,成為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新挑戰。
2016年以來,北京所著重批判的「文化台獨」,說穿了就是對台灣主體性與國家正常化的深層忌憚。道理很簡單,如果民主台灣進一步強化主體共識,從而徹底清理過去的外來印痕,阻卻未來的殖民意圖,那麼,國共兩個中國黨、共產的或共和的中國,都將被台灣人民看透其外來本質,再也難讓台灣人民甘當殖民母國的二等臣民。
※
社論》從「台灣通史序」到「舊金山和約」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1日
開羅宣言=開羅謊言?
民報 新聞 ~ 2017年11月02日
※
※
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 王添地/資訊業顧問
※
日前賴清德表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他的台獨說,其實就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一貫主張,了無新意。然則何以引發重大回響──甚且民進黨還自鳴得意,以為搶到國民黨的神主牌(完成「國民黨化」啦)?! 平情而論,賴的台獨說雖能獲得共鳴,若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卻屬認知謬誤,而稱其名字為「中華民國」更是錯上加錯!
任何從眾媚俗的政治主張,如果悖於法理基礎,其結果也將只是笑話一場。一般而言,國家的形成須有三個客觀的基本要素:領土、人民與主權。依據戰後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並放棄南沙、西沙群島;在同時生效的《台北和約》中,日本亦同樣作此表示。由於和約中僅表明放棄台灣,但未述及讓予任何他國,故其領土主權歸屬台灣人民殆無疑義。
此外,就人民而言,目前亦有將近兩千萬原生台灣人(以二戰結束時人口推估)。是則台灣已具備形成國家的客觀條件,然而為何國際社會並不視台灣為一國家(當然亦不承認所謂「中華民國」)?唯一的癥結就是,台灣人主觀上從未表明獨立建國的意志!因此,現況就是台灣主權獨立,但國家地位(statehood)未定。
尤有進者,較諸戰後全球諸多殖民地脫離母國獨立,台灣建國並不受分離獨立的拘限,為何還自稱「中華民國」?即如健康之人卻一直披上屍衣,又與活死人何異?然則「中華民國」云乎哉?它早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且代總統李宗仁逃亡美國之時即已滅亡。從而蔣介石帶領國民黨徒眾敗逃台灣「復行視事」,但實質上他已非總統而台灣仍屬日本領土,誆稱「中華民國」自屬欺人之舉。
1950年之後,美、日等國及聯合國在冷戰氛圍下權宜接納蔣政權所自稱的「中華民國」;及至1970年代,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逐出蔣介石代表,且日、美先後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當時存在台灣二十餘年的「中華民國」幻影已告破滅,國際上再無「中華民國」國民。至於1996年台灣全民直選總統後迄今依然自稱之『中華民國』,更非前此蔣氏所稱之「中華民國」。歷史上台灣從來未屬中國,雖然台灣曾被納入「清國」版圖211年,唯台灣領土主權並未屬於「中國」。
二戰結束後蔣介石奉盟軍之命接管台灣,但佔領不轉移主權,蔣當然亦未擁有台灣主權。尤其台灣與現今中國素無瓜葛,若仍自稱「中華民國」,已無異畀中國以欺壓併吞台灣的口實。那麼,台灣究應何去何從?所謂「公投、正名、制憲」,若能衡諸理想與現實各種主、客觀條件(包括中國經濟數年之內必然崩潰、台灣內部出現一位紅底白蟻大市長等),可知並非當務之急。目前可行之道,厥為內政上完成轉型正義、廢除國民黨殖民體制,從而其他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種種訴求亦可望水到渠成。
※
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民報 王添地 ~ 2017年10月12日
☆ ☆ ☆
律師轟北檢、特偵吃案:扁家一個小孩都不放過,卻讓馬「測試潛逃」
民報 新聞 ~ 2016年06月06日
世人應遵守《舊金山和約》
民報 新聞 陳彥亨 ~ 2017年11月20日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合法搞台獨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黃居正~2017年11月20日
自由共和國》雲程/〈舊金山和約〉的條約義務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7年11月20日
☆ ☆ ☆
中華民國~亂臣賊子1063輯
中華民國~亂臣賊子1062輯
中華民國~亂臣賊子1061輯
中華民國~2017年難民國旗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宜特科技桌曆 |
◎ 王美琇/專欄作家
※
「台灣人認同」不是理所當然存在,也不是與生俱來,這幾年,開始出現了緩慢衰退的跡象。在新聞的流動中,其實已經浮現若干值得警覺的線索。包括土生土長高雄人成為中共十九大黨代表;太陽花獨派學生赴中國就業;共諜事件頻傳;中國加碼拉攏台灣年輕人和創業家、福建省宣布招募千名台灣教師等。更怵目驚心的是,一個長期觀測認同趨勢的民調,測出了令人冒冷汗的警訊。
根據政大民調中心對台灣人認同所做的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從二○一四年的最高點六十.六%降至二○一七年的五十六%;而「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則從二○一四年的歷史最低點三十二.五%上升至二○一七年的三十六.六%。換句話說,過去四年間,台灣人認同衰退了四個百分點。
■ 嚴肅面對認同流失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因當然是馬英九的傾中政策和統派媒體的推波助瀾,讓中國因素躍升成為顯性,而台灣主體意識退居隱性。然而弔詭的是,二○一六年蔡執政一年半以來,台灣人認同竟然不進反退?其中因素就值得探討。首先,蔡總統就任時宣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其實就預言了蔡政權和民進黨會往「中華民國體制」積極靠攏。
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始終缺乏向人民訴說歷史真相的勇氣和實踐,不斷退化到「一中法統」的中華民國憲法和體制,最後只是讓台灣社會更加模糊化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的區隔。也就是說,蔡政權和民進黨不斷合理化、合法化中華民國體制,同時,在台灣認同的國族建構工程又顯得漫不經心和怠惰,一進一退之下,該如何期待「台灣人認同」會與日俱增呢?
再者,蔡政府相關部會和民進黨各縣市政府,對台灣國族認同的建構工程不夠積極任事。拚經濟很重要,但是讓台灣認同極大化形成「台灣熱」,才能成為壯大社會動能的驅動引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將宣揚「台灣認同和認識鄉土」視為「堆柴火」的國族認同運動,人民自然會在「堆柴火」的集體氛圍中找到自己鄉土的特色和創造力,以及自我的價值和信心,進而成為產業再造與區域再生的動能。這是一種從在地文化、國族信心到創新經濟的路徑圖,各國都有許多成功的案例。
■ 台灣人認同的歷史軌跡
當蔡總統和民進黨以趨近中華民國體制的維持現狀,企圖維持某種看似團結的假象,事實上不但沒有化解島上的兩極衝突,甚至讓「台灣人認同」呈現隱形化和緩步退化的現象,令人擔憂。試問:如果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在一中法統的中華民國體制內論輸贏,這兩個黨的差別在哪裡?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是「中國認同」的兄弟黨,和台灣土地格格不入,民進黨的「台灣認同」主張何以不敢大張旗鼓地去訴說、去建構?
國家正常化的國家論述和實踐為何必須遮遮掩掩?民進黨已經被國民黨逼退到「中華民國」的論述窘境,這難道是一種民主進步嗎?再強調一次,台灣人認同不是與生俱來的。台灣歷經多次殖民統治,特別是日本和中國國民黨的殖民統治,都讓台灣人認同陷入嚴重的錯亂。雖然民主化二十多年了,但是台灣人認同依然不夠強韌。
根據陳翠蓮教授的研究指出,「台灣人認同」的第一次覺醒是在日本殖民統治的一九二○年代;戰後歷經中國國民黨的「再殖民」威權統治之後,台灣人再次受到極大的扭曲和傷害,同時也讓台灣人深刻體認到外來政權的不可信賴,最終覺悟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此時台灣人的國族意識才終於開始形成。
這是第二波「台灣人認同」的覺醒運動,最終促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政治民主化運動。然而,中國國民黨在台灣超過一甲子的「再殖民統治」,透過文化傳播和教育等手段企圖將台灣人改造成為中國人,這種影響既深且遠,造成中國人認同與台灣人認同的雙重矛盾糾纏至今,成為國家認同錯亂的肇因,也成為台灣要邁向正常國家的最大阻礙。
■ 認同建構不是請客吃飯
台灣人認同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國族認同的建構不是請客吃飯,民進黨的政治菁英們如果想的只是「下一次選舉」而忽視建構台灣人認同的基樁工程,到頭來這種搖擺狗政治恐怕會慘遭唾棄,也會讓台灣陷入更深層的危機。台灣人認同也絕對不是與生俱來,這是一種動態前進的建構發展。
誠如杭亭頓所言「單靠意識形態或公民意識無法長久凝聚一個民族;除了意識形態,還需要更濃厚的要素來加以支撐,諸如共同情感、歷史記憶、語言和文化等。」國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建構,需要我們去重視它、推動它、豐富它,年輕世代才會找到立足台灣的熱情,以及做為一個台灣人的驕傲;不重視它,認同就會宛如海水悄悄退潮;然後,等著被中國磁吸。蔡政府務必警覺、警覺、再警覺!
※
星期專論》「台灣人認同」不是與生俱來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17年11月19日
星期專論》美麗島的探索者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盧世祥~2017年11月12日
※
※
海軍聯合婚禮,68對新人完成終身大事
◎ 湯寶隆、謝承浩/高雄報導
※
「互許對方、永遠忠誠」68對海軍新人今天在與會官兵及親友見證下,於左營桃子園戰史館公園完成終身大事,海軍司令黃曙光證婚時勉勵新人,家就如同海軍艦隊一樣,要「同甘共苦,一生守護」。這場聯合婚禮採海洋風的佈置,現場洋溢著甜蜜氣息,新人在陸戰隊樂隊、Q版「劍龍一號」潛艦及幼稚園小朋友帶領下進場,司儀逐一介紹新人,最後在新人敲響象徵「敲響幸福、比翼高飛」的幸福鐘及施放氣球,劃下完美句點,歷時約1個半小時。
海軍司令黃曙光致詞表示,軍人是一份犧牲奉獻的志業,耐心與信心是稱職伴侶必備條件,他希望每對新人能相依相守,秉持著「愛比山高、情比海深」誓言,對自己伴侶「永遠忠誠」。同樣來自國防醫學院的江宇斌(27歲)、張育慈(27歲),交往4年後結婚,夫妻倆開心的參加聯合婚禮,2人共同志願是一起到花蓮,為東部國軍與民眾服務。海軍上兵王凱翔(29歲)來自屏東排灣族,他今天與交往10年的妻子,一同穿上原住民服裝,踏上紅毯那一端,成為婚禮的另一個焦點。
※
海軍聯合婚禮,68對新人完成終身大事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3日
25對鑽石婚佳偶走紅毯,長者獻唱追愛古調
☆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1月04日
奇美博物館聯合婚禮浪漫風,百對新人許終身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李恩慈~2017年11月12日
☆ ☆ ☆
「十位前國防部長都反對」蔡明憲:全募兵制完全不可能
民報 新聞 ~ 2017年10月17日
女人當兵,你贊成還反對?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19日
那些年中華民國教我們的事
民報 新聞 李宗穎 ~ 2017年10月13日
退役上校心聲:軍人社會地位 vs 中華民國國防何去何從?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2017年05月25日
退伍軍官的告白:誰說我們只會拿終身俸混吃等死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24日
退伍軍人要靠誰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25日
退伍軍官的告白:那些年,我們一起同甘共苦的軍旅生涯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26日
☆ ☆ ☆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5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4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3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2輯
福爾摩沙~台灣情106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2017年國慶煙火~何小興 |
◎ 及時雨
※
我直接說結論:很多台獨派人士,很喜歡拿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來說明「台灣主權未定論」,認為「中華民國」從不擁有台灣,因此必須撤出台灣。事實上,《舊金山和約》帶來的從來就不是「台灣主權未定論」,而是「中華民國主權確定論」!台灣並不是「繼承」而來的,而是「中華民國占領」而來的。是的,台灣是「中華民國占領」而來的。
《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約,它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台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然而,日本僅僅是聲明「放棄」,並未認定將台灣這座島嶼交付與誰。儘管後來日本與中華民國還有簽訂《中日和約》,其中第四條寫著:「茲承認中國與日本國間在中華民國30年即公曆1941年12月9日以前所締結之一切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
但過去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大清帝國又已經亡國,中華民國是否有權繼承「滿清的台灣」,還有二說。因此,很多台獨派的人認為,台灣主權至今依舊未定,中華民國並沒有繼承台灣的資格,國際也沒有承認。 乍看好像很有道理對不對?我也這麼覺得。但是,若按照這個說法繼續下去,你就要小心了:
一、無論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沒有簽訂《舊金山和約》(因為當時誰能代表中國根本搞不清楚,就沒受邀)。若藉此認定「台灣主權未定論」,就意味著將台灣的主權歸屬讓給那49個有出席條約簽署的國家來決定。換句話說,若這些國家(例如美國、英國、菲律賓等)認為台灣是屬於中國的領土,那台灣「就是」中國的領土了,跟你民族自決半點關係也沒有。
二、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就算是川普政府,也重申美國認定「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只有一個,而且不是中華民國)。若真要讓別人來決定你的主權歸屬,無論如何最大的歸屬可能,還是中國:而且是現在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換句話說,「台灣主權未定論」其實是將台灣推向中國的力量,跟台獨一點關係也沒有。
好在,中華民國早早就在國際間主張了對於台灣的主權。一個主權要在土地上扎根,靠的從來就不是「誰轉交給誰」,而是拳頭、武力以及時機。若美國當時駐軍進來,聲稱「我功勞最大,台灣是我的」,那台灣人今天就是美國人了;如果台灣人當時起義,聲稱「台灣獨立」,那台灣很可能就跟中國沒有半點關係了。然而,台灣在日本放棄、成為「野地」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與軍隊的進駐,中華民國正式成為了台灣的主人。與繼承滿清領土問題無關、不需要爭執,因為中華民國占領了台灣就是「絕對事實」。
因為《舊金山和約》的出現,讓台灣重新洗牌了一遍,從被滿清占領、日本占領到無主,到最後被中華民國統治,今天要說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合法政權是中華民國,已經沒有任何問題。《舊金山和約》帶來的,從來就不是「台灣主權未定論」,主權未定的「野地」時期早已結束:真正帶來的,是「中華民國主權確定論」。
※
及時雨:台灣不是繼承來的,是中華民國占領而來
ETtoday 新聞雲 雲論~2017年11月16日
☆ ☆ ☆
中華民國~台灣主權1062輯
中華民國~台灣主權1061輯
中華民國~2017年難民國旗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中華民國 海軍陸戰隊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