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30

長照1091輯~照護

新增說明文字
☆ ☆ ☆
【醫病平台】誰來照顧「照顧者」?
◎ 許建立/安寧病房、安寧院志工

我走進被稱為「圓廳」的交誼廳時,看到有位大約三十歲上下的年輕女士獨自坐在一個沙發椅上,動也不動地望著窗外發呆。照例,我向這位我沒見過的陌生人道聲「早安」,並問她來探望哪位病人。同時,我不經意地隨著這位女士的角度往外看去,發現她看到的應該是大輪船來往的英吉利海灣。她轉過頭來回答我問題時,我發現她眼眶滿是淚水,她正以右手拭淚。我趕快就近從茶几上的紙巾盒抽出幾張紙巾遞給她,然後聽到她好像答非所問地說:「遠洋大船離開港口,將來會再回來;愛蓮卻已一去不回了!」
我猛然記起愛蓮正是今天早晨我值班前往生的病人。說完之後,這位女士自我介紹說她叫雀麗,卻馬上喃喃自語道:「她太年輕了;才只有三十一歲!還留下兩個稚齡的孩子…。」我起先以為她是愛蓮的姊妹,但她告訴我說她們是相識、相知二十幾年的摯友;關係卻比姊妹還要親密。接著,就開始一邊掉淚、一邊敘述她們之間的友誼,以及她對愛蓮離去的不捨。真情畢露,聽得我為之動容,也分擔著那份感傷。
聽她講了一陣之後,我還來不及開口,雀麗破涕為笑說:「謝謝你願意傾聽我的心聲;陪了她這些日子,眼看著她離去,我實在非常需要跟別人分享那份思念與哀傷。」我回她說那是我的榮幸;也安慰她說愛蓮已經在一個沒有痛苦、只有喜樂的國度,不過,卻永遠活在所有愛她的人的心深處。離去前,雀麗給了我一個擁抱,再度感謝我的陪伴。
送走了雀麗,見到還有些睡眼惺忪的裘莉正從430病房走出來。我記得她;她是入住於430病房病人彼得的女兒。她和一個弟弟從鄰省來探視肺癌末期、且已氣切過的老爸。兩姊弟住在醫院鄰近的一家旅社已經兩、三個星期,平時兩人輪流在病房過夜陪年近九十高齡的爸爸。打過招呼後,我習慣地問她好不好。聽我這一問,她兩眼一紅,淚水沿著雙頰流了下來。她顯然身上隨時都備有紙巾;只見她從容地從夾克的袋子裡掏出一張紙巾,把眼看就要滴到地上的大串淚珠拭乾。然而,一串拭去,卻另有無數串爭先恐後地流下;裘莉只得將紙巾摀住眼睛,也飲泣了起來。
我見狀,趕快將她引到走廊上的椅子,讓她坐了下來。「爸爸還好嗎?」我心中暗暗一驚,是不是她父親病篤、甚至往生了?「他還好。不過,我昨天曾和今天清晨往生的病人先生談過話,知道他又要上班,又要照顧病危的妻子,還得安撫、料理兩個小孩;的確非常辛苦。愛蓮與我也有一面之緣…,她的離去更讓我在為她哀傷之餘,想到我爸爸即將面臨的命運。」
停了一下,她馬上又補充說:「雖然一直知道爸爸已經走到生命的終點,聽到有認識的人往生,馬上聯想到爸爸也命在旦夕,隨時會走。」她越說越小聲,顯然陷入極度淒苦、悲愴的情懷裡。「妳說的極是。安寧病房和安寧院住的病人家屬想必都會有這種經驗。病人辛苦,其實,照顧者身心也都非常勞累、疲憊的。」我同理地答道,隨著又加了一句:「你自己不就是如此嗎?何況,需要長期住在旅社,所費更是不貲;這不啻又加上一層經濟上的負擔。」
聽我這麼一說,裘莉眼淚又掉了下來:「說的沒錯,不過,再累、再苦,他也是自己的父親;況且,他的日子已然不多,現在我能夠做的,再不做的話,將來就沒機會了。」一語道出為人子女者的心聲。「那你的工作呢?長期請假沒有問題嗎?」我關心地問道。她笑笑答道:「我運氣很好;有個非常知情達理的老闆。他要我先陪爸爸要緊,我的工作他會派人代為處理。」聽了,我不禁為她慶幸;至少,她對工作沒有後顧之憂。說完這些,剛好電梯來了,裘莉站起身來,先謝謝我和她的談話,就說趁著他爸爸睡覺,她要到樓下的咖啡廳坐坐。說著,在我揮手送別下,閃入即將關門的電梯裡。
十三間病房都走過一遍之後,我提了水壺,開始為所有室內植物澆水的工作。走近長廊末端時,我注意到有位男士癱坐在一個沙發上。他低著頭,雙手交叉按在後腦勺上。雖然沒看到他的臉,然而,因為那個地方靠近260病房,我從他高大的身形猜出他應該是該病房病人瑪麗亞的先生達維。瑪莉亞是五十來歲的卵巢癌末期病人,雖然病入膏肓,卻是神情爽朗,經常笑聲不斷,對於團隊的照護常常表示由衷的感激;與她剛慶祝過銀婚的達維,從她入住病房以來就寸步不離地守候在側,雖然話不多,與即將不久於人世的愛妻有很好的互動。
當他聽到我腳步聲而抬起頭來時,我看到他果然是達維。不過,他一臉落寞,魂不守舍的樣子,和平時的淡定判若兩人。「你還好嗎,達維?」我有些心疼地問他。他勉強擠出一絲比哭還令人難受的笑容:「負面情緒正在侵擾著我。(I am having one of my moments.)」我想起來有一次曾經在廚房看到他樣子有些疲累,因而哈欠來連連。問他調適得如何時,他輕笑著說:「還好啦!不過,我也有憂傷、難過等負面情緒的時候(I have my moments.)。」
聽到他說他正處於低潮,我一陣難過,頓時感到整顆心揪結在一起。當末期病人的家屬確非易事,我一邊這麼想,一邊在他左邊坐了下來,同時,用右手去搭著他的左肩。沒等我開口,達維開始說話了:「瑪莉亞所剩的日子已經寥寥無幾,這是我早知道的事實。雖然不願意,我們兩人卻也只好接受。把一切身後諸事安排妥當之後,我看到瑪利亞顯得更加自在,她常常像是若無其事地說笑、話家常,我也只得強行壓住心中的悲傷,和她虛與委蛇…。」
說到這裡,他停了一下,就又說道:「現在她在休息,所以我可以好好地做我自己,宣洩我的感情了。」說完,他噙著淚地謝謝我,說他要自己清靜一陣子,我要他保重後,就離開了。照顧病人本來就是一件苦差事,何況是末期病人?家屬因細心眷顧至愛而身心疲憊不堪,卻又要強忍哀傷,更是無比痛苦的事。末期病人有醫護團隊和他們的親朋照顧;但是這些照顧者又有誰來照顧他們呢?想到這,我不禁默默為他們深深地祈福。

【醫病平台】誰來照顧「照顧者」?
民報 新聞 許建立 ~ 2018年08月10日
長照現場:幸福熟齡~今周刊


基層醫師準備好把關失智症嗎?
◎ 徐文俊/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台灣失智症協會政策委員會主委

世界衛生組織把醫療系統對失智症角色分為兩部分:及時診斷與診斷後支持。也就是說,失智症的病因很多,經過確診後,需要給予「診斷後的服務」。以目前至可預知的將來5~10年看,都沒有藥物可以藥到病除根絕阿茲海默氏病等退化性失智症。更何況,目前全世界已有5000萬失智者;台灣則已有27萬人,並以每年1萬人飛速成長。這些已經發生失智症的人口,仍會繼續存在。我們需要好的醫療系統來支持與治療。基層醫療對失智症診斷後服務扮演重要角色。原因如下:
① 提供第一線健康照顧,尤其失智者就醫意願較低,且需照顧者陪同,故若在社區就近得到完善醫療照顧,可以事半功倍。
② 失智者的神經系統退化,失去基本醫療與照護,國際失智症協會 (ADI) 2016年世界報導中提到很多可以避免的住院,仰賴基層醫師的細心照顧與預防。
③ 預防失智症是要有健康生活型態,基層醫療具有持續性,包括疾病之預防與治療,正是適合此角色。
④ 失智症好發在三高與腦血管、心血管病變個案,而這些病患常常由基層醫師治療,所以基層醫師若有辨識這些高危險者之失智症早期症狀的能力,可以儘早轉診給具有診斷失智症設備的醫院,確診後透過完善轉診系統,轉回至基層醫師,即可提供個案周全的照顧。
基層醫師對於失智症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失智症不是單單病患的「共病」(同一病患身上同時存在好多疾病,譬如三高與失智症),而是當有失智這樣共病時,病患因為認知功能缺損,無法做好疾病管理,使得三高控制不佳,加重失智症惡化,進而使得三高病情更差,造成惡性循環。所以,基層醫師在面對病患時,應當對於失智症具有高度敏感度,即時轉介確診。一旦個案在極輕度失智度階段,應當儘早讓家屬了解,參與失智者的疾病管理;亦應適時教育患者如何預防失智症惡化。
眾人勿落入退化性失智症「無藥可醫」的框架,因為除了無藥可醫外,「非失智症的疾病」控制、「非藥物」治療、預立醫療計畫、家族對失智者需求的了解、未來照顧模式建立、財務法律問題儘早規劃等等工作,都是越早開始越好。最後引用ADI的口號,no cure but need care 與 no time to wait。也就是說,雖然沒有藥物能夠治癒,但他們需要照顧 (非常廣義的照顧,不單單是長照問題);已經沒有時間等待,尤其是不能等到當腦部受損嚴重了以後、家族深受失智症困擾多年才赫然發現原來長者的困難居然來自於家人對失智症的不了解。所以,我們要立即行動,不容遲疑。

醫師徐文俊:基層醫師準備好把關失智症嗎?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1月0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給照顧者的七個安心語
★ 陳乃綾/諮商心理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長期照護潛在需求為7~9年,而國內研究中,根據平均壽命與疾病型態變數推估,國人一生中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約為7.3年,而且是24小時的照顧工作,這對照顧者身心來說,想必都是不小的負荷。每天日復一日的照顧工作,如果沒有其他家人的協助,也許哪一天就換自己倒下來,這是許多照顧者日夜擔心的問題。
在此,我要給所有的照顧者大大的肯定與鼓勵,上天真的給了你一份好大的禮物,雖然這份禮物看起來不怎麼賞心悅目。但這份禮物就這麼地來到了你的面前,打開後,將會豐富你的人生閱歷與淬鍊;過程中,一定有很多的艱辛,所以一定要不斷地肯定自己,為自己打氣鼓勵。以下是我給偉大照顧者的七個安心語,希望能讓照顧者在路途上,減少自我懷疑與不安,安了心,才能夠繼續踏上這條不容易的照顧路途:
① 退化是正常的現象~其實你已經照顧得很好了:
大家都知道,沒有在活動的器官退化得特別快,所以照顧者需要幫被照顧者復健,或者做些被動關節運動,來預防身體機能衰退,降低失能程度。但其實,退化本來就是一種身體現象,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適時地肯定自己~其實你已經照顧得很好了。
② 你正在做一件很有意義,而且珍貴的陪伴:
你是家人的天使,因為你,分擔、減輕了家庭的重擔;因為你,讓被照顧的家人有了依靠,且更有尊嚴地活著,也讓其他家人能安心地處理其他事情,你正在做一件,對被照顧者來說,很有意義並珍貴的陪伴。
③ 邀請其他家人一起來,共渡與被照顧者相處的時光:
即使如此,照顧工作本來就不是任何一個人應該獨自承擔的,可以適時地邀請其他家人一起來,共渡與被照顧者相處的時光。儘管有時候這個邀請對其他家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備受歡迎,但也給他們一個機會,共渡與被照顧者相處的時光,畢竟這難得的時光,可能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多,珍惜當下,減少遺憾。
④ 累了!就好好疼惜自己的身心,哭一哭,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有時候難免會感到身心俱疲,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試著與自己(內心、身體、腳部、背部)對話:「今天,辛苦你了!對不起都沒有好好照顧你,請原諒我有時會忘了你,謝謝你為我的付出,我愛你。」如果想哭,就讓情緒自然地釋放吧!哭一哭,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⑤ 休息,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
許多人只要沒有在工作、沒有在付出,就很容易感到不自在、有罪惡感,不太敢讓自己休息與享樂,更不敢讓自己多睡一點。但是身體不是機器,累了就是需要休息,漫長的照顧之路,休息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能夠提供有品質的照顧。
⑥ 試著讓自己偶爾可以和以前一樣,和朋友聚聚,或獨自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靜謐時刻:
在照顧的路上,會不知不覺地忘了自己的需要,漸漸地減少和朋友的聚會、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久而久之,內在的小孩會抗議,內在小孩(需求)會說:「怎麼都沒有關心我」。所以,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內在小孩)是很重要的,試著讓自己偶爾可以和以前一樣,和朋友聚聚,或者讓一個人好好地靜一靜,一個人看本書,獨自享受這靜謐時刻。
⑦ 盡量認識其他資源,接著就會認識更多資源可運用,讓其他資源一起分擔照顧的負荷:
盡可能走出去多認識相關單位與資源,只要先認識一個,就更容易接觸其他資源網絡,讓其他資源一起分擔照顧的負荷。例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專門提供家庭照顧者資源轉介、喘息服務、心理協談等服務 …並設立了全國照顧者免付費關懷專線 0800-507272 (台語:有你真好真好) ,希望可以提升照顧者與家人的生活品質。

陳乃綾諮商心理師:給照顧者的七個安心語
愛長照/陳乃綾~2019年04月17日


只要走路就能活化神經,振興醫院開辦銀光學苑
★ 吳建良/好醫師新聞網

老人真的不靈光?如何到老都能健康活力、獨立不依賴別人、有聰明的頭腦,這些也是每個人面對老化的社會、自己在年紀漸長的過程,非常關注的議題。振興醫院銀光學苑袁瑋主任表示,體能鍛煉、腦力訓練(包含心理健康)、營養介入、控制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危險因子四個元素都可以延緩退化。史上最長壽的人瑞, 122歲 Jeane Calment 老太太,在94歲的時候還做了筆很聰明的生意,她把房子賣了,條件是每個月可以得到一筆資金直到她過世,10年後買她房子的人過世了,Calment 老太太得到的錢已經超過房子的價值,而她持續在這房子又住了10幾年。
袁瑋指出,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如何到老都能健康活力、獨立不依賴別人、有聰明的頭腦,這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面對老化的社會、自己在年紀漸長的過程,非常關注的議題。幸運的是,因著了解造成身體退化或失智的危險因子,醫學界發現好的頭腦與好的身體是一體兩面,也因此越來越重視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來保護身體和頭腦的功能。袁瑋說,近幾年的研究證實藉著我們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並堅持下去,可以預防/延緩退化、或改善已經退化的身體或頭腦功能,綜合起來其實在講延緩退化的四大重點:
①【體能鍛煉】近年運動醫學蔚為風潮,運動的好處除了減重塑身,對頭腦也有正面影響。即使短短走幾個街區,腦影像都能看到血流的改變跟活化;只要每天快走20分鐘,幾週後就可以看到腦神經長出更多突觸(腦神經細胞間的連結更好),雖然能夠堅持『333原則』很好,對於還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只是多走一個捷運站、或聽五首歌的快走距離就是很好的開始哦
②【腦力刺激/訓練含心理健康】包括更高的教育水準、從小多語言的學習、即使退休仍堅持社交互動與終身學習、玩數獨、猜謎、桌遊或其他腦力活動,過程中樂趣也很重要,所以喜歡跳舞的可以學新的舞步、喜歡編織的可以織新的圖案… 近年也有很多手遊號稱可以刺激腦力,不過也有人問,究竟上網對腦袋好不好?研究發現如果手機不斷跳出的提醒會造成我們分心,就是所謂的同時多工,對腦袋是不好的。然而操作網路搜尋,就像其他的學習一樣,在腦影像中可以看到大腦血流變活絡。
③【營養介入】目前有幾種主流觀念,包括2002由哈佛大學公衛專家提出的哈佛飲食金字塔(Harvard Food Pyramid),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美國農業部USDA在2011年提出新飲食指南-我的餐盤『My Plate』,受到前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大力支持。台灣衛福部也於2018推出聰明飲食計畫『我的餐盤』,其中銀髮篇見圖一。無論哪一種,記得網路新聞不能輕信,這兩年最瘋傳的椰子油,美國做過研究但因為難找到足夠的受試者於2017提早結束,另有研究發現,椰子油(富含飽和脂肪酸)或生銅飲食會增加膽固醇而造成心血管危險性增加,WHO與英國NHS建議不要攝取大量椰子油。
④【控制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危險因子】對心臟好的就對腦袋好,原因很簡單,腦袋與心臟都是充滿血管的地方,糖尿病與太高或太低的血壓都影響血管通透性與通暢,對腦部有影響。減重,即使只減少5%體重都發現能改善腦功能。
袁瑋指出,很多人會擔心都已經這麼老了,改變還來得及嗎?事實上從很多的研究甚至是腦部的影像顯示,只要開始改變,不論幾歲都是可以看到進步,這幾年強調的觀念 neuroplasticity 神經可塑性(神經元只要使用就有機會再生長,也就是大腦神經的用盡廢退說 )正提供了理論基礎,知名的神經心理學家 Dr. Amen 常說一句話『你不會卡在你現在的腦袋,你可以使它更好』,「just do it」!
除了衛教以外,振興醫院推出『銀光學苑』,從身心腦三方面帶著長輩一起實踐健康生活,以達到延緩腦部與身體機能退化的功效,無論是想預防衰老、或家中長輩的退化退縮令你擔心,都歡迎來報名『銀光學苑』,一起動動身心腦、100不會老。袁瑋強調,『多方位生活習慣介入』說來簡單,其實很多觀念不容易做到,尤其做改變要靠好的大腦,對於已經有些許退化的人來說, 做起來更為困難。

只要走路就能活化神經,振興醫院開辦銀光學苑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1月0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失智症照護是需要專業的
◎ 鄒苔珦/銀髮居家照護管理師

我本身是社工的背景,過去曾在家醫科診所服務多年,目前在一間居家照顧團隊擔任照護管理師的職務。我是個還滿努力的人,當服務到患有失智症的長輩,我認真設計了例行的活動,包含:朗讀書報、算算術、畫畫、拼圖、玩遊戲(如撲克牌、跳棋、象棋、圖卡辨識)等,但我總覺得自己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可以設計一些進階的活動,希望延緩長輩的功能退化。
有一次,我接到一個92歲的失智症長輩~黃奶奶(化名),我很認真地設計了詳盡的照顧計畫,沒想到對方兩週後就停止服務。家屬很誠懇地告知:「我覺得居服員不夠有經驗帶我媽媽,目前我們先用外籍看護照顧媽媽!」這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提昇居服員照顧失智長輩的陪伴與引導技巧。今年初,黃奶奶的家屬又回來找我們。家屬告訴我:「外籍看護只能給奶奶生活的照顧,但無法陪奶奶聊天,還是希望可以請妳們來陪伴奶奶。」
我再次與其他照管師同仁進行討論,並使用了一些輔助的量表工具來了解黃奶奶的狀況。根據測驗,發現原來黃奶奶的注意力、口語理解及行為能力表現還不錯,但在定向感、建構力能力比較差。我重新設計了一套針對奶奶的居家活動,包含顏色辨識的遊戲、站立丟沙包、敲樂器的內容,也媒合了受過超過40小時「失智症照顧」專業訓練的居服員協助執行照顧計畫。這次根據奶奶失智的程度所設計出來的遊戲與活動,奶奶玩的非常開心且露出笑容,奶奶很期待每次的服務,甚至把居服員當成教導自己的「老師」。
失智症照顧是相當具有難度、且漫長的歷程,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我深深感受到,照顧失智症患者是需要非常專業的跨領域訓練,除了日常生活功能照顧的基本功,還有要對失智症行為有所理解、學習溝通技巧、認識失智症評估的相關工具、並能運用到活動設計與執行等等! 我也期待,台灣將來會有愈來愈多受過失智症專業訓練的照護管理師和居服員,可以勝任這樣高難度的照顧工作。

失智症照護是需要專業的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29日


只想站起來!《用心飛翔》為罕見SMA發聲
★ 吳珮均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是嬰幼兒死亡率相當高的遺傳性罕見疾病,目前全球尚未有根治的方式,其將使病患慢慢失去行走能力。為此,施祥德導演將SMA拍攝成公益微電影《用心飛翔》,藉此喚起大眾對此一族群的關注;同時,該部影片也榮獲第6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成為首位最佳導演獎的台灣導演。《用心飛翔》片中描述一名罹患第二型SMA的五歲小女孩樂樂,因疾病導致四肢肌肉無力,使其無法自由行動與站立,但她對跳芭雷舞蹈卻充滿憧憬,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站起來。
然而ㄧ開始父母對於女兒罹病抱持著不同態度,因此爆發爭吵衝突,情感產生嫌隙。最後,母親回憶起自從樂樂出生,所有的畫面歷歷在目,因而解開心理的枷鎖,加上父親正向樂觀的引領下,他們有了共識,選擇陪伴樂樂跨出無力、艱難的第一步,因為勇敢面對它,才能成為孩子最有力堅強的後盾。SMA是ㄧ種因為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其依發病的早晚分為四型,大部分的病患在三歲以前會發病,而片中的小女孩屬第二型,可獨自坐立,卻無法獨自行走;其他期型則除了影響到肌肉力量、行走或進食困難,嚴重還可能失去呼吸能力。
施祥德導演透過柔軟、細膩而強韌的拍攝方式,讓大眾對於這個疾病更加認識與瞭解,同時也讓病友們的處境被看見,以正向的方式面對疾病;其實有許多SMA的病患都如同影片中的小女孩,身體因疾病而受到侷限,施祥德導演相信,只要用心,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就會有希望!目前國外已出現第一個SMA的治療,讓許多病患有機會可以做得更多,甚至有機會自理生活,這項治療也在眾多國家快速獲得國家給付,施祥德希望國內健保能給予相關治療給付,為這群SMA病友及家屬們,帶來真正的希望!

只想站起來!《用心飛翔》為罕見SMA發聲
健康醫療網/吳珮均~2018年08月03日
《用心飛翔》SMA疾病首部微電影
SMA Taiwan~YouTube 2018年02月0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跟著中風父親在各醫院流浪,照顧者的真情告白
★ 戚海倫

「快來啊,你爸出事了!」凌晨三點,媽媽突然叫了起來,小西(化名)與哥哥嫂嫂從睡夢中驚醒,急忙趕到爸媽房間,看見媽媽正試著為73歲的父親放血,哥哥趕忙叫救護車,將已經失去意識的父親緊急送往醫院。即使已經是7年前的往事、但這驚恐的一幕,仍深深印在小西腦海裡。母親半夜發現床褥濕了一片,赫然發現是先生失禁了,想要叫醒他,卻怎麼都搖不醒。一家人在凌晨時分緊急將父親送醫,急診室醫師判斷是栓塞,馬上送往加護病房。「腦幹中間已經腫脹變形,不能開刀。」醫師的每句話對家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父親在加護病房至少待了一星期。
想起親戚當年同樣是中風、送醫急救,卻成了植物人,一家人心情雖然慌張,但誠心盼望這樣的情況,不會重演在自己父親身上…… 回想那天,小西與家人在醫院簽了許多讓人似懂非懂的文件,家人無法離開醫院,也不知該如何將父親的狀況告訴大家族的其他成員。後來,父親是被救活了、恢復了意識,但身體右邊癱瘓,無法講話,也不能寫字。一家人這也才發現,年輕時貪杯的父親,其實中風前早有徵兆和症狀:父親藏著高血壓藥物、也患有輕微糖尿病,但父親不但沒吃藥,也一直沒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健康已經出了狀況。
接下來半年,小西與家人的生活,幾乎都在各大醫院轉換著。遵循健保規定,每28天就得為父親換一家醫院,「真的是疲於奔命,那時不斷在設法幫父親掛號找醫院病床、有的醫院會告訴你,現在有病床,你不來就取消。」被迫換醫院的狀況,每隔10幾天、家人就得面對一次,「可想而知,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怎可能有生活品質可言。」小西每天下了班就去醫院看爸爸、同時處理找看護、神經內科與復健科掛號等大大小小的事,而且每換一家醫院,父親得做的檢查、就必須重複一次。
「我們已經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數不清換了幾家醫院,出於一片孝心,小西與哥哥即使身心俱疲,還是只得互相打氣,一起面對父親中風帶來的衝擊。經過半年,得以有巴氏量表為依據,決定是否可以聘請外籍看護。資格符合、申請外籍看護,也需要約半年時間。家人討論,由於白天都得上班、小父親四歲的母親也不適合擔任照顧工作,加上家住舊公寓四樓,父親要上下樓並不方便,在等待外籍看護的這段過渡期,決定先將父親送去安養中心。
透過別人介紹,家人選定了一家位於新北市新店山邊的一家私立安養機構。即使那兒離家遠、想去看父親,單程得搭巴士花上一小時車程,但因為那裏環境好,家人還是通過,將父親送往那裏,每星期小西至少去看父親三四次,「一有時間就去,做子女應該的啊,就是想看看爸爸,陪陪他。」
小西記得,和家人將父親送去安養中心的那天,父親哭了、覺得家人不要他了。這也讓小西和家人更覺得、即使路程再遠,也得盡所有可能、經常來探視陪伴父親。當時小西父親到安養中心住的是三人房,每月費用約3萬5千元,離開醫院的父親,可以站立,但不太能行走,大多時候坐在輪椅上。後來親戚說,宜蘭有間安養院,各方面也都很好,家人就將父親送去宜蘭,父親一度大哭,但家人無論再遠,都無怨言、盡量抽時間去陪伴他。
小西坦言,看到父親病苦,家人身心也都煎熬,「就算哭,我們也躲起來哭,不讓爸媽知道。」這期間,家人經常討論如何處理面對。就以請外勞這件事來說,有個外人進到家裡來,家人總是難免感到彆扭不習慣,但是家人都覺得「還是希望爸爸在家裡。在家裡,他最熟悉,我們能經常看到爸爸也很好。」小西的父親中風後約一年,外籍看護來了,而父親也終於回到家裡。哥哥花了20多萬元,為父親買了爬梯機,只是父親已不愛出門。
來到小西家的,是從印尼峇里島小島來的 Anna。那是 Anna 人生第一次到台灣,30多歲的她有165公分高,算是高大,適合照顧壯碩的父親。不過溝通上,Anna 的語言不是太通,家人安排 Anna 就住在父親旁邊,方便就近照顧。當時小西的父親可以進食,在 Anna 的幫忙下,每個晚上,父親都拿著拐杖,在家裡走一圈,保持活動。請外勞的費用大約是每月兩萬多元,小西每月出5千元,哥哥阿莎力、主動提出,願意出兩份。家人當然也感受到與外籍看護文化、生活習慣的不同,需要對彼此更多的了解。
Anna在 小西家待了三年後離開,期間吃得很不錯,胖了10公斤。但是第二位外籍看護,就讓小西與家人頗傷腦筋。她不是第一次來台灣,語言溝通也比 Anna 好些,但她的精神狀況有些問題,甚至不吃飯、還出現了些幻聽、幻覺的狀況,後來甚至常說「我帶阿公回印尼」、「全家福照片有多一個人」等等。當時小西的母親懷疑,家裡有些東西好像不見了,小西與哥哥也不確定到底是母親記不清楚,還是真的東西不見了,只是這位外勞的精神狀態不太對,讓家人開始擔心「不知平常她是怎樣對待爸爸」,決定輪流在家,不讓父親與外勞獨自相處。
才一年,小西與家人最後還是只得請仲介將她帶走。但她離開,下一位接替人選還沒來,大約一個多月的空窗期,只得從「黑市」找臨時看護,費用是一天1200元,臨時看護很精明,堅持「只照顧阿公」,其他一概不管。一個多月後,第三位外籍看護瓦娣來了。因為瓦娣前一位雇主往生,仲介代她接下照顧小西父親的工作。只是瓦娣的工作態度並不好,無論餵食、按摩等都頗隨便,到後來,小西的父親身上出現了些皮膚病問題,皮膚長了許多小水泡,甚至潰爛,每晚得花上兩小時換敷片,這與照顧品質好壞,實在脫不了關係。
當時小西的父親已經裝了鼻胃管,心情上,父親厭世,看在家人眼裡,更是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家人都看得出父親的不快樂、幾乎沉浸在沮喪的情緒中,加上無法表達,家人只能從父親嗯嗯阿阿的聲音中去猜測意思。從2011年父親中風,到2017年4月底父親過世,這期間對小西與家人來說,「急診室人生」經常上演,但也因為父親的病苦,兄弟姊妹感情變得更融洽,經常討論父親的事,幾乎所有的考量,都以感謝父親為家庭付出,而做出一致的決定。
小西的母親,也曾擔心,無論是父親送安養院、或是經常需要回診、復健等等,會讓子女太累,怕父親的狀態拖累了大家。但終究,一家人在這七年間,「感情更深了。」小西回憶這一路走來、想到家人的互相扶持、加上思念父親,還是掉下了眼淚。2017年四月底,醫師說「差不多了」,小西的父親自加護病房轉往單人房,這兩天,全家人都不曾闔眼,父親疼痛不已,家人也曾為了要不要急救,感到萬般煎熬。最後家人請求醫院只為父親打嗎啡、減輕疼痛,順其自然地送走了80歲的父親。
對家人來說,雖然萬般不捨,但也告訴自己,父親終於解脫。「真的很感謝家人一起,我們無法預期父親的狀況會如何,但我們很清楚,不論多久,兄弟姐妹都會一起扛起來。」小西再次紅了眼眶,「是父親讓我們與家有了更深的連結,讓我們想回家,家人有更深的凝聚力。」回憶過往,以中風病患家屬過來人的身分,小西誠心期盼,醫療規劃能更體貼,「每 28天就要換醫院的掛號人生,真的像夢魘一樣。」她也說,「我知道在許多家庭,照顧長輩或病人的責任常落在一個人身上,但是,『還是得適時示弱吧』,長期照顧,真的不是一個人扛得下來的。」

跟著中風父親在各醫院流浪,照顧者的真情告白
今周刊/幸福熟齡~2018年04月09日
【醫病平台】一位基督徒對生命與尊嚴及臨終關顧的看法
民報 新聞 林信男 ~ 2018年07月31日


長照員哪裡來?這家醫院攜手在地中學建教合作
★ 李依如/健康醫療網

為了因應長照2.0照顧人力的大量需求,五育中學首設照顧服務科,再搭配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首創的「3+4方案」,栽培在地照顧服務員,使學生畢業後即就業,還能在職進修完成大學學歷,提升專業知能。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獨創3+4方案,讓學生在高中3年畢業後,便可加入該院擔任照服員的工作,並每週專車接送安排至中台科技大學在職進修,完成大學學歷,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提升知識能力,並將照服員的整體素質大幅升級。五育中學與南投醫院的建教合作,照服科的學生在學校老師指導下,已有一定的基礎。
而南投醫院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並安排醫護人員及資深照服員的臨床指導下,讓學子們能夠體會,且適應職場現況。台灣人口持續老化,而南投縣是老年人口比率第四高的縣市,人口結構高齡化與老人慢性病化,皆會導致失能人口增加,因此,長照服務需求遽增。到該院就診多半在65歲以上,不少住院、手術長者都有照顧需求,除了人力需求外,看護費用對家屬來說,更是一大壓力。因此,在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的支持下,南投醫院開闢病房專區提供共聘看護服務,並獨創3+4方案,結合在地人力,吸引、培訓照服員,補足長照缺口,也減輕病人及家屬經濟與照顧負擔。

長照員哪裡來?這家醫院攜手在地中學建教合作
match 生活網~2019年12月1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每百人就有一人失智,就近照護很重要
◎ 鄧惠珍/彰化報導

彰化縣70多歲林老先生常重複說著同樣的事,子女告訴他的事也總是轉頭就忘,有次出去玩,在高速公路休息站上廁所後,竟往反方向走去,差點走上國道,家人趕緊帶他就醫,經檢查是失智症,所幸治療後已獲控制。醫師指出,失智症及早治療可獲得改善。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副院長朱建統說,台灣失智症協會根據國發會人口報告推估,台灣2016年失智症人口已逾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因失智症經常造成家庭經濟負擔與照顧壓力,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加入彰化縣四大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也讓南彰化民眾可就近獲得照護。朱建統說,彰化縣衛生局獲得中央補助,建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並且指定彰化基督教醫院、秀傳醫療體系、部立彰化醫院為個案轉介醫院,今年9月5日正式發文給員榮醫療體系的員榮及員生醫院,核准加入轉介醫院,造福更多疑似失智症的患者,也是彰化第一家加入該共同中心的地區醫院。
員榮醫療體系神經內科主葉宗勳說,失智症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佔失智症患者人數的50%到70%,另血管型失智症佔25%、路易氏體型失智症佔15%,還有額顳葉型失智症,少見的失智成因則有常壓型水腦症、帕金森氏症、梅毒及庫賈氏症等,家有失智症對親情是一大考驗,一旦家中有疑似失智症患者,就應該轉介到衛生局指定的照護醫院接受治療,早期發現治癒的可能性可提升,發現的太晚只能延緩病情的惡化,其患者多數都有漸漸復原的狀況。

每百人就有一人失智,就近照護很重要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10日


掌握居家安全123,守護長者的健康
★ 優活健康網

根據全國107年死因統計,跌倒(落)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佔15.5%;而長者跌倒地點在室內以臥室居冠,其次為客廳,第三名為浴室;室外跌倒地點則為街道或路上居冠,其次為公園或運動場。由於老化造成肌力與體力衰退,增加跌倒的風險,透過提升居家安全認知、改善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使用輔具等多方面把關,有助於預防長者跌倒。
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袁旅芳主任表示,為促進長者健康,提升居家安全認知、預防跌倒,針對衰弱前期及跌倒高風險族群,開設「居家安全很簡單-掌握123」課程,透過超慢跑、彈力帶及深蹲等多元運動方式提升肌力耐力,長者經過10週課程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在30秒坐站(下肢肌力)、椅子坐立繞物(敏捷能力)、2分鐘抬膝(心肺耐力)、握力(上肢肌力)皆有顯著進步。
課程同步導入居家環境檢測、輔具的運用,提升居家安全知能,更為長者設計「居家安全練習日誌」及建置行動學習line群組,分享居家環境改造成果,落實於日常生活。職能治療所施昱廷職能治療師表示,課程設計以居家安全、防跌為主軸,搭配123口訣,希望長輩能做到「每1天做2個居家檢查和3個運動」;也就是運用「居家環境檢核表」每天選擇兩處居家環境進行檢核,包括地板、燈光、樓梯、浴室、廚房、客廳、臥房等,透過自我檢視家中環境,營造生活環境安全來防跌保安。
只要每天花10分鐘做3項肌力運動,包括深蹲、抬腿、踢腿、墊腳、翹腳趾、深蹲轉體、跨步、側身伸展、軀體扭轉等,提升柔軟度、平衡感與肌力,改善長輩步行能力,便能減少跌倒之發生。袁旅芳主任呼籲大家,安全是活躍老化的基石,而生活環境的安全在健康議題中往往是被忽視的,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養成環境檢測、輔具應用及肌耐力訓練的優質習慣,強化長輩居家安全及生活安全的觀念,身體力行動起來,推動長期而持續的進步。

掌握居家安全123,守護長者的健康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0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照顧失智長者,這三不與三要特別重要
★ 李依如/健康醫療網

超過七十名照顧長輩與家屬一起玩「堆積幸福」遊戲,運用認知訓練,幫助時空停留的長輩動腦玩樂,大家齊心協力對號碼、組方塊充滿歡笑。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舉行成立後,首次照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照顧長輩與家屬同樂,有笑也有淚。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社區健康中心行政主任賴怡伶指出,社會可以培養失智照顧的友善環境,從親屬到鄰居,都能就近關懷失智長輩,也提升照顧能量。照顧者必須先觀照好自己,才會具備能力。
更重要的是,陪著失智家人走出來,多參與動據點活動,延緩長輩失智程度,更相互學習照顧態度與技巧。臺中慈院失智共照中心輔導醫院、后里福康、康家共三個失智據點,在各自服務區域開辦照顧班。潭子區公所社會科長林麗姿表示,感謝照顧者的付出,他自己母親也是阿茲海默症病人,深知照顧的確不易,謝謝慈濟醫院成立據點,讓長輩跟家屬都能走出來,融入生活彼此分享鼓勵。
他強調公部門應多協助照顧據點,真正服務到長輩與家屬。說起照顧失智長輩的辛苦過程,家屬分享時不禁熱淚盈眶,蔡小姐說,本以為照顧很容易,沒想到時間久了產生疲憊感,媽媽不出門,自己也索性不出門。還好有據點課程,出來上課不只心態稍稍放鬆,還學到照顧技巧。 帶著岳父到班上課的何先生強調,照顧者必須先照顧好自己,多運動累積體力,把長輩照顧得「剛剛好」就行。
然後實行「不批判、不否認、不爭辯」與「要同理、要傾聽、要陪伴」的「三不三要原則」,就可以平穩地實施照顧。童綜合醫院、中國附醫共照中心個管師也到場觀摩,實地瞭解照顧者心聲。賴小姐分享,母親失智由父親照顧,老老照顧模式,讓父親心力交瘁最後病逝,才由他接手。他認為,不管是否家屬失智,都應先知道有失智據點,不只能讓長輩接受照顧,也可以學到更多照顧技巧與心態。

照顧失智長者,這三不與三要特別重要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19年12月09日


從憤怒到依賴,他把護理之家當成家
★ 郭庚儒/報導記者

一名61歲的永祥伯伯,2年前因中風失能臥床,而入住清福護理之家。他在剛入住時,除了左側癱瘓、口齒不清、口水直流以外,也須使用置尿管,甚至連用餐及飲水,都會經常嗆咳。清福護理之家護理長陳芳琳指出,永祥伯伯面對突然中風失去生活自主能力,需要他人照顧,呈現否認、憤怒的態度,以致剛入住時精神及情緒非常低落,發生拉扯尿管、不遵從照護、亂發脾氣及辱罵工作人員,曾是非常不合作的病人。
陳芳琳護理長表示,儘管永祥伯伯種種不適應的行為,帶給工作人員及家屬極大的困擾;幸好,在家人時常探望及機構同仁的無數耐心的安撫、鼓勵之下,永祥伯伯終於慢慢接受現實的病況,放下身段信任機構同仁專業的協助及訓練。經過一番努力,永祥伯伯在清福護理之家團隊的細心教導下復健,現在不僅已經移除尿管,語言障礙及嗆咳也大幅改善;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與其他住民泡茶聊天,把清福當成第二個家。家人與照護團隊也期望,永祥伯伯能儘快恢復到生活自立,並回家安享天倫之樂。

從憤怒到依賴,他把護理之家當成家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2018年02月04日


聘外籍看護工家庭補助喘息放寬,12月上路
◎ 林惠琴/台北報導

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家庭申請補助喘息服務的門檻將有條件放寬,不再侷限於外籍家庭看護工無法協助照顧長達1個月以上才可申請補助,估計若以機構喘息為例,1年最多補助21天,約2萬8000戶受惠,12月1日上路。現行規定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的被照顧者,當外籍家庭看護工無法協助照顧達1個月以上,才能申請補助給付喘息服務,因此當外籍家庭看護工週休1日或短暫休假時,雇主需要由家人自行照顧、全額自費聘僱本國照顧服務員或尋求喘息服務單位購買服務。
衛福部長照司簡任技正吳希文指出,為了減輕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的家庭,因短時間家庭看護工無法協助所產生的照顧壓力,並保障被照顧者的安全,衛福部與勞動部將開放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者符合獨居或主要照顧者為70歲以上的長照需要者等條件,並經縣市照管中心評估失能等級為重度的7至8級,當外籍看護工短時間休假,即可申請補助喘息服務。
吳希文強調,符合上述條件者,在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無法提供照顧時,可申請補助使用居家、機構、日間照顧、夜間喘息等喘息服務,依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一般戶等身分別,將給予100%、95%或84%的費用補助額度,也就是免自付、自付5%、自付16%,相關經費由長照基金與就業安定基金共同分擔。吳希文說明,一般來說,失能等級為重度的7至8級,1年可使用的喘息服務額度為4萬8510元,換算下來,若以申請機構喘息為例,1年最多補助21天,粗估符合條件可受惠的家庭約2萬8000戶,新制將於12月1日上路。

聘外籍看護工家庭補助喘息放寬,12月上路
自由電子報 生活~2018年11月2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失智症照護,和你想的不一樣
◎ 林卉珊/物理治療師

您是否聽過、遇到過,年長者不明原因的外出後就忘記了回家的路、情緒變化很大、說話雞同鴨講有聽沒有懂、反覆問同樣的問題、常常嚷著自己老了沒人要、拒絕他人的協助覺得別人都要害自己、不自覺的反覆遊走、作息日夜顛倒…等,總是讓照顧的配偶或晚輩心力交瘁、人仰馬翻。而您知道這可能就是失智症發出的警告了嗎?
■ 和你想的不一樣
失智症(現稱認知功能障礙)正以每四秒多一人的速度蔓延全球,你我的生命經驗中或多或少、或親或友會有幾個就是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過去大都認為這類患者行動能力影響不大,照護的工作應該相對較其他疾病來的輕鬆些,不外乎就是照顧患者的生活飲食起居,最多就是陪著去散步、就醫、外出、協助家事……等。多數的親屬初期會因為社會道德觀念影響,也會認為自己最理解患者的個性與脾氣,自己來照顧比其他人照顧更為理想。
但一段時間後,往往會發現自己無法招架患者的行為反應,或認為患者與自己認識的不一樣了,連帶慢慢影響了照顧者原有的生活作息、社交活動,甚至因為照顧壓力,更讓不少人出現了會造成遺憾的衝動念頭 …… 其實照顧您所愛的家人,能有更好的選擇!人口的老化,是目前和未來正持續在進行的變化。當面臨每個人都會變老、都有生病的風險時,我們希望能做什麼來改變未來的照護環境 …
■ 個別化照護計畫和跨專業團隊合作
由於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各自表現出來的症狀、精神行為表現、影響程度都各有不同!因此,照護計畫需要因應各層面(例如:健康生理狀態、肢體活動功能、認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營養 ……等)的個別化差異進行仔細評估。但各專業領域分別評估的動作,對於較不安且敏感的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來說,無疑是會讓他們更不安的刺激來源,因此這一份照護計畫更需要跨專業團隊合作!
由專業照護經理安排適當時間進行各面向功能評估,並由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等,專業醫療顧問團隊共同討論照護計畫的擬定,再依據個案個人習慣和興趣,個別設計專屬日常活動課表;除了基本的照護工作,維持及促進個案的日常生活自主能力也是照護的一大課題!日常活動方面,由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設計肢體認知能力併行、有趣又不乏味的活動(例如:記憶配對活動、肢體思考協調活動、精細動作訓練、益智空間遊戲……等),並由專業的照護師每天引導個案進行,訓練肢體認知能力的同時也消耗個案遊走、不安、發呆的時間。
■ 專業照護人員的優勢
過去在醫療單位引導個案進行活動時,因時間限制大多都用較制式的方式帶活動;示範訓練動作、指揮進行動作、做指定的次數、做完標準動作次數、下個動作。但遇到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後,才發現連要和患者正確溝通都是一大考驗。因為患者對周遭環境的不安,會產生程度不一的精神行為反應,而家屬看到這些反應大多也不知道如何安撫,甚至有些會對個案嚴厲斥責,但到最後得到的都是反效果。
因此照顧這類型患者的專業照護工作人員,需要額外付出更多時間與心力,學習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醫療知識,了解個案的精神行為狀態並不是刻意要為難他人,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學習如何「引導」個案,進行正向有效的溝通!持續進修不但減輕照護人員本身的照護壓力,也能與個案及其家屬,建立起正向、有效且具信任感的照護關係,同步提升專業照護人員的價值。

失智症照護和你想的不一樣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10月03日


常想不起早餐吃了啥,當心是這病來襲
◎ 沈能元/台北報導

網路流傳,若經常忘東忘西,都應懷疑可能是罹患失智症,要快就醫,對此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說,記憶力減退並非診斷失智症的唯一標準,不過若發現記性已減退到會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應到醫院檢查找出病因。甄瑞興說,臨床發現許多因記憶力減退而自認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其實都沒有失智,反而是真正的失智症病人,對記憶力下降較沒有自覺。
多數的良性遺忘多為工作壓力大,造成心情憂鬱、焦慮,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才引起短暫失憶,通常只要放鬆心情,又可想起原先想不起的事。若想判別良性遺忘或失智症,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自行檢測,甄瑞興舉例,如晚上可回想當天早餐菜色,包括豆漿、蛋餅,或三明治、紅茶等,一旦反覆出現不管怎麼想都想不起來的狀況,即應懷疑記憶力確實出現問題,須儘速就醫。

常想不起早餐吃了啥,當心是這病來襲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7年09月26日


企業獻愛心,亞東醫院提供免費長照申請
★ 游尚智/好醫師新聞網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但在現階段居家照顧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許多家庭因必須獨自面對失能家人的照護而陷入困境。創建70年的遠東集團,為回饋社會,特別委任旗下的亞東醫院執行「愛長照,陪伴零距離」的居家服務計畫,提供7,500小時免費居家照顧服務給貧困弱勢家庭,並且幫助家屬學習專業照顧技巧。亞東醫院於1月13日舉行7,500小時愛長照記者會,公布這個國內第一個由民間企業提出的馬拉松式長照公益計畫,截至目前的執行情形。
從2019年7月啟動至12月底,「愛長照,陪伴零距離」居家服務計畫,已服務797人次,服務時數達1,443小時。受照顧者只要是達到衰弱等級,無任何年齡限制,家中經濟條件近貧及照顧困難皆可。而且是無自費負擔,並且從出院當天就可以申請,讓患者從醫院到自宅無縫接軌。亞東醫院林芳郁院長表示,這個計畫是為了幫助未領有政府照顧補助,但又真正需要幫助的近貧家庭、身障貧困家庭和近貧照護困難家庭。未來公益時數7,500小時用完之後,已確定會有其他公益基金投入這場愛心接力。
除了企業的愛心挹注之外,這個公益計劃還出現了20多歲的「i世代」(1997年網路問世以後出生的人)居服員,且整個計畫的居服員平均年齡只有42歲,跟過去長照服務人力,多半以50歲左右,甚至更高齡的人為主頗為不同。如今「i世代」帶著熱血和單純的愛心,以及強健的體力進入長照服務人力市場,不但肯定長照的「居服員」是一份值得年輕人投入的職業,也可望提升台灣的長照產業服務品質。

企業獻愛心,亞東醫院提供免費長照申請
match 生活網~2020年01月13日
109年臺南市免費全口活動假牙申請開跑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2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顧癱兒17年,單親爸:是場沒終點的賽跑
◎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父親節將至,68單歲單親爸徐木聰已17年守在病榻度過父親節。兒子徐國維17年前服役站崗時「熱中風」昏迷至今,徐木聰長年照顧,「我很清楚這可能是場沒有終點的比賽」。今日出版的《聯合報》報導,徐國維22歲服役時站崗熱昏送醫,醫師判定熱中風,送醫時昏迷指數三。
徐木聰拜託醫師一定要救起來,醫護人員救回徐國維,從全癱慢慢進步到手、腳有反應,但無意識也無法言語,是半個植物人。徐木聰說,「交看護我不放心!」認為自己照顧絕對比看護好,也希望兒子感受到他的愛,早日醒來叫他一聲「爸」。17年過去了,徐國維始終沒意識,徐木聰有時難免失望,他清楚這可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比賽,但心念一轉,想到兒子醒來的那天,就有持續照顧的動力。

不捨!顧癱兒17年,單親爸:是場沒終點的賽跑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8年08月04日


失智照顧太沉重,這些商品幫大忙
◎ 張雅淳/台北報導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成為每個家庭幾乎都會面臨的問題,為了減輕照顧者的沉重壓力,於是誕生許多科技居家用品。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表示,失智患者經常有遊走行為,因而衍生出感應床墊、地墊可偵測患者位置,即時通知照顧者,避免患者走失。另外,研究顯示,失智之前的輕度認知障礙,如果加強記憶、多運動有助於改善病況,所以這樣的商品也因而誕生。還有,如果沒辦法真的養寵物,也可以透過寵物機器人療育失智者的心靈,同樣能安撫患者的身心。

【科技片】失智照顧太沉重,這些商品幫大忙
蘋果日報 醫療創新~2018年06月11日


東亞5部老人電影,讓你體會年邁長輩心中最深的遺憾與痛苦
★ 林安儒/責任編輯

每個人終其一生,總會有需要面對「老」的時刻,可能是與家中長輩面臨溝通上的難題、也可能是我們自己老去時,需要面對某些力不從心的情況。以下這5部經典老人電影,帶著我們一同來思考「老」在生命中的意義。
★ 老大人~台灣:
此片主題圍繞在許多為人子女都得面對的難題:要不要把自己年邁的父母送到安養院照護?很多人覺得基於孝道,不應當將照顧父母的責任委託給他人,但現代人常與父母分住不同縣市,想盡一份心力卻往往要東奔西跑。片中金茂的兒女便是遇到這種狀況:兒子益正和女兒玉珍都在外地生活,但金茂總是只找兒子帶他就醫,即便女兒願意幫忙,但金茂總覺得她「是潑出去的水」。
兒子和女兒也常因此起口角,最終面臨要不要將金茂送往安養院的抉擇。住進了安養院,問題就解決了嗎?這可沒那麼簡單:金茂原本以為還能接受,卻因為安養院裡的孤獨感,使他的恐懼感與日俱增,一句「你把我送到這裡是要我等死喔!」道盡金茂的惶恐,益正和玉珍的衝突,也不停地折磨彼此。如果是你,會選擇把親人送到安養院嗎?
★ 桃姐~香港:
同樣是住進安養院,讓原本對幫傭桃姐態度冷淡的 Roger,逐漸與她開啟了更多溫暖的對話。身為一名電影監製,Roger 為了生活,常香港、中國兩地奔波,也在商業算計中展現他的犀利與狠勁。他對桃姐總是擺出一副冷漠高傲的姿態,對話有禮貌卻保有距離。隨著時間過去,桃姐的身體每下愈況,Roger 帶著她住到安養院後,才從眾多親朋好友口中對桃姐的稱讚,感受到桃姐為他們家60年來的貢獻,因而漸漸融化了他對桃姐立下的冰冷心牆。Roger 放下了不對等的心態,將桃姐視作親人一般看待,一同經歷了安養院裡的其他人的生命故事,直到桃姐離世。桃姐帶出了不少香港人的沉重負擔,詮釋這段主僕關係的劉德華與葉德嫻用情感撐起了整部片,也憑此拿下了第48屆金馬獎男女主角獎。
★ 我愛你~韓國:
改編自韓國網路漫畫的《我愛你》,講述的是兩段老年人相互扶持的愛情故事。金萬皙年輕時我行我素,直到妻子過世才後悔從沒說過「我愛你」。沒有名字的宋奶奶,年輕時為愛離家走天涯,但卻被心愛的男人狠狠拋棄,孩子還夭折,只能孤零零地生活。一天,一如往常地在清晨送牛奶的萬皙爺爺,無意間用石頭打傷了宋奶奶,牽起了這段黃昏戀。因為宋奶奶不認識字,萬皙爺爺為了約定約會時間,還畫了封信給她;奶奶看到忍不住笑了出來,萬皙也不自覺地開心了起來。再次感受到愛的萬皙爺爺,還替對方起了「宋美女」這個名字。
最終,他有對宋美女說出那來不及對妻子說的「我愛你」嗎?這個謎底留給觀眾揭曉。電影中,還有另一段令人揪心的情節:在老舊停車場當管理員的張軍峰,老婆患有阿茲海默症,但子女不願意照顧,只好在白天上班時把她鎖在家裡,等晚上再來照顧她。即使太太患病,軍峰爺爺仍對她一往情深。「下輩子我也想和你在一起,你呢?」「都是你一直在給,我一直接受,怎麼可以再這樣?」軍峰沒有再多說什麼,接著又看著太太說「妳知道嗎?你真的很漂亮,越老越漂亮。」「騙人」「是真的呀!」短短的對話,背後卻是這對夫妻幾十年來的相互扶持。
★ 回到20歲~韓國:
尖酸刻薄又愛炫耀兒子事業有成、卻把媳婦累到倒下的吳奶奶,發現家人想將她送到療養院獨自生活後,鬱悶地走到街上抒發情緒。路上,她發現了一間名為「青春照相館」的店家,於是吳奶奶興沖沖地化了妝、想留個念,沒想到卻變回20歲的青春美少女!因為想像奧黛麗赫本那樣活得多彩多姿,化名吳杜麗(韓語唸起來像奧黛麗)的吳奶奶決定利用這次機會一圓歌星夢想,但沒想到卻面臨要捐血救孫子還是繼續保持年輕?「不要再吃別人丟掉的東西、不要去發臭的魚市場工作、不要再被孩子拖累失去青春、不要嫁給短命的丈夫,不要…」
「不要生出一個像我這樣不孝的兒子,求妳快點走 …媽。」原來兒子早已認出眼前這位年輕俏麗的「媽媽」,而吳奶奶的刁鑽和愛炫耀,也是因為當年為了養活年幼的自己而使出的生存術 …所以這回,他希望媽媽能以吳杜麗的身分繼續活下去。年輕的吳杜麗由沈恩敬出演,還憑此片奪得韓國百想、釜日等電影賞的影后;以《花漾奶奶秀英文》橫掃韓國3大電影獎影后的羅文姬則飾演吳奶奶。本片也在上映後陸陸續續售出9個外國版權,火紅程度可想而知!想知道最後吳杜麗會做出什麼選擇嗎?趕快找出這部片,包準讓你熱淚盈眶!
★ 被遺忘的時光~台灣:
最後這部是楊力州導演於2010年,以失智老人為主題的紀錄片,六位主角各自生活在台灣的不同角落。當過國民代表、年過90的王奶奶,一直覺得自己還在高中當英文老師,也深信爸爸仍然健在,希望攝影師將自己的照片洗出來、寄給他還在中國的爸爸。身為軍人遺孀的許奶奶,也時常覺得自己的先生還在人世;然而,當她到了墓地、看到丈夫的墓時,才如夢初醒般地意識到枕邊人已羽化成仙的事實,撲在墓碑上大哭。曾於年輕時刺殺過毛澤東的尹爺爺,現在卻罹患妄想症,導致他時不時認為周遭的人都是共產黨,進而有了一些爆笑的日常。
泰雅族的水妹婆婆其實有許多意見想要表達,但因罹患失語症及阿茲海默症,而讓她每每流露出「欲言又止」的表象;這使觀眾領悟到「啊… 原來失智老人也會有挫折的感受,並沒有因為記不起來,就什麼感覺也沒有。」記憶的流失說不定反讓失智者的心理感受更為敏銳。雖然陳爺爺年輕時就拋家棄子,但因年老患病、反倒修補了他與女兒之間的冰冷關係。另一方面,阿蟳婆婆和祥永阿公的互動,則讓人意會到什麼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部片透過六位老人與家人實實在在的生活片刻,讓觀眾感受到唯有家庭的溫暖,才能使彼此更加堅強,有勇氣活下去。在我們總是怨嘆老年人的不是時,這5部以不同角度切入老年議題的電影,或許可以讓稍微年輕的我們及早體會到年華不再的無力感,並試著從年長者的視角看世界。畢竟,每個人最終都會走向老年,而一個人所想要的,終究只是一位能理解自己的人罷了。

包你看到止不住淚水!東亞5部最感人老人電影,讓你體會年邁長輩心中最深的遺憾與痛苦
風傳媒/姚翰光~2019年07月29日
☆ ☆ ☆
長照1094輯~失智
長照1093輯
長照1092輯~失智
長照1091輯~照護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