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30

意識念力1092輯

❀20220120❀
☆ ☆ ☆
關於情緒,你有著太多的誤解
★ 微微健康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如憤怒、生氣、高興,不同的人的情緒不同。關於情緒的表達與處理方式,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社會中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怎樣描述與管控情緒,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差異使得我們對情緒存在著一些誤解。人們經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我知道我不該為這種小事煩惱”“我應該比現在過得更快樂”,當然,不管怎樣,也沒有規則說你這種情緒反應就是錯的。與其浪費精力把自己搞的很愧疚,還不如及時行樂。要明白,怎樣對待某種情緒,選擇權在你手中。
不管你的情緒好壞,那並不意味著你就得被困在這個特定的情緒裡。你完全可以做出些改變,能夠影響到你的感覺。要想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方式。一個廣泛存在的錯誤觀念就是:你如果沒有跟人傾訴,那你一定是在抑制自己的感情。但研究表明,結果恰恰相反,當產生憤怒情緒時就是這樣。摔枕頭發洩,把認識的人都叫來,告訴他們你過得有多爛,這樣只會讓你更加興奮,而不能讓你好起來。
有人認為,控制情緒就是要表現的沒有情緒一樣。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主義的觀點是:我們會有諸多情緒體驗,但我們大可不必受制於它們。糟糕的一天結束時,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好起來,而不是在這壞情緒裡走不出來,這樣也損害健康。人們經常說,“我都被老闆逼瘋了”“我婆婆讓我感覺很不爽”,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影響你的感覺。他人可能會影響你的想法,但不能影響你的情緒,你才是情緒的主人。當人們懷疑自己對某些情緒的忍耐力時,人們就會逃避。
一些經常焦慮的人就很難得到晉升的機會,一個人要是對衝突、矛盾感到不適,那他可能就會回避與同事見面解決問題。學會處理不良情緒,會建立起你的自信。不做情緒的奴隸,你就知道,你的能力遠超你想像。情緒是好是壞很容易區分,但是那種深處的感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不好說了。同樣的情緒,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有不同的結果。比如說,憤怒,當人們氣瘋了的時候,有的人表現的很糟糕,但有的人就能化悲憤為力量。現實世界中有一些積極的變革,就是因為積極分子對他們所看到的不公平感到憤怒,從而推動變革的發生。
當你狀態不佳時,還能很專業的展現自己,雖然這是一項健康的社交技能,但適時放下心理防線也不是弱點的顯現。深悉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意與他人分享,當然是在合適的時機下,這是優點的跡象。要是你還不習慣思考分析自己的感覺,要想覺察並理解自己的情緒還是有些難度的。就像生活中很多技能一樣,只有不斷練習,你對情緒的認知,忍耐力與控制力才能有所提升。精神的強大,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的成功,關鍵在於對情緒自我意識的增強。

關於情緒,你有著太多的誤解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24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不要將自我肯定,放在他人的評價上
★ 優活健康網 編輯部

「我想要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和「我想被愛」一樣,「我是有價值的」也是人類本能追求的情感,人都希望這種感受能不被動搖。那做什麼事才能感覺自己有價值呢?「錄取好的大學或企業」、「工作有成果」、「出人頭地」、「年收入提高」、「受到顧客稱讚」~這些當然都會讓你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然而,自我肯定感如果100%取決於工作成果或他人的評價,並不是好事。當然,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評價多少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然而,將自我肯定感的基礎放在他人的評價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為什麼呢?因為工作成果和他人的評價有時候起伏不定。因此,如果用工作的成果或他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價值,一旦這些全部消失,那一瞬間你的自我肯定感會急遽下降。追隨自己的原則而不是他人的評價,心情就不容易動搖。就我的例子而言,業務員時期的業績排名、剛擔任講師時客戶在問卷上打的分數,都會動搖我的自我價值。然而,業績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公司的客戶分配,也就是說,我的自我肯定感可能會因為公司的決策而產生變化。
此外,在研修課程中,因為我是承諾要讓學員有所轉變,因此就算問卷上的評價不佳,我也必須站在學員的立場說些他們不喜歡聽的話。有時候為了公司著想,我同樣必須針對不討喜的主題進行教育。如果我的自我評價和學員的問卷評價連動,我將無法做必要且根本的事。那麼,你該怎麼做才能覺察自我價值,不被他人的評價牽著鼻子走呢?首先,你要覺察,你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韓國作家金約翰(John Kim)說:「你活到了今天。光是這一點,你就值得讚賞。」
所謂肯定自我價值,是接受不妥協、也無可取代的自己。試著問自己:「如果我在工作上不受肯定,我就沒價值了嗎?」你的自我價值,早就已經存在,不會受到偶爾變動的成果或他人的評價而有所動搖。其次,你要將自我肯定感的基礎放在自己的行動目標、價值觀、原則、使命等,以自己為軸心、可以自己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別人或工作成果等容易變動的事物之上。當你確實做好了自己該做的,這份自信能使你肯定自我的價值,成為你自我評價的主軸。
順從自己的原則和使命,自我肯定感就會提升,最難受的莫過於當我們怠惰並感到自責時,又受到了他人的指責。此時,我們的自我肯定感將大幅降低。當你過於在乎他人的評價,就算只有一個人討厭你,你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大幅下降。在這種時候,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專注在你自己的評價軸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本文摘自/打造理想人生的習慣大全:65個習慣開關,讓你輕鬆戒掉壞習慣、無痛養成好習慣/采實文化)

不要將自我肯定,放在他人的評價上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09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你認識自己嗎?了解自我意象建立自信
★ Deryck Chou

自我意象(Self-image),或稱自我形象,就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除了對自信有影響,也是人際相處中很重要的基礎。以下將介紹自我意象的概念,以及供大家自我檢視的方法。自我意象不只是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除了外在,也包含了內在腦海中,對自我樣貌的印象。自我意象正面的人,會很有自信,而負面的自我意象,則會使人懷疑自己、感到不安。
💗 每個人的自我意象,都是由各個不同的面相所組成的,如下:
① 身體面向:看待自己外表和身材的方式。
② 心理面向:看待自己性格的方式。
③ 頭腦面向:看待自己才智的方式。
④ 能力面向:看待自己社交等能力的方式。
⑤ 道德面向:看待自己價值觀或原則的方式。
⑥ 性別面向:看待自己對性別角色,或社會規範適應能力的方式。
💗 了解一個人有多少面向後,再透過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了解自己對各個面向的看法,也就是你的自我意象:
① 你在這方面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② 你認為他人在這方面是怎麼看待你的?
③ 你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的理想的形象為何?雖然這個自我評量方法,並不是什麼經過公認的標準,但還是可以幫助大家,作為一個檢視自我意象的參考。
💗 擁有正面自我意象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徵:
① 認為自己很有吸引力。
② 認為自己是聰明或有智慧的。
③ 在鏡中看見的自己,是快樂、健康的。
④ 覺得自己已經與理想中的樣子很接近了。
⑤ 認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跟上述4點差不多,都是正向的。
💗 自我意象負面的人,則完全相反:
① 認為自己毫無吸引力。
② 認為自己較愚鈍或不聰明。
③ 看見鏡中的自己是不開心、不健康的。
④ 覺得理想中的自己遙不可及。
⑤ 認為別人眼中的自己,跟自己想得一樣負面。童年的父母等照護者,以及成長過程中,與其他人的互動、相處,都會影響一個人對自我意象的認知。若自我形象過於負面,就很容易引起心理疾病,甚至需要心理治療。也因此,長大後要改變負面的自我意象並不容易,需要透過自我覺察,和不斷努力、學習,才能慢慢重建正面的自我形象。
💗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負面的自我意象,請參考以下8個簡單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① 睡眠一定要充足。
②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③ 對著鏡中的自己微笑。
④ 放鬆享受生活,不要想太多。
⑤ 睡覺前,列出10個自己的優點。
⑥ 停止批判自己,盡量接納現況。
⑦ 弄個自己喜歡的髮型、服裝造型、妝容,或是開始穿一些自己喜歡,且較有特色的衣物,讓自己眼睛為之一亮。
⑧ 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

你認識自己嗎?了解自我意象建立自信
Hello 醫師~2019年10月03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意識念力1094輯~自癒
意識念力1093輯
意識念力1092輯
意識念力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2020/4/25

心靈探索10903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何謂愛自己?四十歲重新再愛一次
★ 編輯部/綜合整理

當愛經歷過破碎和修復的過程後,內在會變得更成熟。在聖經哥林多前書第13章愛的篇章中,有一段關於真愛的描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真正成熟的愛,就會無法恆久忍耐,會嫉妒、會發怒、會自誇、也會張狂;如果不是真正成熟的愛,會變得只看對自己有利的地方,會計算人心險惡,也無法做到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這樣的愛不只適用於男女關係,其他關係也適用。而在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關係。如果你很容易感到不耐煩,應該回頭檢視自己的內在。也就是說,真正的愛並不是在生氣時,一昧指責對方,而是必須先檢視自己。深入覺察內在,修復內心的傷口,唯有如此,才能發自內心付出更多的愛。愛別人之前,要先愛自己。不愛自己的人,無法別人。必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肯定優點,包容缺點。如果我們總是用嚴苛的標準對待自己,很容易會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難以包容對方的缺點。
愛自己,並不是因為自己是完美的。如果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認為自己很糟糕,看到對方的缺點時,也會容易感到煩躁。因此,請先好好的接納自己吧!四十歲,重新再愛一次。現代人步入婚姻的時間點和家庭型態,和以前已大不相同,婚姻制度也正逐步在改變。過去一提到四十歲,馬上就會聯想到是已婚、有小孩的典型家庭狀況。但現在卻不同了,晚婚成了一種趨勢,有人到了四十歲才結婚,也有很多人還未婚,甚至也有不少是離婚後恢復單身。然而,即便是因為害怕承擔婚姻責任而不想結婚,也一樣會渴望愛情。
當夫妻步入四十歲後,看到彼此的臉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悸動,甚至還會覺得煩,年輕時如此小心翼翼呵護的愛情,究竟消失到哪裡去了?愛情不是只有絢麗美好的一面,那並非愛情的全貌。如果認為那種怦然心動、甜蜜愉悅的感受就是愛情,那是對真愛的一種汙辱。真正的愛情並不是單憑感受,因為要愛上一個人陷入熱戀並不是件難事,是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比起感受,接下來需要的是用心經營,重要的是意志和責任。一段愛情關係要維繫,需要兩個人互相照顧,懂得體貼彼此的心意。
而要做到真正照顧對方,體貼對方心意,必須要經常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同理他的感受。體貼和關愛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去運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去愛、去守護我們心愛的人,包容接納彼此不圓滿的地方。所謂的適婚年齡,實質上並沒有太大意義。值得被愛的年紀,最適合戀愛的年紀,是當我們已經準備好的時候。四十歲單身的人,可能會羨慕已婚者。也許對婚姻抱著更多幻想,也可能認為愛情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就算孤單痛苦也會刻意逃避。但其實,不管是對已婚的人,還是單身的人來說,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愛透過各種管道,流進我們的生命中,對象可以是心愛的人,可以是愛犬,也可以是大自然,甚至是敬愛的神,我們的生活周遭到處充滿了愛。不要落入比較陷阱,而感到沮喪。用心愛自己,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細微處,你會發現,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愛。請記得,愛的樣貌多采多姿,愛會以不同方式來觸動心弦。並不是過了四十歲後,愛就會消失,說不定到了這個年紀,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愛的本質是什麼。
愛與被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到了四十歲,愛情依舊很難。不用努力、不必付出代價就能得到愛情,是最簡單的。如果是因為對方的外貌、財力、幽默感等外在條件愛上對方,把自己寄託在這種美好夢幻的感覺上,一旦感覺消失了,要堅守這段感情就變得不再容易。看到自己和對方的缺點後,能夠不轉身離開,需要很大的勇氣。因此,事實上只有少數的人,才能實現那樣的愛情。(本文摘自/年屆四十,中年迷路:不安是人生課題未解,重新盤點現狀,找到最值得努力和期待的事/采實文化)

何謂愛自己?四十歲重新再愛一次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人為何會感到心煩
★ 微微健康網

在街上,或者在室內,我們總會聽到一句話“我煩死了”或者“我最近好煩,別理我”。煩死了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為何會感到心煩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心情不好或事情太多的原因嗎?從心理學與腦科學分析,容易煩躁實質上是一種類似於腦損傷引起的後遺症的行為或情緒,對人類健康極為不利。對很多人來說,煩悶不過是一種短暫、幾乎微不足道的情緒,很容易消散,比如某項工作任務一完成,或某個講座剛結束的時刻,這種情緒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但是,煩悶還有更不好的一面:很容易出現煩悶情緒的人,有下列症狀或行為的危險係數也較高:抑鬱、焦慮、藥物成癮、酗酒、沉湎賭博、飲食失控、敵意、發脾氣、社交能力弱、學習成績差、工作能力低。關於煩悶情緒之謎,已經有所瞭解的方面就是存在個體差異,如興奮程度高低的差異、對新奇事物的要求程度的高低等。例如,和女性相比,男性一般更容易覺得煩,也更容易從事冒險行動,更喜歡以危險遊戲為樂,更容易說他們所處的環境很鬱悶。
從一些有腦外傷(TBI)的病人身上,可以得到有關煩悶成因的一些線索:腦外傷的人,最初的表現就是容易沉湎於危險程度較高的活動。極容易覺得煩躁的人,在怎麼讓自己開心方面的能力往往較差,因此,他們只好通過濫用藥物之類的行為來麻醉自己。藥物濫用行為往往發生在一個人無所事事的時候,每到這種時候,如果不用藥物,他們也會想辦法放縱自己。在青春期,這種情形尤其容易發生,因為這個時期青少年往往會把成年人應對煩躁的各種辦法混為一談。因此,煩躁情緒會變成人類尋找感情寄託的終身根源。
可是,如果那些藥物癮君子能夠學會如何應對自己的煩躁情緒,他們煩躁情緒復發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現代人類的文化也離不開外界的娛樂方式,如電視、電影、互聯網、視頻遊戲等,這種文化對煩躁現象的日益嚴重也起著一定的作用。煩悶的根源很可能在於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力出現結構性缺失,即對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意義認識得不夠全面。容易煩躁的人,自我意識水準測試的得分一般會比較低,這些人一般難以精確的監視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因而也難以判斷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人們所發現的這些現像是符合煩躁情緒的心理動態模式的,也就是說,有這種心理模式的人會壓制自己真正的需求和願望,從而無法判斷什麼樣的活動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雖然這種需求抑制說尚有爭議,但是那些患有“述情障礙症”(alexithymia)的學生,確實更容易出現情緒煩躁現象,有這種症狀的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或判斷自己的情感狀態,難以區分什麼是身體需要,什麼是情感需要,容易抑制其內在的情感需求,生活中充滿幻想。從更高層次的能力水準看,注意力是否能夠集中,或能否專心致志地從事某項工作,對是否容易產生煩躁情緒也有很大影響。
那些患有注意力缺失多動症(ADHD)的人也更容易產生煩躁情緒,那些在注意力持久性測試中得分較低的人也一樣,而那些大腦受過傷,或者容易走神者亦然(例如開車時出現無意識轉向,或者把牛奶錯放在碗櫃裡面等)。實際上,對注意力的直接操縱也容易讓人產生煩躁情緒,這就表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事物很煩人,可能是因為這些事物需要我們集中精力、需要全神貫注的緣故。有個術語,叫做“流心理學”,就認為一個人若能全神投入到工作中,能夠鍥而不捨,並且享受工作的樂趣,那是因為他的能力正好能夠應對所面對的挑戰的緣故。

人為何會感到心煩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03日
處理生氣情緒5大類,你屬於哪一型?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1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不用證明我好或不好,勇敢活出自己
★ 編輯部/綜合整理

不用證明我很好,也不用證明我不好。我是獨特珍貴的存在,只需要真正的活出自己。蘇青端著茶托放在桌上的時候,易晴正窩在沙發裡,一隻手托著自己的臉頰,彷彿在沉思。「怎麼啦,看起來眉頭深鎖,在想什麼事嗎?」易晴稍微坐直,說:「前兩天,經理把我叫進辦公室,跟我說接下來有個計畫,要調派一個人手到上海協助一個重要專案,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 …」「喔,是嗎?又是一次外派的機會?這次你有什麼的心情或想法呢?」「嗯 …你知道的,以前我都是直接拒絕,但是這次我想接受這個挑戰,我有信心可以做的好,我也打算跟志遠好好談一談。」
「聽起來,你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再是討好的先體貼別人、猜測別人,然後壓抑自己的渴望,而是選擇說出口,並且跟志遠討論。不管這次的結論是什麼,你已經開始創造我在,你也在的新關係了!」「真的嗎?能被你這樣認證好開心啊!我也真的覺得這次不太一樣,好像心比較定,整個人也比較穩。我不知道怎麼說,但是這種很『在』的感覺真的很好。是因為『獵豹我』開始出來了嗎?我知道,我想要去試試這個挑戰,也不擔心志遠,他可以照顧好自己。甚至,在這段時間,我也發現他其實是欣賞我、支持我的。」
「但是 …」易晴原本俐落清楚的語氣有了遲疑,「我仍然掛心小蝴蝶,雖然在生活上有爸爸、奶奶、姑姑照顧她,但她畢竟還小,還需要媽媽,她可以適應嗎?她會不會很受傷?以前即使我媽媽那麼全心付出,我都還受傷了,現在我可以這麼自私嗎?我會不會也讓小蝴蝶受傷呢?」「我聽見你對小蝴蝶的愛,聽見你的擔心,也聽見你認為『媽媽不可以自私』的觀點,這麼多重的心思,一定讓你很焦慮、沉重 …」「可是,」蘇青停頓了一下。
「你有想過嗎?你可以直接問小蝴蝶呀!去跟她說這件事,告訴她你的想法和顧慮,也聽她的聲音,瞭解她怎麼想。這也是你和她很棒的連結,不是嗎?」「跟小蝴蝶討論這件事嗎?她才八歲耶 …」「我一向認為,孩子其實什麼都懂,只要你願意好好跟她說,聽她說。所以我從女兒若安很小開始,就會和她討論、對話。」蘇青輕嘆了口氣,由衷地說:「其實女人結婚、生小孩之後,我們的角色就更多重了,職場和家庭之間的兩難,的確是太多女人共同面對的真實挑戰。我曾經也面臨和你一樣的困難抉擇!」
「真的嗎?那你是怎麼處理的呢?你跟女兒討論了嗎?她多大?你怎麼跟她說的呢?」易晴急切的問。「那一年她九歲,當時我跟她說『媽咪面臨一個很重大的選擇,因為你是我很重要的人,而且這件事會影響到你,所以我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雖然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所以沒辦法只以你為主,但是媽咪希望你知道,你的想法會是我很重要的考量。』我跟她說,因為這個討論很重要,所以我要跟她有一個下午茶之約,請她選一個她喜歡的下午茶店 …我記得,那天下午,我和她一邊吃由她精選的蛋糕、喝她愛的奶茶,跟她解釋北京的工作邀約。
「我跟她說這個工作吸引我的部份~可以實踐我的夢想,可以為我的工作發展好基礎,可以建立經濟上的安穩~而這一點也會跟她相關。我也真誠的跟她說讓我遲疑的原因~她是我很重要的人,我很希望可以更好的陪伴她。這個改變的時間預計大約是一年,我可以承諾她每個週末我會飛回台北跟她相聚 …」「那她的反應是什麼?她真的聽得懂嗎?她沒有大哭或鬧彆扭嗎?」易晴忍不住好奇追問。「她一邊吃蛋糕,一邊聽我說。後來,她拿出故事書跟我玩了一下,又繼續吃了幾口蛋糕,才說:『嗯,我要再想一想。』」
滿臉的驚訝寫在臉上,易晴說:「天啊!她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她說要再想一想?她的反應怎麼可以這麼成熟?那你怎麼回她呢?」微微笑了一下,蘇青給自己的茶杯裡加了些茶,「坦白說,我聽了她的反應也很訝異,應該說,更多的是欣賞。我知道這孩子是真誠地跟我對話,所以我更真誠尊重地對她說:『媽咪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想一想。沒關係,你可以慢慢想,等你想好了再跟我說,我們再喝一次下午茶,然後換媽咪聽你說你的想法好嗎?』」
「你的回應好棒喔!裡面有好多的理解和接納,原來你是這樣和女兒對話的啊!」易晴的眼神裡閃耀著深受啟發的光芒,「那後來呢?」「大概過了一個星期吧,有一天晚上她突然跟我說:『媽咪,我想好囉。』於是週末我們又一起去喝下午茶,她一樣點了最喜歡的蛋糕和飲料,我也享受著我的咖啡。我們就這樣一起先享受了一段輕鬆的時光之後,她再度跟我確認了一次細節,包括我承諾每個週末我都會飛回台北跟她相聚之後,她說:『媽咪,我覺得你可以去北京工作 … 』
「當時,我跟她說:『謝謝你!媽咪感受到你給我的愛和支持!這讓我覺得很溫暖、很感動!不過,就像我之前跟你說過的,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所以媽咪會很認真的從各方面去思考。但是無論結果是什麼,謝謝你愛我,我也很愛很愛你……』「當然,後來我也真的做到了我的承諾,這是任何關係中都很重要的事情,那讓我們確實感受到愛的存在。」分享完這個多年前的故事,蘇青整個人彷彿仍籠罩在感動與溫暖交織的迷人光暈裡。那裡面有真誠、有等待、有理解、有支持,更有兩個個體同時存在的飽滿的愛。
被這一切深深感染的易晴,早已經卸下一進門時的慌快節奏,一起跟著緩慢並飽滿了起來。再開口時,她的語氣充滿感動卻安穩,「這真的是好美的一段互動!謝謝你分享這段故事給我。我也要找一個時間約小蝴蝶喝下午茶。無論最後的選擇是什麼,我都希望跟小蝴蝶是這樣能夠好好對話的關係。」「嗯,這只是一個分享,你也可以創造屬於你和小蝴蝶的對話方式。」蘇青用暖暖的微笑打開了一個真誠的空間。(本文摘自/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心靈工坊)

不用證明我好或不好,勇敢活出自己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9日
不說一句話就得到別人注意的6大方式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02日
在每一次的整理中,看見真正的自己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3月08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年屆四十,步入中年空虛與無力感?
★ 編輯部/綜合整理

「到了這年紀,卻沒有什麼想做的事。一輩子都在忙家務,根本沒想過自己可以做什麼。孩子們長大了開始忙學校的課業,獨自面對空蕩蕩的家裡,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現在唯一能做的,好像只剩下等著老去…」「過去在公司曾經做到很高的職位,但為了照顧家人,不得已只好選擇離職。已到了這個年紀,卻沒有動力重返職場。很多人都說現在才是開始,甚至比年輕時更拚命、更努力,不明白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
有些人過了四十歲,依然充滿熱情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但也有人反而在此時失去生命的動力。一想到未來還有四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便備感壓力;面對四十歲的空虛和無力感,他們心力交瘁,開始懷疑自己:「這一路走來到底為何而忙?」甚至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會有這樣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這是步入四十歲後會有的症狀。體認到自己和生命的限制,不全然是壞事。
我們都活在既定的限制裡,地球的資源有限,時間也是有限的。死亡,更是每個人這輩子都擺脫不了的限制。雖然四十歲離死亡感覺還很遠,但對失去生命動力的人來說,每一刻都像是走在懸崖上。不管哪種信仰,最終還是要面對死亡,於是人們不再對這些準則深信不疑。生活失去信仰準則的人們開始陷入空虛,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各自空虛、各自寂寞,可是卻有很多人,不想擺脫這份空虛,反而渴望沉浸其中。
「空虛」是一種現代社會的文明病。然而,媒體卻大肆渲染,不停鼓吹洗腦人們,靠購物來排遣空虛。要擺脫空虛,必須先意識到自己是有極限的,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依靠。那依靠可以是人、宗教,或是追求新的夢想,也有可能只是單純需要休息而已。當陷入空虛時,要注意的是,不要忽視自己的情緒感受。如果放任這樣的情緒不管,或許不會立即出現問題,但最後還是有可能會受傷。因此,不要逃避或刻意壓抑內在的空虛感,陷入空虛時也不必太焦慮,稍微放輕鬆,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陪伴自己就行。
當無法輕易改變現況時,總會讓我們感到挫折,因為無法突破這個界限,內心陷入空虛。跳脫的方法之一,就是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像電影裡的娜塔莉,雖然無法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但她善盡職責,當好一位妻子、母親和老師。當她的學生批評她是落伍的上一代時,她沒有反駁辯解,而是坦承自己老了、變了。雖然徹夜未眠躺在床上哭泣,但隔天還是一樣以從容自在的神情,坐上火車。回到家後,身邊有心愛的孩子和可愛的孫子,縱然家人不理解她,她只能把悲傷藏在心底,但對她來說,和家人在一起,就能讓她感到快樂和幸福。
她沒有假裝堅強,反而盡力享受生活中的幸福美好。她坦然接納自己的脆弱,不武裝自己,隨順自然地面對一切風浪。雖然放低姿態,卻未放棄生命的尊嚴,她比二十、三十歲時,活得更精采燦爛。為了讓生活維持平衡,即使內心稍微失衡,但能在迷惘中重新找回重心時,反而會讓自己站得更穩。迷惘沒什麼不好,軟弱也一樣。之所以會害怕,是因為怕軟弱被看見,承認自己的軟弱,反而會為自己帶來勇氣。
四十歲正是時候,去擁抱你的軟弱、空虛和內在的黑暗!四十歲的你,或許會比年輕時更迷惘、更軟弱。因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不會再有人給你答案,困惑時彷彿只剩下自己,待在最黑暗的角落中獨自摸索。不過,你也已經明白,生命並不需要無止盡地驅逐黑暗,而是去擁抱一部分的黑暗。因此,透過深刻的覺察和體悟,步入四十歲後,可以讓人生重新開始。(本文摘自/年屆四十,中年迷路:不安是人生課題未解,重新盤點現狀,找到最值得努力和期待的事/采實文化)

年屆四十,步入中年空虛與無力感?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2月22日


怎麼學會愛自己?關鍵是接納不是自責
★ Jiasheng Li

生活中總是會有不如意的時刻,不管是工作不順、感情問題,或是常常感到孤單,都是我們需要面對並跨越的生命歷程。而不管有沒有人在身邊陪伴,自己總是自己最好的安慰和鼓勵者。現在市面上不乏教大家愛自己的網路文章和書籍,但難的是要察覺自己值得被愛,這點也往往是阻礙人走出傷痛的原因。以下介紹一些關於愛自己的思維,提醒您別對自己太嚴苛。
要愛自己,首先要能對自己展現同理心、關懷與愛,特別在面對失敗時。懂得愛自己的人就算面對壓力,仍能耐心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這不代表要壓抑生氣和傷心等負面情緒,只是不要嚴厲責備自己的不足,並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失誤及軟弱。傳統華人文化注重謙虛的美德,但這個特質有時候會不小心變成自我批評的習慣,所以要提醒自己不管做得好不好,都不要貶低自己存在的價值。
有的人會把愛自己和放縱、自憐混為一談,但就跟對待小孩一樣,大家都知道愛他們是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而不是過度溺愛或保護他們。所以生活受挫時,愛自己的人不會用放縱的方式發洩、逃避,或是胡思亂想沉浸在自己的問題中,而是能換位思考,用對自己和他人無害的方式得到紓壓。要愛自己就要勇於做真實的自己,但不要為了過於追求完美而打壞人際關係,不然可能會讓自己變得孤僻和易怒,並無法容忍或原諒任何犯錯。
愛自己就要勇於承認問題存在,如果拒絕承認,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如果心裡有許多無法釋懷的感覺,承認它存在後,不要讓自己沉浸其中或過度自責,而是要進行自我對話,過程可能很不容易,但只要反覆練習,養成習慣,內在情緒就會愈來愈穩定,自己也會更懂得愛自己。如果找不到問題的答案也沒關係,不用執著解釋所有的不幸,或試圖將絕望合理化,因為不是每個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更何況是複雜的情緒和感覺,所以想辦法散散心就好,不然在自責中陷愈深會愈難脫身。

怎麼學會愛自己?關鍵是接納不是自責
Hello 醫師~2020年02月26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責任原則:先為自己負責,再滿足他人
★ 編輯部/綜合整理

責任是什麼?責任像河流兩邊的堤岸,引導著水流,灌溉田地,生養果實;它是行為和欲望的界線,領著我們做「應當做的事」,扛「應承擔的任務」、達成「應完成的使命」;責任,就是指示。很多年來,是父母告誡我們責任的內容~好好工作、自食其力、奉養父母、維持穩定的婚姻、生養一兩個小孩~父母以喝斥、命令、威脅的姿態,像在河邊築起兩道堤岸一般,引導我們的能量,去往他們指向的田地,灌溉成林。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感到好奇。「責任」像塊匾額一樣,掛在每個人的頭上,為什麼卻從沒有人,提出這些問題:背負責任的目的是什麼?背負責任的對象包括了誰?背負責任的順序是什麼?想到這三個問題,讓我陷入沉吟 …責任的目的是什麼?責任的目的是讓自己,過得更好、過得更快樂、更有目標~比如說,我想學會理財,於是我決定記帳。當我決定記帳的時候,我對每天記錄開支、蒐集發票這件事,就有了「責任」。責任,讓我「受力」,讓我「承擔」;我必須耐著性子,花時間、花力氣,不斷給自己打氣,忍耐枯燥,維持紀律,達成目標。
最終,我因負起了「記帳」的責任,存住錢,過得更好~這是責任的目的,責任,是為了讓自己幸福。那麼,責任的對象包括了誰呢?首先,我們第一個該擔負的責任,就是自己~自己想買的房子、想做的職業、想擁有的生活節奏、休閒方式、自己的成長、自己家庭的開支、自己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要為自己,負重、承擔、受力、前行。我們活著,首先必須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背負自己的背包,為自己的欲望、理想,奮鬥推進。其次,我們該擔負的責任,包括家人、親戚、朋友,以及地球上,與我有連結的「其他人」,都是我們的責任。
但是,首先背負自己、其次背負別人;別人首先背負自己、其次背負別人;我們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別人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每個人背著自己的背包,手拉著手,向上攀登,直到登頂 …這是愛,這是連結。人跟人之間,第一個責任,也是唯一的責任,是愛,不是錢。愛是一種絕對的自我中心,是一種被滿足、被保護、被包圍的狀態下,沉穩、安定地行動著。你一定要先承擔自己的責任,讓自己滿足,充滿了愛,才能去滿足別人,這時你才是給予者,不是乞求者(乞求別人關注我、重視我)。
人與人之間、家人之間,要愛對方,不是成為對方~我們不能代替家人思考,代替家人實現願望(你有自己的願望,不是嗎?)代替家人還房貸(你有自己想買的房子,想過的生活,不是嗎?)代替家人承擔他們人生的失意和失望(那是他們的經歷,不是嗎?) … 愛你,不是成為你。愧疚感,大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情緒。愧疚感來自內在,來自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規則、教條,要抵抗它,得很有決心。因為它根深蒂固,來自內心。
我自己生長在「沒有界線感」的家庭,對S的處境,感到同情。我能理解S的難處,理解她承受的壓力,但我始終覺得,我們能堅持住,為自己做點努力。我們應察覺自己的愧疚感,察覺自己腦子裡「你很差!」、「你很自私」、「你不孝!」的聲音,然後退一步,像旁觀者一樣,看待自己的處境,檢查自己的「聲音」;辨認出爸媽、親人的「操縱語言」,試著在內心底,為自己打氣。
我相信,如果我們不能控制愧疚感、察覺愧疚感,安頓自己內心,我們面對這種情境,就會陷入掙扎、憤怒、糾結裡,最終破壞愛與信任感,得不償失。我們該讓別人知道,你是你,他是他;由你控制自己。即使一切並不容易,也值得努力。(本文摘自/與家人的財務界線:富媽媽教你釐清家人的金援課題,妥善管理親情的金錢漏洞/采實文化)

責任原則:先為自己負責,再滿足他人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22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透過實際言語或行為幫助,能有效排解焦慮增添幸福感
NOW 健康~2019年06月14日
永遠會有誘因讓你分心!史丹佛教授:我們不需要即時查看信箱
match 生活網/女人幫滔客誌~2020年03月19日
心理測驗 《你的專注花語》測驗看看屬於你的是什麼花語
match 生活網/女人幫滔客誌~2020年03月1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失敗又怎樣!這樣建立自信愛自己
★ Jamie Chang

小時候我們都是按照父母或學校的教導來做事,長大後就得靠自己對事情做出判斷和選擇,但面對許多未知的後果,許多人往往對自己的想法沒有把握而躊躇不前。經歷過多次挫敗的人,甚至會愈來愈不相信自己,並且自我厭惡。但人的一生都會經歷過挫折和迷惘,即使當下的選擇不盡理想,但也不代表未來都會如此。以色列第一位女性總理果爾達.梅厄(Golda Meir)曾說:「要相信自己,並創造一個妳也樂意共度一生的自己。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讓內在微弱但充滿可能性的火花,迸出燦爛的火焰!」如果您心裡有想法卻不敢執行,不妨嘗試以下這些方法來增加自信心:
① 無條件地愛自己:也許總在為人父母後,才開始體會到什麼是「無條件的愛」,或者對其他親人、朋友及伴侶,也都有可能。既然對他人可以,為何不也試著無條件地愛自己呢?即使在犯錯後,也不要過度批判自己或充滿消極的想法,當我們可以做到無條件地愛自己時,也可以無條件地相信自己,並建立信心。
② 做自己:當他人的反應讓您感到不安時,也請時時提醒自己「做自己沒關係」。若老是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而呈現出不同的個性,其實別人也能感覺得到。不妨先從您覺得相處起來舒服的人開始練習,如朋友或家人等。若因為嘗試坦率地做自己而感覺不舒服,請留意自己的感受,並繼續與這些人相處,直到這種不安全感消失為止,目的在於練習接受與適應在人群中,做真實的自己。久而久之,您也會從互動當中更肯定自我。
③ 莫忘初衷:如果對於選擇結果感到難過,請記得您做出的每項抉擇背後的原因,並相信自己確實盡力做出了好選擇。
④ 學習感恩:無論好壞都值得感恩。感激自己個性的某一部分,例如感激可以看到人們最好(或不好)的一面,或是感恩自己喜歡獨處等等。
⑤ 傾聽內心的聲音:透過更了解自己,學習和自己相處能增加自信。您也可以從冥想開始練習,試著每天安靜地獨處5~15分鐘,關注自己的呼吸,如果有任何自我批評的想法產生,試著承認和接受,然後放下它。
⑥ 了解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事,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多做一些擅長的事情也可以增加自信,但若不確定自己擅長什麼,問問身邊親近的人,並開始多花點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吧!
⑦ 培養正能量的友誼:想想朋友圈裡那些總是正面思考的人,以及堅強且一直努力奮鬥的人,不妨多花點時間和他們相處,漸漸地,您也會受影響,和這些充滿正能量的朋友們,一起正面成長。
⑧ 設定合理的目標:設定目標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激勵我們更努力。但過於困難的目標,可能會因為容易失敗而降低自信,還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試著將最終的目標細分為許多小目標,階段性地一一實踐,這樣會更容易且會增加信心。相信自己的過程就像練肌肉,不是去一趟健身房就會成為筋肉人般走出來,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即使現在缺乏信心,也能藉由努力變得更有自信!

失敗又怎樣!這樣建立自信愛自己
Hello 醫師~2019年01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社交恐怖症的臨床特點有哪些呢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2月12日
生活中常見的10種虛偽表現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2月18日
☆ ☆ ☆
心靈探索10904輯~孤獨
心靈探索10903輯
心靈探索10902輯
心靈探索1090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4/20

長照1093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照顧家人中風有不敢說出的苦,善用長照資源喘息
★ 黃心瑩/報導記者

長時間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常常讓照顧者苦不堪言又備感孤單。雖然政府及民間單位積極推廣長照服務,但許多地區仍礙於照服員人手不足,許多喘息服務看得到,卻吃不到。有鑑於此,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研擬一套互助喘息服務,規劃讓四組有失能家人的家庭在特定時間,共同到「復華照顧咖啡館」,輪流由其中兩組人照顧四位失能者,分攤減輕照護壓力。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明,因為照服員工作辛苦,長處於人力不足的狀態,在還未申請到照服員到府服務之前,其實這些家庭可以互相協助、共享資源。
雖然計畫還在研擬階段,在不斷討論時也同步篩選的情況下,最後有8組家庭配合加入。商討過程中亦邀請許多專家共同參與,目的希望能讓家屬認同,並找出最適宜的作法。在此計畫中,家庭之間更必須建立互相的信任感,才能放心將自家的長輩交由其他人照顧;所有參與服務的家庭,甚至要做好所有準備,因為任何狀況都可能發生,若有小失誤也不能互相埋怨。陳秘書長表示,所有細節都還在調整修正,以盡可能完善規劃,好讓服務的家庭,成為彼此的新家人。
陳秘書長表示,最常接受到照顧者的壓力有六種面向,除了生理上的疲憊,如睡眠中斷長期睡不飽,還有似乎看不到盡頭的心理壓力,如沒有好轉可能性的重度失能者,家屬壓力尤為沉重;以及為照顧患者,照顧者必須中斷人生目標,如求學、求職等,延伸出後續的社交中斷、經濟中斷,更會因此影響家庭關係。建議民眾在遇到家人需要照顧時,要有計畫性的安排後續不同階段的照顧,盡量讓輕度患者復健、自理生活,避免過度依賴產生退化。
法國賽諾菲藥廠長期持續熱心參與公益活動,且深感失能家庭照顧的艱辛,特別捐款予家總研擬此套互助喘息服務,支持照顧者分擔壓力,並在咖啡時光中交流照護心得,獲得更多努力前進的力量。法國賽諾菲藥廠更長期推動中風預防及照護醫療衛教活動,為中風病友、家人打氣鼓勵,陪伴病友家庭走過低潮。陳秘書長也強調,家屬一定要懂得求助專業,而且盡可能避免離職以做好長期照護規畫;善用長照資源才能讓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雙方都能減輕壓力。目前也有長照四包錢相關資源,無論是自行照顧、申請外籍看護或委託照顧機構者,都可撥打1966或0800-507-272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

照顧家人中風有不敢說出的苦,善用長照資源喘息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1月16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長照1094輯~失智
長照1093輯
長照1092輯~失智
長照1091輯~照護
長照現場:幸福熟齡~今周刊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4/1

業障迷思1093輯~善終

新增說明文字
☆ ☆ ☆
讓孩子學會哀悼:其實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 編輯部/綜合整理

其實每天好好面對生活,就是為善終做準備。不滿意自己目前生活的人,更不願意面對未來的死亡,在心裡迴盪著許多不甘與懊悔。所以我們才說:死亡能逼出生命的光彩,因為歲月有時盡!死亡是一種連結的斷裂,而我們透過連結尋找愛的存在。作者把討論帶到想念,也就自然而然。想念很美,情緒到最濃的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就流了淚。這淚水裡面,有傷悲、有依戀,有過去燦亮的微笑。那微笑很甜,但現在失落了,所以夾帶著苦味。於是我們哀悼。哀悼是不同情緒的組合,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有時候,哀悼可以延續好多年。
不用強求一次跟孩子討論死亡,就能如同哲學家媽媽這般理情兼具。基本上,只要回應孩子目前想知道的,他現在能懂的程度即可。其實在跟孩子討論死亡之前,反而大人自己要先經過一定程度的內在整理。急切地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恐怕是正在忽視自己那不知如何開口的傷心。把自己整理到一定程度,能初步坦然面對自己的傷悲,並且允許自己軟弱,開始看到這裡面的愛與價值,便能跟孩子展開對話。大人以何種情緒面對,能不能連結到內在深刻的力量,常常是孩子應對死亡的重要參考。
前面提過,一旦死亡成為關係中的關注焦點,與負面情緒共處就難以避免。我們可以自我提醒,也可以提醒孩子:即便我們會因此難過,或者有罪惡感,但並不代表就是我們的錯!很多非理性的情緒與想法,像是有倖存者的罪惡感,或者被逝者拋棄、背叛,那都是常見的自然反應。嚴重一點的,有厭世感、空虛感,因此愈來愈不容易維持生活功能,甚至逐漸衍生為身心疾病,這也都有可能性。
當至親好友過世所引發的連鎖效應,讓我們難以招架,記得向專業人員求助。如果是在安寧病房,通常可以跟工作同仁討論是否有「悲傷輔導」的必要,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考慮。或者到身心科、兒心科就診,以及至坊間機構,只要打上關鍵字,便有相關資訊在網路上可以蒐集。有時候孩子小,不知道怎麼表達情緒,透過繪本、簡單的藝術勞作,讓孩子心理的茫然能被梳理。這些出版品不難找到,我個人推薦過好幾本。有些兒童劇,或者優質影片,也都牽涉到失落經驗。不只是孩子,連大人都可以感覺被同理。
請千萬給自己與孩子時間,這是一個反反覆覆的歷程,像海浪來來回回地拍打著岸邊。我們可能暫時以為已經走出來了,卻在多年後,想到這些傷慟,還可能會不自覺地流淚。在特殊的日子,像是忌日、周年,或者父親節、母親節,容易觸景生情。透過儀式,讓孩子跟亡者說說話,或者畫出祝福的卡片,寫下隻字片語,可以幫助孩子跟逝者連結。請尊重孩子表達悲傷的方式,像是悲傷不一定要在公眾流淚。曾經有一位媽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沒有因為感情親密的外婆過世而有任何表示,就對孩子發脾氣,說孩子這樣不正常。
即便對媽媽來說,外婆把孩子帶大,媽媽在認知上「設定」孩子「應該」要難過,但孩子有他理解死亡的方式,在表現情緒的步調上也不一定要跟媽媽相同。就這個例子來說,我們也能體會,有些大人真的沒有能力跟孩子好好討論死亡這個議題,勉強討論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那就主動找其他人幫忙,或者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畢竟很多生死議題的論述,在宗教裡會比較完整。有些孩子難以對大人表達,但可以跟自己的布偶,或者家裡的寵物談心。請允許人類能有哀傷,特別是孩子。強要一個人振作起來,其實只是壓抑,甚至是打壓。
我們可以有哀傷,但我們也可以跟哀傷保持距離,像是遠遠地看著它。我們不等於情緒,情緒會來也會走,我們不迎不拒,它便能流動。在最痛苦的時候,記得深呼吸,放鬆肌肉,可以伸展身體,並且觀照自己內在的變化。我們衷心感恩逝者曾經帶給我們的美好,我們延續著這段美好,跟孩子一起攜手走下去。痛苦裡面有愛,請別忘了在痛苦時,珍愛自己!(本文摘自/讓孩子學會道別:「哀悼」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接受死亡」?一起思考生而為人的必修課題/麥田出版)

人生課題:其實我們每天都正在死亡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3月08日/善終
☆ ☆ ☆
面對摯愛成了植物人,你可以不讓恐懼籠罩一輩子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7月07日
☆ ☆ ☆
選擇善終是責任,也是留給家人的愛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5月16日
別把兩難選擇留給家人,交給自己你可以做決定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25日/善終
深烙在心中,小生命也安寧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1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知道自己即將死亡,樹木希林分享非典型的人生觀
★ 林怡亭/報導記者

當一個人面對癌症末期時,是否還能樂觀看待呢?已離世的演員樹木希林,在離世半年前接受最後一次採訪時,坦然的告知自己癌細胞已擴散全身的事實,「現在,就來聊聊,我今天最想說的話吧!我只能活到年底。就因為知道可以活多久,我今天才到這裡來。」真實的自白徹底翻覆最初設定好的訪談稿,而這些被當作樹木希林的遺言的內容全收入於《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樹木希林離世前的最後採訪》一書中。
書中不僅談論樹木希林的工作態度、婚姻生活、養育子女的方法,也收錄她對於疾病和生死觀的看法,而每一句話都和大眾所認知的典範人物大相徑庭。書中提到,樹木希林坦言自己當成為女演員時很自子為是,甚至還會若無其事地說出足以讓對方一蹶不振的話,並曾對田邦子作家說,只要快點寫出普通的故事就好,剩下我們會自己想辦法。
對於共處十四年的癌症,樹木希林也自嘲自己不記得自己曾「對抗病魔」。書中描述,樹木希林曾因右乳出現硬塊就診檢查,「醫師,這是癌症吧!」當時就直接對著醫師這麼說,儘管醫師回答只是一般的硬塊,但檢查出來後確診為癌症,也讓醫師相當佩服,樹木希林描述,自己在被告知確定罹癌之前,都不是很在乎這件事,心情非常輕鬆。
對人生最後一次採訪最誠實的自白,樹木希林不僅留下佳話,而是有點叛逆卻又真誠的自白,有身為演員的任性,也分享自己身為母親的糟糕,樹木希林女兒甚至以母親終究徹底地活出了她自己來形容樹木希林,《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樹木希林離世前的最後採訪》這本書,也真實記錄這位從默默無名到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樹木希林,「非典型」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知道自己即將死亡,樹木希林分享非典型的人生觀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6月27日


救贖與瘟疫一起到來
★ 秦順天

道家陳摶老祖講:「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意思是能否平安躲過瘟疫,與人對天地神靈的態度有關,而與人過去的運數無關。什麼瘟疫是被人類澈底消滅的?恐怕沒有。有的其實可能只是暫時沒有出現而已,SARS、愛滋病、鼠疫等,至今也沒有特效藥,人類還是在延續最古老的隔離方式防護。人們越來越信仰科學、越來越自信時,瘟疫的爆發就是對「人定勝天」的最大否定,面對瘟疫,人可控制的因素微乎其微。
歷史上的每次瘟疫,幾乎都是無法解開的謎。雅典瘟疫、古羅馬瘟疫、歐洲黑死病,包括中國歷代的大瘟疫、西班牙流感等,幾乎都是一樣的情況:找不出爆發的根本原因及制止的辦法,它突然降臨擴散,然後,像是接到了無聲指令,突然一下子就神祕消失了。瘟疫的發生與結束,包括它散播的路向,似乎都有一隻神祕的手在冥冥之中指揮,即使有先知預測在先,終是無法避免,最後的結局,從來都是瘟疫放過了人類,而不是人類戰勝了瘟疫。
目前的科學僅限於在儀器能檢測的範圍內研究病毒,通過已知現象按經驗推測,在表面物質空間抑制病毒的傳播,講衛生、多洗手、戴口罩等,甚至把全身都包起來,似乎這樣就會遠離瘟疫,但病毒的詭異幾乎不可捉摸:有人百般躲避防護,也難逃一死,身體強壯的不比身體衰弱的抵抗力更強,有人近距離接觸甚至與病亡者緊靠以求速死,卻完全不被感染。而且,即使同樣遇到神醫神藥,有人可以救治,有人還是會死。
南宋文天祥被俘後,被囚於溼熱腐臭、汙穢不堪的牢獄中,那裡充斥著各種穢氣,在如此環境中生活3年,文天祥卻沒有生病,什麼原因呢?他在《正氣歌序》中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即「正氣」。正氣是什麽?科學儀器看不見,也檢測不出來,但這種純精神的東西卻能制約病毒。文天祥的例子,正符合《黃帝內經》中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人體內存正氣,就能阻擋病邪侵入。其實,文天祥曾遇神異之人教他修習大光明法,他的「正氣」,源自於他信佛崇道的內修。
對瘟疫產生的原因,《黃帝內經》記載:「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這裡的「邪鬼」,被現代唯物的醫學看成形容病毒嚴重的比喻了,把「邪鬼」解釋成肉眼可見的病毒等微生物,中醫典籍中的「神、鬼」,也都被認為是迷信了。現代科學認為氣候異常導致瘟疫流行,而站在古代中醫的角度看,瘟疫與普通疾病有很大不同,氣候失常、寒暑錯時,只是瘟疫產生的外因。
明代吳有性在《瘟疫論》中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溼,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這便是「癘氣」,如果將「癘氣」解釋成現代醫學的病毒,顯然過於簡單。古代西方認為瘟疫來源於另外空間,由邪靈或神靈的憤怒引起,黑死病當時就被認為是邪靈(evil spirits)進入了人體,現在也有科學家承認,有些病毒很可能存在於人類探測不到的更深空間,是更微觀的物質。
如果導致瘟疫的邪靈不在現實空間,那麼科學研究的所謂對症之藥怎麼探觸得到它呢?邪靈只能由超越物質空間的神靈來降服。這樣就不難理解,在3千年前的《波斯古經》裡,醫學被描述為是對抗邪靈的戰爭,古巴比倫的內科醫生幾乎全是祭拜神靈的祭司,而在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醫道不分家,很多神醫是修道之人,很多道士也多擅長鎮瘟除疫。史載神醫有回天之術,道士可施法持咒化解瘟疫,但即使是神醫神僧,也只能治癒一部分病患,所謂神醫難醫天下病,這又是為什麽呢?
有道之人行醫,更懂得順天道,他絕不會違逆天意。世間的一切安排都有定數,人間聖賢智勇都不能改變。中國有瘟神的說法,天庭中,雷神負責懲戒個人,瘟神則負責毀滅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封神演義》中的呂岳是主管瘟疫的大帝,他統轄6位瘟部正神,各自手下有瘟鬼無數,瘟鬼將瘟疫散在何地,那一地就會出現瘟疫,他們也是按照神的有序安排具體實施而已。
佛經中講疾疫劫,認為疾疫乃超越人的「非人」放到人間的,不是人這層空間的物質因素。如果人德行放逸,行殺生、偷盜、邪淫等不合法度之事,不能守十善業,就會招來疾疫。所以佛教認為,一個人得病與否,不取決於他是否被傳染,而取決他自身的業力。業力大的,疾疫已經在暗處瞄準他了,必難逃脫,而沒有此種病業之人,即使不防控,也不會染疫。在疾疫中,薄福之人就會因病喪命,這也就是民間講的「神醫醫病難醫命」的道理吧!
道教認為瘟疫是人虧天理造成的善惡報應,道教陳摶老祖在《心相篇》講「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能否平安躲過瘟疫,與人對天地神靈的態度有關,而與人過去的運數無關。人褻瀆天地神靈,罵地咒天,是導致瘟疫流行的根本原因。「天地」在傳統的東西方文化中,都與神靈有關,如今無神論者剝去了這層最根本的含義,「天地」被唯物化,只局限於科學所能探測到的自然界了。
在西方,瘟疫直接被說成是神對人的懲罰。古希臘掌管醫藥的神祗是阿波羅,他能救治病危,卻也可以讓傳染病等瘟疫流行,懲戒褻瀆神靈的人。《聖經》60多處提到瘟疫,明確指出:沒有偶然發生的瘟疫,瘟疫是上帝的懲罰,懲罰那些背棄神、忤逆天意之人。當埃及法老的心剛硬時,耶和華就降下瘟疫,警示法老;當百姓淫亂、跪拜外邦人偶像時,神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於是瘟疫一下就蔓延在以色列人中。
古埃及的三次瘟疫,指向的是「沒有摩西授記」的國家;古羅馬三次大瘟疫,指向的是迫害基督徒的人。這定向的瘟疫只感染特定人群及特定地區,或致死致病,或重創促其衰敗滅亡,懲罰完畢,神即收手撤離,在人間的表現,就是瘟疫突然消失了。瘟疫是人不治天治的結果,它的發生,證明掌管世界的神以公義平衡著一切。瘟疫本身並不可怕,每一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瘟疫,它是天地間秩序的一種調節機制。
這種調節機制是有規律的,萬物按天經地義的法則運行,不順應的人偏離法則,自然就會被甩離天地的運行軌道,這就是淘汰。違逆天道天理,在人間的表現就是道德敗壞、喪盡人倫,這也就是史載疫癘不染孝悌賢良的道理。當大多人關心的不過以「我」為中心、以家庭親朋為半徑的自我小世界的時候,他們認為他人與己無關、他人的痛苦與己無關,但瘟疫打亂了這一切。恐慌中,我們仰頭向天希求神靈護佑,但我們已經離神太遠啊!所以,如果人想自救,比物質上的防護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反思。
不只是基於政治層面的追究,更應該有個人的反省懺悔:我們為什麼會遠離神的教誨?那些傷天害理、滅絕人性的事件,我們是否曾經以工作為由主動或被動參與?我們是否曾違背良心助紂為虐?而那些敢於發聲的勇士,都曾是我們嘲笑譏諷的對象,我們對他們的遭遇是否曾麻木不仁?恐慌中,福音一定會來,因為神並沒有拋棄我們,與瘟疫一起到來的,還有神的救贖,在災難之中,神會將我們安定、將我們分別、將我們搭救: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

救贖與瘟疫一起到來
台灣大紀元◇鑑往知來~2020年03月16日
☆ ☆ ☆
思覺失調積極接受治療,樂觀面對可望改善生活品質
NOW 健康~2019年12月1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愛一個人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 微微健康網

愛一個人很簡單,可是愛一個人真的需要勇氣。因為,在愛情中,除了甜蜜,人們還要承受其他,如痛苦、傷心、分離。如果你沒有勇氣承受這些,那麼你又何來勇氣愛一個人呢?愛情來臨時當然是幸福的,讓人沉醉癡迷的,只是,她不曾知道,在幸福沉醉的同時也需要付出,要學著接受失望、傷痛和離別 …從此,人生將不再純粹。愛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有些害怕,怕相聚了還要離別,怕擁有了卻還要失去;不能相守的時候,會互相牽掛,彼此思念。
可一旦見面,一旦走在一起,兩個人往往又莫名的互相折磨,彼此傷害。她就這樣一直如此患得患失,愛他,卻不知道自己能夠陪他多久,能夠陪他走多遠的路,好想和他甜蜜一生相守,卻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與執著去堅持。有時候,她乾脆什麼也不想,只想陪著他,伴著他,就這樣一直往前走,無論前面的道路將要遇到多少艱難險阻。愛上一個人,她才體味到思念的惆悵、離別的憂傷和深深淺淺的醋意。
為何他的一言一行都讓她留心關注;為何他的一舉一動都讓她心潮起伏;為何她總擔心時光飛逝卻無法與他終生相守。或許,愛情本來就是盲目的,沒有什麼對於錯,值不值得。當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理性的思考。有些事,有些人,註定要用一生來相隨,銘記或忘卻。愛,需要勇氣,需要有勇氣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往往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淡忘愛情。
她害怕分離,想到倘若再牽不到他的手,她的心就會很痛,很痛。只是這份愛需要她付出太大的勇氣,曾經在他的眼中尋找到了堅持與鼓勵,但某個時候她卻發覺,在他開始飄忽的眼神裡,勇氣似乎已在歲月流逝中漸漸的消散,以至於她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大的勇氣去堅持,堅持彼此之間的愛情。她不知道,緣分依舊,而愛情是不是還一如昨天。愛情如美麗的夢幻,卻要面對無奈的現實,沒有他溫暖堅實的臂膀,她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來承擔未來。
愛一個人,原來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有勇氣相信時間可以磨損感情,卻不可以磨損愛。愛,原來需要勇氣去相信彼此會在一起。心中藏著一份愛、沒有勇氣說出來,那這個愛永遠也不能實現,成為你心中的最愛,像梁靜茹的歌唱的:愛真的需要勇氣,的確是這樣的,只要你拿出你的勇氣把你的愛大膽的說出來,真心的去追求,就會得到我的真愛的!其實我一直在對我自己說:“愛一個人只需要真誠的心,這樣我的真愛才會被實現!”這句話一直說到現在,不停地在記憶中重播著

愛一個人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身體裡有好多個我~認識多重人格障礙
★ Adam Wu

有關多重人格的影視作品相當多,最著名的要算是根據真人真事寫成,於30多年前出版的美國小說《24個比利》,此為中譯書名,英文書名為《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作者是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小說講述身體裡有高達24種人格的比利(Billy Milligan),犯下多項重罪卻完全沒記憶,經診斷為患有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現稱為解離性身分障礙症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最後比利獲判無罪,於2014年去世。此疾病因該小說而受到許多人關注,讓我們進一步來了解這種疾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它是一種精神上感受到嚴重分離的現象,使患者的想法、記憶、情緒、行為或自己的身分感知,呈現一團混亂,彼此無法有連結,患者具有超過1個以上的人格,精神狀態很複雜。據目前的研究,罹病的原因可能和孩童時期的生活環境,和遭遇到的壓力有關。小時候若受過強烈且頻繁的肢體或心靈,甚至是性方面的虐待、傷害的話,就可能發展出此病。研究也指出,9歲以前的兒童,是人格發展較敏感的時期,即使只是情緒上的傷害(忽視、情緒虐待等),而沒有受到明顯的肢體暴力對待,也可能因內心的創傷,而產生這種病症。
父母若是比較嚴格、性格深沉,在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較可能發展出此病。有哪些症狀?① 情緒多變且憂鬱。② 睡眠有問題(失眠、睡夢中驚嚇、夢遊等)。③ 有焦慮、恐慌、恐懼等現象。④ 頭痛、精神恍惚,甚至看到或聽到幻覺。⑤ 健忘,常常很快忘了自己剛才說了或做了什麼。⑥ 覺得自己的靈魂脫離了身體,像是被支配著去做自己並不願意的事。
⑦ 有自我傷害,甚至自殺等念頭。⑧ 身分混淆,不知道自己喜歡的事、看法、理念、夢想等。
⑨ 發展出2種以上的人格特質,這些人格通常為不同年齡、性別或種族,甚至是虛構人物或動物等等,有著各自的思考模式。目前沒有絕對成功的療法,患者必須願意接受長期治療才行。有效的治療方式包括心理晤談(Talk therapy)、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或是直接的藥物治療等等。唯有長時間並循序漸進遵照醫師的指示,才可能痊癒。

身體裡有好多個我~認識多重人格障礙
Hello 醫師~2019年02月14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女性更容易患上躁鬱症
★ 微微健康網

躁郁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同其他的心病一樣,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躁鬱症。但相比其他人,女性更容易患上躁鬱症。因此,女性應該小心。躁鬱症,也有人稱為情感性精神病。病狀主要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為及思維的障礙。其情感改變的特點為過度的情感高漲或過度的低落,其思維和行為隨之相應地改變,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易被人們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別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緒和行為所感動。
該病發病期間表現情感高漲時稱為躁狂,表現為情感低落時稱為抑鬱。一般來說,躁鬱症首次發病多在16~30歲之間,女性患者多於男性。躁狂症的典型表現為情緒高漲,思維敏捷和言語動作增多。而抑鬱症的典型表現與躁狂症相反,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鈍及言語動作減少。躁狂期的患者要居住在安靜的環境中,適當引導進行簡單的活動,避免與之正面衝突。西醫認為本病的病因尚未闡明,可能與遺傳、生化和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有關。由於不瞭解病因,躁鬱症很難治癒,只能夠採取一些方法來緩解。

女性更容易患上躁鬱症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18日
☆ ☆ ☆
如何讓躁鬱症遠離你的生活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20日
季節交替失眠、話多,躁鬱症增3成!中醫這樣治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2月15日
她反覆發作綁住哥哥人生,靠每月一針穩定躁鬱症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0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偏執狂的三個症狀
★ 微微健康網

偏執狂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精神病,患者經常會有精神系統上的抑制不足,這會導致患者經常會出現過度興奮的情況。這種疾病給大家帶來的傷害比較大,所以,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進行治療之前,人們對偏執狂的症狀都應該好好的瞭解一下。
① 偏執。偏執型精神病患者比較明顯的症狀就是偏執,患者常常有一種持久而不可動搖的妄想系統,患者的思維也是保持清晰有序的,但患者的情感和行為時可以用妄想症狀來形容的,患者常常會隱藏自己的妄想症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常的智力和思維,能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患者這種偏執症狀只是出現在某一方面。常見的偏執症狀有被迫害偏執、嫉妒偏執、鍾情偏執、疑病偏執等。
① 急性發作。急性發作的偏執型精神病,往往都是在強烈的精神刺激下出現的,在精神因素的影響下,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受到嚴重的影響,從而產生妄想觀念,患者會通過在日常生活的細節,別人的言語中歪曲證實自己的妄想內容,患者也很容易在妄想的支配下,採取各種保護、攻擊和自傷行為。
③ 可感應發作。受到偏執型精神病患者的妄想症狀的影響,對於一些文化水準較低或與世隔絕的人來說,是非常容易被感應發作,出現類似的妄想症狀,妄想症狀可以是現實現象,也可以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事物,讓被感應者深信不疑。偏執症的症狀就是以上的這些內容了,我們需要重視起來,偏執症是一種精神類的疾病,患者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為了避免該病的出現,我們需要做好預防工作,而且還要認真的去瞭解該病的相關知識,多注意自己的飲食。

偏執狂的三個症狀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2月24日
☆ ☆ ☆
偏執性精神病的三大表現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10日
偏執的8個表現特徵
match 生活網/微微健康網~2020年03月03日
☆ ☆ ☆
☆ ☆ ☆
單腳天使(林又立)
台灣啟示錄~YouTube 2015年12月21日
一公升的眼淚,一生罕見的幸福(巫以欣)
台灣啟示錄~YouTube 2015年12月21日
罕見的勇氣~巫錦輝、巫以欣
GOOD TV~YouTube 2013年09月10日
SMA 藏翼天使~勇敢飛翔(784-3集)
台灣真善美~YouTube 2019年02月24日
《用心飛翔》SMA疾病首部微電影
SMA Taiwan~YouTube 2018年02月08日
愛‧點名~不罕見的生命
罕見疾病基金會~YouTube 2017年12月25日
台灣真善美~2019年(1/215)
台灣真善美~YouTube 2019年12月2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別把負面能量帶上身,能量醫生教您宇宙法則
★ 許瑞云/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

植物也是生命,但動、植物的生命現象不同。 比如我們摘了蘋果、橘子來吃,明年它們還會再長;筍子你越採它,它明年長越多,不採反而不會長;青菜你只要留幾棵,絲瓜只要留一條,就有非常多的種子。植物一般不介意被吃掉,因為它們的生命是藉由動物吃它,然後把它們的果實種子撒到別的地方,幫它們延續下一代的生命。但是,對動物而言,今天我想吃一隻雞腿,這隻雞就要為我而死,而且我無法藉由吃牠而幫助牠傳宗接代。
所以摘剪植物與屠殺動物是不同的,摘剪植物會刺激其長新芽,開更多花,或傳播它的種子,而屠殺動物只會帶來牠們的死亡與痛苦。所以我們不會說屠殺植物或摘剪動物。植物、動物與人都同樣有身體和氣體,所以植物也會對環境產生不同的反應。但動物跟人比植物多了一個情緒能量場(有的書會稱之為星芒體,或佛教稱之為「有情的」眾生,藉以區分植物為「無情眾生」)。所以動物跟人一樣都有情緒,養過寵物的就知道,貓狗也有很多情緒,有快樂、有悲傷、有生氣、也會吃醋和嫉妒,跟人類的情緒沒什麼兩樣。
所以當牠們要被殺時,也會跟人類面臨被屠殺或謀殺一樣,牠們會悲痛、恐懼、瞋恨、哀怨! 沒有一種動物會心甘情願歡喜的被殺。當我們吃進動物的身體,牠的情緒能量場就會成為我們能量場的一部分。現代人肉吃得多,所以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常覺得很莫名其妙,為什麼情緒那麼遭、那麼易怒暴躁、容易沮喪等等,殊不知自己在無形中已經不是自己情緒的主人了。宇宙的法則是:凡我所投到宇宙的能量都會回到我的身上。所以如果我帶給其他生命痛苦、恐懼、怨恨的能量,這些也都會回到我的身上。因此,吃植物與吃動物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別把負面能量帶上身,能量醫生教您宇宙法則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3月09日


美承認戈蘭高地屬以國,再度挑動中東敏感神經
◎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繼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後,前天再度不顧國際的反對聲浪,宣布戈蘭高地為以色列的領土,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主權的國家。與以色列爭奪戈蘭高地主權的敘利亞痛批,美國此舉是對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美國盟邦土耳其、加拿大也都紛紛表示,不會跟進美國的作法。川普在前天簽署的總統宣言中表示,「以色列於1967年控制戈蘭高地,以捍衛其免於外部的威脅。今天,伊朗和包括真主黨在內的恐怖團體持續以戈蘭高地作為攻擊以色列的可能發動地點, ……基於這些獨特的情況,承認以色列的主權涵蓋戈蘭高地是適當的。」
訪美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atanyahu)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幕,興奮地對川普說:「以色列從未有像你這麼好的朋友。」以色列1967年與敘利亞交戰時,從敘利亞手中奪取戈蘭高地,但在川普前天簽署總統宣言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聯合國安理會甚至在1981年12月通過決議,認定以色列併吞戈蘭高地沒有國際法上的效力。不過,川普前天卻向媒體表示,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的想法在他心中「醞釀已久」,而且「數十年前就該這麼做了」。
敘利亞外交部前天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美國的舉動,認為這是對敘利亞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黎巴嫩外交部也強調,「戈蘭高地是敘利亞阿拉伯人的土地,沒有任何決定能夠改變,也沒有國家能夠透過將土地所有權從一國轉到另一國,來重新審視歷史。」敘利亞外交部一名人士直指,川普的舉動只會讓美國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敵人,「使得這個地區,以及全世界,很容易陷在危險之中。」
川普上台後,不斷挑動中東區域穩定的敏感神經,他在2017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改美國長達70年的立場,為本就緊張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係火上加油。去年5月,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正式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基地」恐怖組織當時透過影片表示,川普此舉揭開「當代十字軍的真實面貌」,籲穆斯林對美國發動聖戰。外界懷疑,川普選在此時再對以色列示好,可能意在拉抬納坦雅胡的選情,讓深陷貪腐醜聞的他贏得下月9日的艱困選舉。

美承認戈蘭高地屬以國,再度挑動中東敏感神經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3月2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被隔離者易陷情緒困擾!高醫精神科建議這樣舒緩
★ 林怡亭/報導記者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在資訊工務部門協助下,架設了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在沒有直接接觸下,與入住隔離病房的病人進行對談評估;針對被隔離在醫院的病人進行情緒支持與評估,在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一成出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在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的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病人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
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醫師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的眼光,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雖然,多數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壓力,但當壓力延長超過兩週,或過去曾有情緒因應相關病史,則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
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 減輕壓力有3法則。若不得以被隔離,可以怎麼做?柯志鴻主任建議,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是保護不受高度壓力影響的不二法門;再者,保持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能力;而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動作、坐禪、氣功等,或是學習簡單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鬆的方式,盡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經,也有助於避免情緒壓力的累積。另外,找一件在隔離時可以讓自己專注去做的事情,如看書、聽音樂、讀小說、追劇等,並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也可以減輕相關壓力。

被隔離者易陷情緒困擾!高醫精神科建議這樣舒緩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3月03日
☆ ☆ ☆
業障迷思1097輯
業障迷思1096輯~兒少
業障迷思1095輯~老化
業障迷思1094輯~憂鬱
業障迷思1093輯~善終
業障迷思10902輯
業障迷思1090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