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思覺障礙1098輯~焦慮失眠

新增說明文字
☆ ☆ ☆
館長槍擊案重大突破,檢警鎖定竹聯幫帶「中間人」調查
★ 張宏業、柯毓庭/新北即時報導

館長陳之漢槍擊案出現重大突破!新北市刑大查出,竹聯幫和堂大哥施俊吉,涉嫌在館長被開槍前,曾去案發現場勘查地形,警方認為施俊吉是全案重要破口,昨晚秘密發動偵查約談行動,目標鎖定竹聯幫和堂。專案小組指出,施俊吉是竹聯幫寶和會要角,曾捲入喧騰一時的立法院槍擊案,角色都是負責事前勘查地形。警方指出,館長被槍擊前,施俊吉曾現身林口健身房附近觀察環境,經連日比對清查相關線索,鎖定施涉有重嫌。
據了解,施俊吉可能知悉買凶槍擊館長的幕後主嫌身份與動機,檢警前天晚間緊急召開專案會議,決定發動偵查作為,昨天將施帶回了解,偵訊直至深夜仍未結束;消息指出,檢警仍有其他犯嫌正在清查中,將陸續通知到案。館長日前開直播指出,關於他遭槍擊傳聞很多,目前交給檢警去查,他也花了上兩千多萬請國安局出身的保鑣保護,館長也對殺他的藏鏡人喊話,絕對會花一輩子來追查真兇。
館長還說,他聽律師說槍手在製作筆錄時,曾說出反正關十幾年就出來,到時也才30多歲、還算年輕,這段話讓他頗有感觸,「我現在也是在等,越短越好,我希望你判越短越好,不要問我為什麼,我就一定會還你。」今年8月28日凌晨,館長在自家成吉思汗健身中心林口旗艦店前被槍手劉丞浩持疑似制式「沙漠雛鷹」手槍開三槍,劉原本疑似要取館長性命,但因槍法不準僅擊中館長四肢,館長住院一個禮拜後便出院,目前轄區警方仍會派人駐守其健身中心與住所。
劉開槍十分鐘後便帶槍投案,警方原研判行兇動機與先前劉性騷擾館長有關,但因劉無業,卻請來曾任法官、檢察官等要職的郭力菁律師,又持罕見槍枝犯案等疑點而持續追查。據悉,郭力菁律師所屬的伯衡法律事務所長翁偉倫常會接觸與黑幫有關刑案,郭當時會接案也是因翁偉倫將案件分給她,但劉被移送後,郭不滿劉案「搞臭名聲」,放棄擔任辯護人,由另名較資淺的律師接手。

館長槍擊案重大突破,檢警鎖定竹聯幫帶「中間人」調查
match 生活網/聯合新聞網~2020年10月06日
☆ ☆ ☆
☆ ☆ ☆
你的「睡不好」是難睡著還是容易醒?四種睡眠障礙原來是吃錯食物了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11日
☆ ☆ ☆
☆ ☆ ☆
睡不好真的會傷大腦!高醫神經部揭開睡眠的奧秘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4日
睡不飽會引起心理健康問題?身心科醫師解析原因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8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神經迴路掌管生活習慣,台研究團隊破解關鍵分化基因
★ 陳盈臻/台北報導

習慣養成與行為成癮也和基因有關。陽明大學研究團隊找到調控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神經元分化與遷移的關鍵基因,不僅解答掌管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也破解其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分子機制。位於大腦深部一群神經核組成的基底核,是掌管動作學習、獎勵、動機、情感以及自主運動的中樞,發揮這些神經功能的關鍵,仰賴於基底核中的紋狀體背側與腹側核區的神經迴路。背側核區調控動作與認知功能,是養成習慣行為的關鍵區域;腹側核區則參與獎賞與成癮機制,是影響動機情緒的關鍵區域。但紋狀體核區如何建構,並劃分成2兩個區域的神經迴路仍然未知。
16年前,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劉福清,以及他的指導學生張瓈云(現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在哺乳類類動物的大腦中發現1種名為Nolz-1的基因,可能參與控制紋狀體發育的遺傳程序,但當時並不瞭解其背後的機轉。16年後,在經歷指導張瓈云、柯信安、盧冠名、陳仕昀4名博士之後,研究團隊終於發現經過有絲分裂後,Nolz-1藉由抑制Dlx1與Dlx2基因,促進神經元細胞分化並決定細胞遷移方向,從而建構成背側或腹側紋狀體,證實了Nolz-1與Dlx1與Dlx2基因的交互作用,調控不同種類神經元命運與分化過程。
研究團隊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Nolz-1在胚胎神經發育階段,透過抑制Dlx1與Dlx2基因所表達的功能蛋白,讓神經元可以順利分化並遷移成紋狀體的2個區域,形成背側紋狀體與腹側紋狀體。一旦動物剔除Nolz-1基因後,Dlx1與Dlx2大量表現,會造成神經元細胞分化遷移錯誤,導致背側核區萎縮,腹側核區擴大,確立了Nolz-1是直接調控Dlx1與Dlx2的基因。這項研究解開大腦的基底核區域,如何劃分為不同的次級區域,從而建構出不同的次級神經迴路,讓大腦能執行精確與複雜的神經功能。
劉福清表示,無論是背側還是腹側紋狀體,神經發育皆源自同一區神經幹細胞分化而來,這項研究想解答的是為什麼來自同一區的神經細胞,最後會分化遷移到不同的區域,建構成不同的神經功能迴路。由於基底核除了控管不同的神經功能外,神經迴路的正常與否也與許多神經疾病的病理機制有關,例如巴金森氏症、亨廷頓舞蹈症、思覺失調症等,瞭解不同神經迴路的建構與功能,有助於發展治療神經與精神疾病的策略。劉福清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研究大腦基底核神經迴路的神經發育與功能,過去曾揭開原始說話語言能力的神經迴路,如今再發現劃分紋狀體核區的神經迴路建構機制。這項研究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神經迴路掌管生活習慣,台研究團隊破解關鍵分化基因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0月05日
☆ ☆ ☆
☆ ☆ ☆
要收假了卻調不回睡眠時差!二招助眠法可讓失眠說拜拜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11日
連假過後身體小毛病、意外特別多!家醫科醫師:收假前提早一個小時睡覺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10日
熟女睡不好愛賴床,改善睡眠障礙有解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26日
☆ ☆ ☆
失眠睡不好?研究:蓋更重的被子就能睡更香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03日
☆ ☆ ☆
睡很久還是睡不飽?睡前試試這兩個動作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11日/當中醫遇上瑜珈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假日補眠越睡越累!可能是這四種原因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10日
☆ ☆ ☆
越睡越累?睡眠呼吸中止恐慢性病上身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23日
枕邊人突然不打呼,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10月19日
☆ ☆ ☆
失眠問題不再是中老年專屬!精神科醫師:年輕型失眠多數跟「壓力」有關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2日
☆ ☆ ☆
突然睡不好、吃不好且易怒?當心是壓力已經讓你喘不過氣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04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睡前喝酒助眠不一定幫助入眠!改善睡眠障礙需要「儀式感」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10日
☆ ☆ ☆
☆ ☆ ☆
安眠藥越吃越重?少碰四大地雷食物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19日
服用安眠藥還是失眠?當心4大地雷影響藥效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5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年輕人忘東忘西可能是太焦慮害的!精神科醫師破除記性不好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2月04日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老是覺得累?導致現代人疲勞的8大原因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26日
☆ ☆ ☆
☆ ☆ ☆
經常疲憊不堪、壓力大嗎?快來做這二種測驗評估心理狀態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9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焦慮壓力讓你無法呼吸?試試這三招讓你迅速平息緊張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10日
☆ ☆ ☆
☆ ☆ ☆
洗澡是最好的收心方式!研究:「別急著穿襪子」改成足浴也有用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1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就算日照不足也能長得漂亮!秋冬適合放在室內栽種的六種植物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13日
☆ ☆ ☆
思覺障礙1099輯
思覺障礙1098輯~焦慮失眠
思覺障礙1097輯
思覺障礙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意識念力1098輯~自省

新增說明文字
☆ ☆ ☆
別失去信心與盼望,錯誤是下一步參考值
★ 繪本裡的千言萬語/大好書屋

從挫折中汲取寶貴的教訓與經驗,化為滋養自己的養分,未來的你們回首來時路,將會感恩因著這些滋養,心靈得以漸趨沉穩與富足。親愛的恩和軒,有一首歌的歌詞這麼寫著:「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這會使你的見識多,這會使你的膽量大,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雖然這是一首簡單的歌,但能完全做到歌詞中所說的「不要放棄,再試一下」這樣的人依舊少於多數輕易放棄的人。你們有過什麼事情,在嘗試幾次沒成功之後,就宣布放棄的呢?媽媽猜這樣的狀況應該時而有之吧!
今天媽媽想推薦你們閱讀的這本繪本 Sometimes You Fly,雖然字數不多,卻寓意深遠,相信會讓你們有深刻的感觸與體會。作者在書中呈現不同的人,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情境,藉此來告訴讀者:成長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你們嘗試任何事情、到成功之前,可能會歷經許多失敗,就看你們是否保有持續嘗試的心
作者列舉不少生活中的例子,比方說媽媽要幫孩子慶生,決定親自做一個蛋糕,但是在蛋糕成形之前,媽媽可能會遭遇許多失敗,包括看不懂食譜、用錯麵粉、打蛋時連殼一起掉進麵粉中、烘烤時間沒抓準而導致蛋糕焦黑⋯⋯等等。雖然如此,媽媽還是一再地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在下次製作蛋糕時,知道該如何調整,以避免重複上一次的錯誤。終於,媽媽為孩子製作出一個既漂亮又美味的生日蛋糕;看著孩子歡欣的表情,媽媽也覺得好開心,感受到一切的嘗試最終都以甜美收場。
再舉例來說,學生面對課堂上爆炸般的龐雜知識,腦筋都打結了,這樣的挫折會讓他們意識到,如果要解開課堂知識的謎,下課後,應該花更多時間去鑽研、克服這個謎團;當成功解開了謎團,學生會得到很大的成就感。而專業能力的養成也一樣,我們都要經歷多年的用心學習,過程中難免遭逢挫折或失敗,但是只要不氣餒,繼續努力嘗試,並找到方法突破瓶頸,就有歡喜收成的機會。
交朋友也是一樣,我們要努力嘗試對別人友好,也許第一次不能馬上贏得友誼,但多嘗試幾次表達我們的善意,相信對方慢慢地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如此,我們便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交上幾位真心不換的好朋友。作者告訴我們,人生中我們採取的每一個做法,有的會讓我們失敗,有的會讓我們成功,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錯誤與失敗中虛心學習,從中獲取珍貴的經驗和教訓,作為修正下一步行動的參考。
親愛的孩子,人生是一個有起有落的歷程,在成功之前,我們可能都會經歷一些挫折,不要因此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就是個魯蛇(loser)。這些都只是過程,別急著為自己下負面的評判,從挫折中汲取寶貴的教訓與經驗,化為滋養自己的養分,未來的你們回首來時路,將會感恩因著這些滋養,心靈得以漸趨沉穩與富足。
生命是一個緩慢向前推進的過程,不妨給自己時間慢慢長大,盡情去經驗並體會生命的憂傷和甜美,漸漸學習變成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人。下次媽媽要嘗試做一道新料理給你們品嘗,在成功做出一道美食之前,請你們也要多給媽媽機會,再試一下喔!還有一直學不會騎腳踏車的姊姊,千萬不要放棄,再試一下喔!~贊成生活需要多努力嘗試的媽媽。《本文摘自/繪本裡的千言萬語:30個故事,30封給孩子的成長情書/大好書屋》

別失去信心與盼望,錯誤是下一步參考值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1月18日/孩子成長
☆ ☆ ☆
時間是個考驗,你還能懷抱曾經的夢想嗎?如果還有初衷,就勇敢為自己活一次吧
match 生活網/女人幫滔客誌~2020年03月29日/夢想
現在的你快樂嗎?把快樂留在記憶中,延續生活中的小確幸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15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上大學前先工作,是好點子嗎
★ 朱家安/公視青春發言人

教育部有個新計畫,要鼓勵部分高中生在念大學之前先進社會工作,希望能協助他們探索興趣,也避免大學畢業後無法學以致用的問題。這是個好點子嗎?教育部有個新計畫,雖然細項尚未確定,但大致上的重要方向,是要鼓勵部分高中生在念大學之前先進社會工作,希望能協助他們探索興趣,也避免大學畢業後無法學以致用的問題。這個計畫最快明年就要上路,明年四月,應屆高中職畢業生心裡的未來選項,比過去多了一個:
參加「青年就業領航計畫」,在申請通過後,到政府協助媒合的企業,成為正式員工,在計畫覆蓋的三年內,政府(教育部和勞動部)會提撥每人每月一萬元,存入我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這個帳戶在三年後會有36萬元,屆時不管我是想要回大學唸書,或者創業,都可以作為資金。對任何計畫來說,要完整評估它是否值得做,都滿難的。不過對於應屆高中職畢業生來說,至少有一個理由認為這個計畫是個好點子,因為:
① 大部分高中職生念大學的理由,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念大學就找不到工作。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學文憑對於找工作的幫助似乎很有限。② 如果你念了沒興趣的科系,那你的大學教育對於找工作的幫助可能會更小。③ 當然,在這個計畫底下,你也可能發現自己進入了沒興趣的工作、後悔當初沒有直接進大學,或者,你可能在三年之後判斷這個工作不值得繼續做下去。④ 然而,此計畫的工作是可以隨時退出的,而且「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可以減輕你的後顧之憂。
然而,在本週公視節目《青春發言人》裡,公民老師黃益中也提供了另一個方向的擔憂。他一方面肯定此計畫或許能夠多少協助改善高等教育的不正常現況,但一方面也指出,計畫會有多大影響力,端賴有多少學生加入,以目前台灣的升學現況來說,這幾乎等於有多少家長支持。即使有計畫帶來的各種支援,家長會支持自己的小孩(是的,大部分台灣人高中畢業滿18歲了依然是你家長的小孩)在高中畢業之後直接去工作嗎?我們都滿懷疑的。
對於小孩的前途,台灣的家長似乎總是比小孩本人還要擔心。而且這裡的前途通常不是什麼當上大統領之類註定只有少數人能辦到的事,而是很平凡的心願:「找到一個還ok的工作,有房子住,退休前後都不需要擔心生計」。這個心願很平凡,但多數家長擔憂自己的小孩可能無法達成。在一些家庭裡,這些擔憂化為直接的影響力,讓人還在唸高中的時候,就必須一天上 ㄍㄨㄥ 課 ㄗㄨㄛˋ 超過11個小時。家長的擔憂可以理解,不過我也認為大家可以想想看,出於這種擔憂,而認為孩子必須專注升學,這中間是不是有一些推論跳得太快了。
出於類似的擔憂,有些家長認為小孩最好弄一個家長心目中的好工作,例如醫生、工程師等等。但問題在於,例如說,家長或許知道醫療業在薪資上的優點,卻不見得知道醫療業在工作時數和其他方面的缺點。另外一個方面的例子是,有些家長看到例如生技產業當紅,因此慫恿小孩進入相關科系。這種判斷的可能問題在於:現在的時代變遷比過去快,而且只要世界沒有發生毀滅性的改變,時代變遷只會越來越快,這意味著我們越來越沒辦法預測在將來哪些種類的「科系」帶來的訓練會讓小孩找到好工作。
(當然,你或許認為自己至少可以判斷哲學系的訓練不管怎樣都不會有什麼用處,但你不能只挑最簡單的題目來回答,對吧)要在變遷快速的時代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許「快速學習各種能力」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過度強調「高文憑才可以找到好工作」的另一種危險,在於它暗示如果你的工作很爛、待遇很差、工時很高、老闆的要求常常不合理,這都是因為你過去不努力,才沒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這種判斷不合理,因為有時候好工作不是找來的,而是爭取來的。
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勞工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新聞,有些公司行號或者明目張膽違反勞基法,或者用各種方式規避法令,這些事情都顯示:目前的許多台灣員工,以及未來要成為員工的你的小孩,都很可能得不到他應有的待遇。如果你在乎你的小孩將來工作的待遇,除了關心他是否有能力拿到好學歷,你也有很好的理由關心他是否有知識和能力替自己爭取應有的權益,例如,他知不知道:😂 勞保和健保不是雇主給員工的福利,是員工的權利、雇主的義務。😂 工會和公會有什麼差別?分別可以幫人做哪些事情?😂 除非事先明訂,否則雇主不能臨時發想新的理由出來扣薪水。
明年啟動的「青年就業領航計畫」想要鼓勵部分不確定志向的高中職生在上大學前先進職場探索,並給予一定保障,對於學生來說,這當然是好事情。雖然可以想像家長不見得放得下對於學歷的執著,讓學生參與計畫,我也想提醒大家:家長可能對於自己預測未來的能力太過肯定,而雖然家長的擔憂非常實際,但其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也包含改善整體勞動環境。《本文轉載自公視青少年新聞節目:青春發言人~原標題為:上大學前先工作是好點子嗎?家長的擔憂該怎麼解決?》

上大學前先工作,是好點子嗎
天下雜誌~2016年11月12日
☆ ☆ ☆
我想像賈伯斯一樣,每天都穿相同衣服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4日
實行極簡生活後,意外得到的自由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2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克服內心二元對立,魯蛇也能貢獻世界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20日
☆ ☆ ☆
這世上的公主,從來都不是天生的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03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再忙,都要做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1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大學裡的一堆荒淫神棍無賴
★黃毅峰/大學講師

美國有一位把女性當玩物的總統候選人川普,現在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台灣也不遑多讓,我們有之前的輔大心理系教授夏林清事件,還有最近被陸續揭露出來的、令人咋舌的大學迎新荒淫趴。這三者有什麼共通點呢?至少有三個。一是侵犯他人的身體自主權,二是違法,三是加害者竟然都毫無知覺自己已經犯了以上兩個嚴重錯誤。川普無須多談,自有美國媒體每天檢驗批判他。至於夏林清事件跟最近的大學迎新荒淫趴,就要好好來釐清了。釐清很簡單,無須太多理論與邏輯。兩種途徑就可以達成。
★ 第一種途徑,叫人身自由權與法律位階。
首先,大家應該有一個基本認識,那就是《國際人權公約》以及其延伸的相關子法,對人身自由權(自主權)的申明與保障。如果不知道,看看我們的《中華民國憲法》也可以,裡面也有基本人權的保障,其中就包括人身自由權。性的自主,身體的自主,都是人身自由權所保障的範疇。侵犯了,就違法了。所以,就法律位階來講,它的地位非常高,也是相關民刑法的立法根據。人身自由權既然屬於《憲法》位階的保障,而且還有《刑法》的規範與處罰,怎麼可能由沒有法律效力的所謂「校園自主」與相關校園規定,來予以詮釋、限制與侵犯呢?
但是,從輔大夏林清事件,以迄最近陸續爆發的大學迎新荒淫趴,包括主事者、校園當局,全部都還是一個腦袋,全部都想拿「校園自主」,來詮釋與侵犯人身自主權。這,就是「校園自主」,侵犯了個人的人身自主權。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跟川普一樣,對自己嚴重侵犯他人以致犯法一事,毫無知覺,甚至不以為意。更甚者,還有人說:「這是網路對我的霸凌。」或者說:「之前的學長與其他學校也這麼做,為什麼我們不可以?」上面兩種「喊冤語言」無須反駁,也不值得浪費篇幅去反駁。只要再把上面複習一遍,大家都會反駁了。
★ 第二種途徑,叫對比法。
假設,夏林清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學教授,而是一位公廟神棍。她號召了一堆無賴,把受害女性叫到廟裡面,對她進行如同「扒光衣服,檢視傷口」的第二次公審,大家一起指指點點,對她進行女巫審判。就如同歐洲中世紀諸多教堂所自導自演的獵殺女巫事件一般。如果發生上面這件事,當然,一定舉國譁然,而且檢警一定馬上介入調查;然後,我們應該也會立刻在新聞上,看到這批神棍低著頭,被檢警搜查與押上車之類的畫面。
★ 這些大學與大學生呢?
同樣,如果大學迎新趴的主角,不是大學生,而是一堆市井無賴,對著他人進行這類的「威脅、打罵、霸凌、侵犯身體、侵犯性自主」的行為。我們還會用所謂「無賴自主」來讓他們自行檢討嗎?當然,我們一定會在媒體上看到同樣畫面;檢警馬上介入,把這批無賴,押上警車帶回。「校園自主」是保障校園的講學與言論自由,使其不受政府或外來力量的不當或刻意干預,它是維護學術自主與言論自由的必要保障。但是,它不應該無限擴權,以致侵犯了個人的人身自由。如果「校園自主」可以如此無限上綱,那跟幫派私刑與校園戒嚴有何不同?大學迎新荒淫趴?這個名稱太過抬舉他們了,或許應該叫「霸凌虐待性侵刑堂」。至於輔大心理系事件應該怎麼正名?就讓當事人自己來說吧。

大學裡的一堆荒淫神棍無賴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6年10月18日
☆ ☆ ☆
☆ ☆ ☆
用網路也可以心理諮商了!挑選合法網路諮商三要點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1月20日
☆ ☆ ☆
意識念力1098輯~自省
意識念力1097輯~健康觀念
意識念力1096輯~飲食控制
意識念力1095輯~血脂
意識念力1094輯~自癒
意識念力1093輯~運動
意識念力1092輯~深蹲
意識念力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11/10

公益1095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奉獻台灣35年,彰基追思宣教師籃瑪烈
★ 王志成/台中報導

台灣民眾在百年前的醫療健康照護工作,相當大程度倚賴的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傳教士;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 Miss Randall(籃瑪烈)姑娘(以下簡稱籃姑娘)1969年奉派到台灣,1971年受邀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先後擔任宣教護士、夜間督導,1976年接任護理部主任,2004年7月退休返回加拿大;今年7月10日於加拿大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壽77歲。彰基董事長長陳信良牧師表示,籃姑娘於1994年獲頒省政府績優資深護理人員,1996年獲內政部表揚績優外籍宗教人士、資深護理人員,1997、1998年再獲內政部績優外籍宗教人士表揚,2000年榮獲第10屆醫療奉獻獎,2004年3月11日獲頒彰化縣榮譽縣民。
彰基院長陳穆寬醫師表示,籃姑娘在彰基護理部服務三十餘年,經歷與見證台灣數十年來的醫療照護進展,她強調護理後進,需多給予患者人性化的醫療照護與關懷。她的驟然離世,令人深感意外與不捨,彰基董事會將於8月13日舉辦『籃瑪烈姑娘宣教師 Miss Randall 追思會』,為此緬懷她台灣奉獻青春歲月三十餘年的佳美腳蹤。籃姑娘生於西元194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小鎮 Cobourg,14歲時,妹妹因病去世,讓她決心成為一名護士及投身海外醫療傳道事工。1962年畢業於 Belleville 護理學校,並進入多倫多長老教會研習神學及基督教育,以及艾伯塔大學進修產科護理。
1969年奉派到台灣、1971年受邀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先後擔任宣教護士、夜間督導,1976年接任護理部主任,2004年7月退休回加拿大。三十多年來,引進國外先進臨床護理技術,建立護理管理體系,並協助彰基與國外各大醫院建立交流管道,提升台灣護理水準。初來彰基時,醫院約有兩百床,蘭大弼院長讓醫院和社區民眾沒有牆籬之隔,院內氛圍更是有如大家庭般,這是身材寬廣、充滿抱負的籃姑娘所喜歡的環境。
1976年起,她擔任護理部主任,新觀念、新照顧、新設備不斷加入醫院的服務項目,小兒加護病房的觀念和學問,血液透析病房、燙傷病房的成立,供應中心裝設新型滅菌鍋,以及直腸造口特別護理等,多項建設與制度皆走在台灣醫護界之先,她隨時注意吸收新訊,勇於突破的工作態度,尤其是這些年來她努力推展居家護理型態之安寧照顧,持續品質改善管理等,其成效有目共睹。
在生活上,籃姑娘入鄉隨俗的和院內員工打成一片,吃大鍋飯、吃辦桌請客,參加社團、上山下海,在節慶時為宿舍護士辦西式茶會,聖誕節邀大家到她的小屋吃傳統聖誕餐、享受聖誕佈置,她彈琴、唱歌。在醫院建設時期,她親自為護理相關之建築設施、管路配線監工,圓廣的身軀卻能在鷹架林立的工地鑽來鑽去、爬上跳下,看得工人瞠目結舌。在勞保時代,兒童多半沒有保險,兒科加護病房裡花錢又難治療的小孩,尤其先天畸形的新生兒常遭遺棄,最常見的是女棄嬰,籃姑娘終能為孩子找到適合的安頓。
物質不豐富的時代,每次回加拿大差會述職,必會巡迴勸募基金和醫療用品,像聖誕老公公般的扛回台灣。血庫尚不發達的時代,一喊需要鮮血,總是當仁不讓,搶先挽袖。社工人員需要基金支援時,總會有意外的驚喜出自籃姑娘的口袋。一大清早,穿梭在忙碌的護士、清潔阿嫂中間,病人樂意看到的是那張熟悉且帶微笑的臉。
民國60年代,台灣經濟正當起飛,但那時醫療物資與觀念相當缺乏,籃姑娘毅然從加拿大引進彰基新的護理觀念、護理管理制度、技術、設備,一口流利的台語道:『咱愛常常注意身軀邊的人的需要,更加要設法補足需求,若有人認同,慇一定會加入作伙實踐有意義的事。』籃姑娘期待,更多受過高等護理人員及受過完整訓練的醫療人員,投入偏鄉。

奉獻台灣35年,彰基追思宣教師籃瑪烈
match 生活網/好醫師新聞網~2020年08月10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爸媽罹癌怎麼辦?營隊帶子女翻轉困境
★ 新聞部/綜合報導

父親節甫過,10歲的漢漢因為爸爸罹癌,開始懂得在聚餐時提醒爸爸哪些是紅燈食物須避免食用,哪些是健康的食物需多加攝取,父親楊爸今年45歲,在2年前罹患肺癌,確診時年僅8歲的兒子,不僅很少表現出其他的情緒,更早熟的擔心癌症是否會讓爸爸疼痛不舒服。癌症帶來的不確定,是病友家庭最大挑戰,尤其家裡有處於仰賴父母為生的成長期孩子,親子溝通與子女癌症教育將是家庭生命周期正向發展的關鍵。但生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因為從確診、治療到追蹤,對病友與家屬都是身心靈煎熬。
因此,為翻轉病友及家屬的抗癌人生,癌症希望基金會特針對家庭成員舉辦親子、兒童等不同主題性營隊,盼透由專業人員引導與同儕交流,培養家庭共同適應與面對癌症的正向能力。隨著中年罹癌人口逐年增加,有越來越多育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正因面對癌症而經歷家庭衝突與角色重新配置問題,特別是癌症病友的未成年子女,不管是癌症的診斷、目睹父母的治療與副作用,甚至可能失去父母的死亡威脅,都易導致子女可能會有行為退化、過度早熟、人際困擾等變化,不僅不能完成應有的發展任務,更可能成為憂鬱或壓力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癌友家庭服務顯示,逾6成孩子害怕與父母分離,甚至對死亡感到焦慮,有3成子女因不知該怎麼辦、擔心未來而感到無助,更有5成病友認為自己的孩子因癌症而有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改變,因有感多數孩子常壓抑自我情緒,並以聽話懂事的表現盼父母能在愉悅情緒下遠離癌症威脅,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以「助孩子認識自我並學習表達與抒發情緒」為內容的第16屆癌友家庭子女夏令營,在公益夥伴支持下順利舉辦。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坦言:「在父母罹癌的同時,孩子也因共同經歷治療與復發轉移過程的起伏波折,而處在恐懼、悲傷或憤怒中,除了必須疏通這些長期積累的情緒壓力,更應該將其轉成正面力量,因為成長只有一次,因此,不僅透過情境遊戲、藝術創作方式引導孩子學習表達與面對內在情緒,藉由同儕團體的分享與相互支持,找到自己在父母罹癌過程中的價值和角色,能更健全的成長,更重要的,讓這群孩子不再孤單面對癌症!」罹癌非終點,但孩子要一起向前並不容易,為助更多家庭都能正向面對癌症,除夏令營外,九月起將舉辦2天一夜親子營以及一日兒童工作坊,全程免費,歡迎正面對癌症挑戰的家庭洽詢 02-33226286。

爸媽罹癌怎麼辦?營隊帶子女翻轉困境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8月18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暖心名醫阮郁修,後山拆彈造福花東民眾
★ 陳佳慧/報導記者

在花蓮慈濟醫院白色的走道上,一個個病患守在診間外等待醫師的到來,尤其放射科介入治療門診外,一群患者正等待著是他們的救星,被稱為「後山拆彈專家」的阮郁修醫師到來。阮醫師視病猶親,解釋病情時有條不紊,讓病患感到既親切又安心。病友陳媽媽說:阮郁修醫師很細心也很有耐心,不懂的都會跟我解釋清楚,我偏頭痛了好幾年就是找他治好的!台灣每100人內就有三人罹患腦動脈瘤,猶如活在不定時炸彈的威脅之下,每天都擔心腦動脈瘤破裂造成的顱內大出血。
其中病患又以女性居多,長期的高血壓、抽菸、腦血管發炎以及停經後賀爾蒙的不穩都會增加腦動脈瘤發生的可能性。早期腦動脈瘤的治療方式以開顱夾除手術為主,如今的技術已進步到血管內介入治療的微創手術,病患當天開完刀,平躺兩個小時就能下床走路。阮郁修醫師說,其實腦動脈瘤平時很少有徵兆,但有時會壓迫到腦內的神經,這時患者會出現頭痛、眩暈或是視力模糊的情形。
醫師回憶,他曾經碰過一位年僅23歲的患者,住院時本來以為是中風,但經過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腦內有個直徑五公分大的腦動脈瘤,因為動脈瘤內的血栓,才造成缺血性中風,經過置放血流導向器後,這顆巨大的腦動脈瘤被「成功拆彈」,患者也回復了正常的意識,沒了偏頭痛,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術前術後彷彿活在不同世界。阮郁修從小就對於圖像記憶特別拿手,念醫學系時在影像檢查的課程總是名列前茅,讓當時授課的教授印象深刻,對他圖像記憶的能力讚許有加,還送了他最新的影像醫學原文書。
阮郁修笑說:「那時的同學都說我應該去當警探破案,因為我對圖片跟影像很敏感,常常一看就發現問題在哪裡。」除了對影像檢查十分拿手,阮郁修還是實習醫師時,學長姐就常誇他的手很巧,非常適合走外科。阮郁修說:「最後我選擇神經介入診療的領域,剛好結合兩個我最擅長的部份。」也是這樣的機緣,讓阮郁修在治療與診斷腦動脈瘤這個領域成為佼佼者。
花東的醫療資源比起北部或西部,來得更少也更不方便,若是稍微專門的治療領域,往往都要舟車勞頓到其他縣市治療,阮郁修醫師在花蓮服務超過十年,這十年內成功治癒了超過500名,每天都要擔心破裂的腦動脈瘤患者。「能讓患者不再提心吊膽,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與動力。」阮郁修說,雖然要在台北與花蓮的門診兩地跑,但能夠給予花東居民更好的醫療品質,他仍會繼續服務下去。

暖心名醫阮郁修,後山拆彈造福花東民眾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7月13日
☆ ☆ ☆
☆ ☆ ☆
無家者不是你想的那樣,吉立亞醫藥發揮企業精神為弱勢創造可能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0日
無家者困境,健康與經濟的惡性循環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13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醫院打造開心農場,助精神病患復健
★ 黃苡安/綜合報導記者

蒔花弄草,有助穩定情緒。慢性精神疾病的復健是一條漫長辛苦的路,透過栽種及各式園藝體驗活動,從照顧植物過程感受生命歷程、觀察其成長與變化,並從付出中獲得被需要的肯定感、亦能透過氣味跟顏色來改善患者身心靈狀態,近年此療法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為促進慢性精神病患照顧品質,安南醫院精神科和苗栗農工園藝科廖麗雅老師合作引進「園藝療法」,透過跨領域合作,在醫院頂樓開闢菜園,先從簡單好種植快速成長的小白菜開始,讓患者從園藝活動中放鬆心情並增加自信心,也能創造合宜社交機會,共同提升正向情緒。
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表示,愈來愈多實證研究支持「整合醫療及營養醫學」對慢性精神疾病的助益,但台灣受限於對慢性病患的健保定額給付,大多集中在傳統住院的復健和藥物治療,因此常無法提供令病患滿意的治療成果,為改善患者治療成效,世界趨勢已朝整合性治療的方向在進行。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指出,精神科慢性病房主要是針對病情穩定、具有基本自我照顧能力,且有復健潛能者來安排復建計畫安排。而現代精神醫療趨勢已邁向加入非藥物之整合性治療,除強調患者身心靈發展外,更重視住院期間的復健活動治療,安南醫除提供患者多元化工作訓練外,亦安排多元化活動,日後也將推動園藝治療,協助患者邁向回歸社區之路。

醫院打造開心農場,助精神病患復健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 ~2020年06月29日
蒔花弄草對慢性精神病患有好處?醫:有助穩定身心靈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7月09日
☆ ☆ ☆
☆ ☆ ☆
☆ ☆ ☆
壽星生日藏驚喜,兄弟姐妹合作捐社福團體復康巴士
健康醫療網/林渝樺~2020年06月29日
里里銀髮俱樂部聯合授牌活動,多元照顧長輩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26日/新北市 ☆ ☆
推動新照顧組合訓練,護理全聯會提升長照量能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21日
☆ ☆ ☆
中華大健康服務促進協會,看見自己的責任
match 生活網/中時電子報~2020年08月27日
北區慈青暑期南下服務,關懷嘉義鄉間兒童營隊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20日
平均年齡一甲子,這群志工認證「髓緣有愛」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17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
★ 吳若權/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12堂課

所謂的「自己照顧自己」,不只是飲食作息、身體健康、情緒穩定,還包括讓自己的身心靈不斷維持動態的平衡,用愛與寬恕對待世界,以勇氣面對挑戰。從2003年開始,很榮幸有機會擔任花蓮門諾醫院「壽豐老人照顧社區計畫」推廣代言人,並在2009年擔任慈善大使,為該計畫第二期工程接續募款工作。在歷次的記者會中,我有感而發地談到:「照顧銀髮長輩,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每個人都會老,所有老人都有過年輕美好的歲月,我們就像是他們曾經歷的過去,而這些老人也將會是我們未來的縮影。
好好對待老人,就像是認真對待自己的未來一樣。此後,「照顧銀髮長輩,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常被很多公益活動拿去當作宣傳口號,幾位熟知內情的好朋友常開玩笑對我說:「他們有沒有跟你簽訂授權同意書啊?」而交情更深一點的好朋友,還會好奇地問我:「你是有過怎樣的體會,才能在記者會中講出這麼動人的一句話?」其實追溯到2003年,我擔任居家看護已超過六年,歷經每天陪伴媽媽進出醫院看診拿藥、中醫針灸、肢體復健、心理治療… 比起相同年齡的人,對生老病死有更深的體會。
加上協助我一起照顧家母的父親,原本健康狀況不錯,卻突然在2002年病倒臥床,幾個月後辭世,令我在震驚之餘,感到無限的孤單遺憾,對於「把握當下」、「愛要及時」等老生常談的說法,有非常痛楚的覺悟。「生命的苦難,讓心智早熟。」這只是我在長期照顧父母的過程中,得到的眾多紅利之一;對於身體健康與醫療方面的認識與了解,也有很多收穫。我常覺得父親犧牲了他的肉身、母親忍受著她的病苦,如菩薩般在我面前顯化,教導我要愛惜生命的一切。
有句話說:「久病成良醫。」陪伴父母病老多年,才發現這句話的字面上,省略掉幾個很關鍵的邏輯,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與深刻的體會,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否則,久病未必成良醫。如果有病不醫,或是找錯醫師、看錯門診、講錯症狀、吃錯藥,病情只會愈來愈惡化。如此這般的久病,只會變成誤人誤己的庸醫,不會成為良醫。尤其當今的社會,醫療管道愈來愈多元,除了西醫、中醫,還有很多民間療法,只要在網路上搜尋一下,斷食療法、尿療法、順勢療法、灌腸療法、自然療法、飯水分離療法… 琳琅滿目。
每一種療法都有許多親自見證的個案,連癌症都能不藥而癒。有些朋友當自己或親人罹患重症,若對傳統西醫或中醫的治療信心不足,又有機緣碰到這些另類療法,很熱衷於嘗試各種不同的療癒方法,只希望可以重拾健康或延緩病情惡化。但是,以上所有另類療法,有各自的適用對象,以及嚴謹的定義與操作方式,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驗證它的效果。取捨之間,除了憑運氣,還需要仰賴更多資訊協助判斷,不能道聽塗說,以免延誤病情。
綜合照顧爸媽這將近二十年的經驗,我對於各種病痛的根源,有很具體的認識。我深深體認也同意「萬病都從情緒起」這句話的意義,即使是基因遺傳,也是一種細胞記憶。從個性習慣累積的習氣,是會世代相傳的。必須時時觀照,常常調整,讓自己的心念,回到完美的「原廠設定」,也就是愛與寬恕,放下憤怒與抱怨。通常人們在談養生時,很重視生理的排毒,卻忽略了另一項重要的觀念,情緒也需要排毒。而情緒排毒,並不只是做好情緒管理就好。錯誤的情緒管理,只會更加壓抑情緒,無法排解負面情緒。
有幾個簡單有效的情緒排毒方法,可以在家靠自己實做,就立刻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運動、靜坐、調整呼吸。此外,從事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活動,也能排憂解勞。除了觀照自己的情緒,飲食作息與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通常我們最喜歡的食物,對身體都是最有害的。愛吃甜食的人,多半有糖尿病。喜歡海鮮的人,膽固醇都偏高。無肉不歡的人,心血管疾病容易伴隨而來。
美食,妨礙健康?其實美食問題不在於食物的本身,而是人們對於所偏愛的食物,都有執念。吃得太多、難以割捨。過度不均衡的飲食,身體立刻給了宇宙無敵的答案:世間所有的貪愛,都會是障礙。追求完美的人,消化器官容易有問題,尤其胃痛、胃潰瘍,是最明顯的症狀。根據西醫的研究,多數胃潰瘍患者,是因為被幽門桿菌傳染,若沒有及早治療,百分之八十五的嚴重胃潰瘍,會轉移成為胃癌。
但西醫尚無定論的是:為什麼這些人的胃裡有幽門桿菌?透過不潔的飲食,或是餐具、接吻,都有可能;另一個比較難解釋清楚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被傳染,另一些人卻不會?醫學尚未找到解答,靈學早就給出答案。當我們過度追求完美,情緒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一直害怕會失敗,就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讓細菌與病毒趁虛而入。透過醫學的診斷與用藥,可以治標;佐以靈學的修行與精進,才能治本。醫學的目標,在於治癒疾病,至少要能延緩疾病的惡化。但靈學有更重要的使命是: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
陪伴父親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站,臨終前他以顫抖的手,緊緊握筆寫下:「妻賢子孝,此生無憾。」這是他留給我最豐富、最珍貴的遺產。因為積勞成疾、器官衰竭,八十歲前從來沒有生過大病的他,竟在急診住院四個月後逝世。我們都不太能夠接受的事實,他比我們更早接受。他的病痛,沒有被醫院治癒;他以慈悲,治癒了我們的哀傷。
陪伴媽媽的這二十年來,我們的人生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醫療與復健上。初期,媽媽以無比的意志力,要讓自己澈底痊癒;後來,她在挫折中學習調整自己,漸漸接受身體的狀況。我在這個過程中領悟一個道理:有些疾病,確實不會完全康復,但只要這些病痛,不再是個困擾,病患能夠與疾病自在地相處,就跟沒有這個疾病的時候,也沒有兩樣了。對於爸媽的病老,我在心疼不捨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從三十幾歲開始,頻繁地陪他們進出醫院,提早而密集地看遍人生病死,與有情眾生一起學習解脫的智慧。
尤其在大型教學醫院的一樓大廳,病患與家屬熙熙攘攘,有時候真會誤以為自己來到百貨公司或大賣場。所有的「想要」與「需要」交錯堆疊,我們彷彿可以覺醒,原來人生最終想求得的,只不過是平安與健康。然而,當我陪伴長輩經歷人生的衰老,甚至一葉知秋地倒數著我們僅能擁抱的有限時光,就會真切明白:所謂的平安健康,有時候也是一種奢求。於是,我們懂得退而求其次地,再次閉目合掌,恭請上天賜予我們面對病苦的勇氣,而不只是貪婪地戀棧健康平安。
從三十幾歲開始,我持續晨泳、跑步,每週至少四至五次,不刻意但盡量自然地維持規律的作息,在粗茶淡飯中安頓身心,習慣割捨不必要的物欲,讓自己享受簡樸與平凡。老實說,我不是努力要自己活得多健康,而是因為必須照顧家中長輩,不能讓自己病倒。許多讀者好奇地問:「為什麼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太像五十幾歲的人?」老實說,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在為了照顧爸媽晚年而奔波的年歲裡,因為忙碌而無可挽留地讓時光過得太匆促,我漸漸變得對自己的年齡沒有太多感覺,所謂的「無齡感」確實在我身上發生。每次要填寫表格,註記生辰日期,換算真實年紀時,我都得認真想一下,用紙筆再精算一次,才能答出正確的年齡。影劇版我在生活中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連工作上也盡量不要依賴助理。我向自己證明可以活得很獨立,也讓媽媽放心,我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
在我的定義中,所謂的「自己照顧自己」,不只是飲食作息、身體健康、情緒穩定,還包括讓自己的身心靈不斷維持動態的平衡。快樂時盡情享受快樂,悲傷時完全接納悲傷,敏銳地覺察自我,隨時向內自省,每天以懺悔感恩,淨化心靈。自己照顧好自己之後,如果行有餘力,就幫助別人吧!我很慶幸能夠以書寫、演講、課程,或是影音內容,分享心得與所學。朋友溢美地誇獎說,我是一個跨領域、跨世代、跨性別的多職人,起初我不敢承擔這樣的美譽,但現在我願意把它當作後半生的目標。
這些縱橫跨界的比喻,只是說明我涉獵多元的主題,以及呈現不同學習的型態,但在我心中非常明白,看似五花八門的樣貌中,我只專注於一個核心價值,就是:鼓勵每一個人活出自己。人生,真的很像是電玩。每個人身處不同的背景,猶如每種電玩遊戲不同的主題,但每一步的精進,都來自跨越障礙,勇往直前。我認為每個人來到世間的這一生,學習整合身心靈的五個階段,分別是:① 認識自己;② 肯定自己;③ 發展自己;④ 奉獻自己;⑤放下自己。
而所謂的「自己照顧自己」,就是在每個階段保持觀照自己的心念,看顧自己的行為,用愛與寬恕對待世界,以勇氣面對挑戰,就能度過每一關,迎向下一關。在來到旅行的終點站之前,一切都是未知,隨時都是無常,我們要自己照顧自己,謹慎而自在地踏穩每一個步伐的節奏,接納每一個挫折的禮物,享受每一個驚喜的幸福。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生命的五階段教導我把握當下、愛要及時
愛長照/吳若權~2020年05月08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撐傘守護身心障家庭!林勤妹深耕幼安像母親般溫暖
★ 李依如/報導記者

「28年來,幫助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即使有風有雨,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沒有後悔,只能勇往直前。」苗栗幼安教養院林勤妹院長,從一位什麼都不懂的家庭主婦,成為孩子們口中的院長媽媽,憑著一股熱情,帶領同仁中在早療領域共同學習,漸漸找到技巧及方法,協助身心障礙孩子們慢慢成長。林勤妹院長指出,回憶起首件服務個案,是一位20多歲重度智障的少女,住在僅一坪大的地下室,只有一張床、一條水管、一個小臉盆。
父親因猛爆型肝炎突然過世,媽媽要工作無力照顧,她像小狗似的在地上爬,從小臉盆裡徒手抓飯菜吃,也因為排泄物塗滿牆,味道四處亂竄,當時林勤妹把她接回院內,邊走邊哭,因為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從這一位孩子身上,林勤妹了解到這群特殊的孩子,需要由專業老師協助,因此,當時她和伙伴們前往中原大學特教班上課進修,逐步教導她,從不會講話到能夠與人溝通;從徒手吃飯學會拿筷子;從不會走路到沿著牆壁走,現在她已60多歲,在幼安教養院得到良好照顧。
幼安教養院更介入早療業務,曾收托社會緊急安置特殊需求的孩子棠棠,是一個腦性麻痺者,當時可說骨瘦如柴,經醫師診斷必須終身臥床,在所有工作夥伴的努力下,棠棠從吞嚥有困難到可以喝下牛奶、吃稀飯;從不會翻身到會翻身,會站會走,諸如此類的故事,在幼安教養院比比皆是。「把這些孩子當成我的孩子,就會看見他們的需要。」林勤妹院長說,其實幼安教養院成立的想法非常單純,照顧好身心障礙者,給他們一個能安心居住的家,擁有尊嚴的生活。
家長把孩子送來,慢慢改善他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也讓弱勢族群因為幼安教養院的協助,改變他們的一生。創辦人王石山是院長林勤妹女士的公公,草創期在頭屋租屋,當時只有四名院生,在照顧人力缺乏下,真的是全家大小總動員。林勤妹說,早年因為公公的弟弟出車禍下半身癱瘓,對家庭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創辦人稟承母訓遺願與回饋社會的理念下,於81年創立苗栗幼安教養院。
雖然苗栗資源薄弱,但幼安秉持著「愛、尊重、包容、關懷」的信念,在地深耕,以專業協助這群身心障礙者,擁有更多元化且創新的學習機會。林勤妹院長說明,幼安於82年立案以來,從服務身心障礙者、發展遲緩兒童、失能長輩老人等家庭開始,每年協助將近一千多位對象,28年來,服務需要被照顧的弱勢家庭共2萬6千109位,未來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改善社會問題,也感謝一路陪伴的同仁、長官以及社會大眾,幼安教養院將持續努力向前行。

撐傘守護身心障家庭!林勤妹深耕「幼安」像母親般溫暖
健康醫療網/李依如~2020年06月28日
☆ ☆ ☆
☆ ☆ ☆
他39歲就得失智症,如今成為倡議大使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2017年11月14日
最有意義的18歲禮物,為自己儲蓄助人的能量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29日 ☆ ☆
☆ ☆ ☆
科技輪椅大不同,行動不便長輩買菜、接孫子更順心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8月05日 ☆
奶奶不用說抱歉,認真看到病人真正的需要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24日
慈大社教中心爺奶活力營,跨國跨世代交流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24日
我們都是老同學,來苗栗長照據點上課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27日
志工用心家屬放心,臺中清水長照用心關照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30日
長者住院不失能,高齡友善復能教室啟用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04日 ☆ ☆
老玩童開心玩,失語長輩玩桌遊健腦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8月04日
☆ ☆ ☆
養黑水虻建循環農場,新住民在臺圓夢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05日 ☆ ☆
偏鄉離島的多元與活力,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8月0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中輟生不會九九乘法,陪讀班搶救一年數學考一百分
★ 許麗珍/台北報導

阿力(化名)由打零工的爸爸獨自撫養,阿力常被學校列為中輟生。國小三年級下學期時,阿力來到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陪讀班,一開始整天搞丟作業本與聯絡簿,數學差到連九九乘法也不會,陪讀班老師及社工經過一學期努力,今年4年級的阿力不僅能準時上學,數學還考過100分。基督教救助協會2004年起推出「1919陪讀計畫」,資助弱勢家庭的孩子免費上陪讀班,接受課業輔導、品格教育、才藝課程、營養晚餐,及家庭關懷,使其父母能安心工作。16年來總計已服務孩童逾5萬人次。
協會表示,阿力的爸爸工作不穩定,家人無力照顧阿力,以至於阿力在學校常不守規矩、不愛上課,老師十分頭疼。阿力小學3年級剛到陪讀班的時候,整天搞丟作業本與聯絡簿,功課根本無從寫起,陪讀班老師說「我們只好幫他買新的作業本,規定他連前面欠的,都要補寫完」。阿力數學差,一開始連99乘法也不會,老師們更認真教導功課,一有進步立即稱讚鼓勵,建立自信。陪讀班老師、學校老師以及社工為此組成「搶救阿力」群組,隨時討論阿力的狀況。
於是阿力每天放學先到陪讀班寫完功課,吃完晚餐才回家,混亂生活回歸常軌,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經過一學期,如今小學4年級的阿力準時到校上課,學業也進步很多,數學還曾考過100分。今年9月起,協會將繼續幫助全台3000名弱勢家庭孩子,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支持1919陪讀計畫,籲民眾透過 7-ELEVEN 全台的 ibon 捐款,認購1919認助套餐,並發動 OPEN POINT 會員愛心捐點等勸募活動,讓陪讀班孩童課後免於飢餓。
協會副秘書長鄭夙珺表示,暑假期間弱勢家庭家長既無時間陪伴孩子也無力送安親班,為了照顧無處可去的孩子,1919陪讀計畫開設暑期課程,甚至許多陪讀班提早從早上7點就開始進行一整天的陪讀,比學期中的時間更長。此外,協會表示,今年與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及 7-ELEVEN 攜手舉辦「好鄰居暑期公益同樂會」活動,讓這些孩子藉著暑假「小小店長」活動,體驗補貨、收銀結帳,拓展生活視野。

中輟生整天搞丟作業不會九九乘法,陪讀班搶救一年數學考一百分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20年08月15日
☆ ☆ ☆
單腳天使(林又立)
台灣啟示錄~YouTube 2015年12月21日
一公升的眼淚,一生罕見的幸福(巫以欣)
台灣啟示錄~YouTube 2015年12月21日
罕見的勇氣~巫錦輝、巫以欣
GOOD TV~YouTube 2013年09月10日
SMA 藏翼天使~勇敢飛翔(784-3集)
台灣真善美~YouTube 2019年02月24日
《用心飛翔》SMA疾病首部微電影
SMA Taiwan~YouTube 2018年02月08日
愛‧點名~不罕見的生命
罕見疾病基金會~YouTube 2017年12月25日
台灣真善美~2019年(1/215)
台灣真善美~YouTube 2019年12月29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竹縣第一家食物銀行成立,受助戶可用點數換物資
★ 黃羿馨/新竹報導

「1919食物銀行」實體店正式在新竹縣成立囉!為使經濟弱勢家庭三餐不斷炊,能得到最即時、適切的幫助,由基督教救助協會發起設置的「1919食物銀行」,自2015年起已陸續在全台設立8間實體店,今天更在竹北設立新竹縣第一間,也是全台第9間的實體店,希望能讓弱勢家庭得到最即時的物資幫助。1919食物銀行竹北服務中心指出,自7月1日試營運以來,目前已服務16戶經濟弱勢家庭,預計8月起每月至少可服務30戶次。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表示,需要資助的民眾只要到中心,現場志工會立即協助民眾申請,通過後每月依其所核發的點數選取需要的物資。
經過3至6個月的服務後,若持續有需要,經審核通過,還可以轉成1919食物銀行的中長期受助個案。「透過1919食物銀行的服務,我們看到了許多弱勢家庭的需要,但也發現一些問題,有時我們送去的物資,並不一定是他們最需要的」,竹北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林坤麟牧師指出,他曾在受助戶廚房中,看到有3至4罐未開封的醬油,或過多的白米,東西反而放到過期,造成浪費,而實體店可以讓受助戶按核發點數選取需要的物資,而且不受2個月1次的限制,只要中心開門,就可以前來領取,既符合所需、不浪費,也更有效率。
救助協會桃竹苗區主任林金法表示,到今年6月止,1919食物銀行已在新竹縣服務654戶次的經濟弱勢家庭,發出2589份食物包。過去桃竹苗地區的集散點設在新竹,但為了更深入服務偏鄉居民,7月起還將再增設新竹尖石、五峰轉運站,估計可再多服務100餘戶家庭。新竹65歲的月嬌阿嬤(化名),有4個孫子在救助協會的1919陪讀班就讀,她和行動不便的先生雖有3子,但3人都是單親,靠打零工維生,根本無力養家,一家9口生活非常拮据。
林坤麟指出,月嬌阿嬤就是我們試營運期間的受助戶,孫子吃得多,白米的需要也大,有了實體店後,阿嬤就能用點數來換白米,這樣孫子們就不會餓肚子了。基督教救助協會表示,「1919食物銀行」需要社會大眾的愛心與支持,歡迎民眾踴躍捐款、企業慷慨贈物資。若發現周遭有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也歡迎與1919食物銀行聯絡。讓全台民眾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台灣打造一個不再有飢餓與浪費的愛心社會。

竹縣第1家食物銀行成立,受助戶可用點數換物資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2019年07月09日
☆ ☆ ☆
從家庭小愛到志工大愛,他以和為善獲模範表揚
match 生活網/慈善新聞網~2020年07月19日
感人!父捐過世2歲兒眼角膜,器官捐贈遺愛人間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7月28日
七成弱勢童沒電腦,林智勝催生無窮世代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7月23日
☆ ☆ ☆
公益1096輯
公益1095輯
公益1094輯
公益1093輯
公益1092輯
公益1091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瘦身斷食1098輯~斷食③

新增說明文字
☆ ☆ ☆
《科學報告》斷食法抑制癌細胞的成長、改善代謝症候群
★ 王芊淩

近年來斷食法越來越風行,雖然許多人一開始是為了減重、減脂,但醫學界進行研究後也發現,斷食對於人體還有其他健康益處,不僅能改善代謝症候群,也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的成長。斷食方法很多種,有些斷食16小時、有些斷食20小時,也有相對不是那麼激烈的斷食方法,吸引不少年輕族群躍躍欲試,其中美國貝勒醫學院也對斷食進行研究,發現斷食對於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研究團隊一共追蹤14名患有代謝綜合症的參與者,他們本身都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參與者被要求以伊斯蘭教齋戒月的方式為基準,每天斷食14個小時並持續4個星期,分別在斷食前、斷食後都進行血液採樣。結果發現這些參與者血液中負責抑制癌細胞的蛋白質,以及修復DNA的蛋白質,明顯增加成長超過一倍,此外,參與者的體重、腰圍和血壓都有顯著降低,研究者艾謝·雷拉博士(Mindikoglu)認為:「間歇性斷食可以主動調節各自的基因,可以做為輔助改善代謝症候群的一種方式。」
特別在現代,代謝症候群的患病率不斷上升,會出現的疾病非常的多,包含糖尿病、癌症等都是危險因素,如今用於藥物治療似乎已不足以降低,發生代謝症候群誘發的癌症的風險,而如今斷食可能有助於改變這樣的現況。研究人員認為:「調整限時飲食是減少代謝症候群,和改善健康的一種簡單,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不管他們吃的食物或運動,應該讓身體與生理時鐘更匹配,讓器官有時間好好消化,對於想初次想嘗試斷食的人,可先從短時間開始再慢慢把斷食的時減拉長。
只是不少人疑惑為什麼光飲食時間改變,就能有這麼大的改變?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解釋:「當天天吃飽塞滿食物,肝膽腸胃道就需要辛苦地消化食物,長期下來導致器官負荷量太重,慢慢地就開始有罷工的情形,發生脂肪囤積,代謝不良、血糖及血脂異常、免疫失調、睡眠品質不佳等狀況。」但如果改變飲食習慣,開始執行輕斷食,反而可以減少身體負擔,讓身體有機會修復。

斷食法不只能減重!《科學報告》:抑制癌細胞的成長、改善代謝症候群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6日
☆ ☆ ☆
☆ ☆ ☆
提升免疫力又助減脂!間歇性斷食讓人好健康
HEHO 健康/巫俊郡~2020年05月02日/ 圖解 ☆ ☆
想要吃不胖的好體質!營養師分享「5:2斷食法」不僅瘦身減少身體負擔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28日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權威期刊《Nature》:間歇性斷食不只減肥還能抗癌症
★ 林以璿

想要減肥的你,是不是常常煩惱於計算卡路里,其實,現在許多營養師推薦,使用「間歇性斷食」的方式,就能有明顯的減肥效果。近日,在權威期刊《Nature》上,更有一篇新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還有助於「抗癌」。關於間歇性斷食對於健康的正面影響,之前已有不少的證據。2019年發表於《NEJM》上的一篇文章表明,無論是限時飲食、5:2輕斷食,或是隔日斷食,都能夠起到良好的減肥效果。而且,持之以恆對於健康有長遠好處。
近日,《Nature》上一篇研究論文提出,間歇性斷食能增強荷爾蒙療法的治療效果,讓乳癌治療的效果更好。而且,研究者表明,諸多證據表示這樣的好處並不限於乳癌。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腫瘤中,間歇性斷食法能夠增加這兩種藥物在乳癌細胞中的抗腫瘤活性。另外,這種飲食方式,還可以預防由藥物引起的子宮內膜增生問題。在進一步實驗中,研究人員對36名使用荷爾蒙療法的乳癌患者,進行了周期性的模擬斷食與荷爾蒙療法的聯合治療。
結果表明,模擬斷食是安全的,並且大部分患者在模擬斷食的輔助治療後,治療效果都有提升。在研究的最後,研究人員提出,除了乳癌之外,間歇性斷食未來還可以用於治療對胰島素或瘦素敏感的其他癌症。「腫瘤治療領域或許將發生新的變化,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將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團隊指出。偏激的斷食方式不是人人適合,也很難讓人持之以恆。
蘇政瑜推薦,大家一開始可以先嘗試最容易的「168斷食」。他解釋,所謂的168斷食,就是一天24小時中,16個小時不進食,將一整天的飲食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之內。「這個方法最容易做到,其實現在許多人晚起不吃早餐,中午12點吃午餐,那麼只要在晚上8點前把晚餐吃完,就有做到168斷食了。」蘇政瑜表示。間歇性斷食期間,如果輕度脫水,會導致疲勞、口渴和頭痛,因此飲用足夠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如果你長期卡路里缺乏,除了消耗脂肪外,也是有可能會失去肌肉的。所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就是一種保護自己肌肉量的方法。此外,蛋白質及脂肪相對於碳水化合物來說,是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飽足感,延緩你的飢餓感。另外,由於癌症的治療過程中,營養攝取非常重要,因此不推薦病人自行嘗試,一定要與醫師、營養師充分溝通,找到適合的方式來取得治療的最佳效果。

權威期刊《Nature》:間歇性斷食不只減肥還能抗癌症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7月21日
☆ ☆ ☆
☆ ☆ ☆
三大熱門飲食減重法,營養師一次說清楚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13日
全民瘋斷食,168、52是什麼?斷食搭配小技巧事半功倍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31日
【HEHO微動畫】燃脂還能提升免疫力!三種「間歇性斷食法」大公開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01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地中海飲食這樣吃,保護心血管還能減重
★ 海倫

地中海飲食已經連續三年被評比為最健康的飲食模式,這樣的飲食富含膳食纖維,並且廣泛攝取不同的植化素、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等,能夠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抗發炎及抗氧化,達到減重和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地中海飲食的基礎為整體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因此維持規律運動習慣、給予身體適度休息、每天攝取足夠的水份以及保持正向、愉悅的心情,是最重要的目標。
餐餐都要吃~地中海飲食的核心
蔬菜至少2份:含豐富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可選擇不同顏色的蔬菜能攝取到更多元的營養,食用生菜還能避免烹調時養分流失。② 水果1~2份:含抗氧化劑、維生素等,建議挑選多樣化的水果食用,增加不同種類營養的攝取。③ 五穀雜糧1~2份:擁有較低的升糖指數,容易有飽足感,並提升好的膽固醇比例和控制血糖值。④ 橄欖油1匙:地中海飲食中核心的脂質來源,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及抗氧化物,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及守護心血管。
天天都要吃~多食用天然的食材
乳製品2份:發酵類的乳製品能提供有益腸道健康的細菌,記得選擇無糖或低脂的產品,避免攝入過多脂肪及糖分。② 堅果種子類1~2份:有助維持身體調節生理機能、抗發炎。③ 使用天然香料調味:用大蒜、洋蔥等香辛料增加香氣,避免使用過多的調味料。
每周都要吃~攝取優良蛋白質來源
海鮮及豆類至少2份:熱量和脂肪含量都較低,有助於體重控制和預防三高疾病。② 雞蛋2~4份:含有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有助肌肉、骨骼和內臟器官等發育和修復。③ 白肉2份:如雞肉、鴨肉等,脂肪含量較低,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
少量吃~這些需要控制食用量
① 甜食小於2份:添加大量糖與不健康油脂,應盡量減少攝取。② 紅肉小於2份:含豐富礦物質,可以偶爾選擇瘦肉的部位食用。③ 加工肉品小於1份:這些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防腐劑或添色成分(如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

地中海飲食這樣吃,保護心血管還能減重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7日
☆ ☆ ☆
☆ ☆ ☆
168斷食法超有感,為何醫師不推?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27日
☆ ☆ ☆
168間歇性斷食適合你嗎?這3種人可別輕易嘗試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21日
☆ ☆ ☆
餓太狠沒效果!《Cell》:斷食18小時顯著減脂,再拉長斷食時間效果不變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05日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限制卡路里,小腸突變細胞存活率下降22%
★ 林以璿

現代人許多疾病的原因都是「吃太好」!包括各種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跟貪吃不動、肥胖有關係。相反地,如果能夠限制卡路里攝取,可說是好處多多,8月份的一項新研究甚至指出,卡路里限制能夠增加幹細胞數量,加劇細胞之間的競爭,淘汰基因突變細胞。現代人的頭號疾病敵人「癌症」,通常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陽明大學生化所博士張薏雯指出,這種類型的疾病常常是因為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基因突變而造成的。「細胞複製就像是不斷的將原稿影印,印到越後面,越有可能出現墨水沒了導致色差、或是印表機掃描介面上的污點被印出來。各種原因都會造成後面的複印本跟原稿越差越多。」
不過,現在發現如果透過卡路里限制,能夠防止許多衰老帶來的變化,從而延長壽命、減少疾病發生。「從前就有一些研究發現,卡路里限制能夠減輕細胞內的氧化壓力,並增強DNA修復。」張薏雯指出,之前在果蠅中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卡路里限制的環境下,腸道中適應性比較差的細胞會被自然淘汰,最大程度地保留衰老時腸道的完整性。新一期的《Cell Report》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哺乳動物中,這樣的機制也是存在的。減少40%熱量攝入的小鼠,腸道幹細胞競爭更加激烈,攜帶基因突變的細胞存活機率下降了22%!
這項實驗的研究場域鎖定在小腸,小腸因為會大量接觸到吃進來的食物,時常會因為這樣的接觸而造成DNA損傷。不過,身體為了應對這樣的損傷問題,讓小腸的上皮細胞有能力高速更新,所以,絕大多數發生突變的細胞,很快就被更新掉了,如此也就防止了突變細胞的繁殖。「幹細胞不同於一般的細胞,壽命比一般的細胞長,所以累積下來的突變風險也比較大。」張薏雯指出。為了盡可能淘汰異常的幹細胞,身體裡有種現象叫做幹細胞競爭(stem cell competition),如此一來,不小心突變了的幹細胞,最終會被淘汰掉
那麼飲食控制如何為正常細胞增加勝算呢?研究團隊發現,經過8周卡路里限制的小鼠,不僅順利「減肥」,腸道中的幹細胞數量反而增加了。而且,限制飲食後,那些突變的幹細胞,平均大小都小於正常幹細胞,自然在競爭中容易出局。「這項發現不只提供現代人健康生活的思路,未來在癌症治療、細胞治療上,都具有參考意義。」張薏雯點評。畢竟,越來越多疾病的問題出在基因裡,如果能抑制基因突變,甚至在預防老化上,都能有所突破。

少吃一點還能避免「細胞突變」《Cell Report》:限制卡路里,突變細胞存活率下降22%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8月24日/小腸幹細胞競爭
☆ ☆ ☆
☆ ☆ ☆
☆ ☆ ☆
不挨餓瘦身!營養師研發「優減442飲食法」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1月17日
442飲食法,不挨餓一個月瘦四公斤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1月20日/健康醫療網(同上)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你正在做減重計畫嗎?進行生酮飲食、間歇性斷食需要注意的事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1月20日
☆ ☆ ☆
【HEHO微動畫】想瘦身又不想運動?最夯「斷食法」有效燃燒脂肪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30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 ☆ ☆
☆ ☆ ☆
☆ ☆ ☆
瘦身斷食1098輯~斷食③
瘦身斷食1097輯~瘦身③
瘦身斷食1096輯~外毒素②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2020/11/5

樂齡養心1098輯

新增說明文字
☆ ☆ ☆
銀髮族養身不夠,還要懂養心!臨床心理師教四必學之道
★ 林怡亭/報導記者

現代的人,大多很重視養身,但卻很少聽到有人在談養心,人們願意花大錢去買名貴的補藥、營養補充品,企圖能找回青春,然而事實上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動補不如心補!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聞振祺表示,所有的銀髮族都可以藉由養心,讓自己生活的更有趣味,那麼要如何來養心呢?提供以下幾點給大家參考:
年輕時就開始儲蓄將來年老時的生活本錢
大家都知道養老要有「老本」,但是所謂「老本」不應侷限在狹義的經濟上。聞振祺臨床心理師說,應當從年輕時,就開始儲蓄將來年老時的各項人際關係的本錢(老朋友)、身體的本錢(保養好的身體)、心靈的本錢(良好嗜好或是信仰)。
活到老,學到老,動到老,積極且適當的使用軀體與腦力
許多銀髮族經常一退休,就放棄了原先規律的每日生活步調,整天懶散缺乏鬥志,其後就開始大小身體毛病不斷,最後甚至出現失智的現象。所以,聞振祺臨床心理師建議,銀髮族應當安排實際可執行的每日行程,使自己不斷學習與成長,積極且適當的使用軀體與腦力,讓身心都出汗,才可防老化。
改變扭曲的負面思考
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許多的負面想法,例如「以偏概全」,「非黑即白」或是「標籤化思考」。聞振祺臨床心理師指出,應當避免這些負面思考,對於萬事萬物,多從正向去看,要作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被負面的想法牽著鼻子跑。
滿足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該放手的,就要放手
怨天尤人,整天生氣而無法釋懷,只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自己看不慣卻氣得怒火衝冠,引起高血壓、腦中風、胃痛、胃出血、心臟病等,最後身心都受到影響
聞振祺臨床心理師提醒,銀髮族要「養心」,就必須避免生氣與計較。該放手給後輩的,就不要自己操煩:以樂觀豁達的心理,一切「隨緣」、「能伸能屈」的態度,面對生活,接受上蒼所給予的一切,珍惜上蒼所賜予的每一件事物,才是身心健康的法則

銀髮族養身不夠,還要懂「養心」!臨床心理師教四必學之道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3日
養身也要養心,熟齡族延緩老化四秘訣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20日(略同上)
☆ ☆ ☆
☆ ☆ ☆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考慮退休?六種生活型態避免健康危機
★ 黎佳燊

沒有人會想一直工作到老,當到了一定的年齡或存夠錢了,多數人都會選擇離開職場,展開退休生活,也有人可能因為不可預期的外力而被迫提早告別職場。退休可說是人生的另一階段,看似無憂無慮,但那只是剛開始的幾個月而已,退休人士除了要面對健康與經濟的變動,還有情緒和心態的調整。心理學家提出6種退休生活型態,幫助考慮退休的您順利過度進入退休生活。溫馨提醒,卸下工作應當要活得輕鬆自在,不應使您更感壓力。
退休過渡期涉及很多因素,也許今天覺得很開心,但明天起床可能又感到空虛不已,也正因為如此,很多退休人士會加入義工的行列,或積極參與各樣社區活動、常常約朋友出去運動,並努力讓自己享受每一天。一般上,為了讓經濟負擔不至於過重,夫妻不會一起退休,所以,不管是丈夫或妻子退休,雙方都當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多點體諒和包容,生活才會愈老愈幸福。
沒有工作並不代表放棄有意義的生活,我們需要思考如何過一個自我充實的生活。除了因不再有收入須重新審視對金錢消費的習慣,還包括生活秩序和決策安排,並明白它或許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同時,也要顧及身邊人的需要和感受。好比說,退休會帶給伴侶和孩子怎樣的影響。對此,美國諮商心理師南希施洛斯伯格(Nancy K. Schlossberg)舉出6種面對退休生活的人,以下帶您一一了解。
① 繼續工作者(Continuer):他們仍放不下工作,所以會用其專長和技能繼續兼職工作,或磨練類似的興趣,且做完會有滿足感。
② 冒險家(Adventurer):他們想完全捨棄過去的工作產業,這不代表他們不想工作,他們可能會轉換職場跑道,或經營其他感興趣的事物,像是從辦公室生活轉向經營老家的雜貨店。
③ 探索家(Searcher):他們不知道除了工作還能做什麼,可能過去也不曾挖掘其他興趣,因此會花很多時間琢磨新事物,慢慢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
④ 自由滑翔者(Easy Glider):沒有了工作,也就沒有了包袱,這等人可以享受無工作行程的日常,對他們來說,這樣沒計畫地度過一天才是人所追求的自由生活。因此,他們可以花一整天宅在家追劇,也可以隨時開啟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⑤ 一般觀眾(Spectator):他們很關心社會與時事議題,但卻只想做個旁觀者,他們喜歡觀察世界的發展,然後坐在咖啡廳和朋友暢聊八卦。
⑥ 退休人(Retreater):這是理想的健康退休人,他們會把時間用在充實自己的生活,對他們而言,退休後的生活從來都不會無聊,反而能給予他們真正的快樂及滿足。
根據英國心理學會(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簡稱BPS)的資料,退休在生活壓力事件中排名第十,包含退休後的生活、感情狀態、與社會的連結、身體活動等等因素。雖然工作壓力不見了,但人與工作的感情,以及經歷了數十年的生活習慣卻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調整過來的,加上老化的負面影響,都會帶來身體和心理健康上的改變。其中要特別留意的是孤獨感,切勿刻意孤立自己,變成孤獨老人。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往往是惡化健康的最主要原因,它甚至會比肥胖症(Obesity)還要危險。
另外,退休後的生活習慣也要注意,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是身體健壯的關鍵要素,您也可趁此機會發掘其他興趣,或是玩些益智遊戲,並維持跟朋友家人的親密關係。對有的人來說,退休等同失業,因為幾十年來的身分認同被剝奪了,這尤其對工作狂以及視工作如同自己生命的人甚是有感。而比起自請退休,若發生在被強制退休的人身上,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在職場中所付出的努力不再被重視了,且通常會夾雜著沮喪和自相矛盾的心情。退休的前幾個月因處在蜜月效應(Honeymoon effect)中,大部分人會覺得很放鬆和自由,隨著一天一天地過去,焦慮及煩躁就會一一浮現。
漸漸的,我們會愕然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少了些什麼,因為有了很多時間,但卻不知要如何運用,有的人甚至會因無法享受退休而陷入自責。所以,有些人可能又會回到工作的狀態,顯然的,他們沒辦法放下忙碌工作的生活,好好享受退休。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好,但請注意別讓工作佔了所有的時間,不然就失去退休的意義了。在此提醒,我們都應該要把時間投資在對的地方,別等到退休後才手忙腳亂,愈早準備,就愈不會慌張,像是可以利用下班及週末空閒的時間,好好思考做什麼事會讓您開心,相信這對於退休後的生活會大有幫助!

考慮退休?六種生活型態避免健康危機
Hello 醫師/黎佳燊~2020年07月03日
☆ ☆ ☆
☆ ☆ ☆
入秋日間溫度仍高,醫師示警白天熱傷害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1日
天氣入秋還是可能熱傷害,室內、戶外補充水分都不能少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10月2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想擁有健康的大腦?腦科學博士:四多五少養出抗炎身體
★ 李政家/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

全身的器官在年老之後都會逐漸退化,不過如果能按照健康的方式過生活,可以延長這些器官的使用壽命。像是大腦,年長之後就可能會出現失智的問題。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的李政家,在《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中提到,其實改變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改善腦力、打造健康的身體,自然也不會給大腦帶來負擔。
【四多:多踩地、多日照、多洗冷水、多含氧量】
① 多踩地、多接近大自然:
每天打赤腳踩地,或是接觸大自然的元素,例如,樹木、花草、石頭,可協助調整身體的負電位,消除身體與地球表面的電位差,只要讓地球提供給人體足夠的電子,就可以大量減少不成對電子自由基產生,達到減緩身體老化的效果。
② 多曬太陽:
陽光對人體有許多好處,如調節內分泌、促進維生素和維生素的生成、增強人 體免疫力、提升細胞健康等,尤其是晨光和夕陽,所含成分最適合人體。
③ 多洗冷水澡:
低溫能夠促進活化細胞代謝效率,訓練身體適應低溫的環境,就能有效激活多巴胺的分泌,以及增加瘦素分泌、提升熱量使用效率與人體細胞的活力。尤其是早上剛睡醒的半小時內,沖冷水能刺激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有效率的調整生理時鐘,提升我們白天的活力。但這個 方式必須視個人健康狀況量力而為,且採取漸進的方式,先從足部開始,等到適應溫度後再逐步往上,擴大浸泡冰水或是淋浴的面積。
④ 多增加血液中含氧量:
氧氣對大腦和全身細胞的運作很重要,人體血液中的氧氣和葡萄糖是細胞代謝所需的兩大食物,而其中氧氣的重要性更勝葡萄糖,大腦細胞在缺氧三到六分鐘就會導致死亡。因此增加含氧量是促進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基本功,建議每周至少三次, 每次至少四十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快走等等,運動強度以活動中還能正常交談為原則;平時可以多做深呼吸,或是採用腹式呼吸、練習吐納,來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
【五少:減碳、減敏、減宵夜、減藍光、減環境干擾】
① 減碳飲食(減少碳水化合物和糖份的攝取):
碳水化合物和糖份的攝取會讓血糖劇烈震盪,容易影響代謝,也會讓情緒比較不穩定、時常有肌餓感,建議可改選高纖、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同時增加蛋白質與油脂的比例,使食物轉化成葡萄糖速度減緩,協助血糖的穩定,甚至可視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適度戒除澱粉、水果。
② 減少食物過敏原(採用抗過敏飲食):
疾病的根源大多和過敏及自體免疫反應有關,因此找出過敏原並設法避免,對健康才有根本性的幫助。
③ 減少晚餐食量並戒除宵夜:
以人體生理機制來說,太陽下山之後我們開始準備休息,好在睡眠時做細胞修復,若是把效率分散去幫助腸胃消化,對身體而言其實是額外的負擔。建議大家盡量提早晚上用餐時間或減少晚間的食量,並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飲品,同時戒除睡前的宵夜點心,至少在睡前四小時不要再進食,讓腸胃也能輕鬆休息。
④ 減少藍光和電磁波:
藍光和電磁波會造成細胞病變、提高慢性病的機率、影響腦部發展、導致大腦細胞退化等影響,因此請務必減少 3C 產品的使用時間,同時改用仿太陽光譜的光源作為室內照明,或是在室內和夜晚配戴去藍光眼鏡,來減少相關影響。
⑤ 減少環境干擾因子:
環境干擾因子包羅萬象,從過敏食物、環境污染、食物污染、科技危害,甚至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因素都有可能,請在詳讀第一、二章後,運用該章節中的測試,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有效改善。

想擁有健康的大腦?腦科學博士教你「四多五少」養出抗炎身體
HEHO 健康/編輯部~2020年06月26日
☆ ☆ ☆
☆ ☆ ☆
只能服老認命?熟齡抗老延壽運動處方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14日
☆ ☆ ☆
學會「爆橘拳」能降低死亡率?年長者握力是健康指標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30日 ☆ ☆
☆ ☆ ☆
老年人跌倒高居事故死亡第2位,避免憾事5招可預防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08日
長輩最怕跌倒!3大高危族群每天「踮腳尖」,馬上降低跌倒風險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09月12日
☆ ☆ ☆
老年人肌肉痠痛只貼貼布、戴護膝?醫:長期未解應考量骨骼問題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21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銀髮族常嗆到,當心吸入性肺炎會送命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18日
老年人吞嚥功能差易嗆咳,預防吸入性肺炎醫師傳授要訣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28日
☆ ☆ ☆
☆ ☆ ☆
十位老人就有一位心臟衰竭!三大症狀及早發現逆轉50%死亡率
match 生活網/HEHO 健康~2020年10月06日
☆ ☆ ☆
長期臥床、高齡長輩排尿不適,泌尿道感染落實清潔很重要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09月25日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紙尿褲易引起失禁性皮膚炎,護理師教你六大穿著撇步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16日
☆ ☆ ☆
☆ ☆ ☆
高齡友善藥局一起來,長者用藥安全沒煩惱
match 生活網/勁報~2020年10月05日
讓長輩安享晚年,挑選照護機構4重點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09月24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年紀越大朋友越少,一個人也能開心玩
match 生活網/優活健康網~2020年10月16日
☆ ☆ ☆
☆ ☆ ☆
阿公愛演 阿嬤愛跳,相邀逗陣來,大家笑嗨嗨
match 生活網/勁報~2020年10月12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
☆ ☆ ☆
老大人服務站化零為整全方位照護,鼓勵長輩多外出走動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17日
☆ ☆ ☆
☆ ☆ ☆
衛福部照顧失能家庭,這些照顧服務你知道嗎?
match 生活網/健康醫療網~2020年10月08日
☆ ☆ ☆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台灣超高齡社會來臨,中醫「養能合道」長壽健康
★ 陳盈臻/台北報導

台灣人口呈現負成長趨勢,即將於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因此如何活得建康?活得有尊嚴?成為每個人的終極目標,中醫師指出,脾胃虛衰、腎氣虛衰、陰陽失調為老化的三大主因,而「養能合道」則是中醫養生延壽的關鍵。「變老是生命必經之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邱淑娟解釋,人體生長發育、維持生命,都需要靠脾胃供給營養,如果脾胃虛衰,功能異常,人就容易變老。
此外,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也與腎氣關係密切。如果腎氣強盛就不易變老,只要變老的速度緩慢,壽命就會增長;反之,腎氣衰弱就會提前變老,壽命也就短促。至於陰陽失調,邱淑娟認為,體內陰陽不平衡,外在陰陽也不平衡。中醫強調天人合一,人體會調節體內環境以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若內外陰陽不平衡則容易變老。因此,如何做到「養能合道」,活得好、活得久呢?邱淑娟提出六大要訣,分述如下:
勤運動:養生之道,需要適度運動。過於安逸少動,會使身體機能下降,容易生病。
暢情志:保持神智安寧、性情舒暢,則能少生疾病、身體健康。反之,神智不安、性情躁動,則易生疾病。
慎起居:起居有常,作息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倦,但盡可能做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
重視睡眠:睡眠是老年人主要休息方式,睡得少有礙於養生,最好應睡滿7小時。
戒房勞:腎在維持生命活動與抗老延年中有決定性作用。建議不可房勞過度,耗腎傷精。一個月性行為次數以 3~5 次為宜。
節飲食節:吃飯時間要有規律,定時定量、不要過飽過飢或過冷過熱、不暴飲暴食、飲食均衡,不偏食。

台灣超高齡社會來臨,中醫「養能合道」長壽健康
match 生活網/NOW 健康~2020年09月04日
☆ ☆ ☆
☆ ☆ ☆
樂齡養心1099輯
樂齡養心1098輯
樂齡養心1097輯
陸戰隊怪喀 ▶ 部落格文章輯
☆ ☆ ☆
新增說明文字
※ ※ ※
※ ※ ※