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

業障迷思1091輯

❀20220128❀
☆ ☆ ☆
為什麼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研究:音樂能用來治療情緒
★ 林以璿/HEHO 健康

音樂對於情緒有莫大的影響力,近日的研究指出,音樂可以讓人們產生多達 13 種情緒,包括節奏、旋律都會調動我們的情緒起伏。研究證實,音樂可以用來調整情緒,未來除了應用在音樂平台的演算法,更有望用來治療情緒疾病。婚禮上能放號稱全世界最令人崩潰的「歌曲」《Lost Rivers》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當旋律響起以後,或許所有的嘉賓都會憤然離席。而粉粉甜甜的《Kiss me》則會讓人的內心充滿粉色泡泡,明顯更適用於充滿幸福感的婚禮。
我們總說,什麼場合放什麼音樂,因為不同的音樂能帶給人不同的感覺,那麼,音樂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種感覺呢?本週發表在《PNA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對此進行了總結。來自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中美兩國2500多人對2168個音樂片段的情緒反應,總結出13種跨越文化的情感體驗:愉悅、歡樂、色情、美、放鬆、悲傷、夢幻、勝利、焦慮、羞怯、煩惱、蔑視和興奮。
科學家首先讓志願者在 YouTube 上尋找能夠喚起各種情感的歌曲,並據此建立了一個與情感有關的音樂庫。然後,讓參與者根據28種不同的情緒類別、積極和消極程度,以及亢奮程度,對大約40個音樂樣本進行了評級。統計分析,得出13種跨越文化背景的主要情感體驗。為什麼音樂有如此大的魔力?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小組對此進行了探索。他們藉助AI對收集到的人們聽音樂時的情緒進行了處理,發現在聽音樂時,我們的大腦會對音樂的清晰度和節拍的強度作出反應,動態、語域、節奏、旋律以及和聲的變化,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節奏快、樂器多的音樂總是讓我們覺得振奮,而節奏緩慢、樂器單一的音樂往往讓我們感到平靜和安詳。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也提到,音樂能夠給人帶來相同的情感反應。目前,常見的非藥物治療或是輔療,就包括了音樂治療,透過音樂,可以改善病人的負面心理想法,達到改善情緒的效果。
音樂治療可使用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特殊需求的孩童、精神疾患、中風個案、安寧病房等等,也能跟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做結合,甚至可以到安寧病房做撫慰。在一些國家,已經出現了「音樂治療師」的職業以及相關的檢定考試。總之,這項新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音樂能夠喚起這麼多情感的奧秘,這或許能夠用於喚起某種情感的心理和精神治療,同時也有助於 Spotify、KKbox 音樂等音樂平台調演算法,以滿足客戶對音樂的渴望或調節情緒的需要。

為什麼傷心的人別聽慢歌?研究:音樂能用來治療情緒
match 生活網~2020年01月14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健康與不健康的宗教靈性,如何判斷?
★ 優活健康網 編輯部

秀娟於近期經精神科醫生診斷患有輕鬱症,醫生建議她服藥並同時接受心理諮商。秀娟是個投入的基督徒,每週固定參加教會的 聚會,也維持個人每天讀聖經和禱告的靈修生活。當她在教會中分 享自己患有輕鬱症時,牧者與教會成員紛紛提供幫助,為她禱告,並且常勸導鼓勵她應當更信靠上帝,憂愁自然消失。秀娟過去一直視教會的幫助和關懷為重要的支持來源,然而在此時刻卻造成她的困惑與壓力,她開始責備自己對上帝的信靠不足而導致憂鬱,也懷疑自己尋求心理諮商的舉動代表沒有全然信靠神會醫治,結果導致 她難以全然投入在諮商中接受幫助。
此案例中,諮商師面對如何判斷健康與不健康的宗教/靈性的挑戰。秀娟的宗教/靈性投入顯然對她有益,她從讀聖經與禱告中獲得平靜與安慰,參與教會活動使她得以維持例常性的社交互動,繼續與他人有聯繫,建立親近的人際關係;然而教會在她罹患與治療憂鬱症上的影響不全然正面,教會成員的一些語言帶給她困擾,使她陷入在懷疑自己的信仰有問題,懷疑去就醫及尋求專業幫助與對上帝的信心相違背,反而帶給她更大的憂慮、自責、壓力,也削 弱她求助於專業資源的動機。
諮商師處理此案例時,如果為了尊重案主的宗教/靈性,選擇忽略宗教/靈性因素在案主目前的困擾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沒有任何反應與處理,將會有危案主福祉。相對的,諮商師也可能基於案主難以完全投入諮商,憂鬱情況沒有好轉,而斷定她的宗教/靈性帶來不良影響,進而去引導案主認為教會對於信靠上帝的教導並不健康,從而對案主的信仰與教會關係帶來了負面影響,導致案主減少投入教會與信仰生活。諮商師若這樣做,則是忽略了宗教/靈 性對案主的重要支持功能,也可能導致案主因為教會與諮商師兩方的教導或引導不一致,使內在衝突感更為加深,如此一來也同樣危及案主福祉。
根據維持專業身分與治療架構的倫理原則,諮商師不應扮演宗教師角色,也要避免告訴案主什麼才是較好的宗教/靈性實踐,但是諮商師可以作出評估與告知案主,她的宗教/靈性與實踐行為對她心理層面的影響。對於秀娟,宗教/靈性在此時刻,同時對她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諮商師可以協助她看見這樣的情況,並與她討論如何加強宗教/靈性的正面影響,而減少或轉化負面的影響。
〈諮商中處理宗教/靈性議題之初步指導原則〉第 11 條指 出:「當諮商師處理案主的宗教/靈性議題,認為出現失功能或不健康的狀況時,諮商師應保持合作與尊重的態度。對於這樣的個案,較合適的治療目標,是引導案主在信仰上採取更適應與合適的 方式去面對,而不是去貶低案主的信仰。」(Hathaway, 2011, p.72-73,I-11)。
基於此項原則,諮商師對秀娟的宗教/靈性實踐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可以協助她採取更適應的與更合宜的方式去面對,例如鼓勵她與教會領袖討論該項教導的認識和如何應用在她的處境;諮商師也可以與教會領袖合作,在向案主說明與獲取知後同意之後,聯絡教會牧者,了解他們認為秀娟的相關信仰觀點與應用是否正確,並尋求與教會牧者、教會小組成員等,共同合作協助案主。
筆者曾見過有些諮商師在認為案主的宗教/靈性屬於不健康時,會勸導案主離開自己的宗教,而轉向諮商師自身的宗教信仰;或透過揭露自身的靈性經驗,嘗試影響案主改變信仰。這樣的做法明顯的脫離了專業角色與治療架構,也有違反尊重與不強加個人宗教/靈性價值給案主之虞。(本文摘自/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心靈工坊 )

健康與不健康的宗教靈性,如何判斷?
myBook 文章~2020年01月11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業障迷思1096輯~照護
業障迷思1095輯~失智
業障迷思1094輯~憂鬱
業障迷思1093輯
業障迷思1092輯
業障迷思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