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失智1097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不讓大腦提早老化,預防失智症飲食與睡眠是二大補帖
★ 陳盈臻/台北報導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約等於每7個人之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8月發表「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0年將開始進入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預估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一位是長者。未來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將更趨明顯。目前平均壽命雖達80.7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3歲,董氏基金會表示,國人晚年平均有8.4年深受臥床及身心疾病之苦,長命並不一定好命!高齡人口會帶來健康危機及社會問題,50歲過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變小
台灣過去的調查發現,65歲以上人口中約有18.8%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而失智症患者則有8%。失智症是緩慢進行、目前仍無法治癒的疾病,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增加家庭壓力和經濟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說明,年過50歲後,大腦約以每年0.2至0.3%的速率萎縮,60至91歲會加速至0.5%,腦容量變小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執行功能(如反應、計畫)等。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
過去亦有許多研究顯示,腦容量較大其認知能力也較佳,腦部也較健康。認知功能正常到失智症之間的時期稱為輕度認知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驅期,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社區中篩檢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1/3會在5年內發展成失智症。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營養師引述2018年發表於《神經學 Neurology》的研究指出,飲食中有較多的鈉、膽固醇、飽和及反式脂肪者,腦容量(腦灰質)較小;而飲食中有足夠蔬菜、水果、堅果、乳製品和魚及較少含糖飲料的老人,腦容量較大(包含總腦、腦灰質、腦白質及海馬迴)。
許惠玉表示,不佳的飲食品質會促進氧化壓力並導致發炎,降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而影響到腦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使大腦不健康,認知功能也較差。不佳的飲食例如:含糖飲料、油炸食物、加工紅肉、精製穀物、甜食等高糖、高脂肪、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劉建良主任說明,飲食不均加上久坐、不運動,都容易造成不健康的體位,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 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導致45至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其中一項危險因子。
也有其他研究指出,中年肥胖會提升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其腦容量也較小。劉建良主任指出,研究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肥胖及腹部肥胖的人也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影響大腦神經疾病及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到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許惠玉營養師表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良好飲食可以延緩大腦老化(包含萎縮、變小、不健康),對於情緒也都有正向的幫助!
推究這些飲食含有較多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具有刺激神經、降低氧化壓力、調節發炎反應等功能,例如:蔬果中的植化素、葉酸;未精製全穀中的B群;魚類中的 n-3 脂 肪酸。此外,多項研究也指出,大腦健康是受整體飲食內容影響,並非單一種食物或單一營養素,因此,營養素來源應要來自於食物而非膠囊、錠狀等補充劑,才能真正提升整體的飲食品質。
許惠玉建議,每日在6大類食物中,應至少攝取15種食物(不含零食、糖果、飲料),多元攝取各類食物的同時也能補充到多種營養素,有益於大腦及身體健康。可結合地中海、得舒飲食的特色。劉建良表示,在日常生活增加運動量,除了可以預防肥胖、衰弱症和肌少症,對於腦部健康也有益處。根據2019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 JAMA》的研究,每天輕度的身體活動(如走路、做家事)就有助延緩大腦退化;而每天運動一小時,持之以恆就能提高認知功能,特別是注意力、處理速度和執行力。
睡眠與大腦的健康也息息相關!2018年發表於《睡眠藥物評論 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統合分析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睡眠時間過多或過少、失眠等都會提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且認知功能也較差,進而提高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罹患風險。還有多篇研究建議,最佳的睡眠長度為每晚7至8小時,睡得好的人較健康、體位較正常,認知功能也較佳。因此,劉建良建議銀髮族,平日早上可多出門、多活動、曬太陽,除了能增加活動量,並提升晚上的睡眠品質外,也能藉此增進社交,讓大腦更加靈活。
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 ≧ 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 > 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董氏基金會呼籲,國人必須提早在50歲衰退前超前部署、打好根基,透過吃動睡3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

不讓大腦提早老化,預防失智症飲食與睡眠是二大補帖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02日
☆ ☆ ☆
他39歲就得失智症,如今成為倡議大使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2017年11月14日
「不怕人知道我失智」,失智者為己發聲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5日
全台首創認知友善月曆,失智者擔任顧問替自己發聲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12日
☆ ☆ ☆
照護失智患者像作戰!專家解答常見疑難雜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03日/失智照護據點(同上)
☆ ☆ ☆
照顧失智症者生活起居馬虎不得,三面向這樣做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11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失智人口將破30萬人,共照整合醫療助一把
★ 林怡亭/報導記者

隨著社會高齡化,失智症人口也逐漸增多,不僅造成家人照護壓力,對於社會也是巨大衝擊!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及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共29萬多人,今年底更將突破30萬人,換句話說,每79人就有1人是失智者。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嶸洲表示,此階段更需要失智共照中心協助去結合、整合醫療資源,以因應失智症人口。臨床上一名81歲的嬤,去年開始出現記憶力差,不僅常認錯人,還會誤認有人偷她東西,甚至開始有些精神異常行為,今年底又不斷反覆跌倒。
雖到大醫院看完一科又一科,時間都花在找檢查地點,又會迷失方向,所幸經轉介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經多次與阿嬤的兒子溝通後,建立醫病信任關係,也為阿嬤安排檢查,確診為失智症,並協助病患將要看的科整合在同一個時段並陪同看診。個管師江淑娟解釋,政府幾年前即協助各大醫院設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藉由個管師協助,陪伴病患到醫院各科看診,進行友善失智門診,過程中也會持續安撫病患情緒,不僅能使就醫過程更為順利,即使回到家,失智共照中心服務也會適時打電話提醒關懷,面對家人不懂的失智問題,隨時提供諮詢
失智長者通常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因此會使家人在照護上更為困難,若遇上長輩有失智傾向時,必要時也可與失智共照中心聯絡,尋求協助。江淑娟個管師強調,失智共照中心會協助疑似失智者就醫,若確診失智將協助轉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相關生活照護與醫療照護的諮詢,並協助轉介照顧者包括支持團體與照顧者技巧訓練等相關服務,可望減輕家人分擔照護壓力。

失智人口將破30萬人,共照整合醫療助一把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8日/共照中心
☆ ☆ ☆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0月26日
☆ ☆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0月05日
失智不是正常老化,逾半國人仍存誤解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30日
超過半數人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你也有錯誤觀念嗎?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0月30日
失智並非正常老化!關於失智症常識你了解多少?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01日
☆ ☆ ☆
極早期失智量表8題中2題就建議檢查!每天多走路一小時,延緩一年大腦退化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21日
時常忘東忘西是失智了?別緊張!有問題快到神經內科做檢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08日
失智初期無惡化易誤判?神經科醫師解答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1日
4大狀況都是失智症高危險群!正確診斷及早治療至關重要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4日
☆ ☆ ☆
家有失智症患者,我會不會也中招?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0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移除大腦「殭屍」細胞,逆轉阿茲海默症出現曙光
★ 中央社 巴黎/綜合外電報導

研究顯示,移除老鼠大腦中的殭屍細胞,與阿茲海默症存在因果關係。科學家讓老鼠體內生產這些自然形成的殭屍細胞,用來模擬阿茲海默症引起的慢性神經元損傷與相關的記憶喪失。這項今天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可望為對抗失智症開闢新戰線。堆積在體內的殭屍細胞無法再分裂,但仍會傷害其他健康細胞,這種過程稱為衰老,是所有哺乳動物的常見現象。科學家早已知道,這些不再活躍的細胞聚集在大腦中與老年疾病相關的區域,從骨關節炎、動脈硬化到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
先前研究也顯示,移除年老老鼠體內的衰老細胞,延長了牠們的健康壽命。不過科學家說,最新研究結果首度證實這類細胞與阿茲海默症這種特定疾病存在因果關係。但他們也警告,研究中可能出現的任何治療方法還得經過多年檢驗。在實驗中,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Rochester)梅約醫院(Mayo Clinic)的布希安(Tyler Bussian)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轉基因老鼠,製造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神經元中形成的破壞性、蜘蛛網狀 Tau 蛋白纏結。這些老鼠還被編碼為能夠消除同一區域的「殭屍」細胞。
梅約醫院的研究資深執筆人貝克(Darren Baker)說:「移除衰老細胞時,我們發現患病動物不僅保留了構成記憶的能力,發炎的跡象也消失了。」這些老鼠也沒有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的蛋白「纏結」特徵,腦質量也正常。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潘尼(Jay Penney)和蔡立慧在一篇評論中寫道:「阻擋衰老的神經膠質形成,就能阻止這些老鼠經歷的認知衰退和神經退化」。
布希安和研究小組用藥物複製了研究結果,顯示有朝一日能利用藥物抑制這些殭屍細胞的存在,來減緩或阻止阿茲海默症。全球65歲以上者約有7%罹患阿茲海默症或某種形式的失智症,85歲以上者則上升至4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到2050年,患病人數預計增加兩倍,達到1.52億人,為醫療照護系統帶來巨大挑戰。

移除大腦「殭屍」細胞,逆轉阿茲海默症出現曙光
udn 元氣網/新聞~2018年09月20日
☆ ☆ ☆
史恩康納萊90歲離世,妻坦言他最後歲月受盡失智症折磨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1月04日
☆ ☆ ☆
老伴愛吃醋天天吵,原來是早發性失智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9月21日
55歲男疑妻出軌,早發性失智惹禍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23日
常出現嫉妒、妄想?65歲前當心是早發性失智找上門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15日
防家人跟防小偷一樣?只因失智者常忘了這事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7月24日/失智照護據點
☆ ☆ ☆
失智診斷率僅三成!忘記回家的路一招防走失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11日
七成失智者不知自己失智!走失者四招幫忙找回家的路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03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發病前20年就有跡象,抽血檢測阿茲海默症可望成真
★ 潘懷宗/神經與分析化學博士

2020年7月28日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凡妮莎(Vanessa Chalmers),大篇幅報導了一則最新的醫學突破,那就是只要做一次簡單的抽血檢查,就可以診斷出你是否已經罹患了阿茲海默症,目前醫學界大部分都是在病人出現症狀以後,才能發覺罹患此病,但症狀的出現通常是腦部出現相關病理變化十幾年後才會發生。P-tau217 是tau蛋白質的一種亞型,而tau蛋白質是阿茲海默症造成大腦細胞損傷的主要元兇之一,它會在記憶力下降前長達20年的時間異常積聚在患者的大腦內,因此會有一些的 P-tau217 蛋白質散落到腦脊髓液中被偵測到,也有更加少許的 P-tau217 微小碎片滲入血流中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貝特曼醫生(Randall Bateman),於2020年7月底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由阿茲海默症協會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公布了這項血液檢測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成果,同時也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的期刊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科學界目前猜測,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記憶的神經細胞之所以死亡,有多種假說,第一種假說則是因為有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β)在大腦中形成斑塊(plaques)所造成的第二種假說是因為許多蛋白質打結(protein tangles)在一起所造成的,而蛋白質打結的起因是tau蛋白質聚集
這兩個現象在病患腦中均有被科學家發現,互為影響,尚未完全明瞭。但病患在任何臨床症狀(如記憶力減退和混亂)變得明顯之前,大腦中的兩大罪魁禍首早就已經開始出現愈來愈多了(澱粉樣蛋白β 和 tau蛋白質)。當病患出現症狀後,醫學界才會使用昂貴的腦部掃描儀器,以及抽取龍骨水來偵測這兩個蛋白質,以便確定診斷。另外,醫生也可以利用「記憶力測試」來檢查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是否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典型分數相符合。
正如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裡面的失智症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哈斯里奎博士(Amanda Heslegrave)說,由於之前用於確認這些蛋白質的兩種方法,例如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取得腦脊髓液或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一個是太侵入性,另一個又太昂貴,所以如果有了這項簡便的血液測試方法用在健康檢查上是很重大的里程碑。
因為 p-tau217 會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中積聚,而且該水平會隨疾病的進展而增加(線性相關),因此可以用來預測患者是否已有阿茲海默症的病變以及腦部中的澱粉樣斑塊的形成程度,貝特曼醫生開發了血中檢測 p-tau217 的方法,僅需要4毫升的患者血液。他也發現,血液中與腦脊髓液中相似,健康志願者的血液中 p-tau217 含量極低,但腦中有澱粉樣斑塊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中 p-tau217 含量卻很高,即便是尚未出現認知症狀的患者也是如此,貝特曼醫生的發現證明了血液和腦脊髓液一樣都可以用來檢測和診斷阿茲海默症。
此次開發出的血液測試方法,準確率高達98%。科學界認為此項檢測技術的突破,不僅可以讓我們早期發現此病外,更是對治療方法的開發極其重要。像是英國阿海默症研究部門負責人山丘博士(Rosa Sancho)就認為,發展出一個可靠的血液檢測,就可以讓科學家能夠在更早期的階段對病人進行治療試驗,從而可以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治療上的突破。英國阿茲海默症協會的主要幹部卡拉格博士(Fiona Carragher)說,這項便宜的、準確的、非侵入性的血液診斷測試,絕對是替英國阿茲海默症患者開發新療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目前英國約有850,000人患有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形式就是阿茲海默症,約佔患者的三分之二。阿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治癒,相較於找到有效的治療藥物,率先發展出一套簡單、可行、準確率高的早期檢驗方法,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埃克塞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老年疾病的巴拉德教授(Clive Ballard)表示,儘管這項研究看起來很有希望,但估計仍然需要至少五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再優化以及商品化,屆時,就可以非常方便的來發掘高危險群並進行預防,就像醫生抽血測高膽固醇的人或用血壓計找到高血壓的病人一樣。
但是也有其他的科學家警告說,這中間存在著道德與倫理問題需要解決,因為告訴某人將在 10~20 年內失去記憶,但卻又無藥可救的情況下,將會是對當事人造成毀滅性的人生震撼,恐怕無法隨隨便便就拿來檢測。愛丁堡大學失智症研究所教授斯皮雷斯-瓊斯(Tara Spires-Jones)說,這項血液檢查並非萬無一失(仍有一定比率的誤判)。牛津大學精神疾病學系失智症平台主任加拉徹教授(John Gallacher)說,從道德上來講,測錯了問題更大,沒病的被你說成有病,所以要非常小心。
另一組科學家,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臨床記憶小組召集人神經內科醫生漢森教授(Oskar Hansson)也發現,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中 p-tau217 的含量比沒有這種疾病的人約高7倍。在失智症狀發作之前的20年之內,血液中此種蛋白質的水平就會增加。而這組科學家也發展了有別於美國科學家的血液測試方法,同時也已經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結果再次表明,血液測試標記蛋白質可以準確地識別出哪些患者患有阿茲海默症,瑞典科學家的血液測試準確度落在89%至98%之間。
我們期望不久的將來,不論是美國或者是瑞典,當蛋白質血液測試用來診斷阿茲海默症,得到醫學界的驗證和確認流程後,就可以立馬在發病初期對阿茲海默症進行早期診斷,同時可以給予停止(雖然目前沒有)或減慢(目前有)疾病進程的新療法之臨床試驗,以便造福更多患者,真是一大進步,可以預期。

發病前20年就有跡象,抽血檢測阿茲海默症可望成真
udn 元氣網/名人/潘懷宗~2020年08月19日
☆ ☆ ☆
☆ ☆ ☆
鋁鍋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毒物專家解析使用鋁鍋三禁忌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23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從椅子上站起感到一陣暈眩?這類人罹患失智症機率高
★ 陳盈臻/編輯

如果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感到一陣頭昏眼花,小心!這很可能表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變高了,研究刊登在《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當站立時血壓突然下降,就會產生暈眩感,醫師稱這種情況為姿式性低血壓。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姿式性低血壓與失智症之間居然存在著關聯,尤其是收縮壓降低 15 mm Hg 時,但舒張壓或整體血壓並沒有這樣的關聯性。
研究團隊追蹤了2,100名平均年齡為73歲、且在研究開始時沒有失智症的受試者,在追蹤的12年中,有22%的人罹患失智症;其中,有姿式性低血壓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占26%,而沒有姿式性低血壓的人占21%。將健康因素(例如糖尿病,吸菸和飲酒)納入考量之後,姿式性低血壓的患者將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仍然高出37%。
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受試者收縮壓有變化,波動落差越大的人罹患失智症機率占24%,而落差較小的人罹病率只占19%;收縮壓有明顯變化的人罹病率比血壓穩定的人多出35%。研究員 Laure Rouch 博士在美國神經學會的新聞稿中表示,應該要去監測人們從坐著到站著時的血壓變化,藉由控制血壓下降,也許是種可以幫助人們保持思維和記憶能力的方法。不過,這項研究只是找出兩者的關聯性,並不能保證患有姿勢性高血壓的人就一定會失智。

從椅子上站起感到一陣暈眩?這類人罹患失智症機率高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8月25日/姿式性低血壓
☆ ☆ ☆
多咀嚼就能刺激大腦!想變聰明、預防失智就從吃飯多咬幾下開始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25日
☆ ☆ ☆
☆ ☆ ☆
寵物治療延緩失智,轉換角色撫平不安、焦慮情緒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長輩一到傍晚就情緒失控!可能是輕微失智症引發日落症候群
★ 王芊淩

明明長輩白天還好好的,但只要到了傍晚、晚上就開始躁動不安、遊走踱步,甚至產生幻覺等等的行為,但隔天起床後又變回正常。事實上神經內科醫師說,常聽到失智症家屬說類似的心聲,其實可能是「日落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雖然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由失智症引起的一連串行為的總稱。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林志豪醫師分享臨床上的個案,門診中遇到一個兒子帶著媽媽就醫,描述著媽媽最近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症狀,雖然平常作息很規律,身體也蠻健康的,但是最近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看起來很疲累 、嘴巴還會喃喃自語 、手腳會躁動的搓揉 ,甚至還會突然走來走去一直講著:我要回老家。
剛開始家屬還以為媽媽真的很想念老家,老家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拆除了,所以就一直安慰媽媽,可是媽媽彷彿聽不太懂老家已經不在了這件事。這個狀況持續了一陣子,後來發現媽媽好像在睡完覺,隔天早上起床又好了,整個人彷彿忘記昨天自己有說過要回老家的話。原本以為可能是媽媽那陣子太累了,沒想到經過一段時間媽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常常情緒很不穩定,甚至想要離開家裡。一開始家人還以為媽媽是不是中邪了?
兒子開始擔心媽媽是不是身體哪裡不舒服,於是開始帶著媽媽到處求醫,抽血檢查等等的都很正常,之後來到了神經內科,來看是不是腦袋有中風,或是有長腦瘤的問題。林志豪醫師幫患者做評估時,發現她的腦部沒有中風和長腦瘤的問題,但是發現有輕微的腦部退化 ,甚至發現有輕微的失智症 。這讓兒子非常驚訝,因為媽媽平常狀況都很好,在家裡都認得、記憶力也還很清楚,真的是失智症嗎?
林志豪醫師解釋:「這可能是輕微失智症,而失智症又合併日落症候群,就是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焦慮不安、遊走踱步,甚至產生幻覺等等的行為。」日落症候群不是疾病,而是由失智症引起的一連串行為的總稱,原本白天時人還好好的,但是到了太陽快要下山時,就會開始出現失控的行為。日落症候群的出現也可能因為季節的變換而有不同的發生頻率,過往研究曾發現長者在冬季傍晚比秋季時間更容易出現日落症候群的現象。如今失智症成了多數家庭關注的議題,因為家中有失智長者就像照顧小孩子一樣,林志豪醫師建議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觀察,避免病情惡化:
日常作息規律避免惡化:會建議盡量避免打亂長輩的作息規律,如果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輩被打亂作息規律,日落症候群的行為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同時也能從日常作息中,發現長輩是不是有出現行為的異常,及早就醫接受治療。
陪伴和關心:多多陪伴長輩,可以讓長輩適當地轉移注意力。
打造安全的環境:如果家中有長輩,我也會建議大家將雜物收拾好放櫃子裡,盡量讓空間保持寬敞整潔,不但可以減少居家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也能避免有失智症的長輩在游走時發生碰撞意外。

長輩一到傍晚就情緒失控!可能是輕微失智症引發「日落症候群」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22日
☆ ☆ ☆
國際失智症日推動德曼莎計劃,從失智症患者需求出發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21日
國際失智症日,醫生給家屬的5個叮嚀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22日
2030年台灣將有32萬人罹患失智症!研究:臺北市投入失智策略居亞洲第三名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09日
☆ ☆ ☆
☆ ☆ ☆
愛在憶起,友善網絡,南市推失智友善社區
match 生活網/勁報~2020年09月27日
失智不失志,建構失智友善溫暖大臺南
match 生活網/勁報~2020年10月1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失智難治癒醫師提7點檢測,照護漫長吃六大紓壓食物
★ 陳秋雲/台中即時報導

為紓解照護者的壓力,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與財團法人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8月30日舉辦「過暮不忘照護紓壓講座」失智難治癒,醫師提出幾點檢測,另照護漫長,吃六大食物、精油按摩紓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陳安芝強調,失智症目前仍無法治癒,建議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緩惡化。陳醫師提醒,當家人有下列情形出現,就可能有失智的跡象,應到醫院診斷,例如:經歷過的事情全忘掉、慢慢不能依照口頭或文字的指示進行反應、不會使用筆記或其他方法協助記憶、對事情的判斷力降低、不知道或否認自己有健忘等情形
失智症照護是漫長的歷程,台中科大教授黃宜純的媽媽是失智症患者,13年的照護經驗,她了解,照護者的壓力可能來自於其他家人關心卻不用心的詢問、實際照護壓力、長期時間壓力、求好和求強的無形壓力,照顧者一定要學習用好心情面對,先把自己照護好,才能有餘力去照護家人。黃宜純強調,照護要用玩的心情,讓照護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照護就是好好生活,照護者可以安排各種有趣的生活體驗和製作話題與長輩互動,多跟他說話,也讓患者有機會跟別人說話
例如:照片懷舊、畫圖、全家聚餐、看展覽、遊玩、帶他去超市買東西、教他嘗試新的事物,照護重要的是多與長輩互動。除了按摩和精油之外,正確的飲食和運動也十分有效,他建議,大家可以多多食用六大紓解壓力食物為蓮子、紅豆、柑橘、核桃、黃豆、香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盈汝營養師分享,營養均衡有助延緩腦部功能退化,但失智症者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飲食問題,包括攝取的食物種類減少,導致維生素B缺乏;可能有吃過卻忘記;飲食喜好逐漸改變;拒食或過食等現象
所以,照護者準備飲食除了要注重營養均衡和多樣性之外,務必監測被照護者的水量攝取及體重,根據歐洲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對老年人之飲水建議,女性為1.6公升/日,男性為2公升/日,有腎臟或心臟疾病者則需另外評估飲水量。R基金會提醒大家,失智和巴金森氏症照護是漫長的旅程與挑戰,在這段旅程家屬需要牽起病患的手,一同學習與疾病共處,旅程中如何自在陪伴、溫柔對待,需要花時間探詢,病由、病程、因應之道
R基金會與臺中市政府年度活動「過暮不忘照護紓壓」除了兩場專家有約講座之外,還有6場免費失智照護紓壓工作坊,要用音樂和芳香帶領失智照護家庭探尋適合的照護方法,各場次活動雖然已額滿,但R基金會將在粉絲專業透過分享講座重點和花絮,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密切關注基金會FB。 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黃敏慧科長表示,理解就可以好好面對,心理健康科網站有量表可以協助大家作檢測,以瞭解認知功能及心理情緒的健康狀況,有需要可以撥打1925安心專線。

失智難治癒醫師提7點檢測,照護漫長吃六大紓壓食物
udn 元氣網/失智~2020年08月31日
☆ ☆ ☆
☆ ☆ ☆
貧血是老年殺手、可能導致失智症狀!出現昏昏欲睡、胃口變差就要注意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16日
☆ ☆ ☆
每天10分鐘,中西醫教授防失智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9月15日
拉耳朵就能防失智!中醫推薦10分鐘「敲敲捏捏」避免大腦退化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8日(同上)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老人家出現譫妄症狀!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
★ 盧映慈

高齡社會是現代台灣必須長期注意的問題之一,除了失智症之外,長輩常有的一些慢性疾病、感染、免疫力下降、心臟病等,其實也可能會引起一些精神錯亂的症狀,而這樣的症狀稱為譫妄。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統計,如果在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症狀,死亡率可以高達 22~76%,主要是因為大腦神經急速退化,所以如何快速發現長輩的不對勁,是非常重要的。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在2011年曾做過統計,表示要發生譫妄,需要同時符合「危險因子」跟「誘發因子」。因為譫妄必須要在腦部發生廣泛、瀰漫性的代謝障礙,所以必須要先有身體不是很好的「危險因子」,再加上造成問題的直接「誘發因子」,才會形成。
【危險因子】① 年齡大於65歲。② 男性。③ 本身認知功能失調、有失智症或是譫妄病史。④ 有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病史。⑤ 身體失能,曾跌倒或是無法自理生活。⑥ 聽覺、視覺、感覺有缺損。⑦ 營養不良、脫水。⑧ 慢性疾病多,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癌症、中風等。⑨ 嚴重感染。⑩ 藥物使用多。
【誘發因子】① 中風前兆。② 心臟病發作。③ 中毒。④ 藥物使用多。⑤ 嚴重感染。⑥ 休克缺氧。⑦ 長期睡眠不足。
所以如果長輩突然出現譫妄的症狀,代表身體可能有些地方突然疾病發作,可能是急性的中風、心臟病,或是發生愛滋、梅毒、敗血症等嚴重感染而產生;也有可能是服用過多藥物而產生的藥物中毒反應,或是吃到有毒食物而中毒等,必須要趕快送醫。而譫妄最可怕的是,它的症狀很不明顯,也很容易跟失智症搞混,但譫妄最重要的一點是會有「意識混亂」,昏昏沈沈、講話會顛三倒四、沒有邏輯沒有組織,像是喃喃自語;但失智症患者通常意識是清醒的,只是會有幻覺、妄想,講出來的話比較不是真實的,會有編故事的感覺。
【譫妄症狀】在幾小時內突然發生,而且很快就變得很嚴重,一天之內會有明顯差異。① 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行對話。② 無結構性的思考,對人、時、地搞不清楚。③ 講話沒有組織、無相關性、漫談或無邏輯思考。④ 意識不清、失去警覺性或是昏昏沈沈,看起來迷迷糊糊的。⑤ 有些人會焦躁不安與容易驚醒;另一些人會嗜睡與大量減少活動,但也有人活動力正常。⑥ 出現妄想、情緒波動很大,會恐懼焦躁。⑦ 出現認知功能缺損,失去方向感、記憶力、無法說出完整的話。⑧ 白天嗜睡和夜晚失眠。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針對譫妄的研究顯示,譫妄跟失智症最大的不同,就是會有精神動力低落的狀況,比較像是憂鬱症等其他的精神疾病才會有的狀況;會變得沒有動力去做事、心情很憂鬱很低落,跟失智症非常不一樣。但譫妄跟憂鬱症不同的是,憂鬱症不會失去方向感,也不會有意識不清、昏沉的狀況,這一些症狀就跟失智症比較接近;所以在判斷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記錄所有的症狀才能完全了解是什麼狀況。通常如果是譫妄的話,經過治療大部分還是可以恢復,所以第一時間一定要送到神經科門診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並治療。
如果是疾病引起,就要儘早處理疾病,如果是中毒、藥物引起,就要調整飲食跟藥物的習慣。而日常生活的陪伴,也可以幫助譫妄早日恢復,持續的跟長輩對話、強調現在的人事時地物,給他正確的資訊,同時也要讓長輩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但白天時要曬太陽、運動,並多喝水來幫助身體循環變好,都可以改善譫妄的情況;基本上,如果有找到病因,幾個月之後譫妄就會慢慢恢復,並不需要太擔心。《參考資料:劉建良、陳亮恭~老年譫妄症~2011年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老人家出現幻覺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這幾種譫妄症狀可能代表心肌梗塞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8日/腦部代謝障礙
☆ ☆ ☆
中風也可能導致失智!一次了解失智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0日
中風恐誘發失智!國際研究:復發性中風患者失智率高達四成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20日
☆ ☆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影像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海馬迴萎縮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17日
國衛院發現中風後失智生物標記,可做失智預防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10月19日
中風是引發失智症危險因子?國衛院告訴你最新發現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02日
☆ ☆ ☆
經歷數10年阿茲海默症新藥美國核可,開啟治療新曙光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1月09日
☆ ☆ ☆
失智1099輯
失智1097輯
失智1092輯
失智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