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30

業障迷思1096輯~兒少

新增說明文字
☆ ☆ ☆
青少年樂觀的好處~正向態度教養術
★ Chuck Huang

有些人天生就樂觀,有些人則不是如此。不過樂觀的態度是可以靠後天學習的,每個人只要能常保正面的心情和思維,身體和心靈的健康都會受益,藥物濫用、反社會傾向和罹患憂鬱症(Depression)的機率也會一起減低。在此要為家長們介紹培養青少年孩子樂觀的技巧,過程可能需要點時間,因此請準備好耐心,平靜地幫助孩子,以培養出正向、樂觀的少年少女。
很多家長都會耳提面命地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正向思考」,但這樣是不夠的。如果只是要求孩子多發掘事情可能的正面結果,其實有點困難,對養成樂觀的態度也沒有太多助益。家長不能只有紙上談兵,而是應該多鼓勵孩子用有效的方法自己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並實際克服每天遇到的挑戰。父母也可以多培養孩子一些洞察能力,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從別人的立場去著想,培養同理心。主動思考加上實際行動,一定比光說不練還有效。
下列思維可以幫助青少年發現身邊美好事物,教他們隨時提醒自己保有這些理念,就能更容易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① 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每天結束前,請孩子花10分鐘想想一整天下來有什麼收獲,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感恩、開心的,並把它寫下來。② 努力會讓生活更好:讓小孩知道,只要認真努力做一件事就可以達成目標,就算沒有,結果也至少會比什麼都不做好,什麼事情都是要試了才知道,不試就只有後悔的份。
③ 遇到挫折不要馬上責怪:如果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身為家長的您心裡首先會如何看待?失敗和挫折往往都只是一時的,當事情不按照計畫進行時,請讓孩子知道事情終將過去,下次再完善規劃、再接再厲就行了。④ 表現良好不忘讚美自己: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請不吝正向、積極地讚美,小孩有自信認可自己的優點和能力,以後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

青少年樂觀的好處~正向態度教養術
Hello 醫師~2020年02月19日
交友複雜愛獨處?辨別吸毒10跡象
Hello 醫師~2019年09月30日


小孩幾歲屬性早熟?醫生提醒別讓孩子這樣吃
★ 編輯部整理

今年剛上小一的6歲王小妹,從小身高都落於正常體位的90到97個百分比,本應該不會有矮小的困擾。但最近卻注意到胸部有硬塊及疼痛感而來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6歲的王小妹骨齡已達11歲,如沒處理恐怕將因生長板提早閉合,而使最終身高連150公分都不到,經抽血確認是「中樞性性早熟」且無其他腫瘤等問題後,予以治療5年的時間,最終身高達至156公分且之後女性性徵也都發育良好。近年來,兒童性發育提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常見家長們疑慮與不安。
在小兒內分泌門診中常有父母焦慮擔心自己的寶貝兒女是否太早發育、會不會影響日後身高、以及詢問後續該如何治療等問題。郭綜合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陳首硯醫師表示,性早熟的孩童,剛開始身高或許會領先同年齡兒童,但因其骨骼年齡超前,生長板將提早癒合而縮短了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沒妥善介入很容易較一般成人身高來的矮小。此外,第二性徵的過早出現會造成外觀上的改變,這也常會引起同年齡孩子的嘲笑,對孩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也是令家長憂心的一個原因。
現今兒童第二性徵出現的時間,男生約為9歲至14歲、女生則為8歲至13歲之間。若女生在8歲前出現胸部發育甚至初經來潮等性特徵;或男生在9歲前有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者,都稱為性早熟。通常一個孩童因性早熟的問題來到小兒內分泌門診會依發育程度安排以下評估:
① 完整的家族史、個人病史、藥物史及飲食習慣。② 身體檢查包含身高、體重、生長速率及第二性徵發育的評估。③ X光放射線檢查,判斷患童的骨骼年齡(性早熟患童一般會超齡2歲以上)。④ 抽血檢LH黃體激素、FSH濾泡激素、性腺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等;另可利用促性腺激素刺激測驗LHRH試驗判定是否為合乎健保治療標準之中樞型性早熟個案。⑤ 影像學檢查,如骨盆腔超音波或腦部電腦斷層等。
★ 之後依其原因,再將性早熟區分為二種類型:① 中樞型性早熟:因為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提早被活化,促使性腺激素亢進。② 週邊型性早熟:週邊荷爾蒙腺體分泌出現問題,常見於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睪丸腫瘤等疾病,臨床上通常較少見。
★ 預防性早熟方法:① 避免攝取炸物與零食:雖然大多數的中樞性性早熟其致病原因不明,但除了體質因素外,現今環境賀爾蒙的影響也不可輕忽,由於環境賀爾蒙大部分以脂溶性居多,炸物或零食等的攝取還是應該盡量避免。② 控制體重: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有較高的比例導致骨齡超前及性早熟的情況。建議父母應讓子女維持適度飲食、規律運動並控制體重,以降低提早性發育的可能性。萬一孩童太早出現第二性徵,家長也應盡早帶至小兒內分泌科門診接受詳細的評估及治療。
性早熟的治療必需針對個別的情況來處理。中樞型性早熟的孩童若未合併骨齡明顯超前,在對未來成人身高影響不大的情形下,一般只需飲食運動控制,於門診定期追蹤即可,不須藥物治療;但是若在追蹤期間,骨齡出現比實際年紀進展還快的情況,可在醫師建議下考慮以每月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作用劑進行治療,不過嚴格來說,此藥物的功效只在於延緩骨齡的進展以爭取成長的時間,想要有更高的成人身高,飲食運動的控制還是不可少。

小孩幾歲屬性早熟?醫生提醒別讓孩子這樣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29日
父女可共浴到何時?最晚這時間要分開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8月09日
☆ ☆ ☆
單腳天使(林又立)
台灣啟示錄~YouTube 2015年12月21日
一公升的眼淚,一生罕見的幸福(巫以欣)
台灣啟示錄~YouTube 2015年12月21日
罕見的勇氣~巫錦輝、巫以欣
GOOD TV~YouTube 2013年09月10日
SMA 藏翼天使~勇敢飛翔(784-3集)
台灣真善美~YouTube 2019年02月24日
《用心飛翔》SMA疾病首部微電影
SMA Taiwan~YouTube 2018年02月08日
愛‧點名~不罕見的生命
罕見疾病基金會~YouTube 2017年12月25日
台灣真善美~2019年(1/215)
台灣真善美~YouTube 2019年12月2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別再比較了!低自尊父母有低自尊小孩
★ W.R.Su

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和對定義,稱為自尊心(Self-esteem)。自尊心會影響一個人對人生的動機、態度以及情商(EQ)。自尊低的小孩,會對一切逆來順受,並且從來不會想到自己有能力改變是物事物。自尊低的小孩有什麼特徵?自尊低的小孩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包含缺乏大人的回饋、建議和肯定,特別是來自父母等家庭成員,與師長方面的回應。自尊低的小孩會有以下特徵:① 感覺被孤立、不被愛。② 傾向迴避新環境。③ 無法承受失敗和負評。④ 當拿他們與別人做比較時顯得易怒。⑤ 低估自己。強化小孩自尊心的秘訣:
★ 熱情給予正面回應:父母的愛對小孩自尊心的形塑是很重要的,無論小孩表現如何、是否達到目標,即使小孩失敗,都請別猶豫給他一個擁抱、讚美和鼓勵,表揚他曾付出過的努力。父母帶給小孩的影響大過於任何人,父母說的話、給予的建議和態度,不是為小孩帶來自信,就是一文不值的感覺。因此給予小孩無限的支持和無條件的愛,才可以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這個世界的挑戰。
★ 父母自己需先建立自尊心:如前述所說,父母對小孩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害怕超越自己的舒適圈,那你的小孩就會跟你一樣。一個肯定自我、擁有健康自尊心的小孩,大多就是由有同樣特質的父母帶出來的。因此先學習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小孩將來就會跟你一樣。
★ 提供理想的成長環境:小孩需要有一個感覺安全、舒適的家,因為父母間的爭執,不但可能會為小孩帶來沮喪、孤立的感受,也會影響他們的學業與體育表現。
★ 不要跟同儕比較:人生勝敗在所難免,請別忘了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小孩的心靈也確實較脆弱,因此當他們失敗時,不要批評或拿他們跟別的小孩相比,更別處罰,而是要讓他們理解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父母的要在小孩跌倒時,當把他們撐起來的支柱,這樣小孩不但能重新站起來,甚至還會更加茁壯。
★ 尋求專業協助:若父母對小孩的低自尊束手無策,可以考慮讓專業人員介入。父母除了可以和學校老師討論造成小孩自尊低、無法肯定自己的根本原因,專業心理治療也能讓小孩用正面的方式,看待自己與外在世界,幫助他們接受自我,使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別再比較了!低自尊父母有低自尊小孩
Hello 醫師~2019年09月2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壓力大是根源
★ Jenny Hung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所以不少青少年都會因為學校壓力大,而常常表現得憤怒或疲勞。如果長期處於這種壓抑並無從發洩的狀態,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衍生成心理疾病(又稱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心理健康是了解自己、應對一般日常壓力,以及對社會產生正向貢獻的能力。而心理疾病,是一種會讓人出現思想、情緒和行為模式改變的健康狀況,通常都跟壓力有關,且會影響人的社交、工作和家庭生活。
根據衛福部2003年統計,台灣有77.62%的少年偶爾或經常會感受到壓力或困擾,並會因此出現生悶氣和憂鬱的情緒。另外,衛福部於2017年,委託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的全國兒少調查也發現,台灣有近1/3的兒童有心理健康問題,並且是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的。以下是最常見的一些心理疾病:
😂 焦慮症(Anxiety),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強迫症(OCD)。😂 情緒疾患(Mood disorder),包括憂鬱症(Depression)和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精神病疾患(Psychotic disorder),包括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 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包括暴食症(Bulimia)和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發展疾患(Developmental disorder),包括過動症(ADHD)。😂 行為疾患(Behavior disorder),包括對立性反抗疾患(ODD)。😂 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心理疾病的症狀可能會突然出現,亦可能隨時間慢慢顯現。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症狀:😂 社交退縮,不再對跟他人互動感到興趣,或退出原本很喜歡的運動。😂 有困難專心、用邏輯思考或表達,以及記憶力變差,在學校成績可能會退步,或喪失原本很熟悉的技能。😂 喪失與自我和周遭的連結。😂 自尊變低。😂 感到恐懼、猜疑、焦慮。😂 出現反常的行為。😂 睡眠和飲食習慣出現巨大的變化,衛生習慣也可能突然變很差。😂 體重莫名減輕,且變得沒有食慾。😂 情緒經常起伏不定。
如果小孩被診斷出有心理疾病,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就會給予諮商或藥物治療。小於6歲的小孩,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對他們來說會很強烈,因此使用過程需被嚴密監控。至於心理諮商和認知行為治療,則適合幫助有心理疾病的小孩改正他們的行為。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壓力大是根源
Hello 醫師~2019年12月19日
養出自信女兒~告訴她不用討好大家
Hello 醫師~2019年09月27日
誰說女兒才貼心?鼓勵表達養出好男生
Hello 醫師~2019年09月19日


性侵案件頻傳,性教育應幾歲開始教?
★ 編輯部/綜合整理

最近兩年,兒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時有發生,關於兒童的性教育,更是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比較才有鑑別,先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日本的兒童性教育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準。日本所有的中小學,都開設了性教育課程,小學低年級,老師會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身體,明白男女有別,男女生殖系統的不同是為了催生愛情、繁衍後代;進入小學高年級,老師會用動畫影片、遊戲的方式講述遺精和月經的道理。我們眼中的「島國」電影,源頭在日本 ,有一個出人意料的事實:在日本,性犯罪率全球最低。
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包括性,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記住兩點:對性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禁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想方設法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獲取錯誤的性知識,造成更多的年少失足。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了,女孩九歲來月經、男孩十一歲出現遺精的比比皆是,一味含糊其辭,會讓孩子驚恐、自卑、迷惘而不知歸處。中國的兒童教育專家和性學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基本上達成了一個共識:性啟蒙教育越早越好。
有個國內頗有名望的兒童教育專家指出:性教育應從零歲開始,甚至在娘肚子裡就應該開始,零到三歲是非常關鍵的時期。這個觀點有些嘩眾取寵了,科普一下兒童記憶軸原理:三歲之前發生的事,兒童幾乎都記不住。我的觀點:性啟蒙教育從三歲開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性啟蒙老師。爸爸為男孩科普男性性知識,媽媽為女孩科普女性性知識。性啟蒙教育和性科普是一把雙刃劍,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必須表現出嚴謹的一面。手淫是男生釋放性慾的方式,父母意外發現了也要視而不見,他們真的不需要在手淫問題上受管制。
一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的高三學生近一半有性生活的體驗,意外懷孕率高達二○%以上,這是一組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普及正確的避孕常識刻不容緩。前不久,中國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引發大量家長吐槽:尺度太大。其實這才是國家對人性和自然感受的回歸,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通過哪些途徑可以學習科學正確的兩性問題及男性健康問題呢?告訴大家,目前沒有。即使是由正規網站開設的兩性頻道,其中的文章也是良莠不齊,賺取點擊率的文章大行其道,灌輸的往往是有害兒童、青少年的色情誘惑。(本文摘自/讓我們的靈魂激盪身體歡愉:男科醫生的臨床手記,講透男人身體的祕密, 值得女人通宵看完的祕笈/任性出版)

性侵案件頻傳,性教育應幾歲開始教?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0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吾家有女初長成,小孩幾歲屬性早熟?
★ 張桂榕/綜合報導

今年剛上小一的6歲王小妹,從小身高都落於正常體位的90到97個百分比,本應該不會有矮小的困擾。但最近卻注意到胸部有硬塊及疼痛感而來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6歲的王小妹骨齡已達11歲,如沒處理恐怕將因生長板提早閉合,而使最終身高連150公分都不到,經抽血確認是「中樞性性早熟」且無其他腫瘤等問題後,予以「柳菩林治療」5年的時間,最終身高達至156公分且之後女性性徵也都發育良好。近年來,兒童性發育提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常見家長們疑慮與不安。
在小兒內分泌門診中常有父母焦慮擔心自己的寶貝兒女是否太早發育、會不會影響日後身高、以及詢問後續該如何治療等問題。性早熟的孩子初期比別人高 生長板恐提早癒合郭綜合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陳首硯醫師表示,性早熟的孩童,剛開始身高或許會領先同年齡兒童,但因其骨骼年齡超前,生長板將提早癒合而縮短了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沒妥善介入很容易較一般成人身高來的矮小。
此外,第二性徵的過早出現會造成外觀上的改變,這也常會引起同年齡孩子的嘲笑,對孩童心理發展的影響也是令家長憂心的一個原因。女生8歲前、男生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 屬性早熟現今兒童第二性徵出現的時間,男生約為9歲至14歲、女生則為8歲至13歲之間。若女生在8歲前出現胸部發育甚至初經來潮等性特徵;或男生在9歲前有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者,都稱為性早熟。
通常一個孩童因性早熟的問題來到小兒內分泌門診會依發育程度安排以下評估:① 完整的家族史、個人病史、藥物史及飲食習慣。② 身體檢查包含身高、體重、生長速率及第二性徵發育的評估。③ X光放射線檢查,判斷患童的骨骼年齡(性早熟患童一般會超齡2歲以上)。④ 抽血檢LH黃體激素、FSH濾泡激素、性腺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等;另可利用促性腺激素刺激測驗LHRH試驗判定是否為合乎健保治療標準之中樞型性早熟個案。⑤ 影像學檢查,如骨盆腔超音波或腦部電腦斷層等。
性早熟區分二種類型之後依其原因,再將性早熟區分為:😂 中樞型性早熟:因為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提早被活化,促使性腺激素亢進。😂 週邊型性早熟:週邊荷爾蒙腺體分泌出現問題,常見於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睪丸腫瘤等疾病,臨床上通常較少見。預防性早熟方法:
😂 避免攝取炸物與零食:雖然大多數的中樞性性早熟其致病原因不明,但除了體質因素外,現今環境賀爾蒙的影響也不可輕忽,由於環境賀爾蒙大部分以脂溶性居多,炸物或零食等的攝取還是應該盡量避免。😂 控制體重: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者,有較高的比例導致骨齡超前及性早熟的情況。建議父母應讓子女維持適度飲食、規律運動並控制體重,以降低提早性發育的可能性。萬一孩童太早出現第二性徵,家長也應盡早帶至小兒內分泌科門診接受詳細的評估及治療。
性早熟的治療必需針對個別的情況來處理。中樞型性早熟的孩童若未合併骨齡明顯超前,在對未來成人身高影響不大的情形下,一般只需飲食運動控制,於門診定期追蹤即可,不須藥物治療;但是若在追蹤期間,骨齡出現比實際年紀進展還快的情況,可在醫師建議下考慮以每月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素作用劑進行治療,不過嚴格來說,此藥物的功效只在於延緩骨齡的進展以爭取成長的時間,想要有更高的成人身高,飲食運動的控制還是不可少。

吾家有女初長成,小孩幾歲屬性早熟?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8日
十種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原則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02日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批評才有效果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2月20日


你的成績不等於你,高中生怎麼找方向?
★ 莊智超

台灣高中生選志願這件事,完全像瞎子摸象,老師和家長給的意見早都過時一、二十年;高中生又沒有念過大學,完全沒有參考值,你要他怎麼選?」創辦 IOH(Innovation Open House)網路開放個人經驗平台的莊智超,從滿滿的行程擠出一小時接受《天下》訪問,一坐下來,劈頭就說,教育體制與家庭根本沒有為高中生做好預備,選擇的經驗值是零。台灣的高中生只能等考完試,再拿成績做落點分析。「問題是,你的成績不等於你的興趣、天賦,這樣做難道不是超大的風險嗎?」他建議,應該以「有趣」為出發點去選科系,「當你覺得有趣,有了內在動機,反而比較容易成功。」
★ 經驗共享~探索一三六科系:
自從去年IOH的故事登上《天下》影視中心的新聞紀實影片《志氣~為人才而戰》,莊智超的演講行程就沒停過。 一年多來,莊智超以每個月十至十五場演講的密度,在各大專院校與高中奔波,至今跑了將近兩百場。IOH 網站匯集來自台灣四十三所大學、世界八十多所大學,共一百三十六個科系的個人學習影片,預估今年十一月底,將超過四百支影片。 去年就讀中山女高的沙佳玲,偶然從學姊口中得知 IOH 的資訊,開始上 IOH 網站探索未來想讀的科系。
看過台大日文系黃子芹的講座後,她得知日文系的課程內容,對黃子芹的說法感同身受,加上本身喜愛日文,讓原本迷惘的沙佳玲立定志向。今年九月,她如願進入東吳大學日文系就讀,並成為 IOH 的志工。 莊智超表示,IOH 提供的開放個人經驗平台,讓不同領域的海內外講者分享個人求學、工作與生活經驗,提供看世界的窗口、培養國際觀。家長看了,可以了解小孩在念什麼、做什麼;高中生看了,可以了解大學生學些什麼,是否有趣;老師看了,也會知道大學生在想些什麼?世界上有哪些新興科系?他希望透過IOH改變年輕人的命運,鼓勵他們勇於冒險。
最近 IOH 最夯的講者是陳彥廷。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他脫下醫師袍,前往美國學習國際衛生。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時,他跟隨教授到中國、印度、智利、黎巴嫩研究衛生政策與醫療改革。陳彥廷取得哈佛博士學位後,人生再度轉彎,加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擔任醫藥產業管理顧問及項目經理,提供跨國企業產業趨勢分析,制定企業及產品因應策略。今年春天,陳彥廷回台灣,在陽明大學公衛研究所教授健康經濟學與衛生政策影響評估。「很多人都問陳彥廷,為什麼不當醫生就好?」莊智超說,許多成績優秀的年輕人別無選擇,只能當醫生,十八歲就得背負家族期待、學校榮譽,實在太扭曲。
★ 發展天賦~從學習合作開始:
台灣的孩子從小就陷入學習競爭、努力淘汰對手,而非與人合作。而美國的教育從小鼓勵與人合作,讓每個人發展自己的天賦,科系也沒有貴賤之分,最大考慮就是有沒有熱情,要選擇做自己有熱忱的事。莊智超觀察,「出國念書的學生,通常不follow rules(不墨守成規)的人會活得比較好。」家長應該及早幫助孩子探索自己,因為教育永遠是落後指標,知識更落後於現實社會。從八到十八歲這關鍵十年,要學會「自學」,一味追求高分,也可能失敗。依個人興趣選科系,不要讓分數決定,莊智超建議家長,要深切理解世界改變的狀態,別限制太多,只要安心陪伴,讓孩子追求自己的第一志願。

你的成績不等於你,高中生怎麼找方向?
天下雜誌 586 期~2015年11月25日
幫助注意力和記憶力提升的兒童飲食
Hello 醫師~2019年11月20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防兒虐如防疫!防情緒失控必學五步驟
★ 李依如/報導記者

彰化鹿港鎮驚傳一起繼父疑因4歲繼子哭鬧,而毆打身體、趕出家門、最後不幸倒斃路邊的人倫悲劇。日前於高雄市鳳山區,也發生一起父親酒後對妻女施暴,對2歲女童揣打,至臉部、膝蓋、額頭多處紅腫、挫傷。家扶基金會呼籲兒童人權應被重視,家庭面臨兒童教養困難、經濟貧困弱勢、家庭婚姻衝突等不利因素,應積極求助政府、社福機構協助,以降低生活壓力和育兒困難。
根據家扶基金會於2020年1月22日至2月17日進行「2020兒少自我保護知多少」網路問卷調查,以16歲以上者為對象,有效樣本數為1,782名。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98.6%的民眾同意當發現有人在虐打小孩時,要打110或113;而1.4%的民眾不回答或不認同,顯示民眾通報意識及知能高。 但此兩起不幸案件的發生,除探究家庭因素外,一般民眾關注兒虐防護,仍有漏洞!身為兒少身邊的你我,如發生疑似兒虐案件若能有作為,將能守住防止虐童的防線。
探究兒童虐待事件發生的原因,常是含括多元因素,家扶基金會從2019年服務的3,739名受虐兒少統計分析來看,施虐者的施虐因素中,首要因素為家長親職教養知能不足佔48.44%,其次為家長情緒行為問題佔36.72%,再則婚姻失調佔24.76%。 相關數據皆顯示,兒童虐待事件的發生,與照顧兒少的家長息息相關,家長對兒少需求的理解和回應,若不能有所學習和作情緒控管,加上夫妻婚姻關係失和、再组家庭適應不良和嚴重衝突及家庭親友支持性不足,便可能造成一時失控而致兒童遭受波及而受害,嚴重者甚至造成兒童死亡憾事,而難以挽回無辜的小生命。
家扶基金會統計2019新聞報導兒虐死亡15件16童的案例來看,受虐死亡的兒少以4歲以下的嬰幼兒居多。嬰幼兒無論在肢體、語言和行為發展上,都有其限制性,無法自主獲得生活上需求的滿足,除了需要大人協助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外,更需要大人的擁抱、撫慰、鼓勵等,以利於情感上安全依附的建立。家扶基金會也推動快樂親子五步驟「不必(閉)打小孩」,提醒照顧者適當調節情緒,尤其是面臨親職時,不要因一時情緒失控,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不必(閉)打小孩五步驟:💗 「不」要生氣,深呼吸10下。💗 「閉」上眼睛,靜心10分鐘。💗 「打」給家扶,家扶專線0800-078585(你請幫我幫我)。💗 「小」孩抱抱,擁抱孩子10秒鐘。💗 「孩」要大笑,與孩子大笑10聲。

防兒虐如防疫!防情緒失控必學五步驟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17日
☆ ☆ ☆
繼母努力想修補關係,卻覺得難如登天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07日
新女力時代教養,母親該為女兒準備好的5個自信錦囊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3月05日
認真的你,卻有不敢依賴的痛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01日
父母要離婚,孩子該了解的法律觀念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2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青春期感到孤獨不已怎麼辦
★ 兩性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很容易敏感的,如果父母對他們的關懷過少,或者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太冷淡,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好孤獨。面對這種孤獨,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那麼,青春期的孤獨感怎麼化解呢?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這樣一種體驗: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於是總想一夜之間成熟起來。父母的關心不再像過去那樣暖融融打動心扉,反而覺得嘮叨刺耳;老師呢,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連平時挺要好的同學,現在也不是那麼親密無間、無話不談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該和誰說。
進入第二次心理斷乳期的少男少女們總會經常感歎:沒人理解我!我好孤獨!為什麼進入青春期後會感到特別孤獨呢?因為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關自己和社會的各種資訊紛至遝來,需要經過不斷思考,最後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這個過程一開始,少男少女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社會賦予他們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不僅要作為子女,還要當學生;在同學中,想成為被人接納和喜愛的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不同的環境中扮演好相應的角色,對於少男少女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可是他們又想表現得獨立和成熟,於是一方面特別需要和別人探討和交流,一方面又不願意敞開心扉。所以德國心理學家斯普蘭格說:“沒有誰比青年人從他們孤獨小房裡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沒有誰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觸和理解外部世界了。”這種孤獨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驗的豐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青少年會逐漸獲得一種熟悉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覺。這時,既能夠獨立思考,也會樂於與人交流了。化解青春期孤獨有妙法:
★ 心理暗示法:3~12歲的孩子最適合用心理暗示法來治療心理問題。因為兒童天生好奇,想像力豐富,有能力接受多元價值觀念,改變固有觀念,不像成人那麼有偏見。用心理暗示法可以很好地治療孩子的學習障礙、自卑等問題。比如:通過想像,“藍天白雲下,我坐在平坦綠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裡,聽著優美的音樂”等,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放鬆、休息,恢復精力。
★ 分解法:把生活中的壓力與孤獨羅列出來,一、二、三、四 …一旦寫出來以後,就會驚人地發現,只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與孤獨,便可以逐漸化解。
★ 想一讀解千愁:在書的世界遨遊時,一切憂愁、孤獨與悲傷便付諸腦後,煙消雲散。讀書可以使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變得心胸開闊,氣量豁達,不懼壓力與孤獨。
★ 穿上最愛的舊衣服:穿上一條平時心愛的舊褲子,再套一件寬鬆衫,你的心理壓力與孤獨會不知不覺隨之減輕。因為穿了很久的衣服會使人回憶起某一特定時空的感受,並深深地沉浸在緬懷過去的生活中,人的情緒也會為之高漲起來。
★ 觀賞魚類:一項心理學試驗顯示,當精神緊張的人在觀賞金魚或熱帶魚在魚缸中姿勢優雅地翩翩起舞時,往往會無意識地進入“寵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壓力與孤獨感也會大為減輕。

青春期感到孤獨不已怎麼辦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2月19日
媽媽動不動就生氣?分析原因3大類...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5日
孩子的佔有欲是一種正常的心理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2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讓孩子學會哀悼:其實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 編輯部/綜合整理

其實每天好好面對生活,就是為善終做準備。不滿意自己目前生活的人,更不願意面對未來的死亡,在心裡迴盪著許多不甘與懊悔。所以我們才說:死亡能逼出生命的光彩,因為歲月有時盡!死亡是一種連結的斷裂,而我們透過連結尋找愛的存在。作者把討論帶到想念,也就自然而然。想念很美,情緒到最濃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就流了淚。這淚水裡面,有傷悲、有依戀,有過去燦亮的微笑。那微笑很甜,但現在失落了,所以夾帶著苦味。於是我們哀悼。哀悼是不同情緒的組合,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有時候,哀悼可以延續好多年。
不用強求一次跟孩子討論死亡,就能如同哲學家媽媽這般理情兼具。基本上,只要回應孩子目前想知道的,他現在能懂的程度即可。其實在跟孩子討論死亡之前,反而大人自己要先經過一定程度的內在整理。急切地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恐怕是正在忽視自己那不知如何開口的傷心。把自己整理到一定程度,能初步坦然面對自己的傷悲,並且允許自己軟弱,開始看到這裡面的愛與價值,便能跟孩子展開對話。大人以何種情緒面對,能不能連結到內在深刻的力量,常常是孩子應對死亡的重要參考。
前面提過,一旦死亡成為關係中的關注焦點,與負面情緒共處就難以避免。我們可以自我提醒,也可以提醒孩子:即便我們會因此難過,或者有罪惡感,但並不代表就是我們的錯!很多非理性的情緒與想法,像是有倖存者的罪惡感,或者被逝者拋棄、背叛,那都是常見的自然反應。嚴重一點的,有厭世感、空虛感,因此愈來愈不容易維持生活功能,甚至逐漸衍生為身心疾病,這也都有可能性。
當至親好友過世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讓我們難以招架,記得向專業人員求助。如果是在安寧病房,通常可以跟工作同仁討論是否有「悲傷輔導」的必要,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考慮。或者到身心科、兒心科就診,以及至坊間機構,只要打上關鍵字,便有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可以蒐集。有時候孩子小,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透過繪本、簡單的藝術勞作,讓孩子心理的茫然能被梳理。這些出版品不難找到,我個人推薦過好幾本。有些兒童劇,或者優質影片,也都牽涉到失落經驗。不只是孩子,連大人都可以感覺被同理。
請千萬給自己與孩子時間,這是一個反反覆覆的歷程,像海浪來來回回地拍打著岸邊。我們可能暫時以為已經走出來了,卻在多年後,想到這些傷慟,還可能會不自覺地流淚。在特殊的日子,像是忌日、周年,或者父親節、母親節,容易觸景生情。透過儀式,讓孩子跟亡者說說話,或者畫出祝福的卡片,寫下隻字片語,可以幫助孩子跟逝者連結。請尊重孩子表達悲傷的方式,像是悲傷不一定要在公眾流淚。曾經有一位媽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因為感情親密的外婆過世而有任何表示,就對孩子發脾氣,說孩子這樣不正常。
即便對媽媽來說,外婆把孩子帶大,媽媽在認知上「設定」孩子「應該」要難過,但孩子有他理解死亡的方式,在表現情緒的步調上也不一定要跟媽媽相同。就這個例子來說,我們也能體會,有些大人真的沒有能力跟孩子好好討論死亡這個議題,勉強討論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那就主動找其他人幫忙,或者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畢竟很多生死議題的論述,在宗教裡會比較完整。有些孩子難以對大人表達,但可以跟自己的布偶,或者家裡的寵物談心。請允許人類能有哀傷,特別是孩子。強要一個人振作起來,其實只是壓抑,甚至是打壓。
我們可以有哀傷,但我們也可以跟哀傷保持距離,像是遠遠地看著它。我們不等於情緒,情緒會來也會走,我們不迎不拒,它便能流動。在最痛苦的時候,記得深呼吸,放鬆肌肉,可以伸展身體,並且觀照自己內在的變化。我們衷心感恩逝者曾經帶給我們的美好,我們延續著這段美好,跟孩子一起攜手走下去。痛苦裡面有愛,請別忘了在痛苦時,珍愛自己!(本文摘自/讓孩子學會道別:「哀悼」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接受死亡」?一起思考生而為人的必修課題/麥田出版)

人生課題:其實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0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遭火噬毀容截三肢,鋼鐵女同生共死護癌母
★ 梁建裕/台中報導

「我曾經有問過媽媽,我說你當初為什麼要救我,如果讓我就那樣子死掉,妳不覺得妳的人生會比較輕鬆嗎?」因為車禍而毀容截肢,看著媽媽犧牲一切,全心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莊雅菁不捨的向母親馮順服提出這個殘忍的問題。莊雅菁六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從小就跟著阿嬤還有爸爸一起生活。渴望母愛的她一直跟父親吵著想要媽媽陪她,終於在小學六年級時父親同意讓她搬到台中與媽媽一起住。達成心願的莊雅菁感到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的人生終於有媽媽在身邊了,不再是一個沒有媽媽的小孩。
剛開始一起生活的兩人非常快樂,除了會一起逛街吃飯,媽媽馮順服還會親自教雅菁功課。但獨自撫養小孩讓馮順服感受到經濟壓力,於是她便開始了晚上的兼職工作,就這樣逐漸淡出了雅菁的生活。正進入青春期的莊雅菁因為少了媽媽的陪伴,又接觸到不好的朋友,於是就漸漸的變得叛逆了。民國96年的7月10號,升上國二那年的暑假,莊雅菁像平常一樣的跟著朋友外出遊玩。三個年輕人不戴安全帽,擠在一台摩托車上酒駕夜遊,就這樣用超過140公里的速度在台中進化北路上狂飆,沒想到意外就這樣發生了。
在一個轉彎處,機車打滑失控,倒地的瞬間爆炸起火。駕駛人心虛逃跑,後座的女生彈飛出去,而蹲在前面的莊雅菁卻因為昏迷過去而慘遭大火吞噬。馮順服回想起當時趕到醫院的那一幕,她說第一時間面對的是拿著一張全身焦黑,像是一塊燒黑的木頭一樣的照片給她看,要她確認身份的警察。當馮順服認清楚眼前這個面目全非,像木炭一樣的物體是自己心愛的女兒時,她瞬間就崩潰了。那時候她心痛徬徨,無助恐慌,只能配合醫生的要求,簽下一張張手術同意書。但為了女兒的性命,她沒有放棄,反而逼自己勇敢去面對。
兩個多月後,莊雅菁才從加護病房的病床上醒來。在一次換藥的過程中,護士將她的腳抬起來,莊雅菁看見自己兩隻腳是紅色的,然後大腿以下的部分整個都不見了。那時候她嚇到傻住了,就對著護士就比著沒有的手勢,但是護士並沒有注意到,只是告訴她接著換左手的藥。這時她才發現自己的手也不見了,整個人陷入呆滯的狀態,想著自己不過是睡一覺醒來而已,怎麼會變成另一個模樣。換完藥之後,莊雅菁開始自我安慰,就告訴自己沒關係,只要臉沒有受傷,一切都不是問題。
所以在媽媽來病房探望的時候,她第一句話就是告訴媽媽說,「妳可不可以拿鏡子給我看,因為我剛剛看見很可怕的畫面,所以我現在想要看的就是鏡子,我想看我的臉有沒有受傷。」但是媽媽卻拒絕,連護士也不願意給她。她覺得以前看鏡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都不願意讓他照鏡子呢。於是她就在媽媽放音樂的時候,藉口想要確認專輯名稱,要求媽媽把唱片給她,趁機透過光碟的背面看看自己的模樣。沒想到一看整個人就崩潰了,瞬間喪失求生的意志,只想求媽媽讓她死。
看到女兒如此淒慘的模樣,馮順服也陷入自我懷疑之中。一直反問自己這樣還有意義嗎?妳的孩子以這副模樣活下來,還能像以前一樣愛她嗎?內心的煎熬讓她每日借酒澆愁,總是把自己灌醉,整理情緒之後再到醫院去陪伴女兒。不過基於母愛的天性,馮順服逼自己勇敢起來,不斷的鼓勵雅菁要堅強,並努力學習如何照顧身體殘缺的病人。在媽媽的陪伴與鼓勵之下,莊雅菁順利出院了,回到台中與媽媽一起生活。這段期間她慢慢的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是無條件的。
雖然她受傷了,變成一個殘廢的人,但是媽媽並不會嘲笑她,也沒有因此離開她,反而用更多的愛來包容與接納這個不一樣的自己。所以那時候她漸漸地擺脫低潮,覺得人生又充滿希望。沒想到就在一切看似好轉的同時,另一個考驗卻突然到來。媽媽馮順服突然被診斷出癌症。莊雅菁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覺得自己已經夠慘了,為什麼連媽媽也逃不出命運的捉弄。她想說媽媽不是應該健健康康的陪伴他一輩子嗎?怎麼會突然間又變成癌症。有一次馮順服做完化療回來,疲憊的躺在床上。
莊雅菁看到媽媽虛弱的樣子非常難過,於是就堅強起來,告訴自己不能死,如果死了媽媽就沒人照顧了。於是她克服了對火的恐懼,跳下輪椅,用殘缺的身體走進廚房,打開瓦斯爐點火,為媽媽親手煮一碗麵。當臥病在床的馮順服看到女兒用僅存的右手端著一碗麵跪著走進來時,她當下真的非常感動。她回想她在吃的時候,一定是摻著淚水。她說自己完全無法想像,怎麼可以吃到這麼好吃的麵,這真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一碗麵了。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癌症病患。
而在媽媽生病倒下之後,家裡也就喪失經濟來源。於是莊雅菁就想著要怎麼的幫助這個家有收入進來。剛好有一次朋友送給她拼豆做成的小禮物,她發現這個拼豆可以做出很多卡通的東西,還蠻可愛的。而且好像一隻手就可以做, 所以那時候她非常的認真,每天都在研究,一天練習八九個小時以上。一開始因為燒傷皮膚萎縮的關係,莊雅菁僅存的右手手指無法彎曲,因此很難使用夾子創作。但她沒有放棄,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在技術進步的同時,也終於克服了身體的障礙。不過靠一隻手在燙平拼豆的時候還是有許多不便,所以就開始訓練剩下的左手去壓著輔助版。
但因為燒傷截肢的關係,等於是用骨頭直接壓著,常常不小心敲到或是燙到自己,痛到流眼淚。一直到義肢公司的老闆幫她特製一個套子來保護左手的骨頭,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莊雅菁創作拼豆的同時,媽媽則在一旁鼓勵她。每當完成作品時,馮順福都會大聲地誇獎她說「妹妹那個拼豆,你是一隻手做出來的,這是很不容易的,它是一個很特別的拚豆,它的價值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妳要把它包裝起來,就像一個精品一樣。媽媽覺得你作品實在太漂亮了。」然後再想辦法幫忙包裝行銷。甚至在雅菁陷入瓶頸時,還會親自跳下去幫忙。
在媽媽不斷的聲援與支持之下,拼豆的品質越來越好,兩個人也共同創造出特有的圖案。更在網路上成立「小n拼豆手創館」推廣販售自己的創作。從網路接單到市集販售,喜歡她的作品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會多次回購。這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正常人,不是一個靠著憐憫吃飯的人,自己的努力被人家真實的看見。於是她開心的對媽媽說「我們除了同生死、共患難之外,現在又在同事業打拼,真的太難得了。」經過十一年的互相扶持,馮順服最想感謝自己的女兒莊雅菁。她說有時候妳會覺得好像都是妳在付出的,可是其實誰都沒有想到,到最後妳卻是得到最多的。
她只想對女兒說「謝謝妳不斷的鼓勵我,不斷的製造共同美好的回憶,妳真的是媽媽最棒的寶貝。」經過多次重大的考驗,母女倆人的感情越加緊密。讓莊雅菁覺得如果沒有當初媽媽堅持要救回自己,她沒有辦法嚐到生活中甘甜的滋味。雖然現在還是很辛苦,可是因為有媽媽的愛,讓她的人生豐富而精彩。也因為媽媽的犧牲,所以讓她得到這樣子的成就。如果不是媽媽的堅持,不是媽媽的陪伴,不是她的鼓勵,不會有今天這麼有自信的鋼鐵女孩。

【人生轉角】遭火噬毀容截3肢,鋼鐵女同生共死護癌母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4月14日
深烙在心中,小生命也安寧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19日
☆ ☆ ☆
業障迷思1098輯
業障迷思1097輯
業障迷思1096輯~兒少
業障迷思1095輯~老化
業障迷思1094輯~憂鬱
業障迷思1093輯
業障迷思1092輯
業障迷思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