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高齡1097輯~健身

新增說明文字
☆ ☆ ☆
活的越老要越健康,8招讓老人多運動
★ 新聞部/綜合報導

科技醫療發達、健康意識抬頭,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延長,但很難改變的是,人從60歲開始,每年退化速度大約是36%。而退化的現象包含:身體行動變緩慢、容易跌倒受傷、心臟血管疾病上身、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等往身上來。若自身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延緩老化或病痛上身,對自己、對家人好處多。該怎麼開始?最重要的是「建立觀念」,自然會朝正確的方式進行。哈佛大學研究說:「運動一小時,延長生命一小時,維持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減緩老化速度可以達到50%。」,就算已經是高齡,現在開始運動都不晚,給自己、給家人一起體驗健康又自由的人生旅程,8個建立老人運動觀念的秘訣。
①【先進行健康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是一個好主意。檢查血壓、膽固醇和心臟健康,還可以測量腰圍。了解自己的身體組成狀況,更容易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有效率又快速看到運動成效
②【戒除酒精】有些人因為壯年時經常交際應酬,免不了喝酒助興,但隨著年紀增長,酒精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身體健康,飲酒過量容易讓身體怠惰懶散;而減少飲酒量意味著減少罹患癌症、心臟病或肝硬化…等風險,甚至可以因此而減輕體重,精神變好也更有自信。
③【從最簡單的運動開始】不知從何開始運動,就從最輕度的運動、活動,啟動身體。例如:在家裡附近散步、修剪家裡的花草、走路去購物、在家多爬2趟樓梯。
④【不要給自己時間壓力】建議老人運動的時間可以每天至少有30分鐘,而且從最輕度的運動開始,如果30分鐘太長,不妨嘗試短時間、但多次的運動,如一次10分鐘,每日三回的活動也等同於一日30分鐘。
⑤【減少「臥躺」的時間】走到人生盡頭,其實最怕的就是躺在病床上、眼睛闔不上,身上可能還插著一堆管子;為了避免臥床帶來的長期照護壓力,「延後自己失能」的發生時間,絕對是首要任務,要不斷提醒自己,有空就多活動、多走動,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
⑥【保持社交】朋友會影響你的生活型態,不管在哪個年紀都一樣。子女們已經有自己的生活圈,你更需要和自己的朋友建立生活圈。和朋友一起出遊、散步、上健身房,會讓你不知不覺增加活動量,還能心情愉快
⑦【有疑問就找專家】老人常見的阻礙像「我的腿沒力,沒辦法做腿的運動。」、「我的手曾受過傷,不知道該進行哪些運動,才不會舊疾復發。」,現在資訊發達,許多知識和別人的經驗都能在網路上查詢,但與其花時間尋找答案,不如直接將問題和需求交給專家,醫生、復健師、健身教練都是不錯的對象,讓他們了解你而訂定出合適的運動菜單
⑧【不要忘記營養】良好營養對於健康地衰老和生活質量,扮演關鍵角色。舉例來說:病人做化療的時候,藥物副作用會讓人食慾不振,身體沒有攝取足夠的養分,會導致衰老極快,也使身體無力,進而影響活動意願;而當化療結束、副作用減緩,病人開始正常進食,臉上的氣色大幅好轉,情緒變好後,也有意願多活動。培養老人運動習慣,已經不再是單純鼓勵就會進行,必須從生活習慣切入,同時也要搭配飲食控制才有效,而且不僅有銀髮族,全齡層都要記得這個概念,唯有養成健康習慣,才能有效增肌、延緩老化,達到健康好體態。

活的越老要越健康,8招讓老人多運動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19年12月19日
60歲開始退化每年走下坡?延緩老化必學8招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15日(同上)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高齡衰弱等同失能?五項臨床表徵
★ 新聞部/綜合報導

「衰弱」是指一種狀態,表示身體多項生理系統的的儲備量下降,超出其原來年紀該有的程度,導致外界壓力的來臨時,無法維持身體的恆定,身體平衡被打亂後的恢復變慢且不完全。醫院常見有些老年病患,體格偏瘦但看似健康但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一週後,竟喪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顧,這就是典型的「衰弱」。這樣的老人其身體狀況處於危險邊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三至五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家醫科葉孟奇醫師指出,造成高齡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無法以單一問題來解釋,可以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例如社會、經濟、環境等。內在及外在因子會彼此交互作用而誘發並促使衰弱的發生。
【高齡衰弱症的五項臨床表徵】
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五項衰弱臨床表徵:① 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② 費力疲憊感、③ 肌握力下降、④ 行走速度變慢、⑤ 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研究顯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動能力變差的比率等,皆比無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認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徵,且衰弱的等級越高,其改善的可能性越小,不良預後及死亡的風險也增高。
【肌少症造成高齡人口快速衰弱】
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高齡衰弱症」有關,其中「肌肉減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不經常使用的肌肉減少的速度會更快。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衰弱老人進入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
【運動加營養,減緩高齡衰弱症】
葉孟奇醫師建議「高齡衰弱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最好是預防並針對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規律的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規律的運動或休閒身體活動除了可以維持身體的功能之外,也能促進、維持或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功能,並且減緩「肌肉減少症」的惡化,減少跌倒的機會。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且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高齡衰弱症」的發生。

高齡衰弱等同失能?五項臨床表徵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04日
減緩高齡衰弱,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關鍵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01日(略同上)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3秒有一人罹失智症,認知運動助預防
★ 新聞部/綜合報導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的推估,2018年全球失智症人口約有5千萬人,平均3秒就有一人罹患。從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發現,2018年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發生率為7.86%,12人即有1人有失智症。而運動可以預防失智症,南投醫院鼓勵民眾適當運動來維持健康。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現象,患者不僅出現記憶力、語言能力、執行功能、注意力、定向感等認知功能退化,也會影響患者生活功能及人際關係。隨患者人數增加,已成為許多家庭與社會的照護沉重負擔。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李雅萍職能治療師建議早期診斷發現,盡早擬定治療方向,以延緩症狀惡化,而採取預防介入措施亦是首要之務。李雅萍職能治療師表示,運動是目前被證實能預防及延緩失智症惡化,以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效果較佳。運動帶來的預防效果可能與刺激腦部分泌的神經營養因子(BDNF)有關,能預防腦部海馬迴萎縮,維持認知功能。
可參考由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所開發的失智預防運動法:認知運動。認知運動是融合認知訓練與有氧運動的雙重任務訓練,並沒有限定運動種類或認知作業類型,但必須符合以下的條件,一是選擇中強度的身體負荷運動,運動完呼吸輕微加速,身體感到有一點吃力,脈搏達最大心跳的50~70%。二是認知活動選擇,應選擇稍微有挑戰能增進腦部負荷的活動,如對認知活動已駕輕就熟時,則失去活化大腦的效用。認知運動除了適時調整活動增加對大腦刺激外,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恆,以維持認知功能,預防失智症。
【簡易版】先以右腳、再左腳的順序,向前走三步然後抬起左腳,然後以左腳、再右腳的順序,向後走三步回到原地後抬起右腳,重複向前向後走並抬腳的動作,每天練習一次,每次持續10~15分鐘即可。
【進階版】重複簡易版的向前向後走動作,並在抬腳的同時進行以下進階的認知訓練。① 數數,如從1到100 或 從100到數到1。② 數3的倍數,如: 3、6、9、12…。③ 從1開始數數,數到3的倍數,如: 3、6、9、12… ,再加上雙手拍手動作。

3秒有一人罹失智症,認知運動助預防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3日
多做運動防失智!開始之前2大重點要符合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16日(同上)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立下運動願望?這幾點遠離腳部運動傷害
★ Keep Your Feet Safe at the Gym in the New Year

你是否也立下要好好健身,塑造與明星一般的美好身材,但在努力付諸行動前,小心別自己亂練,造成受傷可是得不償失。對此,快來看看美國足踝外科醫師協會(ACFAS,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提供幾項小技巧,讓你健身時避免腳部受傷。隨著訓練慢慢增加你的體力和鍛鍊時間,不要突然就進入高強度訓練,避免身體使用過度,造成壓力性骨折、或肌腱拉傷和扭傷,鍛煉前後伸展肌肉也有助於防止這類型的傷害
骨科醫師 Brandi M. Johnson 建議,若不慎扭傷,應及時就醫治療,否則恐造成慣性扭傷或慢性踝關節不穩,這會演變長期持續的腳踝疼痛。運動時,應穿著適合的運動鞋和運動襪。Johnson 醫師指出,無法支撐足弓並為腳後跟提供緩衝的鞋子,會引起腳跟疼痛(足底筋膜炎)。若鞋子太小,也可能造成腳部神經瘤或神經組織增生,可能需要注射療法、藥物或物理治療。穿著棉襪或運動襪也可預防腳部起水泡,避免後續嚴重感染等問題。
不適當的運動技巧可能造成腳部和腳踝的肌腱或韌帶受傷,Johnson 醫師表示,姿勢不正確或健身器材使用不當,會導致腳部和腳踝的穩定性下降,造成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汗水淋漓的鞋子、公共浴室、運動器材、游泳池都是黴菌、病毒和細菌的溫床,包含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Johnson 醫師提醒,最好不要在公共場所赤腳走路,穿著拖鞋會比較恰當,若皮膚有傷口,最好包紮起來,以免病菌侵入傷口。Johnson 醫師說,只要運動時有任何不適或受傷,都可以請求醫師協助,以免病情惡化。

立下運動願望?這幾點遠離腳部運動傷害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03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你吃的魚油只有濃度夠還不夠!藥師指五大要點符合才有用
★ 林以璿

保健食品中,「魚油」是一年四季都暢銷的熱門產品,眾所皆知,魚油主要訴求是守護健康、靈活思緒,但是面對琳琅滿目的魚油商品,要如何挑選才能達到保健效果呢?專家指出,可從5個方向著手,找到優質魚油。魚油是從深海魚類脂肪層萃取出來的油脂,含有豐富的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DHA與EPA,是最重要、且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營養素。藥師林東慶指出,補充魚油是否有效,應從幾大要素來做考量,包括魚油中的營養成分濃度、吸收的型式、魚種的來源、以及是否有檢驗合格認證來選擇,因此,提供5大選購要點,讓民眾能買到品質較好的魚油。
林東慶提醒,魚油含有高濃度的 Omega-3(DHA/EPA)是其主要活性成分;魚肝油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主要是有助於維持在暗處的視覺。由於二者所含成分不同,功能也不同。特別值得注意的,由於維生素A、D是脂溶性維生素,難以代謝出體外,吃太多容易累積在肝臟而無法代謝,有可能會造成肝中毒。所以要吃「魚肝油」的話,建議最好先檢查身體,依自己的身體狀況聽從醫師的指示補充額外需要的劑量。
一、【魚油關鍵 在 Omega-3 濃度!市售目前已有 95.8% 高濃度】
要購買魚油,很重要的是 Omega-3 的濃度。林東慶表示:「濃度高於84%以上的魚油,才能有保健效果,甚至市面上已有濃度高達95.8%的魚油。」一般市售的魚油 Omega-3 濃度約為 20~85% 之間,但在 2016 年時,台灣衛福部跟歐美同步,已將含有 80% 以上的 Omega-3 (EPA/DHA) 高濃度魚油列為建議用藥,代表著魚油的選購上,濃度是可參考指標之一。而低濃度的魚油,因為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等,反而營養成分沒有補充到,卻攝取了多餘成分造成身體負擔。高濃度魚油跟低濃度魚油有根本性的差別,所以不能夠用「多吃幾顆低濃度魚油」來取代高濃度魚油。
二、【魚油不是「越大顆越好」!比較「吸收程度」才是關鍵】
在生產製造時,魚油是以顆來計價,有些廠商想節省生產成本,直接把一天的份量做成一顆膠囊,但膠囊就會非常的巨大。因此在挑選上,可以找較易吞食的膠囊尺寸,避免有些人因為魚油膠囊難入口而補充不到位。而林東慶藥師也提到,魚油的濃度更是有效與否的關鍵。若是魚油濃度高、吸收效果好,才能將營養發揮最大作用
市面上的魚油產品常見3種型式,根據提煉的方式與本身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 rTG 型、TG 型、EE 型3個類別。EE型深海魚油還需要身體的消化酵素做進一步分解才能吸收,是吸收度最低的。TG型態的深海魚油是我們可以直接吸收的型式,而rTG 型的魚油,純度最高,吸收率也是最高的。以眾多實驗結果的綜合評估來看,魚油的吸收度為 rTG 型 > TG 型 > EE 型。魚油裡面的成分都是脂溶性的,所以建議可以在飯後的時候服用,效果才會最好
三、【去蕪存菁的「萃取技術」是魚油品質關鍵】
魚油需要卓越的萃取技術,才能將魚隻體內的戴奧辛、重金屬、海洋污染物等不良物質去除至無法測得的程度。一般的萃取方式,是透過分子蒸餾法、液相層析法來進行萃取。這些方法在高溫情況下,可能會破壞油質、品質下降。國際上有一款技術稱為「超臨界萃取技術」,是目前魚油界公認最能獲得高濃度且有效去除汙染物的萃取方式。可以經由超臨界流體技術進行萃取和精煉,取得最大的濃度和純度;且不會因高溫造成氧化,影響魚油品質
四、【選擇「深海遠洋小型魚」作為來源】
近年來,海洋出現嚴重汙染的狀況,所以食用深海魚類時可能也有遭受重金屬等汙染的風險,若是萃取的魚類有重金屬污染,也會影響營養品質。因此,魚類捕撈產地和提煉的魚種,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考量到生物累積問題,盡量挑選在純淨海域捕撈,且重金屬含量較低的小型魚種,會比較安全。如果業者有重金屬檢驗報告,這才是最可靠的,以魚油來源來看,全球規模最大 Omega-3 API 製造商,頂級的德國大廠 KD Pharma,就是嚴選智利和秘鲁海岸的優質小型魚種。
五、【挑品牌:取得認證的口碑大廠最佳】
挑選魚油時,嚴格控管品質、值得信賴的製造商也很重要。必須留意 Omega-3、DHA、EPA 的含量是否標示清楚,市售魚油產品的標示並不一定如成份表標示的劑量,因此如果要進一步確認,建議找擁有公證單位 Omega-3 檢驗報告,或是有榮獲SNQ國家品質認證的商品,這樣一來才能確保魚油可以發揮它的功效。國際間也有針對魚油檢測和認證的第三方組織機構IFOS,若任獲得五星認證即表示此魚油通過了全球最嚴格、最高標準的檢驗。

【ω-3 脂肪酸】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裡面含有 DHA 跟 EPA。
【DHA】是構成腦細胞及視覺細胞的重要成分,幫助維持思緒靈活、腦部專注力。
【EPA】改善三酸甘油酯,具有清理血管、降低血脂能力,所以有「血管清道夫」之稱。
【魚油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① 對魚類過敏、懷孕32週後,與醫師討論是否適時食用魚油。
② 正在服用阿斯匹靈、降血脂藥物及凝血功能不全者(血友病患者),也不適合食用魚油。
③ 魚油不能跟動植物纖維或鈣片一起吃,可能會互相影響吸收,如要食用隔 1~2 小時。

你吃的魚油只有「濃度夠」還不夠!藥師指五大要點符合才有用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7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睡醒二小時內沒進食,恐降低基礎代謝率
★ 陳彥伯 醫師/授權文

有些人因為上夜班或假日睡比較晚,漸漸養成早上不吃早餐的習慣,長期中午過後再吃午餐跟晚餐,或者乾脆一天只吃一餐,這樣子對體重會有影響嗎?這是減重門診個案常問的問題之一。在期刊《肥胖研究與臨床實踐》(Obesity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的一份研究中,界定「早餐」為睡醒兩小時內吃的第一餐,以及在早上 5-9 點之間進食的食物與飲品。而研究指出「不吃早餐」會導致肥胖跟體重過重,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不吃早餐可能造成後續肚子容易餓、大量進食機會高,進而造成胰島素抗性。另外一個原因是不吃早餐可能改變基因的表現,進而影響到我們腎上腺素的分泌,讓身體的基礎代謝降低。
此研究運用文獻搜尋,初步收入 544 篇文章,收集包含歐洲、亞洲、非洲、北美、南美、大洋洲的論文,最終挑出 45 個研究進行分析(其中以歐洲跟亞洲分別 19、18 個研究為多),透過 36 個橫斷式研究跟 9 個世代研究,2 種不同論文的研究方式都得出相同結論,「不吃早餐」會導致肥胖跟體重過重。減重的難處對每個人確實會不大一樣,但也有些類似的地方。有的人吃很多犯規的或是地雷食物卻不會胖,有些人吃一點,就馬上反應在體重,每個人的減重速度本來就不一樣,像是基因、腸道菌種,這些都是科學上有研究,可能造成每個人即使吃一樣的東西,也會因為吸收代謝的不同、而引起肥胖的差異。
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減重門診醫師陳彥伯說:「有 case 曾經說過為什麼同事(或朋友)的減重速度就是比我快,但其實不需要去問別人減重速度如何或是別人吃為什麼不會胖、我吃了就會胖,重點是要知道自己是為什麼體重會上來,有沒有用到不正確的方式來減重。」不吃早餐、不規律飲食、長時間熬夜、睡眠不足、注意酒類、精緻澱粉跟含糖飲料的量,這些是我們多數人在某種程度內可以控制、也適用於大多數人體重上來的原因。陳彥伯說:「把焦點放在上面這些已經確定會影響體重、跟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要素,對中長期體重控制比較有幫助。」

不吃早餐會導致體重過重!研究:睡醒二小時內沒進食,恐降低基礎代謝率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6日
☆ ☆ ☆
☆ ☆ ☆
高齡1098輯
高齡1097輯~健身
高齡1096輯
高齡1093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