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5

業障迷思10904輯~憂鬱

新增說明文字
☆ ☆ ☆
我們都有小憂鬱:化解莫名的疲憊和心情鬱悶
★ Hossy/時報出版

因為壓力而罹患憂鬱症的人,當然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只是在現代社會,大多是跟人際關係有關吧。最近新聞都一窩瘋報導職場霸凌或性騷擾,可是沒遇到以上問題的人,卻也受許多煩惱所苦。我在職場上的人緣絕對不算差,甚至感覺頗受前輩們照顧。不過,總覺得和同事們有點格格不入;再加上我是汽車相關的系統工程師,不僅工作難度很高,壓力也大,所屬部門又沒有同梯的同事,有些事情沒人可商量,內心的確感到寂寞。
「工作上的難題」找前輩商量的話還算好解決,可是那種能相互扶持、患難與共的情感,如果不是同儕就難以建立。結果,我在職場上找不到立足之地,不斷地逼迫自己,以至於得了憂鬱症。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靈魂人物,也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提倡者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可以說「任何人都可能因為人際關係而罹患憂鬱症」也不為過。我身為部落客持續PO文,並與支持我的人或工作上認識的人們的往來當中, 獲得成長,逐漸變得比較能夠融入社會。
我記得諮商師曾經對我說過「Hossy,你人格上還有些不成熟的地方」。當然 我現在應該也還不能說完全成熟,可是回顧過去的自己,覺得以前看事情的眼光還真是狹隘啊。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我們也接收到各式各樣的價值觀,經過咀嚼消化,再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最後視野才能擴展開來吧。若能將寬廣的世界盡收眼底,內心才得以從容,而這份從容便能與精神的穩定接軌。應該有自認「可是我在現實世界都沒朋友」的人吧。我罹患憂鬱症之後,朋友就減少了,所以非常了解那種孤獨的心情。
可是現在即使在現實世界沒朋友也不用擔心,網路交友也是另一種選擇。不管用什麼社群網站都可以, 只是以交友為目的來說, 我認為最輕鬆的是推特,試著針對你有興趣的事卯起來猛發推文吧。別在意「不知道別人會說我什麼?」,也無需掩飾自己的價值觀,直接表現出來。只要持續發文夠久,價值觀相近的人漸漸會來追蹤,人數少也沒關係,利用談天說笑將氣氛炒熱之後,不知不覺間就會成社群。雖然是不具實質形式的虛擬社群,但只要彼此建立互信關係,自然會發展成約出來實際見面。
我也是經由這些過程,結交了許多部落客朋友。一旦在真實世界裡有連繫,關係就更強化穩固,還有可能變得比在真實世界交到的朋友還更要好。基本上,在網路上認識的人比較少牽絆,分離的時候也乾脆且輕鬆(笑)。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不同,完全不必理會價值觀不合的人,連交談都嫌浪費時間。畢竟我們開始用社群網站的原因,並非是用來討論如何提高彼此心靈層次如此崇高的目標。重點在於要全力投入自己能傾注熱情的嗜好,並且與支持我們這麼做的人保持連繫。
不想被任何人討厭而採取八面玲瓏態度的人,不會在任何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所謂受人喜愛的另一面就是被人討厭。就算得到網路負評也不用擔心,稍微調查一下抨擊你的人,只要覺得這些是屬於價值觀不合的人,就代表你贏了。因為被價值觀不合的人討厭,代表你很可能會受價值觀與你一致的人喜歡。而且,你完全不需要做出反應,會在網路上抨擊別人的人,原本就是想找人吵架。
我現在在現實中有來往的人,幾乎全是在網路上認識的。因為有在看彼此的發文,所以可以省去「喔,你好,初次見面~」這些麻煩的客套話,人際關係真的輕鬆得多。喜歡就喜歡,討厭就討厭!一旦決定在網路上和討厭的人互無瓜葛,就直接把他刪除。在網路上先認識,加深互信關係後在現實生活中見面,所產生的溝通成本最低。對於總覺得想法合不來,或沒特別理由就是不喜歡的人,毫不客氣地停止來往對彼此都好。奇怪的是,當你覺得「這個人好像哪裡不太對」時,對方其實也正在想一樣的事喔。
彼此感覺不太合拍,表面上卻保持微笑繼續來往,這種相處不是很累人嗎?長久持續的話,憂鬱症將又因為人際關係而惡化。我們與社會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完全脫離社會又不能生存,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生來無法忍耐孤獨。有的人認為「由我主動不再往來,會覺得不好意思而做不到」,我可以理解這種心情,好像自視甚高地在挑朋友似的,心理一定會想退縮。
可是,我認為「挑人交往」並不是壞事,就像前面說過的,勉強和不合的人相處反而對彼此都不好。如果這樣做會過意不去的話,我建議可以想成為了不要浪費彼此寶貴的時間,你才好心出馬扮壞人,這樣心情會好過一些。做的事情明明一樣,光想法改變,心情就會不可思議地輕鬆許多喔。沒錯,如同你所感受到的,其實只是加以合理化而已,罹患憂鬱症的人通常太過認真,可以將事情稍加合理化喔。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情是否隨時感覺輕鬆自在。
讓別人太受傷當然不可以,但自己也不能太委屈。我有幾位可以不管我是否有憂鬱症,都能以平常心和我來往的朋友,讓我覺得很放心。我討厭像碰觸紅腫處般過於小心翼翼地被對待,話雖如此,我也會因憂鬱症被拒絕感到內心受傷。如果可以用與一般人同樣正常的態度來相處最好,若能貼心顧慮我的感受當然也很好,只是彼此多少會有些距離感,讓我心情變得有些微妙。
倒不如開玩笑問我:「喂!你真的有憂鬱症嗎?你看起來明明很好啊(笑)」,就算可能稍微受傷也勝過氣氛尷尬。就我個人來說,只要有幾個相處起來很舒服的人,和朋友玩樂應該就可以從「效果好╱困難」升級成「效果好╱簡單」。如同剛才所說,人際關係的困難之處在於減少討厭的人,留下喜歡的人。人隨著環境不同會有各種牽絆,困難度因此升高。不過,要排除那些牽絆說不定比想像中來得簡單喔。(內文摘自/我們都有小憂鬱:運用療鬱象限圖的33種情緒解方,化解莫名的疲憊和心情鬱悶)

我們都有小憂鬱:運用療鬱象限圖的33種情緒解方,化解莫名的疲憊和心情鬱悶
match 生活網/女人幫滔客誌~2020年02月22日
2020年最重要的健康排行出爐!憂鬱症是最需要注意的第一名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4日
憂鬱症越來越普遍怎麼辦?研究:維持運動能有效降低重度憂鬱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2月19日
憂鬱症治療新里程,整合三面向創新療法指引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13日
我們都有小憂鬱~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慢慢變好
match 生活網/女人幫滔客誌~2020年03月1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負面症狀逾兩週以上,小心罹患憂鬱症
★ 優活健康網

正值日照短、氣溫低,還經常伴隨著陰雨綿綿的冬天,有民眾抱怨心情鬱卒、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衛福部苗栗醫院臨床心理師余錦星提醒,很可能是罹患了所謂的「冬季憂鬱症」。余心理師指出,根據丹麥研究顯示,因缺乏日照容易引起「季節性情感疾患」,導致「冬季憂鬱症」增加,值得注意與預防。個案自述:「冬季天氣冷颼颼。晨間日光雖已劃過天際,不管鬧鐘一再的鳴啼,我還是不想離開那溫暖被窩裡。
我發現這個季節裡,自己的心情處在起伏不定的狀態,但大多是較低落的情形,有時我很難過,但我不知道為什麼,有時我又顯得煩躁與不安。那些我原本有興趣的事,已不再讓我興奮。喜歡大自然的我,也變的喜歡待在家裡的被窩中。我不想做事,不想上班,不想讀書。我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覺四肢無力。我夜間睡不著,白天也顯得疲累不堪。你能不能告訴我,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負面症狀出現超過兩週以上,小心是否罹患憂鬱症:
余心理師指出,憂鬱症的個案常會表示心情不好,對原有喜歡的事物不再有興趣。食慾改變,導致體重跟著改變。會睡不好,或是睡太多。感到疲憊、不想動。會有無望感,或自我沒有價值的感覺,專注力及判斷力變差,有時甚至會出現想死的念頭,若上述症狀出現超過兩週以上,且已影響個人功能或責任,例如無法好好工作、不想上學,甚至出現人際互動的困擾時,就要進一步提醒自己,是否可能已罹患憂鬱症。但確立診斷還是需經由精神科醫生評估後才能確診。
★ 預防憂鬱症四方法:
憂鬱症好發於秋冬,有些人一到這季節裡就容易有上述的感受,一些季節性情感障礙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或是原有憂鬱症病史的個案也常在此季節發作。這些類型的個案都應事先做好預防,以降低憂鬱症的出現。余心理師說,藉由行為活化的角度,可以藉著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改善自己的情緒,例如:① 多走到戶外曬太陽。② 進食奶、豆類、堅果、香蕉等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③ 提升自己的運動量。④ 加強人際社交互動頻率,皆有助減緩上述症狀。
★ 藥物增加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濃度,調節改善情緒功能:
余心理師提醒,若自我持續努力,都未獲得改善時,就有必要進一步就醫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忙,目前臨床有藥物及心理治療可供選擇。藥物治療主要增加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以調節改善情緒的功能;而心理治療採談話的方式介入,藉由調整個案的認知,增進忍受情緒變化的能力,提高面對挫折及問題因應的能力,來提升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生活品質。

負面症狀逾兩週以上,小心罹患憂鬱症
match 生活網~2020年01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戰勝自卑,人們會更年輕
★ 微微健康網

人們常說,自卑是缺乏魅力的根源。其實,自卑也是衰老的催化劑。為何這樣說呢?首先,自卑的人容易陷入思想死角,變得愁眉不展。其次,自卑的人做事沒信心,常唉聲歎氣。最後,自卑的人大腦處於抑制狀態,這會加速人體器官衰老。人們只有戰勝了自卑才會更加的年輕。自卑,就是自己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嚴重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種缺陷或短處,而是不能悅意容納自己,自慚形穢,常把自己放在一個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歡,進而演繹成別人看不起的位置,並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鬱鬱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不願與別人來往,只想與人疏遠,缺少朋友,甚至自疚、自責、自罪;他們做事缺乏信心,沒有自信,優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因而感到疲功,心灰意懶。由於自卑的大腦皮層長期處於抑制狀態,中樞神經系統處於麻木狀態,體內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相應得不到充分的調動,不能發揮各自的應有作用。
同時分泌系統的功能也因此失去常態,有害的激素隨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統失去靈性,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症,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性功能低下等等,這些表現都是衰老的徵兆所在。可見,自卑的心理就是促使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催化劑,因此,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止早衰,就應摒棄自卑心理,客觀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熱愛自我,樹立起生活的勇氣。

戰勝自卑,人們會更年輕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2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年女性體力變差憂鬱風險增,體虛可從二個動作探知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3月24日
慢性精神疾病打亂人生!長效針劑助重拾夢想
match 生活網/健談網~2020年03月1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憂鬱症!請理解它是種大腦出問題的生理疾病
★ 蕭奕辰/雙相人生

我個人身上的「障礙」挺多的,已經被確診的有雙極性情緒障礙,或者依照派別不同:稱呼為雙相性情感障礙。以前俗稱:躁鬱症。另外,還有解離性人格障礙與性別認同障礙,俗稱「多重人格」與「我的大腦認為自己是不是男性、是女性」。但那個不在我們今天要談論的範圍內。而且我還有「思覺失調」症狀,講人話:「幻聽、幻覺。」總之,因為這些「障礙」,我的生活其實並不太好過,或許我應該改名「羅侯羅」然後搬家到印度去(苦笑)。
首先,我必須要說:「這一切跟想法無關」。「精神疾病」的「精神」這兩個字很容易誤導大家,讓各位以為有一個更高的存在,像是靈魂什麼之類的,但偽科學和宗教信仰不在學術討論範圍內。精神疾病是由於大腦和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分泌等出現了問題,但有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在相當多數的人眼中,所謂的憂鬱症,叫做「想太多」。這引發了很嚴重的後續問題。憂鬱,不是憂鬱症;我再說一次:憂鬱,不是憂鬱症,兩種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一開始造成的原因是器質性還是心因性,當進入到會被確診為「憂鬱症」的範圍,它就是個是確確實實的「生理」上的疾病。人之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大致上分為正負面等情緒,是因為大腦及其他器官分泌各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緣故,在一般狀況下,時間到了就會停止分泌,所以你不可能永遠處在同一種情緒裡面,就算你因為一個超級好笑的笑話而笑到嘴巴脫臼,你也不可能一直笑下去吧?就算你因為看了一場劇情片而痛哭,你也不可能一直哭下去吧。
但重鬱症的狀況是,有關於正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機制出問題了,不分泌、或分泌量極低;然後有關於負面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狂分泌,停不下來。而躁症正好相反。因此,重鬱症患者們,像是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正面情緒,儘管我理智上完全清楚這是一件應該令我感到開心愉悅的事情,我非常清楚。但我所感受到的,只有永無止境的焦慮、痛苦、悲傷、絕望。二十四小時:隨、時、隨、地;每、分、每、秒。這跟我怎麼去想的、用什麼角度去思考的,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我問各位一個簡單的問題,當你們看到一個小女孩,因為受傷而雙腳重殘甚至失去了雙腳,你們會責怪她嗎?你們會叫他:「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自己用雙腳爬起來呢?」或者:「你為什麼要讓自己趴在地上呢?」顯然不會,你會覺得好可憐,你會幫她,你會安慰她。但,我們常常看到……我自己本人就常常被說:「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自己好起來呢?」或者:「你會什麼要把自己困在情緒裡面呢?」但,不存在的東西就是不存在,就像你無法要求沒有腳的人「用腳」站起來,要求沒有嘴巴的人「用嘴巴」說話。
為什麼?不為什麼,因為決定情緒的是大腦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身體出問題了,就是出問題了。再說一次,這是確確實實的「生理疾病。」那麼,躁症呢?除非你經歷過鬱症,否則你很難分辨出躁症。這十幾年以來,我一直處於重鬱症的狀態下,大約一年前,狀況改變了。我突然變得有幹勁而且心情超開心,十幾年來沒這麼開心過。我馬上起了疑心。就如同重鬱症的特色是沒有任何原因沒有任何理由的長期悲痛,毫無原因突然信心十足談笑風生,對我這個習慣跟重鬱症相處的患者而言,這鐵定「有問題」。
經過醫師的確認過後,我從單極性情緒障礙變成了雙極性情緒障礙。俗稱躁鬱症。躁症加鬱症。躁症,並不是暴躁,就如同憂鬱不是憂鬱症。輕微的躁症症狀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對人們而言那是一段愉快的體驗,美好到令人難以忘懷。在躁症狀態下,我的「正向思考」會被開到全滿,所有人事物都變得有趣,我可以講出非常幽默風趣的話,想到各種好笑的梗。思考,行動,談吐,社交……任何事情都變得輕而易舉,世界美好喜悅且充滿希望。
如果說重鬱症給人的觀感是像黑洞一樣隨時隨地都充滿了負面能量,那躁症對他人而言,就是我的渾身上下充滿「正面能量」、任何事情都能「正向思考」,完完全全一整個就是「感恩讚嘆、法喜充滿」的狀態。事實上,有些人「一輩子長期持續處在」輕躁症的狀況下。這些人很受歡迎,因為輕躁症的症狀表現在外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個性很好、積極、樂觀、正向、又認真、努力」,讓人感覺與他相處是「幽默又輕鬆自在」的,因此輕躁症患者的言行舉止,被常人羨慕並且「視為應該要有的標準」。
甚至加碼升級變成學校、政府、媒體、各類書籍吹捧的教條。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正面積極樂觀,是好的。講到這裡一定會有人破口大罵:「那怎麼可能是病,你亂說」!不管是對患者自己還是親友旁人,絕大部分常人都會「堅持拒絕」接受輕躁症的症狀其實是大腦的「不正常狀態」。因為以對於產生的結果論和對於模糊概念下的一般人而言,那沒有不良,那「很棒」。是,我知道很棒,因為我深刻體會到了那種「高度的愉悅與自信」,確實名不虛傳。
但我們用一個連續性光譜的角度來看,那已經離開所謂「正常」的標準而來到了「不正常」的範圍,甚至再一步就踏入「疾病」的領域。你可以把那些當成一個可以試看看的「理想」,因為處在輕躁狀態下確實隨時隨地幸福洋溢。但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常人把那些症狀當成「正常」,當成「應該」的。所以輕躁症患者在自嗨講出來的一堆其實對他自己來說毫無意義的話,被拿來當成是至理名言,甚至是崇高價值標準。然後,一般人再拿這些「教條」去要求鬱症患者,要患者照這樣改變想法,照這樣「正面思考」。
對重鬱症、焦慮症、創傷壓力症候群等其它相類似的疾病症患而言,這些是不可能辦到的。我說過,認知歸認知,情緒歸情緒,這是生理疾病。所以這是很過分的再度傷害、三度傷害、四度傷害。我很清楚那是疾病,因為我原本就是重鬱症患者,所以我能夠非常清楚地分辨只要一從躁症狀態切換下來,我就會開始全面性檢討自己到底在發病期間講了那些話跟做了哪些決定。大家會問,幹嘛要檢討?因為開出那些支票的人「不是我」啊!躁症狀態下,我很容易決定了或答應了人家什麼的。
因為我覺得是小事一件,但是在鬱症狀態下,那就變成了難度很高的「重、大、負、擔」。一年來,雙極的情緒通常在幾天之內切換,甚至一天切換數次,最長曾經處在躁症狀態下延續過長達快一個月。接下來的慢慢黑夜,中間可能會短暫半天或一天,一定還會夾雜著半天或一天左右的躁症。如果你是在那種狀態下遇到我,那恭喜你,那你會很開心。但,別忘了絕大部分的時候,我就是個重鬱症患者。你可以遠離,可以不要靠近,但我請求你們千萬別厭惡患者。患者們深受折磨,這是疾病,由不得患者自己的意願。
躁症狀態的我跟鬱症狀態的我,言行舉止會相反,連核心基礎價值觀都會完全相反。這真的跟想法和意志無關。想法跟意志是大腦產生的後果,大腦決定了想法跟意志。想開就會心情好?真的不是這樣。真實狀況的順序是相反的,是「大腦心情好,你感受到的結果就是自己想很開」。只是大腦非常擅於製造各種錯覺,尤其是在時間上顛倒因果順序。從來就不是想法決定情緒,而是情緒決定想法。這一點,我相信跟我同樣擁有雙極性情緒障礙的朋友們都能感同身受。
好,皆下來讓我們講回重鬱症。我們最常遇到的「善意」,就是叫我們要「轉念」。但上面已經有說明清楚了,那不僅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對於患者而言,該轉的念都轉過了,該想的正面思考我都想過。事實上患者之所以會崩潰,就是因為「確實經歷且體會到了不管再怎麼轉念、正向思考、想開點,就是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用處的事實」,甚至還只會越轉越糟糕,所以才崩潰,甚至自殺。患者的想法常常反反覆覆,這就是因為疾病造成的。一般人很容易產生誤會、不諒解,甚至感到不耐煩、厭惡。
另外,不少患者會有各種行的自殘傾向,這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藉由讓身體上的痛苦,去舒緩情緒上的痛苦。你或許會覺得,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嗎?老實說,以「主動舒緩痛苦」而言,辦法還真的是少之又少,而自殘是極端少數「效果卓越」的方式,所以患者才會藉由此種方式去試圖讓自己好過一點,並且發出求救訊號。同樣的,自殺也是。自殺是為了「不要再痛苦」。請不要對患者說,你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該為身邊的誰誰誰著想這種話。
這種話一講出來,我跟你掛保證,自殺機率一定大幅度提高,因為患者選擇自殺,就是為了「不再想要成為身邊親友的麻煩」、「為了不要拖累身邊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患者「非常為身邊的人著想」,所以選擇自殺。還有,真的請收回「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屁話。自殺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自殺若成功,「當然能夠」解決問題,而且是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解決什麼問題?解決我們身為患者,無時無刻處在永無止境的絕望悲傷痛苦中的嚴重問題。就像這篇文章所控訴的:「他們要求我們繼續痛苦,卻根本無法給我們解藥。」
我講最嚴厲的:社會對重鬱症的妖魔化跟誤解,就是「最大的問題」。講到最後,似乎有點絕望。嗯,不是似乎,而是事實上重鬱症患者就是永遠生活在這種絕望的處境當中,而社會的嚴重誤解又讓狀況變得更糟糕到幾乎無法處理。你會覺得困惑,那到底還有什麼方法。我會說:「有病,就該…」嗯,你瞭解的。在醫療方面,請尋求專業診治。眼睛生病找眼科、肚子痛找腸胃科、感冒找耳鼻喉科、跌倒找骨科。全身上下所有器官都有生病的可能,而大腦做為人體全身上下中最精密的器官,當然也會生病,而且是非常棘手的疾病。
遇到這種狀況,請找精神科和臨床心裡科。以藥物輔助心理治療是確實能夠有效「控制」病情在一個至少動態平衡的狀態,至少,還算撐得下去。除了醫療資源,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同事等等周遭人們對於此疾病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理解到這是確實的生理疾病,你才不會說出等同於害患者去死的白癡禁句。而親友的包容與陪伴是「最重要的」。為什麼我能夠撐到今天?因為我很幸運,有我的家人在後面持續給我就醫的資金,讓我可以持續接受治療,不然這真的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長期支出。
另外我身邊也有一群好朋友,不離不棄,一直陪伴著我到今日:陪著我哭、陪著我笑。在我倒下的時候拉住我,在我試圖努力站起來的時候扶著我。陪伴,陪伴就夠了,其實什麼都不需要講,講什麼都是多餘的,與其讓狀況惡化,不如什麼都不用講。相信我,光是你願意陪伴在我們身邊,這樣對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最後,請各位務必記得:「這一切,與想法無關。」因為,這是一個疾病。

憂鬱症不是轉念、想開一點就會好的!請理解它是種大腦出問題的生理疾病
風傳媒/蕭奕辰~2019年10月03日
深夜悲傷失眠~高功能憂鬱症纏著您嗎
Hello 醫師~2020年01月0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為什麼她看起來那麼快樂,卻是嚴重的憂鬱症患者?
HEHO 健康~2018年03月1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關於情緒,你有著太多的誤解
★ 微微健康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如憤怒、生氣、高興,不同的人的情緒不同。關於情緒的表達與處理方式,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社會中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怎樣描述與管控情緒,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差異使得我們對情緒存在著一些誤解。人們經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我知道我不該為這種小事煩惱”“我應該比現在過得更快樂”,當然,不管怎樣,也沒有規則說你這種情緒反應就是錯的。與其浪費精力把自己搞的很愧疚,還不如及時行樂。要明白,怎樣對待某種情緒,選擇權在你手中。
不管你的情緒好壞,那並不意味著你就得被困在這個特定的情緒裡。你完全可以做出些改變,能夠影響到你的感覺。要想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方式。一個廣泛存在的錯誤觀念就是:你如果沒有跟人傾訴,那你一定是在抑制自己的感情。但研究表明,結果恰恰相反,當產生憤怒情緒時就是這樣。摔枕頭發洩,把認識的人都叫來,告訴他們你過得有多爛,這樣只會讓你更加興奮,而不能讓你好起來。
有人認為,控制情緒就是要表現的沒有情緒一樣。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主義的觀點是:我們會有諸多情緒體驗,但我們大可不必受制於它們。糟糕的一天結束時,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好起來,而不是在這壞情緒裡走不出來,這樣也損害健康。人們經常說,“我都被老闆逼瘋了”“我婆婆讓我感覺很不爽”,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影響你的感覺。他人可能會影響你的想法,但不能影響你的情緒,你才是情緒的主人。當人們懷疑自己對某些情緒的忍耐力時,人們就會逃避。
一些經常焦慮的人就很難得到晉升的機會,一個人要是對衝突、矛盾感到不適,那他可能就會回避與同事見面解決問題。學會處理不良情緒,會建立起你的自信。不做情緒的奴隸,你就知道,你的能力遠超你想像。情緒是好是壞很容易區分,但是那種深處的感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不好說了。同樣的情緒,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有不同的結果。比如說,憤怒,當人們氣瘋了的時候,有的人表現的很糟糕,但有的人就能化悲憤為力量。現實世界中有一些積極的變革,就是因為積極分子對他們所看到的不公平感到憤怒,從而推動變革的發生。
當你狀態不佳時,還能很專業的展現自己,雖然這是一項健康的社交技能,但適時放下心理防線也不是弱點的顯現。深悉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意與他人分享,當然是在合適的時機下,這是優點的跡象。要是你還不習慣思考分析自己的感覺,要想覺察並理解自己的情緒還是有些難度的。就像生活中很多技能一樣,只有不斷練習,你對情緒的認知,忍耐力與控制力才能有所提升。精神的強大,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的成功,關鍵在於對情緒自我意識的增強。

關於情緒,你有著太多的誤解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2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經顱磁刺激,為精神醫學治療新領域
★ 新聞部/綜合報導

精神醫學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進展。隨著我們對大腦的理解日益精進,非侵入性腦刺激術逐漸受到重視,與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合為精神醫學在治療上的三大支柱。而目前在非侵入性腦刺激術中,「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的相關研究最多、應用也最為廣泛,目前已被衛生福利部核可作為難治型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什麼是經顱磁刺激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解釋,可以把經顱磁刺激想像成是無針的針灸,運用磁波來刺激特定大腦皮質穴位,進而傳遞能量以達到活化腦細胞的功效。
從憂鬱症患者的腦部正子攝影中可以發現,左邊的背外側前額葉(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細胞活性不佳,與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心情低落、負面思考等認知與情緒症狀有關。此時精神科醫師可針對該區域施以經顱磁刺激治療,每天約40分鐘,一週進行五天,兩到四週之後約有七成的患者可以改善上述的這些症狀。鄭勝允提到,目前比較會建議對藥物治療反應不理想或是不希望服藥的個案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
曾有位接近70歲的女性因重度憂鬱症前來求診,卻因副作用而不願服用藥物,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之下,接受了20次經顱磁刺激治療,憂鬱症狀也逐漸獲得改善。經顱磁刺激安全嗎?鄭勝允指出,經顱磁刺激的一大特點就是副作用極少,絕大多數接受治療的患者僅會有輕微頭皮發麻的感覺,而且隨著治療的進展,這種感覺會越來越不明顯。過程中也不需麻醉,每次治療結束後也不會有等待恢復期,可立即恢復原本的日常生活。
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磁場會與金屬製品產生交互作用,所以不建議有腦內金屬植入物、電子耳、心臟節律器等金屬產品的患者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經顱磁刺激還可以應用在哪些精神醫學領域?舉凡像是失智症、強迫症、恐慌症、飲食疾患或是成癮疾患,目前都已進入到研究階段,且初步的研究結果都以正向居多。鄭勝允表示,期待未來可以透過經顱磁刺激這類新的技術,造福許多傳統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的患者,還給患者一個清晰明亮的大腦。

經顱磁刺激,為精神醫學治療新領域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9日
精神醫學新療法,經顱磁刺激術治憂鬱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2月14日
利用磁波刺激大腦特定皮質穴位,可治重度憂鬱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2月14日
難治型憂鬱症有解?經顱磁刺激有助活化腦區降憂鬱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09日
☆ ☆ ☆
業障迷思10906輯~照護
業障迷思10905輯~失智
業障迷思10904輯~憂鬱
業障迷思10903輯
業障迷思10902輯
業障迷思1090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